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回到童年 青瓦土墙的厨房内,陆火兴抹了抹嘴,从饭桌前站起身。 他随手从桌边灶台,用来引火的干竹枝里折了一截细竹枝,充作牙签塞进了嘴里,冲着坐在饭桌旁的一个小小身影道:“饭吃完,碗就扔桌上,等你妈回来洗。” “哦。” 坐在饭桌前,正一口一口艰难嚼着米饭的陆叶,拉着一张小脸,无奈地应了一声。 胡乱地剔了两下牙的陆火兴,吐了口绿菜渣子,看着自家小儿一脸吃饭比嚼沙子还难的表情,不由皱起了眉,“又吃不下去?什么时候这么挑食起来了?” “吃吐了……”陆叶小鸡啄米似的用筷子夹了几个米粒送到嘴里,有心抱怨两声,可瞥了一眼自家老子里那张年轻了二三十岁的面孔,又无声地将那句话给咽了下去。 他现在这小胳膊小腿的,可不敢胡乱顶嘴,不然以自家老子的脾性,被收拾的话没地方跑,也跑不过。 “行了行了,吃不下算了。” 陆火兴看着自家儿子吃个饭比吃沙还难的模样,不耐烦地扯了一嗓子。 “啪!” 陆叶如蒙大赦,把手上的筷子往桌上一扔,赶紧放下碗从桌上溜了下来。 “兔崽子,这么糟蹋,”陆火兴见陆叶那麻溜滚下桌的模样,又忍不住骂咧咧地说了声,“你爸我小时候粥都喝不饱,你这是有罪,你知道吗?!” 桌上剩下的是半碗白米饭和小半盘炒酸菜和一点炒白菜。 陆叶能明显感觉自己还是有点饿的,肚子里没油水,可嘴里发涩,实在是不想吃了。 这些天里,他只要一回想起曾经吃过的那些垃圾食品和油腻食物,眼泪就从嘴巴里流出来,馋得厉害,特别是一些油多的红烧肉、炸鸡、烤鸭之类,简直是要了亲命了。 可惜的是,这时候的生活条件才刚解决温饱,一粒米饭掉桌上都会捡起来吃掉,十天半个月见不到荤腥那简直再正常不过。 像他今天这样剩饭,难免被自家老子发一顿牢骚。 好在他现在年龄也小,再加上三十年父子,最是知晓他老子陆火兴的性情,心里也不在意。 说挑食? 这也就是他现在还带着一点后世好日子过惯了小矫情,会挑挑拣拣,但不用多久,身体本能自然会教育他。若是再过上个七八年,他就是个伴着辣椒酱都能吃一斤米的货。 “我是要去打牌了,你是一个人在家还是跟我去玩?”厨房门前,陆叶又听到了自家老子的声音。 “在家。”陆叶毫不迟疑的做出了选择。 换做是曾经的他,大概这时候是很喜欢屁颠屁颠跟在自己老子身后,在乌烟瘴气的屋子里,扒在桌角看人打牌凑热闹。 然而现在,他对于这种热闹,提不起半点兴趣。 年关将近,算是一年到头农闲的时候,农村里三五成群打牌的这种风气,哪怕到后世二三十年,都差不多。 “那你在家吧,记得别到处乱跑。” 陆火兴也不强求,不去更好,带个小孩子去打牌还要多看顾呢。说完,顿了顿,忽然又嘱咐了一句,“电视不要乱按啊。” “知道了。” 陆叶点点头,一手扶在厨房门,看着陆火兴叼着“牙签”,嘴里还哼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的小调,晃悠悠离开的背影,无声地叹了口气。 “唉,一点没变,不,应该说是现在是这样,后来也是这样。” 他老子陆火兴算不上流氓二流子,但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懒”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尤其是那惫懒的性子有时候真是让人牙痒痒。 回头饭桌前,陆叶开始将桌上的剩饭剩菜收拾了起来。 他老子洗衣做饭洗碗之类的家务是从来不干的,在陆叶的记忆里,除了少数几次他妈不在家还有年节需要帮衬一把手外,他几乎就没见他老子下过厨房。 