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帝国枭色 > 第九十四章 余晋

第九十四章 余晋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返回目录
        

商务司。


        

刘轩离开王府后来到这里。


        

将所有差役都派出去通知逗留在景州的商人后。


        

下午的时候,商人们6续赶来,一时间,商务司一楼的大堂内再次座无虚席。


        

“刘主事,在下可以代表鸿路商会,当即便可设立会馆。”


        

刘轩将此次召集商人前来的目的说了之后,一个商人立刻站了起来。


        

“什么鸿路商会,听都没听说过。”商人们议论纷纷。


        

一个商人似乎认识站起来的商人,出言嘲笑:“你有个哪门子商会,不过一行脚商而已。”


        

“以前是行脚商,但现在我决定创立鸿路商会,诸位,还没有商会的散商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入,如此至少供货权上便不会输给那些大商会了。”商人道。


        

“还有我。”


        

“……”


        

66续续又有几个商人附和。


        

刘轩宣布会馆优先的政策后,不少散商心中惴惴,生怕因此拿不到货。


        

经此商人提点,他们顿时恍然大悟。


        

一个散商当即道:“算我一个。”


        

不过对此他倒是喜闻乐见。


        

毕竟与太多零散的商人打交道,无论对王府还是商务司都是负担。


        

现在这些人组成了商会,到时候他们只需要派出一人拿货即可。


        

刘轩见状不禁笑了起来,来时靖王和他还担心散商们会因此恼怒。


        

但他现是多虑了,这些行商的人个个是人精,都会钻空子。


        

这道政令倒是让这些散商自组成商会了。


        

他们中能代表商会的当即决定离开商务司便回去设立会馆。


        

不能代表商会的则暗自着急,一个商人道:“刘主事,在下是晋州金香商会的,会馆之事需去信询问才能决定,只是这样却被他人落在后面了,这可如何是好?”


        

刘轩来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离开时便问了刘钧。


        

拿完货回去怎么分是他们自己的事。


        

而王府呢?出货的总量还是不变的。


        

“嘿,这些人真是捷足先登啊。”一些来自大商会的人有些着急。


        

刘轩十分淡定,“殿下也考虑到了,到时各商会派人前来抓阄,按抓阄次序供货,散商等商会供货完再拿货。”


        

商人们闻言纷纷点头,这倒是公平了,大家全靠运气。


        

不过抓阄的前提还是设立会馆,于是散商们开始三三两两商议成立商会。


        

他道:“殿下说了,胭脂和棉纱暂时按照以前的样子供货,但沐浴液要一个月后开始供货,所以你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


        

商人闻言松了口气,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书信来回了。


        

“那这么多会馆,怎么分个先后呢?”又有商人问。


        

刘轩看了过去,现是个熟人,不是别人,却是送给王府胭脂的余晋。


        

“有道理,不过此事本官要回去同殿下商议一下。”刘轩说道。


        

接着,他便让商人散了,独留下余晋一人。


        

有商会的商人则准备写信回去。


        

“刘主事,商会应该规定东伙的数量,否则岂不是一个人便能够成立一个商会。”


        

刘轩正要让商人们各自回去商议,这时一个年轻的商人忽然站起来


        

刘轩点了点头,凡是参加应试的人都在府衙报了名。


        

是他父亲告诉他余晋也报了名。


        

这短时间府衙正在核查这些应试之人的身份背景。


        

“余晋,你也要应试商务司?”刘轩问道。


        

因为余晋赠送胭脂坊,他对余晋倒是挺有好感。


        

余晋点了点头,“殿下如此开明,不拘一格降人才,余某不才,也想为殿下效绵薄之力。”


        

虽这么说,余晋的眼中却是充满期待。


        

他出身商贾之家,自幼受父亲影响,对商业十分感兴趣。


        

尽管他父亲对他的要求是读书致仕,他也中了个秀才,但他总觉再继续考下去当官终究不是自己的意愿。


        

不是景州户籍,背景不清不楚的人还要再刷掉一批。


        

“我爹说应试的人里最看好你。”刘轩说道,“如此说来,我在商务司主事就要让给你了。”


        

“刘主事玩笑了,余某粗陋,能不能入殿下的眼还不知道。”


        

余晋被刘轩说的一阵热血沸腾,他道:“余某便承了刘主事这番良言了。”


        

刘轩笑了笑,忽想起一事,问道:“殿下欲设立会馆区,将商会的会馆集中起来便于管辖,余兄觉得在什么地方合适?”


        

这件事想了一路,没什么头绪。


        

一边是经商,一边是光耀门楣,他一直十分矛盾。


        

直到靖王创建了工商二司,欲选拔官员,他忽然明白,这就是他的仕途。


        

“余兄不必妄自菲薄。”刘轩道,“说不定以后我们就同朝为官了,那时候说不得要经常和余兄打交道。”


        

这清波河是景阳城里的一条内河,在景阳城东。


        

教坊司就是在这条河边,而且景阳城内的青/楼也都沿着清波河而建。


        

除此之外,沿着清波河还有不少的酒楼。


        

想到余晋本就来自商贾之家,想必他的眼光是和大多数商人一样的。


        

余晋闻言想了想,说道:“商人富有,且最喜奢华,既然会馆区集中了天下商贾,自然要有给他们撒银子的地方,依余某所见,不如就将会馆区设在清波河畔。”


        

刘轩闻言,想起了那日随刘钧去教坊司时所见的曼妙女子,不由脸上烧。


        

匠造司,刘钧正在观看龚铭铸造火炮。


        

刘轩走后不久,龚铭便派人前来通知他要拆炮模了。


        

得知这个消息,他立刻来了匠造司。


        

“嗯,余兄果然见解独到,这些商人来景阳城后似乎都聚集在那里,把会馆区选在那里再合适不过。”刘轩兴奋道。


        

说罢,他拉着余晋便往清波河去了,让余晋为自己参考一下,具体选在什么地方合适。


        

……


        

“殿下,是灰口铁。”龚铭将一块从火炮上凿下来的铁块呈给刘钧看。


        

望着铁块截面上银灰色,刘钧心中激动。


        

技术图纸终究是技术图纸,实际造出来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而现在这种火炮的铸造成功标志着景州拥有了不属于西洲的火炮铸造水平。


        

毕竟鸦片战争时,英国人用也不过是灰口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