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长子朱由校 京师。 紫禁城乾清宫一带哭声骤起。 正在乾清宫暖阁中持笔画着图纸的朱由校因此停住了手中的笔。 因为他知道外面传来的哭声意味着大明刚刚即位还没到一个月的泰昌皇帝驾崩了! 作为一名刚穿越到这个世界不久的后世青年,朱由校也没想到自己会附身到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身上。 一个与自己本来名字谐音相同的大明皇帝。 而且,在附身后,朱由校发现自己还继承了原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语言技能与记忆,也保留了自己前世的记忆,甚至平白多了不少信息。 朱由校对此一开始是感到讶然的,但他一想到自己在前世是因见义勇为而亡,且也早已送别了父母,无一切顾念,也就觉得能穿越到明朝重活一世倒也挺好。 既来之则安之,朱由校在渐渐适应自己现在的身份后就做好了在将来做大明皇帝的准备。 朱由校对明朝历史不陌生,所以他也知道大明王朝按照原有的历史发展只有二十余年国运,如果不算南明的话。 而自己更是只有七年帝王生涯。 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帝王生涯很短。 但朱由校记得自己是因为落水染病才导致帝王生涯只有七年的。 因而,朱由校在接受自己是大明未来皇帝的身份后就暗自决定将来绝对不能游泳坐船戏水。 谁要是让自己去玩水,自己就让谁掉脑袋! 对于大明只有二十余年国运的事,朱由校倒也有信心避免这一悲剧发生。 因为在朱由校看来,在自己登基之初的大明倒也不是不可以救。 首先,农民起义还没有大规模爆发。 其次,建奴还没做大的对付不了的地步,熊廷弼还在辽东镇着,只要自己不脑袋发热让不知兵的袁应泰代替熊廷弼,利用小冰河气候的加剧就算是熬也能熬死建奴。 最后,自己好歹是个穿越者,现在又平白多了许多重要信息,如果这都救不了大明,那让自己穿越过来干什么,只是为了让自己当一回逍遥皇帝不成? 此时,暖阁内也出现呜咽声。 朱由校因此抬头一看,只见负责抚养自己的李选侍正在用手绢擦拭眼角。 不过,让朱由校意外的是,李选侍呜咽了一小会儿后,就看向了他:“哥儿,你以后就是大明的主了,你打算怎么待我?” 在朱由校的记忆里,以前的朱由校对李选侍是比较畏惧的,主要是因为李选侍颇受自己父皇宠信,可以说是大明第二个郑贵妃。 但现在的朱由校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大明的皇帝。 而自明以来,君主权力达到巅峰,仅次于清。 所以,朱由校知道自己没必要怕李选侍这个先帝嫔妃。 于是,朱由校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这得看你的表现!” 李选侍见朱由校突然对自己毫无惧色且气度沉稳,一时不禁讶然,凤目圆睁。 朱由校则抬头瞅了李选侍一眼。 而李选侍一时也意识到现在的朱由校马上就是大明皇帝,自己也得尊重他几分才是,也就没有说话,心想也不知道该如何求他才好。 “大胆!连我也敢拦吗,都让开!” 这时候。 暖阁外传来一尖细的喝斥声。 这声音将正在出神的朱由校拉回到了现实中。 朱由校抬眼一看,就见是大太监王安疾步走了进来。 王安,司礼监秉笔太监。 虽然司礼监的第一人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但据朱由校所知,现在的司礼监因为泰昌皇帝刚即位一个月后就又驾崩,所以,大明还没有任命新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因而,王安就是事实上的司礼监第一人。 