好面子,爱吹牛,没什么本事,有点小聪明,不思进取,大男子主义……大部分男性身上能找到的缺点,他老子基本上都有。 来到饭桌前,陆叶先是将没吃完的菜,放在菜橱里,晚上热一热还能吃。至于米饭,倒在了柴火灶边上的泔水桶里,这是用来喂猪的。 他家今年没养猪,房子边上的猪栏空着,这些泔水回头邻居都会过来拎走。 简单将饭桌擦拭了一下,陆叶到灶台边舀了盆水,将碗筷洗干净,然后又将灶台边上的一个红泥火炉翻了出来。 这种红泥火炉本地叫做“风炉”,用的是木炭,多用来烧水、热菜、炖菜。 陆叶在灶台边上捡了点干竹叶,放在红泥火炉里,然后从灶台旁的一个瓮里捡了一些木炭出来。 这木炭是他爷爷在山上烧的。方法也简单,在山上挖个坑,将干柴填入烧着,再用泥土封住,木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燃烧不充分,所得就是木炭。自然,不同的木柴烧出来的木炭也各有优劣。 陆叶爷爷现在住在离家七八里的一座山上,负责给人看山。村子里属于集体的山林盗砍盗伐猖獗,如今都承包给了私人,更是得有人看着才行。陆叶记忆里,他爷爷给人看守山林这些年,每年都会从山上弄几百斤木炭回来。 将干竹叶和炭火在风炉里铺成好,点了根火柴将竹叶引燃,浓烟和明火登时冒了出来。 陆叶又回身从菜橱柜下提溜出了一个铝水壶,从水桶里舀水将铝水壶装满,放在了风炉上。 等风炉的明火暗了下去,他把破扇子扇了几下,看到里面的炭火红了,这才停下来,准备起身拿扫把打扫一番。 上辈子他差不多也是这个年龄,开始会帮着母亲做点家务事,这一次同样的身体里装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更不可能闲着什么都不干。 他家如今还是老旧的房子,砖墙瓦房,前面一面是红砖,两侧和后面是土墙,里面则多是木板隔断。 老房子不算小,中间是堂前(客厅、大厅之意),堂前左右摆着一些板凳座椅,左上角放着一辆凤凰自行车,最上首的木板中间,贴着***的年画。 堂前后面是一个对方杂物的小后厅,左边两个房间一个外间爸妈住,一个里间是陆叶去年独自睡后,收拾出来的。 右边两个房间,里间被用来放仓库,外间空着,是他爷爷偶然回来住的。这大概是南方农村此时比较常见的房屋格局。 当然,等到十几年后,大多数兴建的就是那种几层的小别墅。有些地方大装修得好的,挑高六米八米的大厅,车库,家庭影院,门前带着花园,栽花种菜,甚至还有泳池。绿荫下,手边一壶清茶,脚下一条土狗,极为惬意。 从农村走出去,在城市里打滚了一圈的打工人们,所求也不过如此。 “可惜,现在是没有的。” 陆叶扶着扫把,看着面前的老房子,长声感叹。 第二章 无忧无虑是不可能的 第三章 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四章 上云 “老六孩,你提个暖水瓶干嘛呢?” “我看到你给那些货车司机倒水,收钱的是不是?” “老六孩,挣了多少钱啊?” 回家的路上,陆叶也遇上了不少在田里忙碌的熟人,多数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 大冬天的田里并非就无事可干,如今做的最多的就是为油菜除草、施肥之类的农活。 此油菜非是可食用的那种青菜,而是春日里油菜花开,黄灿灿一片的那种,到了春夏结籽,就是油菜籽,产菜籽油的。 至于被人叫做“老六孩”,也很简单,就是老六的孩。 他爸陆火兴的外号,就是老六。怎么来的,陆叶也不知道,大概猜测是自家姓陆,在本地方言里,和六有些像,他从小就这么被人叫到大。 “有一个司机,给了我两毛钱。” 