第一章 如梦令 第二章 土耳瓜 嘴馋的不只是项三妹,昏睡中的项远也被这阵香味勾醒过来… 他几天没吃东西,此时见妹妹正端着碗醪糟蛋往嘴里送,便本能的有些急眼,“项三,你把碗放下来!” “呸!呸!呸!”项三妹眼看不好,使出了她这些年和哥哥姐姐抢东西吃的杀手锏来… 她往醪糟碗里连吐了几泡口水,得意洋洋的看着哥哥,一副你要敢吃我的口水就上来抢的架势。 丁淑贤也顾不得去责骂小女儿,看着二娃怒气冲冲的从床上翻起来和三妹斗气,和平时没得啥子两样。 她心头终于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觉得枯燥的日子又有了盼头,“二娃不要和妹妹抢,妈到街上去割点猪板油回来,给你炸油渣吃哈。” 猪板油既不是猪皮,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猪肉。 只是猪肚子一层成条络状的白色油脂,摊开是很大的一张,一板一板的,所以又唤做猪板油。 对现实的农村人来说,猪板油却是猪身上最好的部位,既可以熬荤油,又有香喷喷的油渣可以打牙祭,价格也相应,算是对物美价廉最好的诠释。 项远当然高兴,家里一般半个月割一次猪板油,才能有回油渣吃。 12岁的他开始长身高骨架,因为缺少油水,平时就着泡菜都能吞下五碗糙米饭,正是刚步入半大小子,吃垮老子的年纪。 “妈,我还想吃土耳瓜。” 于尘县的人都把佛手瓜叫做土耳瓜,听起来少了几分高大上,却多了种贴近生活的亲切感。 丁淑贤赶紧答应下来,“晓得了,二娃你听话哈,在床上乖乖的休息一下,等妈妈回来,千万不要跟到郭子到处乱跑了。” 郭子比项远大三岁,开学就要升初二,经常来拉着项远到处惹祸,爬树打鸟,下塘偷鱼的事情没少干… 但又缺少担当,遇到点事情就先跑,丁淑贤早就对他没得好感,更别说这次差点连累自家二娃送命的事情。 “芳芳,把火烧起,先用竹甑子把饭蒸好,三妹,你个人吃完了醪糟蛋,拿洋铲去把院坝头的鸡屎扫干净。”丁淑贤走到院门口。 侧屋一个冷冰冰的少女应了一声:“妈你早点回来哈,我想吃冰糕。” 项三妹急忙蹦起来道:“我和姐姐一样,要吃冰糕,等哈油渣可以全部让给项二娃吃。” “冰糕要两角钱,吃了也不抵饿,今天没得多的钱。”丁淑贤看到女儿一脸失望,“你当姐姐的这大半个月把弟弟看好点,等开学妈再给你买冰糕。” 姐姐项芳怏怏不乐的走到灶房捡柴烧火,她今年14岁,开学就是初二的学生了,但个子矮小,又黑又瘦,有些营养不良的模样。 少女正是自尊心强的年纪,父亲成了劳改犯,开学后还不晓得同学要如何鄙视她,老师又会怎么看她… 院坝外的知了在槐树上叫得撕心裂肺,正值一天最热的时候,项远站在酷热的日头下,有点神经兮兮的东张西望… 他对这熟悉的一切都有种疏离的感觉,平时习以为常的破旧院坝,院坝边盛开的姻脂花,嗡来嗡去的小蜜蜂,陌生而亲切。 还是年纪太小,书读得太少,如果他多看点历史名著,至少还能学孔明酣睡后,吟上一句大梦谁先觉… 或者如庄周梦蝶般恍然大悟,从此看穿红尘,立志辟谷修仙! 从南泥水库溺水昏迷又回到屋头,他仿佛经历了好漫长的时间,做了一场好真实的梦,但梦到过什么,做过什么,经历过什么?却又完全没办法想起来! 用小学汪老师给他下的毕业定语,这个娃娃经常上课走神,以后读书恐怕不得行,只有记性好一点。 如果现在记性都不管用了,那更是前途堪忧! “在梦的河流,遇见了我……” 苦思良久,他嘴里无意识的哼出两句歌词,马上被泼辣的项三妹打断,“不要唱了,项二娃你唱歌好难听哦,像死了人唱的,难听得要死…” 换作从前,三妹至少要挨他一顿暴打,抢东西吐口水这么卑鄙的事情,不打怎么得行。 再说哥哥打妹妹,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他看着贪吃不记打的刁蛮妹妹,似乎也没有从前那么讨厌了。 丁淑贤回来后,灶房里弥漫起久违的猪油香味,油渣炒莲花白,油汤炖土耳瓜…香得炒菜的项芳锅铲都有点捏不稳。 