朱由校穿越到大明已经有些时日,对于王安自然是也熟悉的。 所以,朱由校能一眼就认出王安来。 毕竟朱由校一直是跟着泰昌皇帝的妃子李选侍一起生活,而李选侍深受泰昌皇帝宠爱,一直居住在乾清宫陪侍泰昌皇帝,王安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自然也要时常出现在乾清宫,朱由校自然也就认识王安。 “王安!你这是做什么,怎么不先差宫人求见本宫就直接闯了进来!” 一直站在朱由校身旁的李选侍突然起身回了一句。 王安没有理会李选侍,而是直接奔向朱由校,然后就抱向了朱由校。 朱由校退后了一步,冷言问道:“你想干什么?!” 王安没有答话,再次朝朱由校扑了过来。 朱由校直接一巴掌朝王安扇了过来,大喝道:“放肆!” 啪! 朱由校的一巴掌结结实实地打在了王安脸上,打得王安的老脸抽动了一下,两眼冒起了金星。 王安摇了摇头才回过神来,一时怒目圆睁,欲要喝骂,却突然意识到眼前这少年即将是大明皇帝,自己的主子,自己哪能因为挨了一巴掌而向眼前这少年发飙。 王安立即用理智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还立即表现出惊慌之色,并跪了下来:“老奴无礼!请皇长子治罪!” 朱由校哼了一声:“王安,你是中邪了不成,还是没把本宫放在眼里?竟敢向本宫伸手,你也不想想你算什么东西,别以为父皇叫你一声大伴,你就敢近本宫的身!” “殿下息怒!老奴一时情急,忘了分寸,老奴是来禀报一件要紧的事,诸位大臣在暖阁外求见殿下,还请皇长子速速出去见诸位大臣!” 王安不禁后背发凉,颤抖不已地在地上磕了一个头,然后回禀起来,心想殿下何时换了秉性,突然如此强势起来。 站在朱由校身后的奶妈客氏以及站在王安身后的李选侍都对朱由校此时的表现感到愕然。 但此时,谁也不敢多问,因为此时大家都清楚,眼前这个少年马上就是大明的皇帝。 朱由校冷冷一笑:“荒唐!岂有本宫去见他们的道理?!大行皇帝留有口谕,准内阁首辅方从哲进暖阁来见本宫,你即刻去传元辅进来。” 李选侍一愣,心想何时皇上留有这样的口谕? 王安也有些疑惑,自己一直服侍在皇上身边何时听到有这样的口谕? 但王安不是笨蛋,哪会在这个时候质疑朱由校,只回道:“老奴遵旨!” 第二章 掌掴顾命大臣 王安摸了摸微紫的脸就立即往暖阁外走来宣谕。 此时的殿外正站着杨涟等闯入乾清宫的大明文官。 这些站在乾清宫外的大明文官中以东林党官员居多。 因为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能保住皇位进而成功当上皇帝,东林党居功至伟。 而朱常洛自然也就投桃报李,即位后就大肆提拔起用东林党官员来。 但让东林党官员没想到的是,朱常洛才当皇帝一个月就驾崩。 所以,东林党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利益不得不努力将马上就要登基的新皇帝朱由校控制在自己手里,让拥立之功落在自己手里。 王安素来与李选侍有矛盾,但与外朝东林党的汪文言交往甚密。 因而,王安也就在东林党官员支持下有意将朱由校带出宫外,然后接受文官拥戴。 此刻,站在乾清宫外的文官们都等着王安带着朱由校出现。 但让文官们惊讶的是,王安出来后没有带着朱由校出现,而是单独一人出现。 为首的兵科右给事中杨涟见此颇为激动,立即问道:“王公公,这是怎么回事?!皇长子殿下呢?!” 王安瞅了杨涟一眼,没有理会杨涟,而是神色凝重地道:“大行皇帝驾崩前留有口谕,准内阁首辅方从哲入内见皇长子殿下!请吧,元辅。” 一直沉默不语的方从哲听后颇为骇然,但旋即他也明白了过来,立即回道:“老臣遵旨!请王公公带路!” 杨涟等文官诧异地站在原地。 大行皇帝什么时候留了这样的口谕? 