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魏春 > 第二百九十章 因果

第二百九十章 因果

作者:眀志 返回目录
        

太极西殿。


        

一阵盛怒,让元恪出了一身急汗。等怒气稍消时,帛衣已从里到外湿了个通透。


        

宫娥给他换上了干净的衣衫,又喝了几口冰梅汤,元恪才觉的舒爽了一些。


        

高肇伫立在旁,满脸都是担忧,眼底深处更是藏着一丝惊惧。


        

皇帝自幼体弱多病,登基后更是每况日下,不知请了多少名医,喝了多少汤药,却皆是无用,依旧一日病过一日。


        

也不知……还能撑多久?


        

到那时,高氏又该何去何从?


        

这些年,为了替皇帝扫清障碍,消除疑虑,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了……


        

听李氏子虽斩了胡将,却也被胡将一枪洞穿了腰腹,昏死于马上,元恪听的热血沸腾,却也惋惜不已:“真猛士也,真豪杰也……可惜了!”


        

说着他又一叹:“虽是小说家之言,极尽夸张之词,但也尽显豪迈……难为豹儿(高猛)了,竟有这等才思,编出了这等壮烈的故事……”


        

却不料,高肇突然就拜了下去:“请陛下恕罪!”


        

正自惊疑,又听到皇帝唤他:“舅舅怎不讲了?”


        

“哦……哦……”


        

高肇猛的回过了神,接着讲了起来:“李氏子长枪往前一指,吼声如雷:谁敢阻我?又一催马,向那胡将冲去,所过之处,竟无一合之敌……刹那间,两骑交错,胡将的头颅冲天而起……”


        

臣虽不知豹儿与安武县男所言是否夸张,但李氏子确实悍勇非凡,今日只率亲卫四人,但以一敌十,冲的汝阳王的半百道友高徒溃不成阵,尽皆被擒……”


        

五个人,打败了元悦的五十帮从,还全给绑了?


        

元恪都有些懵:怪不得听这故事时,觉得有些耳熟?


        

元恪一头雾水。


        

这故事讲的好好的,你又请的哪门子的罪?


        

“请恕臣欺瞒之罪……臣方才所讲并非豹儿杜撰,而是实有发生。比豹儿书信更早之时,安武县男(奚康生)便已奏陈过陛下:故事中的李氏子,便是那平定泾州僧乱,单枪匹马斩慕容的祖居李承志……


        

过于久远,奚康生奏报之所陈都快要忘干净了?


        

元恪看着高肇,心中生出一丝暖热。


        

这个世上,最了解自己,最疼惜自己的,也就只剩舅舅了!


        

“原来那胡将就是慕容定,那李氏子就是李……李……”


        

高肇提醒道:“姓李名承志,今日与汝阳王起了纷争的便是他……”


        

原来是这个李氏子?


        

许久之后,元恪才怅然一叹:“舅舅有心了!”


        

“臣慌惶!”


        

高肇又往下一拜,“臣别无所求,只求陛下每日都能怡情悦性,心安体康……”


        

若当时讲予自己,自己要么会恼怒元悦视社稷如儿戏,连这等忠勇之辈都敢轻辱。再加积怨已久,极怒之下,说不定就会狠下杀手,进而使宗室更加不安,难免不会有心生异志者。


        

要么就会迁怒李氏子,认为他居功自恃,连亲王都敢打,简直视皇威如无物,说不定就会严惩,从而寒了百官之心。


        

也只有此时的自己,才会冷静而又睿智的想清楚这些关节……


        

“舅舅放心,总归还能再挺几年,至少也要等瑛儿诞下太子后才能死……我也已答应瑛儿,不再母殉……”


        

“陛下慎言!”


        

高肇悚然一惊,愣了许久才反应而来,皇帝后面那一句说的是什么:“这有违祖制……”


        

怡情悦性,心安体康……怎可能?


        

元恪失笑般的摇了摇头,也更清楚,高肇在担心什么。


        

无非便是自己百年之后,他人上位会清算高氏……


        

元雍谨慎?


        

怕担责任罢了……新笔趣阁


        

元恪暗哼一声,又问道:“那李承志呢,选部准备如何考选,是卫府(卫尉,负责禁军),还是七兵(中、外、别、都、骑,中外兵又分左右,合称七兵。)?”


        

“祖制也是人定的!”


        

未有定算之前,元恪也不想多言,主动岔开了话题:“想来好笑,那李承志都未来得及封官,竟先被朕给降了两级?也不知雍皇叔是如何处置的……”


        

高肇猛吐了一口气,缓了缓才说道:“陛下放心,颍川王素有急智,定是有了变通之法。不然以他之谨慎,早来请秉圣裁来了……”


        

会冶甲锻兵,可选入金部(锻器冶金)、起部(工部)、将作监。


        

擅农桑,可入屯田(三十六曹之一)、农部。


        

知地理,可入虞曹(三十六曹之一,掌地图,山川远近)。


        

“不一定就是卫府与兵部!”


