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武王伐纣之人皇再起 > 第6章 唐薯

第6章 唐薯

作者:唐三十一 返回目录
        

季狸不知道唐景有系统加持,自然认为“以战养战”是险招。


        

可在唐景眼中,这不仅是抵达犬夷人的最佳策略,还是借机积蓄军事力量,为挑战王庭而必须走的一步棋。


        

他早就将前因后果琢磨清楚了。


        

“今天把你们召集到一起,还有一件事。秋收已经完成,按照往年惯例,也该到乡兵集中轮训的时候了,明天就发布开训令。”唐景说。


        

乡兵是指那些有武道天赋,已经达到战兵标准,只是因为兵额满员而不得入之人,平时也要参加军事训练,自备武器铠甲,战时可强制征召。


        

因为不想因兵力问题引起王庭忌惮,庭山城防营明面上只有三百战兵。


        

季狸担任副将,随象、龙盛、仲熊三人分别担任卒长,各率一部,轮流镇守府邸、守卫城门、巡查边境。


        

杨戬加入城防营之后,名义上也是卒长,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


        

为了补偿乡兵,官府对每位乡兵赐田十亩。


        

因着常备军优先从士族子弟中招募,落选的往往都是地主、小商人、富农、乡绅子弟,因而习惯称之为乡兵。


        

很多远离战乱的诸侯国,为了减少军费开支,甚至还会有意削减常备军规模,大力发展乡兵,创造出一种另类的军屯体制。


        

相反,


        

唐景正是要借助即将到来的战争,将乡兵一举磨砺为合格的战兵,迅速扩充手中的军事力量,为争夺王位攒下足够的本钱。


        

手中无兵,


        

为了自保,唐景又耗费大量财力培植了一千五百余名乡兵,几乎将庭山县有武道天赋的适龄男子全部囊括在内。


        

这叫藏兵于民。


        

唐景敢提出以战养战的方略,底气便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乡兵,他是要挑起两国战争,却不是要让庭山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庭山人口十万余,九成以上都是农民,住在城里的只有衙役小吏、战兵、商人、手工作坊主,以及在县城买房的乡绅,剩下都是伺候这些人的人。


        

加在一起还不到八千。


        

可就是这区区八千人,却有五百余人有武道天赋,比例远高于村镇,正应了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叫的再欢也只是跳梁小丑。


        

“季狸,你介绍一下乡兵情况。”唐景这是替杨戬问的。


        

季狸明白公子用意,因而介绍得很详细,“庭山乡兵分为城内、城外两大部分,城内只有252人,城外1273人。”


        

他虽然没有下山,但并非对世事一无所知,以盘古大陆的生产力水平,即便是富裕的大县,供养一支五百人规模的常备军也很吃力。


        

大部分县域,


        

战兵、乡兵加在一起,勉强也就五百人,庭山却多达一千八百余人。


        

“城内乡兵每月都要到城防营受训,还要参与城门值守、边境巡查,除了不在编,实质就是城防营中的一员。


        

“城外乡兵分布在周边两百三十九个村落,以九个镇为节点,每年春耕之前,夏收、秋收之后,举行三次集中训练,武器装备相对简陋。”


        

杨戬眼神越来越亮,没想到庭山竟有如此底蕴。


        

唐景急着开训乡兵,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仅凭三千骷髅军是无法战胜风犬部落的,必须要有城防营的配合,以两地距离,风犬大军一旦越界,不到半天就能穿过幽谷。


        

再想动员,根本来不及。


        

实在匪夷所思。


        

杨戬哪里知道,唐景经营庭山十年,大力推广堆肥技术,改良农具,兴修水利,购买奴隶开垦荒地,轻徭薄赋,劝课农商,夙兴夜寐。


        

这才有了今日成果。


        

季狸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没有从对方眼中看到恐惧,有的只是莫名的兴奋,还有对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


        

“我的长枪早就饥渴难耐了。”龙盛咧嘴一笑。


        

“公子,您就直接下命令吧!”沉稳如随象都有些激动,他们虽然才华横溢,奈何也跟公子一样被困在庭山这一隅之地。


        

众人正聊着,嬑节突然闯了进来,在唐景耳边低语,“公子,刚刚收到消息,风犬部落已经在集结部队,随时都可能开战。”


        

“知道了。”


        

唐景抬头,看向众将,“我说什么来着,战争已经开始了。”


        

不然也不会暴露乡兵这一张底牌。


        

公子这一步迈出,就不可能再收回,想想都热血沸腾。


        

“季狸!”唐景当场点将。


        

原本,


        

他都做好在庭山孤独终老的准备了。


        

在场没有一个是傻瓜,一个个心里都非常清楚,战争一旦爆发,表面看是庭山在抵御外敌入侵,实质无异于对王庭的宣战。


        

“末将领命!”