没多久,方从哲就在王安的带领下来到了朱由校面前。 方从哲立即给朱由校见了礼。 朱由校则道:“免礼!父皇留有遗诏,要本宫继承大统,但一时未来得及召见阁老,拟成诏书,还请阁老在这里拟诏,待会儿好宣谕群臣。” 说着,朱由校看向王安:“取宝印!” 方从哲自然不敢违拗,也不敢质疑,忙回答道:“是!” 而王安也老老实实地取来了宝印。 一时,方从哲拟好诏书后就交给了朱由校。 朱由校看了一眼,确认无误后便让王安盖印,然后对方从哲和王安说道:“随本宫去见外面的大臣。” 于是,方从哲便和王安一起陪着朱由校往殿外走去。 “哥儿!” 李选侍这时候忙跟了来,喊了一声,她想让朱由校封自己为太后。 而朱由校自然知道她的心思,也就回头看了李选侍一眼,说道:“老老实实在暖阁里待着,想要当太后,就得有一个太后的样子!” 李选侍听朱由校这么一说只好听话地闭嘴,退了回来:“好!” 这边,朱由校一到殿外,杨涟就立即急忙向前拉住了朱由校的手,然后往外走去。 朱由校被这么一拉差点没跌倒在地。 “大行皇帝遗诏!” 王安这时候忙喊了一声。 杨涟不得不停了下来,但手却依旧紧抓着朱由校不放。 朱由校则趁此一巴掌朝杨涟扇了过去,厉声喝道:“大胆!是谁给你的狗胆,敢拉扯本宫!大内的锦衣卫官校是死人吗,如此劫持本宫之事视若无睹?!我大明体统何在?!” 正发愣的锦衣卫官校们听从忙持刀围了过来,虽然他们也不知道皇长子怎么突然发怒,但他们听到朱由校这么申斥他们自然是不敢怠慢。 杨涟这才丢开了手,下意识地要捂热辣辣的脸,却也在这时候反应了过来,不由得拱手道:“臣兵科右给事中杨涟失礼!” “哼!” 朱由校白了杨涟一眼,然后看向王安。 王安此时正因为看见朱由校掌掴杨涟而出神,一注意到朱由校看向了自己,他就吓得忙回转过头来,声音发颤地念起了遗诏。 遗诏内容自然很简单,无非是赞扬了朱由校一番,要朱由校继承皇帝位。 在场的大臣们都还没有从朱由校掌掴杨涟的震惊一幕中回过神来。 所以,一时当王安宣读完诏书后,竟没有一个大臣反应过来。 反而是朱由校自己先哽咽起来:“儿臣接诏!” 然后,朱由校就直接去了朱常洛的梓宫嚎哭了起来。 在这个时代,孝道看得很重。 朱由校自然不能表现出因为继承皇帝位的喜悦心情,而是要表现出自己的至孝之德。 方从哲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幕幕,内心惊愕不已,他发现从皇长子先以大行皇帝口谕为由传见自己开始,大明的整个皇权交接的主动权都把控在了皇长子自己手里。 不知不觉间,皇长子继承大统由大臣请出内殿拥戴变成由大行皇帝传位。 方从哲惊讶的发现,这位深居于后宫的皇长子颇有手段。 为了不被看上去心思不简单的皇长子记恨,方从哲先走过来朝朱由校跪了下来:“老臣拜见陛下,请陛下节哀!” 杨涟等文官见此也跟了过来,朝朱由校跪下行礼:“臣拜见陛下,请陛下节哀!” 朱由校停止了哭泣,回头看了这些大臣们一眼,突然严肃起来,说道:“内阁拟旨,着礼部议定登基之日!” “臣等遵谕!” 内阁首辅方从哲和大学士刘一燝皆回了一句。 而接下来,朱由校看了杨涟一眼。 在场的大臣中,朱由校对杨涟最熟悉,因为杨涟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因为参劾魏忠贤而死。 而且据朱由校所知,杨涟算是在万历四十八年到天启二年前最有权势的官员,别看他只是一个兵科右给事中,却因为和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关系匪浅,而得以操控朝廷大权。 直到魏忠贤出现后,杨涟才落了势。 杨涟是东林党官员,如今东林党已经遍布朝野,在内阁次辅和吏部尚书都是东林党的人,甚至司礼监也是东林党的人。 可谓是一党独大。 