        

高肇回道,“听崔尚书(选部尚书崔亮,中书崔光族弟)之意,其余诸部皆可为备选!”


        

元恪愣了愣,又哑然失笑:此时想起来,奚康生和高猛的奏报中都提到过,这李承志可称全才,不止会练兵与阵战。


        

会酿酒,精膻食,通医术,可入光禄或直事(尚皇帝诸事,衣食药舍乘等)……


        

“常人精通一道,便能称之为才,这李承志竟擅如此之多?”


        

元恪越想越是惊奇,“奚康生与豹儿的奏陈中均提到,泾州盛传李氏子痴愚数年,一朝开智就如神授。难不成真有那么几分?”


        

长于术算账目,可入仓部、库部。


        

能抚民,可入左右民部(户部)。


        

通音律,可入太常、祠部、仪曹(均类礼部,掌宗庙祭祀礼乐制度等)。


        

沉吟了一阵,他又说道:“如此人才还是要才尽其能。但涉猎过多难免杂而不精,最好还是专精一道的好……”


        

一听这话,高肇便知道皇帝还是想让李承志入卫府或是兵部。


        

元魏是马上得来的天下,再加中原还未尽复,南地还在岛夷(南朝)之手,皇室与朝廷最重视的自然还是兵事。


        

高肇心里狠的一跳,但脸上却半点都不显:“传言不可尽信……懂的多,成就不一定就高。便如山中宰相陶弘景,被南朝盛传为神仙再世,终还是禄禄半生,无所作为……”


        

元恪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那陶弘景懂的比这李氏子多多了,但到头来,也未见有几桩与国与社稷有益之功。


        

说着,他又想起了李承志与高文君之事,笑着问道:“瑛儿数次抱怨,说三娘都快将她的耳朵磨出茧了,见了她就磨求……也不知舅舅是如何思量的?”


        

高肇摇头一叹:“诸般皆好,就是门第太低!”


        

一听高肇这话,就知他已有些动心,不然又怎可能不约束高文君,任她磨缠皇后?


        

但高肇却有自己的打算。


        

“看其与慕容定一战,再看今日与汝阳王之纷争,此子性情之刚烈可见一斑。常言刚过易折,若是选入诸部,让其磨励一番,再入兵部也不迟!”


        

元恪稍一沉吟,又点了点头:“也好,舅舅看着安排吧……”


        

高英带着一阵香风,像是一只蝴蝶般的飘进了大殿,脸上尽是担忧。


        

“若非雍皇叔提醒,妾还不知陛下又生了怒?叔父也不说派人知会侄女一声……”


        

知会你有什么用,只能缓一时罢了。


        

元恪也不点破,只是笑道:“真要是个奇才,未尝不能成为第二个李冲……”


        

“李冲?”


        

也不知高肇是在嗤笑李冲是幸臣,还是暗讽李承志差的远,脸上尽是冷笑。他正要开口,听殿外有人在称呼殿下,便下意识的住了口。


        

“殿下言重!”


        

看皇帝眼中泛起了柔意,高肇又知趣的说道:“臣告退!”


        

婉拒了二人相送,也未让黄门陪护,高肇独自出了宫。


        

高肇起身做揖:“臣有罪!”


        

元恪亲自起了身,挽着高英的手坐了下来:“非舅舅之过,是朕靳令不得外泄的……”


        

高英有些愧疚,歉意的看着高肇:“错怪叔父了!”


        

连皇帝自己都知道,怕是挺不过几年了……


        

那高氏呢?


        

他抬头看着太阳,心中默念着方士耿言临终时的那几句卜词:


        

正是午时正,太阳最毒的时候,高肇却感受不到一丝,浑身冰凉刺骨。


        

莫说衣衫,每走一步,靴中都会传来“噗嗤”的轻响。


        

这是与元恪奏对时吓出来的冷汗。


        

无子无依,深宫孤老……这卜的是高英。


        

贵登台鼎,死无葬身之地……这卜的是高肇。


        

五条卜词,已应验了两条:耿言死后的第二年,顺皇后诞下太子昌,一年后暴卒……


        

英年早逝,子嗣孤绝……这卜的是元恪。


        

子诞母崩,未角而夭……这卜的是当时还活着,未诞下前太子元昌的顺皇后。


        

遂至不轨,憾恨而终……这卜的是今上三弟元愉。


        

一直以为耿言所言的殉志,是提醒自己:与其落个死无葬身之地,不如以死明志,至少能落个全尸,而且能保全家人。


        

直到接到高猛秘信的那一刻……


        

高文君的命数是当代天师亲批:天妒红颜,殉于万里之外……


        

去年秋,元愉不轨,被受皇帝之秘令的自己逼死,死时是何等的憾恨……


        

他猛的想到耿火喷血气绝时吐出的那两个字:殉志!


        

而之前刹那,自己问的是:可解?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天师道行也定然胜过耿言,定然是会灵验的,却不想,被李承志给破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魏春更新,第二百九十章 因果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