等菜在小桌上摆好,项三妹打好饭来。 项远伸筷子为丁淑贤碗里夹了一坨最大的油渣,“妈,你这几天变得好瘦哦,要多吃点肉。” 丁淑贤不由得鼻子发酸,调皮捣蛋的二娃居然都开始懂事了,都晓得孝顺大人了! “哼,马屁精,项二娃肯定又想问妈妈要钱去街上耍游戏机。”项芳撇了下嘴,毫不掩饰对弟弟的鄙视。 项三妹不停翻动着盘子里的莲花白,悄悄咪咪的夹了几块最大的油渣,埋在碗底准备慢慢吃,论吃菜的速度,她可抢不过哥哥。 项远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吃了四碗饭,看着只剩油汤的菜盆,打了个饱嗝,他躺了两天,饭量居然下降了。 “我才不得问妈要钱哦,屋头现在也没得钱……”他在心头嘀咕了一句。 “咯达达…咯咯达” “哈,鸡娃又生蛋了,我去喂鸡。”项远急匆匆的放下饭碗,从米缸中抓了一小把糙米,冲到院坝中间,喜笑颜开的蹲下,五六只鸡一下围了过来。 “走开走开,胖鸡婆生了蛋要补营养,米是专门给它吃的,你们不准抢。”项远伸手去赶。 一只大公鸡和另外几只没生蛋的小母鸡怕挨打,悻悻的跑到墙角刨蚯蚓。 满面红光的胖鸡婆从项远手里欢快的啄食着米粒,不时还梗着脖子叫唤几声。 “呀,这么大的蛋肯定是双黄蛋,放倒起,凑够两斤,赶场可以卖钱。”项远从柴房拿出个热乎乎的鸡蛋,满脸都是喜色。 小河镇是于尘县的大镇,规模与人口在于尘县九个乡镇里面排在第一位,逢单号便是赶集日,吸引了附近十里八乡的农民。 每到赶集的时间,拥挤的人流简直可以把镇上两条老街挤爆。 镇区不算大,但单位却不少,糖市街毗邻南河四组,畜牧站、农机站、化肥厂、酱料厂、供销社、镇幼儿园、镇初中都在这条长街上。 另一条主街是天贵街,镇小学、蚕茧站、天然气站、废品回收站、派出所、镇公所、车站……农贸市场一应俱全,比糖市街更加繁华。 第三章 自留地 第四章 借虾耙 第五章 摸鱼儿 第六章 野团鱼 第七章 卖鱼喽 第八章 要债的 第九章 杀牛刀 第十章 王所长 第十一章 侠客行 第十二章 徐文君 第十三章 笋子虫 项远看过父亲写回来的信,倒是一点都激动不起来,他知道母亲不可能去违背父亲的意思,有委屈都只能悄悄躲到角落里抹眼泪。 “徐站长,多谢你看得起,出这么高的价钱,可惜我们家项清不答应卖地皮!”丁淑贤干脆利落的拒绝,“芳芳,去灶房选两根丝瓜,两根茄子过来。” 项芳眼泪都流出来了,抓着丁淑贤的胳膊不放手,她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答应。 父亲都坐班房了还要问他的意见,屋头如果有3万块钱,她就能在学校挺直腰杆,她想吃肉、吃冰糕、穿应季的新衣裳。 “爸爸还要坐九年多班房,不卖地皮,等他放回来我们一家人都饿死了。”项芳见母亲冷着脸不同意,急得放声大哭。 项远却想得简单,这个老房子是父母的,卖与不卖肯定要大人作主,何况未必没有其它办法,反正地皮不会飞。 他跑到灶房用塑料绳拴了几根新鲜的丝瓜和茄子,拎到徐秋林面前。 “徐叔叔,谢谢你的好意,这是我妈妈早上才在自留地摘的,拿回去吃个新鲜…”项远客气得很。 徐秋林满是遗憾,示意女儿接过项远递来的丝瓜茄子。 这是初次上门的礼节,他本来也应该提点东西来登门。 但没想到自以为雪中送炭的事情没谈拢,不过没得关系,只要有钱在手上,他始终能买到合适的门面,只是更贵点罢了! “文君,给阿姨说再见…” 小姑娘礼貌的说了再见,她像是嫌脏,只用指尖小心翼翼掐着捆蔬菜的塑料绳,跟着徐秋林走出院门。 项芳呆呆看着徐家父女离去的背影,有种希望彻底破灭的绝望,项三妹揉着惺忪的眼睛,顶着乱鸡窝一样的长头发,走出来问姐姐在哭啥子,把她都吵醒了。 这一问像捅了马蜂窝,正发呆的项芳又冲回自己房间,倒在床上痛哭起来。她哭得昏天黑地,晚饭也不起来煮,一副了无生趣的样子。 丁淑贤也有些着急,但一时也没得啥子好办法。 项家老房子到镇高中直线距离不过200米,但因为有个陡坡需要绕圈。 