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 > 510:忽然升官,故人再见

510:忽然升官,故人再见

作者:宝妆成 返回目录
        

这话说的,让人听了多不落忍啊!


        

好像程卿逼债要把人逼得倾家荡产一般。


        

众目睽睽的,这八万两银子程卿是还是不接?


        

不仅俞三眼睛要喷火,就是石总督带来的随从中,也有人愤怒——竟这样为难人,你们算什么东西?


        

一个卖主求荣往上爬的小人!


        

一个商贾家的儿子!


        

你们也配为难程小郎?


        

旁边的人轻轻扯了随从的衣袖。


        

不是说好要慢慢观察的么,总感觉同伴要挽着袖子冲上去打人了……要了解程小郎是个怎么样的人,眼下不是最好的机会吗,可以看看程小郎如何处理眼前的事。


        

她从荣九手里接过木匣,十分市侩当面清点了银票,然后转手就给了程知绪,还教育荣九:


        

“现在赈灾物资都统一由侍郎大人调配,这银票还是交给侍郎大人入账保管才好。早知道荣九少凑十万两银子这么艰难,本官当时就该拦下热血上头的荣九少。九少爷,你捐十万两和十两,在本官眼里都是一样高尚,如果剩下的两万两银子实在凑不出来就算了,本官等多久都行,淮南的灾民却——    ”


        

程卿知道大伙儿都在看着她。


        

这点场面她就吓到了?


        

银子是捐给淮南赈灾的,又不是流入程卿的腰包,她直接把银票给了程知绪,银票不经她手,她就沾不上半点好处。


        

至于剩下的两万两银子,荣九是否给,又要什么时候给,并不需要给程卿一个说法,真正需要这笔银子的是淮南的灾民!


        

这就能将她军了?


        

天真!


        

程卿丢他一个警告的眼神,要他千万忍住不许笑场,又拍了拍已然石化的荣九:“其实八万两银子也很多了,五河县外的流民,都要感谢九少爷的活命之恩。”


        

“你——”


        

她能等,不知道淮南的灾民能不能等,捐不捐剩下的两万两,荣九自己看着办吧!


        

俞三肩膀抖动,差点笑出声。


        

“岂可让五殿下久侯,还烦请程侍郎带路。”


        

程知绪捧着装银票的匣子也笑:“荣九少爷慷慨解囊,殿下知道了也会高兴。”


        

荣九觉得程卿看似在表扬他,实则在骂他,偏偏他一时还想不到反驳的说辞。


        

石总督感受到了程卿的机变和伶俐,知道这小小的刁难已被程卿随手化解,再追着不放好像他以大欺小,立刻转移了话题:


        

吏部尚书在这里,才能和漕运总督平起平坐。


        

一不小心又得罪了个大佬的程卿慢悠悠跟在后面,好像一点也不为前途担心。


        

石总督走在最前面,程知绪与祁指挥使都落后半步,以示对石总督的尊敬。


        

吏部侍郎和指挥使都不如漕运总督。


        

虽然那几人打量她的时间有点长,程卿也没放在心上。


        

一行人浩浩荡荡去见五皇子,石总督带来了皇帝的旨意,石总督和祁指挥使剿匪,合领平乱大军,并协助五皇子赈灾,而五皇子则有了督军之权!


        

程卿都不怕,俞三更不知“怕”怎么写,荣九嘴角抽搐,觉得自己跑来五河县可能是个错误的选择。


        

石总督的随从们经过程卿身边,有几人将程卿看了又看,大概是第一次看见有人这么不给石总督面子。


        

他有督军之权,还有什么可怕的!


        

剿匪和赈灾从两件事变成了一件事,程知绪和程卿的职责都不变,两人是文官,皇帝也没指望叔侄俩可以带兵打仗,俩人仍然负责赈灾事宜。


        

五皇子身子轻飘飘如在云端,不知这忽来的恩宠是怎么回事。


        

是皇后娘娘为他说了好话?


        

虽然武官的正五品不如同品阶的文官,俞三还是下意识去看程卿,程卿也在看他,脸上的表情虽有点惊讶,却很快笑了。


        

程卿并没有一点不高兴,反倒是在为他高兴?


        

倒是俞三,忽然升了锦衣卫千户。


        

锦衣卫百户是正六品,千户是正五品,比程卿还高半品。


        

惊讶是有一点,俞三在锦衣卫混得倒挺如鱼得水。


        

但她并没有为自己不值。


        

俞三一边想不愧是他喜欢的人,心胸就是宽广,一边又为程卿不值,为什么只有他升官了,程卿反而没动静!


        

程卿早在石总督让俞三跟来时就猜到了圣旨可能也提到了俞三。


        

是不是皇帝有什么事要让俞三去做,又觉得俞三锦衣卫百户的官职太小,压不住场面?


        

……


        

俞三升官,可能并不是虹县的功劳,才几天时间,哪能那么快把消息传回京城!


        

那么俞三为什么升官呢?


        

“你是不是在担心石总督?”


        

程卿摇头,“我担心他做什么,他虽是地方大员,却也管不到我,我与石大人也没有深仇大恨,石大人是嫌我不够恭敬,这都是暂时的,等平叛开始,石大人忙起来就再也顾不上我了。”


        

石总督和五皇子商议发兵淮南的大事,程卿退了出来。


        

俞三见她眉头轻皱,忍不住戳了戳她胳膊:


        

何望春被软禁两天了,俞三也觉得该去试探一番。


        

程卿跟在俞三后面,一进门就听见郎朗读书声。


        

不是为石总督,又是为了什么?!


        

程卿忽然转移了话题:“趁着现在有空,咱们去见见那个何举人。”


        

何望春板着脸,“你错在哪里?”


        

“学生不该荒废学业!”


        

何望春在教两个孩子背书,他与俞三说话很客气,当夫子时却十分严厉,其中一个蒙童背错了,还被何望春打了三戒尺。


        

蒙童手心都被打肿了,眼里含着泪水,说自己知错了。


        

何望春一抬头,就看见俞三陪着一个年轻官员走进来,顿时不好意思。


        

程卿也在看何望春。


        

何望春放下戒尺叹气,“你错在不该胡思乱想,天灾人祸是一时的,学问却是能让你们受益一生的。”


        

蒙童擦干眼泪点头:“学生知道,学生要像先生一样有学问!”


        

她将何望春从头看到脚。


        

这个人长相普通,她绝对没见过,不知为何却觉得有几分熟悉感,难道何望春就是传说中的大众脸?


        

如果她没见过,会不会是“程卿”见过……仔细回想了半天,程卿眯起了眼:“可是何世叔?先父程知远,小侄曾在江宁县见过世叔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