这对于朱由校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一党独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内部政治矛盾会非常尖锐。 事实上,东林党在独掌朝权后所做的事的确是排除异己、非我即敌。 而这也就造成其他不附和东林党的官员联合在一起组成了阉党,使得大明党争加剧。 然后熊廷弼和朱由校眼前的杨涟都成为这种党争的牺牲品。 而这种党争的加剧还会造成大明国运进一步衰退,间接滋长了建奴的做大。 朱由校深知历史上王朝末期衰退和内部党争加剧有很大关系,比如北宋新旧党争导致北宋灭亡。 所以,对于即将成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校决定尽量消弭内部矛盾,遏制党争加剧。 “杨涟对朕不敬,将杨涟打入诏狱!” 朱由校因此直接下了旨。 第三章 天子不宜太聪明 朱由校这个时候必须对杨涟加以严惩。 原因无他。 一旦朱由校现在轻易放过杨涟,杨涟就会更加狂妄。 而杨涟更加狂妄的后果就会获得更惨的下场。 总之。 现在让杨涟下诏狱总比将来让杨涟因为得罪魏忠贤等阉党而被治死罪强。 朱由校这样做既避免让党争在将来加剧也打击了一下东林党的气焰,让东林党清楚,大明是天子说了算,而不是他东林党。 杨涟刚才的行为的确已经没把天子放在眼里,甚至在其眼里,天子似乎真的就成了一个摆设,一个象征最高权力的物件,谁都可以碰一下摸一下。 所以,朱由校现在惩处杨涟合情又合理。 杨涟自己此时也是百口难辩,因为他的确刚才抓住了皇帝的手,这的确是大不敬。 但同为东林党官员的巡城御史左光斗哪里愿意看见作为自己东林党头号干将的杨涟被下诏狱。 所以,左光斗忙替杨涟求起情来:“陛下!杨涟虽御前失仪,然也是一时心急所致,也是为让陛下早日登基,使我大明早日有主啊,请陛下明鉴!使其下诏狱,实为过严之至,亦非体恤顾命大臣之举,请陛下三思啊!” 内阁大学士刘一燝也忙求情道:“陛下!左光斗所言甚是,杨涟此举虽然失礼,但的确是为保护陛下,还请陛下宽宥其罪!” 朱由校没有说话,只默默看着,他倒是想看看现场的大臣中有多少人是东林党的人。 一时,许多官员纷纷为杨涟求情。 朱由校则看了方从哲一眼,如果方从哲等人为杨涟求情,他倒是可以放杨涟一马。 因为朱由校知道方从哲不是东林党,如果方从哲等能为杨涟求情,说明是方从哲等人是有大局观的,不为为了自己一党之利也不会因为憎恶东林党而眼看着杨涟下诏狱。 方从哲注意到了朱由校的眸光,但他选择了逃避,故作不知地垂下了眼睑。 “今天敢拉扯朕,是不是明天就敢持刀架在朕的脖子上?杨涟之行为,无论有心无心,都有悖臣纲!” 朱由校只好自己先说了起来,且说着就看向杨涟:“杨涟,你自己说,你刚才对朕不敬时,眼里还有没有君臣之礼,你自己该不该被治罪!” 杨涟抿紧了嘴,最终不由得一咬牙回道:“臣该死!” 朱由校接着问道:“锦衣卫官校难道也觉得杨涟不该抓吗?还愣在干什么,把杨涟打入诏狱!没听见吗?!” 下诏狱? 大明已经有很多年没对文官这么狠了。 尤其是杨涟这种科道言官。 要不然,如今朝堂也不会是言官势大的局面。 所以,锦衣卫的官校们明显没反应过来。 在朱由校这么一喝问后,锦衣卫官校们才回过神来,将杨涟押了下去。 无论朝堂斗争怎么激烈,锦衣卫始终是听命于皇帝的天子近臣,不可能违背皇帝的旨令。 杨涟没有反抗,他现在只觉得憋屈,憋屈自己怎么就落得如此境地,明明自己是想把皇长子从李选侍手中抢过来,好控制在自己这些文官们手里,好避免李选侍挟天子以令群臣,但自己却稀里糊涂地因此下了狱。 接下来,朱由校御文华殿,正式接受群臣参拜。 不过,杨涟是没有机会参与了。 …… “杨公被下诏狱!诸位,此事我们不能不问!” 东林党官员魏大中此时在中书舍人汪文言这里对左光斗等东林党官员说起此事来。 “没错,我等需上疏为杨公求情!” 左光斗回了一句。 而汪文言则也点头道:“求情自然是要求情的,我东林诸人皆为忠直敢言之士,岂能坐视杨公下狱,但是汪某没想到的是,当今天子会如此强硬,不似往日王安所言乃性格懦弱之人,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左光斗听汪文言这么说,也把注意力转到了朱由校身上:“的确如此,今日我等进宫本担心李选侍控制天子,却不料天子未受李选侍控制,反而先以先皇口谕传见方从哲,再以遗诏宣示其正统之位,群臣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以至于杨公下狱,陛下受群臣参拜,整个过程中,始终仿佛皆在陛下掌控之中一样。” 汪文言也道:“不但如此,在你们闯入乾清宫欲夺走天子前,据内廷有人传言,司礼监王安欲助我们夺走天子而抱天子出来时,却被天子掌掴,天子也斥起无礼,方命王安出来宣谕于方从哲。” 听汪文言说完后,左光斗因此看了魏大中一眼,说道:“如此说来,当今天子不简单啊!将来之事难料也!” “魏公所言极是,天子不宜太聪明,亦不宜太狠厉,动辄让言官下狱,将来于大明不知是祸是福。” 汪文言拧了拧眉头说了起来。 左光斗继续说道:“先掌掴司礼监王公公,又掌掴杨公,还使其下狱,陛下这天子之威来得可真快!” “无论如何,杨公是必须要救的,魏某认为,我们当立即上疏为杨公求情,天子既然非为昏君,便应知道杨公之人望!” 魏大中说着就站起身来。 左光斗也站了起来:“没错,只是可惜原本打算让大家一起先把方从哲逐出朝堂的,却不料如今还得先救杨公!” “这也许说不定就是方从哲之计,此人一向表面中立,实则和齐党之亓诗教走得很近,说不定就是他暗中撺掇李选侍蛊惑天子,再借陛下之手除掉杨公!天子虽年少聪颖,但涉世未深,哪里知道方贼之用心深远,我们这次务必要救下杨公,让方贼断掉靠怂恿天子害忠良的心思!” 汪文言说道。 魏大中点了点头:“汪先生所言有理,此事不宜久拖,当立即上疏!” “没错,立即上疏!” 左光斗附和起来。 ……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六日。 朱由校完成登基大典,正式成为大明皇帝,且与群臣议定明年为天启元年,而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天启元年一月一日以前定为泰昌元年。 没办法,泰昌皇帝朱常洛挂得太快,当皇帝才一个月就嗝屁,只能把本属于万历四十八年的一段时间拿出来定为泰昌元年。 “陛下,吏科都给事中上疏,言古之圣明天子莫不怀仁修德,杨公虽御前失仪,然也是一片公心,天子初登大位,正是施仁政之时,当宽宥其罪,嘉奖其忠。” 而朱由校登基没多久就收到了大臣们为杨涟求情的奏疏,其中第一封求情奏疏就是魏大中的。 第四章 方从哲的态度 第五章 孙承宗和徐光启 第六章 升官 第七章 练兵与辟财源事 第八章 以后少来咱家这里 第九章 汪文言内结权宦外联阁臣 第十章 贪双份进谗言 第十一章 启用魏忠贤 第十二章 听老祖宗的与听皇爷的 第十三章 魏忠贤初掌东厂 第十四章 东厂抓文官 第十五章 审讯御史 第十六章 抄拿御马监太监魏朝 第十七章 设皇明报社 汪文言忐忑不安地将一侍女端来的茶盏捧在了王安面前:“东厂真的换人了?” 王安接过茶盏来,放在了一旁的高脚几上,微微点首。 汪文言听后吞咽了一下,抹了一下额头的汗水:“怎会这样,他魏朝不是陛下身边的伴读太监吗,而且是您一直调教的人?!” 王安则叹了一口气,道:“咱家和魏朝都是皇爷的家奴,我们的权势也都是皇爷给的,皇爷能给我们自然也能收回去。” “只是这一换就拿了冯三元!皇上这是要做什么,是要对您下手?” 汪文言继续说了起来。 