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环球挖宝 > 第八十二章 失踪的枯骨和遗言

第八十二章 失踪的枯骨和遗言

作者:不说话装高手 返回目录
        

荒漠之中。


        

韩舟停车。


        

打开手机藏宝图,朝着光点的方向前进。


        

来到一处沙土前。


        

打开折叠铲,开始挖。


        

轻轻一铲子下去,便感觉碰到了硬物。


        

用铲子的前部,小心拂去尘土。


        

露出一根灰扑扑的骨头。


        

韩舟悚然一惊。


        

仔细看,长长的,两头有粗壮的关节,像是人的腿骨。


        

他继续往下挖。又挖到许多根骨头。


        

有些骨头已经碎了。


        

挖到头骨。是人的骷髅头。


        

竟然是人的遗骨。


        

韩舟心中震惊。


        

继续挖。


        

最终,他挖到了190多块骨头。还有些碎骨,无法分清、拼接气力啊。


        

这少了或者多了的骨头就是脚趾的趾骨。


        

欧洲人第五趾大概率会有3个趾骨,而亚洲人的第五趾一般来说具有两个趾骨。


        

一般来说,欧洲人全身共有206块骨头,即是29块颅骨,51块躯干骨以及126块四肢骨。


        

而很多亚洲人的骨头只有204块。据统计,75%的中国人只有204块骨头,剩下的25%都有206块骨头,80%的日本人拥有204块骨头,韩国也有64%的人有204骨头。


        

韩舟还在排骨处找到了一个小瓶子。和一只圆珠笔。里面的墨水已经凝固了。


        

玻璃瓶,用木塞塞住瓶口。


        

第三趾以及第四趾也有一定比例出现了两个趾骨,但比例相对第五趾略微稍小。


        

190多块骨头,加上碎骨,差不多就是200多块。


        

转念一想。此时荒漠中的风很大,而瓶中的纸张历经时光洗礼,已经非常脆弱。万一打开后不小心被风吹走了,或者吹散了。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里面塞了一坨纸。皱巴巴的。纸张泛黄,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上面隐约可以看到潦草的字迹,是那种墨黑色的圆珠笔颜色。


        

韩舟想要拔出木塞。


        

而木塞小瓶子,则单独收纳起来。


        

坐车,回城镇。


        

在这片无垠的荒漠中,可就很难追上了。


        

这样一想,韩舟怀着敬重的心态,小心收拢了遗骨。在车上找到几个空的塑料袋,装了进去。


        

有的直直地倒在地上。有的树干折下来垂在地上,但根部还倔强扎在土地上。


        

胡杨,是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现的古老树种,中国塔里木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胡杨原始森林。在干旱少雨的沙漠地带,胡杨可将根扎进地下20多米,顽强地支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


        

一路上,看到很多倒伏在地上的胡杨树躯干。


        

都是死树。


        

当地的“罗布人”,是居住在罗布泊荒原地区,操罗布方言,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特殊部族。罗布人世代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罗布泊附近的大小海子间,“结芦为室,打鱼为生“。“不种五谷,不牧牲畜,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之翎,易布以代衣“。


        

他们划着独木小舟,在水泊和胡杨树间穿行,捕鱼,以此为生。


        

胡杨树耐干旱,耐高温,耐寒冷,耐盐碱。它可以耐受摄氏50℃的高温和零下40℃的苦寒。它能将吸取过量的盐碱从树皮裂纹中溢出体外,当地人称之为“胡杨泪“。


        

罗布泊还未干涸之时,流域内遍布胡杨树。


        

传说中,胡杨树“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是一种品格极为坚毅的树种。


        

但这毕竟是传说。


        

然而,当罗布泊干涸后。


        

胡杨树都死掉了,罗布人也远离故土,迁移到了村镇,过起了现代生活。


        

……


        

回到城镇。


        

在无情的自然摧残下,没有什么树能活过千年时光。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小心地拔下木塞。


        

取出纸张。


        

韩舟找了家星级酒店,住下。


        

遗骨和瓶子都带到房间。


        

“请转告我的家人:好好活着。”


        

“我已无法返回。你们继续努力。”


        

一共有两张纸。


        

第一张,写了两段潦草的话。


        

上面写了名字:彭佳木。


        

韩舟悚然一惊。


        

第二张,是一张人口卡片。


        

记录了很多信息。


        

他曾在1980年首次率领考察队成功穿越无人之地罗布泊。


        

1980年五月到六月,彭佳木率领考察队先后三次对罗布泊展开探索。


        

竟然是彭佳木的遗骸。


        

彭佳木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休整五日后,第三次探索很快开始了,由于准备仓促,而且又是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因此第三次探索很快出现了问题,考察队面临汽油和水所剩无几的困境,然而距离探索最终地不知道还有多远,还有什么困难险境。


        

探索队内部出现纠纷,一部分队员认为应该请求支援,而一向节俭的队长彭佳木则认为请求支援需要耗费国家巨大物资,不应该麻烦国家。那个年代国家并不宽裕,很多有觉悟的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不麻烦国家。这是一种时代烙印。


        

完成了第二次对罗布泊的探索后,考察队获得了很多罗布泊的新的地质和矿物资料,收获颇丰。


        

在准备返回时,彭佳木提出了稍作休息继续第三次探索的决定,最终通过表决,大部分队员同意了队长的决定。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


        

彭佳木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神秘消失。


        

最终迫于压力,彭佳木发出求救电报请求支援,6月17日9时,得到回应,部队同意派出直升机给予支援物资。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队长彭佳木竟然留下了一张纸条,一个人悄悄的单独外出找水——


        

各种说法传的神乎其神。


        

包括双鱼玉佩等迷信说法。未能尽信。


        

彭佳木的神秘失踪引起轩然大波。国家十分重视,先后四次派出直升机,汽车,数千人拉网式寻找,甚至挖地三尺都未能寻找到其踪迹。


        

这也成为了上世纪我国最扑朔迷离、传播最广的失踪案件之一。


        

如今,韩舟竟然找到了彭佳木的遗骸。解开了这一未解之谜。


        

韩舟打开微信,找到一位相熟的高层朋友。


        

开心的小跳蛙:你好,许久未联系。有个事情,我找到了彭佳木的遗骸,以及他的遗书。应该向哪个部门反映情况?


        

书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