听到有人回答,陆叶也会大声回应,脸上还故作得意的笑容。 “这小孩厉害啊,人一丢丢大,还懂得挣钱了。” 听到陆叶的回答,大多数人都会笑着夸奖几句,几毛钱倒也没有人真的往心里去。 陆叶也明白这时村人的心理,一来大部分地里刨食的村人,意识不到商机,观念上还没有转过来,倒杯热开水而已,那也能收钱?! 二呢有些倒是想到了,或者注意到其他地方弄了什么饭店,可村子距离国道又有一段路。 况且,这往来的车辆真正在乡村地方停下落脚其实一直不多,只有乡镇地区,有加油站、修车点,才算是不少大货车可能会选择的落脚点。 再有就是在无法具体知晓收入的前提下,跑去摆摊,尤其是独开先河,承受他人的目光,在农村其实并不是很多人能够接受的。 面皮这种东西,不是谁都能放下的。人又是有惯性和惰性的。 要不怎么会有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在某家台资大厂外面卖早餐的,买了好几套房,里面打工多少年在城市里却买不起一平。 哪怕后世有段时间各大城市涌现的地摊经济,也还是讨论的人多,放下身段去做的少,坚持下来的更没有几个。 当然,陆叶真要说一暖水壶的开水挣了将近两块钱,那他估计今晚回去恐怕就有不少人要琢磨了。 甚至,就算现在,陆叶也不能保证路上遇到的这几个熟人,心思活泛些的,说不定也会想想。 …… 陆叶所在的村子名叫做上云村,具体点地名叫做彭严处。 彭严处原来意思指的是彭姓和严姓两个大家族,后来又有徐、张、陆、童、连、李等姓氏的人家迁入,算是宗族解体比较早的。 这种情况在闽北,或者说整个汉X县相当常见。 汉X县地处于三省交界,自古以来就是南下入闽行商避祸的首选第一站。所以虽算是闽地,可整个县城北面大半通行的方言是吴语。 又兼之汉X县是难得的粮仓重镇,在解放前,时局动荡,周边的浙赣两省多有人逃难至此。 如陆叶父亲这边,应该是在高祖和曾祖那一辈,大概也就是清末民国时期,从南京芜湖逃难来此,躲在了群山环绕海拔极高的一个山村里避祸。 到了他爷爷年轻的时候,赶上解放全国,才群山环绕的小山村,搬到了如今相对平缓的上云村。 他母亲那边也差不多,外祖父的父亲是浙省宝剑闻名之地,在民国时期,逃荒落脚在了阳信镇。 还有陆叶的亲奶奶也是浙省人,殁了之后,祖父续弦娶的第二个奶奶是赣省那边的。 基本上建国前,汉X县都处于大量人口流入。建国后,户籍限制,但对于周边依旧有吸引力。 到了如今的九十年代,开始全方位落后周边区域。新千年开始,整个县城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大量的人口外流。 陆叶重生前几年,汉X县也不过是从国家级贫困县转为省级重点扶贫县。 由于历史原因,在大集体时代,彭严处划分生产小队的时候也比较简单,一个彭处队,一个严处队。 82年包产到户后,生产大队改成村委会,但各个小队依旧保留。 彭严处两个小队的人口基本也是杂糅居住在一起,分的田不是毗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依旧是属于两个生产小队。 陆叶回来的路上,遇见的一些在油菜田里忙碌的村汉,彭处和严处两个小队的都有。 之所以要分开说,是因为如今包产到户所种的田是以小队为集体单位的,这是集体所有权。 小队内总的田亩数和位置固定不变,各家各户按照人口分田。所种的好地赖地,一般是年底由生产队的小队长组织各户户主进行抽签。具体年限,陆叶记得是有一年轮换,也有几年轮换,他一时倒是记不太清。 上云村在阳信镇算是个大村,人口差不多两千左右,总共有八九个生产小队,一个小队大概在一两百人。 