王安怔住了一会儿,摸了摸自己曾经被朱由校打过的脸,然后看了汪文言一眼,道:“皇爷真要对咱家下手,咱家也没有办法,不过,你们不一样,你们是士大夫,是和皇爷共治天下的,不是皇爷的家奴,你们如果真不喜欢皇爷的哪个家奴,你们可以参劾皇爷的哪个家奴!” 汪文言听后点了点头:“公公的意思,汪某明白了,不过,门生斗胆请问,这魏忠贤怎么突然成了东厂厂公?公公可知此人深浅?” 王安看了汪文言一眼,没有回答,只蘸了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客”字。 汪文言看后恍然大悟。 接着,汪文言拱手道:“门生这就去办,定竭尽全力为公公除掉这两人!” 王安则继续点首道:“咱家已经告病请假,你们如果不能赢,咱家也护不了你们了,是死还是发配凤阳,也是皇爷的一句话。” …… “皇爷,王安递来奏疏,言他患了病,故而请准他在家休养!” 司礼监内直房经管文书的太监刘时敏将王安的奏疏送到了朱由校这里。 朱由校看了后心里暗自沉思起来,心道:“王安突然告病应该是对自己换了魏朝的事不满,但自己一个皇帝哪能容许你一个家奴安插眼线来监视自己!不过,王安这一招缓兵之计,倒是不利于朝廷,因为要想朝廷良序发展,王安和魏忠贤当互相制衡才可,但王安却主动退让魏忠贤一步,摆明了是要让魏忠贤独自承担文官集团的炮火,到时候好让魏忠贤被文官集团给击败。魏朝是想靠朕除掉魏忠贤,而王安是想靠文官们除掉魏忠贤,这王安无疑更可恨,把自己在文官眼里的名声置于对朕的忠诚之上!” 朱由校因此就对刘时敏道:“准他请假!” 接着,朱由校又问着刘时敏:“你叫什么名字?” 刘时敏忙回道:“奴婢名唤刘时敏。” 写《酌中志》的刘若愚? 朱由校记得明朝有个原名叫刘时敏但后来改名为刘若愚的太监因为受魏忠贤一案牵连在崇祯朝被下狱判斩监侯。 然后,这太监刘若愚可能在任上比较清廉也就没怎么贪所以拿不出钱来行贿文官,使得其他魏党太监都用黄金买命出来,而他则还被关着,最后不得不学太史公的办法,通过写史书来自证清白。 所写的史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记录明朝宫廷秘闻的《酌中志》。 或许是文官们知道笔杆子的厉害,也就因此为其说情,使得崇祯饶了刘若愚死罪。 而刘若愚就靠着这个本事保住了一命。 但现在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这个历史上爱写书的太监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很会抓住可以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也难怪会在历史上想到用玩笔杆子的方式来拯救自己。 而朱由校一想到自己现在有了替自己持刀拿人的魏忠贤,倒也还缺个替自己弄笔作文的身边人。 于是,朱由校就决定提拔刘若愚,让刘若愚将来代替王安。 朱由校便道:“你倒是个干事勤勉的,没有把这样重要的事拖到明天早上来报给朕,以后进司礼监担任秉笔吧!王安年老体衰,受不了太多的案牍之苦,你以后替多他分担点,另外,朕也给你赐个名,你以后就叫刘若愚,凡事当藏愚守拙,别自作聪明,记住了吗?” “大明的宦官这么多,想进司礼监的更是有很多,不缺他王安一个!王安想靠文官集团搞掉魏忠贤,但即便文官集团真能搞掉魏忠贤,摘桃子的也不会是你王安!想跟朕玩心眼?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本!” 朱由校说后暗自冷笑起来。 刘若愚这边则开心地嘴唇微扬,磕头道:“谢皇爷恩典!奴婢谨记皇爷谕示!” 