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帝国枭色 > 第八十七章 沸腾的民意

第八十七章 沸腾的民意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返回目录
        

景阳城。


        

官府的告示张贴在广告牌上不久,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开始震惊的只是书生,因为他们识字,能够看懂上面的内容。


        

但随着他们将上面的内容念出来,路过的百姓纷纷驻足,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这是真是假,官府怎么可能分给我们土地!”一个百姓问道。


        

对他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自古以来除了建国之初,就再没分田的事。


        

“就是,官府巴不得把我们的田产夺走,怎么可能会给我们土地。”又一人说道。


        

站在广告牌前的书生摇了摇头,说道:“虽然十分荒诞,但是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按照告示上的意思,自今日起朝廷将会丈量四府土地,按照户籍重新分配田产,而且殿下有令,自今以后,景州四府赋税十取其一,永不加税。”


        

“这若是真的,简直和做梦一样。”


        

“你看那上面的官印,应该不会有假。”


        

“真是天上掉馅饼了,以前都说靖王荒诞无耻,现在看来是误会殿下了。”


        

“什么!不仅给我们分田,还减了我们的赋税!”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声音嘈杂起来。


        

书生继续说道:“上面还说为了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殿下昨日召集了四府豪绅,令他们捐出了家中所有田产,黑纸白字,这上面可是写的清清楚楚的。”


        

“昨晚上孙员外家被抄了,不会和这件事有关吧?”


        

围观的百姓纷纷点头,带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散去。


        

回到乡里,他们又把此事说给其他人听,引得乡民们一夜无眠。


        

几日后。


        

“是呀,以前都说他是个昏王,如果这都是昏王,天底下还有贤王吗?”


        

围观的人越发觉得不可思议,窃窃私语起来。


        

“想知道是真是假还不简单,这几日只需看看到底有没有官吏到村里将豪绅的土地分给我们。”人群里有人喊道。


        

与此同时,靖王为了给百姓分田,与豪绅恶斗的传言在四府传开,那些见到士兵查抄豪绅之家的百姓更是编出靖王勇斗豪绅的故事,在乡间讲的绘声绘色。


        

一时间,靖王府的名声由黑变白,由白变红,由红便紫,城内乡间无处不在歌颂刘钧的功德。


        

王家村。


        

豪山府,武平府,静安府三府也纷纷张贴出告示。


        

和景阳城一样,官府的新政在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


        

而随着各府官吏下到乡里丈量田亩,将原本属于豪绅的土地分给他们之后,质疑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贤王啊,贤王啊。”王冲之念叨着。


        

官府的告示贴出不久,府衙的官员便抵达了杨家村丈量田地。


        

按照官府的新政,青壮每人可得十亩地,六十岁以下老人可得五亩地。


        

一位老者站在新分得田产前,泪流满面。


        

他叫王冲之,不久前曾带着乡民前往王府,见了靖王,还要回了赔偿。


        

自那以后,他便逢人就夸靖王好,如今乡里又分了地,今后赋税也少了两成,他的嘴更是闲不住了。


        

现在孙员外因作恶多端,整个孙家被官府查抄,他们家每年借的高利也不用还了。


        

这让他家的日子一下从水深火热变成了轻松舒适,充满希望。


        

所以对靖王,他越发感激了。


        

因为他有两个儿子的原因,他们家一共分了二十五亩地。


        

而之前他家只有可怜的三亩地,所以除了种地外,他两个儿子每年都要到景阳城中做些活计才能勉强过活。


        

可即便如此,每年还是要举债度日。


        

三天的时间,王家村的土地全部丈量完毕,村里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田产,没有不公允的事出现。


        

得到田产的乡民像是梦游一样,走路都是轻飘飘的,相互见面的时候不再像往日一样愁苦着一张脸,而是春风满脸,笑谈以后的红火日子。


        

“我说现在每家的田都分到手了,高兴归高兴,但咱们吃水不能忘了挖井人啊,这田产是殿下得罪了四府豪绅,冒着性命之忧才给我们争来的,我们虽然穷,但也不能没有表示。”


        

乡里的人和他家情况大都相似,现在还没分到地的人整日跟在官员屁股后面转悠,巴望官员早点分到他们家。


        

和他一样,村民们虽然面黄肌瘦,衣着褴褛。


        

但如今脸上却都带着开心的笑容,对他们来说,艰苦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今后的生活有了盼头。


        

“王老丈,有话你就直说呗,你是去过王府的人,我们都听您的。”


        

王冲之闻言笑道,“其实也简单,我想着殿下为我们做了这样的好事,我们没钱,总该去给他磕个头谢恩吧。”


        

“这还用说,我明天都准备带着狗娃到王府外给殿下磕了。”一个黑脸汉子说道。


        

田间地头。


        

百姓们对自家的田总是看不够。


        

官员们离去后,他们还是每日都聚到地头,生怕自己的田产会飞了一样。


        

“上次我便觉得殿下是个爱民如子的贤王,没想到如今他竟为百姓做了这样的大事。“一个青年说道,他是李顺,上次亲口恳求刘钧不要加税。


        

顿了一下道:“十税一,这样轻微的赋税,天底下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不说了,咱们村距离景阳城最近,有一个算一个都去王府给殿下磕头。”


        

村民们纷纷点了点头。


        

一个村民戏谑道:“你的确该磕头,殿下不仅赔了你的麦苗钱,还帮你还了高利钱,剩下的银子还让你做了个小买卖,过得比谁都舒服。”


        

黑脸汉子正是狗娃的爹,他听了嘿嘿笑了起来,分外得意。


        

这件事儿够他吹一辈子了。


        

“你们要干什么?不要到城里闹事。”见六百多人涌向城门,守卫的士兵吓了一跳,忙拦住王冲之等人。


        

“官爷,我们哪是闹事,我们这是要去给殿下磕头,谢他体恤百姓,为我们分田。”


        

闻言,守门士兵松了口气,摆了摆手,“去吧,去吧。”


        

“起来,现在就去,也让殿下知道咱们的心意,殿下做了这样的好事,我们还没个表示,他岂不是寒心。“


        

“走,走,走……”


        

一些人已经向村口走去,不多时,浩浩荡荡到了城门口。


        

其他士兵也露出会心的笑容。


        

这几天,他们家里也分了田,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守门都精神了。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他们还是分出几人护送乡民们前往王府,担心会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