陆叶后来学管理学,记得有说过一个“邓巴数”的概念,大概就是150人以下的小团体,可以完全依靠人际关系还有自然形成的潜规则运行的井井有条。 那时候他才明白,很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内在其实都有其逻辑和道理。 像军中,就多以“连”级单位的士兵感情最紧密。 …… 陆叶一路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不知不觉间,拎着空的暖水壶也到了家里。 家里的大门一直开着,可父母都还没有回家。 在这个时代的农村,周边都是邻里熟人,不敢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白天家中没人,大门开着再正常不过。 陆叶将暖水壶重新放好,又一屁股坐在了家门口的门槛上,也不知道是在思考还是在发呆。 一个小孩子的身体,装了三十多岁的灵魂,生活在九十年代的农村,他的生活只能是这么的朴实、无华且枯燥。 “这么冷,坐门槛上干嘛?” 不知过了多久,坐在门槛前百无聊赖的陆叶,忽然听到了路边一个亲切温婉的声音传来。 “妈,你回来了!” 陆叶一下从门槛上蹦起,神色兴奋。 第五章 勾动心弦 第六章 小伙伴 第七章 迷你四驱车 “嗯?” 陆叶侧过身在彭凌云的手上望去,就见对方手里拿着一个一般塑料透明包装的纸盒,纸盒里是一台成人巴掌大小的蓝白玩具赛车。 “迷你四驱车!” 陆叶脱口叫出了彭凌云手里的玩具名称。 “你见到过啊?!” 彭凌云见陆叶认出来其实也有些惊奇,伸手将盒子里的四驱车拿了出来,献宝似的递到了陆叶面前。 “没想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 陆叶伸手接过彭凌云递给他的迷你四驱车,心中微微有些感叹。 迷你四驱车是有些像方程式赛车的模型,重量很轻,长度大概和后世的5.5寸手机差不多。用的是两节五号电池,里面有一个成人拇指大小的马达,极为小巧。 四驱车的车前还有嵌在防撞条上的两个防撞轮,塑料外壳看着简单,但线条流畅,棱角分明,造型新颖,对于此时的孩童来说,极富有冲击力。 对于广大的80后90后,尤其是男孩子,这是风靡一时的玩具。 陆叶记得迷你四驱车真正在汉X县这边流行开来,应该还在两三年后,那时候电视开始播放《四驱小子》的动画片,不论是村镇的各种小卖铺,都有售卖。 陆叶哀求父母也给他买过一辆,但其实真正玩的并不多,这迷你四驱车特别费电,很长一段时间陆叶有车却没钱买电池。 后来他隐约有的印象,就是把迷你四驱车的马达拆下来,固定在一块小木板上,用竹蜻蜓的桨叶做螺旋桨,做过一个可以在水里跑的小船。 “如果能生产这种玩具,不,就是代理销售,借着几年后的电视台播放的几部动画片,估计都能赚上一笔。” 陆叶短暂地从回忆中抽离出来,很快联想到的就是这种迷你四驱车之后巨大的市场潜力。 然后,又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年龄所限,这时候能够做的事情真的太少了。 “这是我二叔前几天回来给我买的。” 站在陆叶身边的彭凌云,又从陆叶手里接过迷你四驱车,兴奋地叫着,“你看,跑得特别看。” 迷你四驱车放在地上,嗡嗡的马达转动声响起,迷你四驱车眨眼间就弹射了出去。 “二叔?” 陆叶没顾得上和彭凌云一起看迷你四驱车,反而微微有些疑惑。 他对于彭凌云说起的二叔完全没有印象,大致记得的就是彭凌云的爸爸彭德斌和陆叶老子陆火兴一样,两人是发小,又都是务农为生。 大概在两三年后,彭德斌和赵锦妹会两夫妻会去城市打工,先是摆摊给人补鞋、开锁,到两千年后在魔都浦东经营小超市。 