项远到小竹林上的高中逛了一圈,还逮到几个祸害竹笋的象鼻虫,当地土话叫做笋子虫。 油亮的甲壳呈红棕色,味道鲜美,比小龙虾好吃得多,但笋子虫属于空军阵营,飞起来又高又快,所以比小龙虾更难捕捉。 “姐姐起来吃笋子虫,项二娃刚烤好的,又脆又香,啧啧啧…”项三妹举着两只烤得焦黑的笋子虫,拿到木床边,在项芳面前晃来晃去的显摆,笋子虫特有的清香味诱人得很。 项远在灶房头跟母亲说话,他刚听说新街要和坡上的高中连起来,就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妈,那个开眼镜店的尹叔叔有没有来要过债?” 丁淑贤叹了口气,“不晓得他哪时候来,债还有一年多就到期,实在不行妈就回崇庆找你外公和舅舅借钱。” 这么多年不但没有帮衬娘家,反倒要回去借钱,她想起来心头就像钝刀子在割肉,有种生不如死的内疚。 “我们从来没有回过外公家,怎么好意思去借钱,妈我倒有一个想法…”项远摸了下鼻子,“只要尹叔叔想做高中的生意,我们可以把门面地皮承包给他!” 小河镇高中算是于尘县第二高中,所以好多人也直接喊成二中校,升学率只比县一中稍低,连县城都有学生转校过来复读。 三个年级加上复读班,学生有上千人,在小河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个年代能读到高中的人,不管男女,大部份都是眼镜,如果尹眼镜想要扩张生意,肯定不会放过二中这边的门面。 项远话语中带有七分自信,“喊尹叔叔负责出钱修门面,再出钱把钟乌龟的债还清,门面免费给他用几年,五年应该差不多够…” 丁淑贤仔细想了想,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来,只要债能还清,租金是抵五年还是十年都没得关系,反正门面地皮也搬不走,也不怕项清回来后冒火。 “要得二娃,你和妈一起出去找尹叔叔!”她心急火燎,带着项远便往糖市街走去,爬上一个小坡右拐三百米,走过段青石板砌成的老街,就是尹眼镜的店面。 因为初中放暑假的原因,店面关门很早,一家人都住在眼镜店旁边的平房里,房顶上有半壁爬山虎,看起来给人凉幽幽的感觉。 有几个在门口乘凉的大妈热情得很,还不待丁淑贤开口,已经把正准备吃饭的尹眼镜喊了出来。 她们都认识丁淑贤,晓得前不久钟长久与项家的纠纷。 尹眼镜瘦高的个子,长得白白净净的,像个教书匠,虽然只是高中学历,但满脸的书卷气,明显和农民区别开来。 “尹叔叔好,我是项二娃。”项远对尹眼镜抱有极大的好感,就冲着他没有上门来逼债,就比钟乌龟好得多。 尹明诚扶了下眼镜,他先谢过几个邻居大妈,笑着招呼丁淑贤,拉着项远便往家里请。 进门先闻到股香味,原来桌上摆起一大盘蒜苗回锅肉,还煮了个番茄鸡蛋汤,有个缩小版的尹眼镜正在埋头大吃,年纪看起和项远差不多。 厨房里走出一个圆脸的妇人,捧着盘清炒南瓜丝,热情的招呼丁淑贤和项远坐下一起吃饭。 丁淑贤看了眼儿子,见他没有表现出什么失礼的行为,松下口气来,摇头拒绝…不速之客怎么好意思蹭饭吃,何况别人屋头还吃得这么好。 项远晓得母亲有点拘束,他笑嘻嘻的瘪了下嘴,做出一副搞怪的模样:“早晓得尹叔叔今天家里打牙祭,我就过来蹭回锅肉吃了,可惜刚才在屋头吃得太饱了。” 尹明诚的老婆被他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屋内气氛顿时轻松下来,那个小眼镜也停下筷子来打量项远。 尹明诚乐呵呵的介绍,“项二娃,这是我们家尹剑辉,还有几天就读初中一年级。” 项远笑嘻嘻的打招呼,“尹剑辉你好,我叫项远,你可以喊我项二娃。” 尹明诚对他这个儿子极为满意,长得像他不说,成绩也好,在小学考试再差都是前三名,硬是争气得很。 第十四章 街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