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乡旅拾趣 > 第七十章崇拜英雄

第七十章崇拜英雄

作者:禾火江水 返回目录
        

丹城回钱仓的晚班车是3点55分,而城内的交通主要靠步行,所以如果是当天早上我买好菜再到丹城的话,一般都会在丹城住一个晚上。


        

我在丹城没有一个称得上朋友的人,整个小城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所在,但也充满了新奇。


        

那时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吃好中饭我就从招待所拐到与县府街垂直交叉的那条街上。


        

街上也没有几个临街的店面,基本上是公家的单位、个人或公家的住房与零星的店面混杂在一起。


        

和老家毛峙、小沙相比,就是地方大了一点,路宽了一点,房子高了一点,还有就是人多了一点。


        

有些地方聚着些人,看起来也蛮热闹。


        

路对面有个照相馆,我就兴匆匆地进去拍了一个照。


        

穿上军装后还没拍过照呢,急着想让家人和亲戚看到我穿军装的样子。


        

最大的不同点是在路的两边人行道上摆着不少的小摊,以卖针织服装为主。


        

早就听说丹城附近的爵溪轻纺很发达,很早就接轨上海。


        

人行道的小方砖上堆着包装好的针织内衣,行道树的树枝上挂满了样品,有些地方树与树之间拉着线绳,把各式样品吊在线上。


        

“有啊。就出门右手几十米路。”


        

在我当时的头脑中,读书时一年一度到县城祭扫烈士墓就是旅游,而且我所见过的风景最好的地方就是烈士陵园。


        

我转身就去找我最想去的地方。


        

照相馆往东一点是新华书店,在里面呆了不少时间,翻了几本书,完了买了一本杂志。


        

回到招待所,我问服务员:


        

“象山有没有烈士陵园啊?”


        

我马上联想到舟山烈士陵园门口那块题着“海山增辉”的玉白色门楼,也是郭老的字,拉近了一份亲近感。


        

北首是一条鹅卵石小经,直通烈士事迹陈烈大厅。


        

厅堂是一个殿堂式仿古建筑,有4一500平方的样子,阵列着100多位烈士的遗像及事迹。


        

出了招待所往右100米不到,紧挨着县府大院就是象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走进大门,翠柏葱郁,古樟参天。


        

院内正中是一四方花坛,耸立着6一7米高的纪念碑,正面刻着郭沫若题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行字。


        

高中时反复背过“左联五烈士”的名字: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


        

想当年是那么的抽象,似乎离我很远。


        

此时,我看着他年轻的照片,逐字逐句的读着他的生平事恋,脑中闪过背过无数遍的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词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在其中一位烈士的遗像前摆放着其后辈刚献不久的一只花圈,让整个氛围更显肃穆。


        

我从左到右逐个詹仰过去。


        

当我看到殷夫的名字的时候,有点震惊。


        

此时我也感到特别的荣幸,能有机会守护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


        

后来我好多次独自走进那个院子,默默地与他不羁的灵魂对话,反复地聆听他“我是海燕,我是时代的尖刺!”等不朽的诗句。


        

此时,白莽、徐白、洛夫这些他的笔名变得这么好记。


        

殷夫出身于富裕家庭,但他放弃身为国民党军官的哥哥的庇护。


        

他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不惧四次入狱,献出了21岁的年轻生命。


        

至今,我都没有忘记纪念馆正门两侧的那副楹联:


        

拯救民族出生入死天地惊鬼神泣,振兴中华励精图治山河奋风雷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