        

季狸神情肃然,显然,城防营将承担此战之中坚。


        

为此,


        

“末将在!”


        

“封你为先锋将军,同时擢升为城防营营正,今日补充城防营兵员,备齐粮草物资,明日率部挺进幽谷,扎住葫芦口要害之地。”


        

有三千骷髅军,唐景就没想过要依托庭山坚城防守。


        

除了城防营,唐景还将分布在城外的一千两百七十三名乡兵,临时整编为乡兵一营,乡兵二营,分别交给随象、龙盛主持。


        

“公子,那我呢?”仲熊傻眼。


        

“你?就留在我身边当个亲兵队长吧。”仲熊性格暴躁,唐景还不放心。


        

唐景还特意提拔杨戬为城防营副将。


        

二郎在军中的适应能力远超唐景想象,既然二郎已经在城防营站稳脚跟,那唐景也无需因循守旧,大胆提拔重用。


        

将二郎放在城防营,就是给他立功的机会。


        

整编之后,


        

唐景就没想过要解散这支部队。


        

“公子,能不能多批一点?”龙盛舔着脸问。


        

“好吧!”


        

仲熊泄气,一下蔫了。


        

唐景自不去管,对随象、龙盛二人说道:“你们可以从城防营各自带走二十五名精锐,担任两司马、卒长,争取让两营尽快形成战斗力。”


        

“那好吧。”


        

龙盛一想也是,只能无奈放弃。


        

“公子,要不要将风犬部落的动向,向丹陵府报告?”季狸问。


        

乡兵没上过战场,甚至都没见过血,真到了战场上,还得老兵带着。


        

“不能再多了。”唐景坚决摇头,“这一战,城防营要打硬仗,充当全军盾牌,抽走太多精锐,我怕顶不住。”


        

至于临时整编的两个营,能充当最后的收割任务就不错了。


        

季狸自然也是一点就透。


        

…………


        

布置妥当,众人散去。


        

“当然!”唐景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笑容,“等下你就整理好公文,派快马报送丹陵府,请求丹陵府派军增援。”


        

他倒要看看,丹陵府会作何反应。


        

“明白!”


        

更名为唐薯,


        

哪怕到时候整个大陆都在种植,也要记住唐国恩情,至少打响唐国名号。


        

何乐而不为?


        

唐景从怀中取出一册羊皮卷,正是系统附送的《马铃薯栽培技术手册》,当场将“马铃薯”三个字划掉,改为唐薯。


        

他不是闲得无聊,而是提前树立品牌。


        

可以预见,三五年后,等到马铃薯开始大规模种植,必定会引起其他势力关注,流出去似乎也是必然的。


        

唐景笑着说道:“这叫唐薯,你即刻安排人拉两筐到农场去,交给春官羲仲,研究本土栽培、育种技术,以便来年小规模种植。”


        

羲仲乃是句芒族人,天生的农业专家。


        

过去十年,在改良农具,改进耕作方式,甚至农作物育种方面,羲仲都帮了唐景很大的忙,将唐景的想法一一变为现实。


        

之后,唐景便领着嬑节,来到后院一间半废弃的仓房,推开破旧木门,果然看到地上整齐摆放着一筐筐的新鲜马铃薯。


        

二十万斤马铃薯看上去不少,真要推广种植,每亩光育苗就要两百斤,也就勉强能播种一千亩。


        

“公子,这些是什么?”嬑节从未见过马铃薯。


        

唐景是穿越者没错,但又不是什么百科全书,很多东西他只是见过,甚至只是听说过,对具体的细节、技术参数一无所知,还要交给专业人士去钻研。


        

他只是起到一个启发灵感的作用。


        

当然,


        

这种启发往往又都是划时代的,能节省成百上千年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