此外,彭凌云还有个叔叔,是如今上云村村小学校长,后来调到了镇中心小学。陆叶之所以记得,还是因为他读了一年一年级后,被彭凌云的三叔以不足龄为由,要求读了两年。 “我这次是先见着我家老二再去黄毕洋的,我家老二马上要调其他地方去了,以后肯定难得回来,在我大姐家吃饭也跟我说了,靠在家里种田是不行的。” 桌上已经开始小酌的彭德斌似乎被儿子彭凌云的呼喊,勾起了话头,举杯和陆火兴碰了下,满是感慨地说道。 “你老二要调走了?” 陆火兴小抿了一口,有些诧异,接着又不无感慨道,“他是干部还是技术员来着?唉,这个有文化以后日子肯定好过的很。你家老二说的也没错,种田是没出路的,一年忙到晚,除了点口粮,兜里都是光光的。你老二这次回来,没帮下你?” “帮个屁啊!”彭德斌摆摆手,“给我爹娘估计拿了几百块,他这出来工作才几年,都没提干,又是结婚没多久,指望不上。不说他,各人有个人的日子,想想我们自己,还要再继续种田下去?” “不种田怎么办?我是不想种田啊,你还不知道我?”陆火兴又摇摇头,“我是没那个劳力,从小三饥两饿,吃番薯粥的,哪里来的力气?我要是弄一身病啊,家里就完蛋。” “不想种田,那就出去打工。” 彭德斌拍着桌子,语气有些激烈了起来,也不知是喝酒渐渐有些上头还是如何,大声道,“我们一世人总不会就这样苦下去吧?” “说得容易。”陆火兴摇摇头,“小的怎么办?两公婆出去了,我儿子扔哪里去?我和你不一样,你爹娘还硬朗,帮你带凌云也没什么问题。我是,我娘过世的早,一个老爹现在还给人看山,小的都丢不开。” “丈人丈母娘啊,你老大老二家啊。”彭德斌满不在乎地说道。 “那怎么可以?”旁边几口扒完饭的赵锦妹,接了一句彭德斌的话。 彭德斌似有些不满说话被妻子插嘴,晃着手道:“你知道什么呀?” “懒得理你们。我去铺床,这家里好多天没住人,你爸妈也不知道来加把被子拿出去晒下……” 赵锦妹放下碗,白了一眼有些上头的丈夫,起身出了厨房,朝卧室走去。 酒桌上。 陆火兴又抿了口酒,夹了一筷子酸菜,“我丈人那是一大家子,他这几年身体也不行。我老大老二家,那就更不用说,分家的时候三兄弟就要打架了,现在就一个老爹,还一个人在山上给人家看山自己赚饭吃呢。再说,放谁家我都不放心。” “你要这样说,那就是没办法了。”彭德斌长叹一声,微微沉默了一下,“话说回来,老六,你不想种田,你也不是会打工的人。这么多年兄弟,我还不知道你,你是不受人管的性格。真不行,将小的带在身边,出去做点小生意。” 陆火兴面色微红,用筷子敲了敲碗,“那就更不行了,不说我们做生意没本钱也没门路,小孩还要上学,怎么带出去?出门不比在家。” “唉!小鬼是一个问题,就是在家里,不晓得去哪弄点事做呀?” 彭德斌仰头喝完碗里的米酒,又伸手要给陆火兴倒,见陆火兴拒绝,这才给自己倒了半碗,语气略显唏嘘道,“这两年村里有钱那几个,都是外面混到钱,种田没盼头啊,我是说,要么我们也弄点山啊,或者鱼塘之类……” 酒桌上,两个男人互吐心声,张罗未来。 陆叶蹲在桌子下,一边看着彭凌云玩迷你四驱车,一边听着父亲和彭德斌的谈话,无声无息间,心潮起了些涟漪。 彭凌云的二叔他没印象,但大概也听出来,估计是之前村子里走出去大学生,分配在其他地方工作。此后,几十年大概不是家人,了解的都不多。 这些东西对于陆叶来说,他根本没心思去寻根究底的细想。 真让陆叶心中有些感慨的是,他今天在酒桌边上,竟然听到了父亲年轻时候的一些想法和心里话。 陆叶从不知道这时候的父亲,其实是有过想要外出打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想法,但最终放弃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他这么一个拖油瓶。 这些想法和心思,哪怕到了几十年后陆叶都不曾了解,甚至他觉得他妈妈或许也不见得清楚。 男人这种生物,有时候就是这样,有些心事和妻儿家人都没办法开口,反而是面对至交好友借着酒劲能够吐露几句。 陆叶对于自家老子陆火兴方才的一番话,也听不出是真心还是借口,或许只是酒意上涌一时的念头,或许睡一觉就忘却,其实,对于陆叶来说,都无所谓。 从后来的情况,陆叶多少已经得出了答案。 彭德斌和赵锦妹夫妻,大概在后年离开家前往市里开始打拼,是从小商贩开始做起,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只是,自那之后彭凌云成为了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彭凌云从小学习成绩和陆叶差不多,甚至比陆叶还好些,头脑也算聪明,只是父母没有在身边后,很快成绩一落千丈,似乎只读了高一就没有再念下去。 而陆叶父母固守在上云村这个小村子,生活拮据,但陆叶未曾离开父母,一路虽有些跌跌撞撞,但到底还是上了高中大学,之后毕业最初虽不算顺利,但后面总算有些成绩。 不同的人生轨迹,也真无法衡量其中的得失。 这种情况也不止是发生在彭凌云一个人身上,80后90长大的农村小孩多半如此,陆叶邻居家小他四五岁的小武,他表弟郑威,还有之后遇到的不少同学,许多都是童年留守。幸运些的,家中老人年龄还不算大,还能照顾一二,有一些寄居在亲戚朋友家的,便更少了关爱。 有爷爷奶奶的还侥幸一些,至少有老人照顾,没有的便是在各家亲戚流转寄居。 这也是这个年代农村的常态,大多数人处于穷困当中,所能做的选择太少,只能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 陆叶少年时代,进入初中高中,开始真正感受到贫穷困顿的时候,还曾问过父母,为什么不和其他人一样,进城打工。那时候的父母总是无言,直到后来自身在社会上找到了定位,他才渐渐释怀。 …… “陆叶陆叶,车给你玩,你从那边开过来给我!” 彭凌云的呼喊声在陆叶耳边响起。 “好。” 陆叶看着面前此时在父母膝下无忧无虑的童年小伙伴,又瞥了一眼酒桌上,一会大呼小叫一会儿长吁短叹的两个当父亲的男人。 “这一世啊,总要不一样一点。” 第八章 迈出去 第九章 第一步 第十章 灯盏糕 第十一章 敲边鼓 第十二章 动力 第十三章 比想的顺利 第十四章 打架? 第十五章 冲突 第十六章 河堤 第十七章 承包不起(二合一) 第十八章 碾米(二合一) 第十九章 吃上肉了 第二十章 点醒 第二十一章 泼妇骂街 第二十二章 调天线 第二十三章 救人(二合一) 第二十四章 家常 第二十五章 赶集 第二十六章 光饼 第二十七章 过去 第二十八章 小队开会(上) 第二十九章 小队开会(中) 第三十章 小队开会(下) 第三十一章 中国农民不爱土地 第三十二章 热火朝天 第三十三章 生日 第三十四章 家长里短 第三十五章 过年 第三十六章 鞭炮 第三十七章 新年 第三十八章 看戏(二合一) 第三十九章 拜年(二合一) 第四十章 外公 第四十一章 曾经的梦 第四十二章 朝前的路 第四十三章 你好,小学生 第四十四章 课堂画画 第四十五章 积累 第四十六章 婚礼 第四十七章 动画片与小人书 第四十八章 新的路子? 第四十九章 求援 第五十章 出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