接着,朱由校又道:“朕记得司礼监是有自己的印刷厂,你再替朕拟诏,以后在司礼监下面再设一皇明报社,负责对外刊发皇明报,由你分管,将印刷厂合并进去,增设采编局,如今邸报只能算是公务简报,不够详实,易使居心不良者曲解朕意乃至朝廷的意思,而士林揭帖又多偏颇且偏激之言,以后皇明报社要对朕之决策作出官方解释,以匡正天下流言蜚语!所以,你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之重,如果做不好,别怪朕将来换人!” 刘若愚倒是没想到皇爷直接让他搞这样的事,心想这是要让自己这些内廷的人在时论上与文官们分庭抗礼呀! 但刘若愚也知道这是好事,毕竟这样自己内廷可以争取把文官把持的话语权夺过来,也利于改善自己这些内廷太监的名声,而自己这些内廷太监也不用再靠文官获得好名声。 所以,刘若愚忙回道:“奴婢定全力做好皇爷吩咐的事!” “嗯,你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撰写关于东厂接到查到冯三元交结内侍、收受贿赂的事,但文章内容要让百官们相信这是魏忠贤和魏朝因为客氏引发的,另外要阐述出抄家非长久之计,然倒也可解一时国库之需的观点,让有公忠体国之心的官员们知道,如果他们不想出开辟财源的法子来,这抄家可能是不会停的!” 朱由校对刘若愚指示了起来。 …… “抄家非是长远之计,却也是陛下现在的无奈之举,稚绳兄,你想出开辟财源的法子没有,你总不能让陛下一直靠抄家积攒钱财以练强军吧?现在是查抄内廷大珰,接下来就是外朝文官了!” 京营校场附近的一茶楼上,徐光启对孙承宗说了起来。 孙承宗张口欲言。 第十八章 官营与卢象升 第十九章 选将 第二十章 老将介绍 第二十一章 东厂缉拿汪文言 第二十二章 王安下跪 第二十三章 你在教朕怎么做皇帝? 第二十四章 杀文官 第二十五章 当今天子怎么这样! 第二十六章 加强东厂的力量 第二十七章 关于武学 第二十八章 首辅太软弱了 第二十九章 给张居正等平反 第三十章 大明又不是到了要亡国的时候! 第三十一章 杀言官 第三十二章 吾皇圣明! 第三十三章 皇恩浩荡 第三十四章 熊廷弼 第三十五章 辽东经略不能换 第三十六章 方从哲性情大变 第三十七章 言官大骂方从哲 第三十八章 刘一燝下狱 第三十九章 示皇恩于锦衣卫 第四十章 白杆兵 第四十一章 官威 第四十二章 部堂砍人 第四十三章 大逆不道之言 第四十四章 内厂 第四十五章 缪昌期受刑 朱由校听陈新如此说,一时也忍俊不禁起来,继续问道:“你是不是给朕带了礼物?” 陈新听此就立即称是,然后说道:“陛下您还真是料事如神,臣的确给您带了礼物。” 朱由校又问:“都是些什么?” “不过就是一些西洋物件,西洋物件里有可观之甚远的玻璃镜,还有形似斑鸠之火铳,也不知道陛下您喜欢不喜欢。” 陈新不好意思的笑着回答起来,又解释道:“臣本来还想送些西洋姬或昆仑奴的,还有西洋番奴,但是家父打了臣一顿,说臣在胡闹,只准臣带着这些西洋物件给您,所以,还请陛下您见谅,不要觉得臣抠门,臣可没想只送这点东西!” 接着,陈新就拱手请道:“刚才臣说的西洋物件,臣已经带了来京,陛下若喜欢,臣这就奉上。” 朱由校对这些自然都很感兴趣,也就对直殿太监王体乾吩咐道:“即刻传谕御用监,去陈卿家取这些礼来。” 然后,朱由校就看着陈新继续笑说道:“难得你一片孝心,朕决定赏你!” 说着,朱由校就又对王体乾吩咐道:“传谕司礼监,将朕前日做的木制软帆船模型赐给陈卿家,令其把玩。” “此船,朕准你一个人看之,除了你父亲外,不可示与他人。” 而朱由校说后就嘱咐起陈新来。 但陈新听后连忙答应,但心里却不是很乐意,心想自己花这么多心思想讨皇帝您的欢心,结果您却回馈我一个木制船模型,不说升官也得赏些银子吧。 “你别不乐意,那船,朕是不会轻易赠人,朕是看你挺知西洋事,你家祖辈又皆是替朝廷守海疆的,才愿赠予你,别辜负朕的一片深意。” 朱由校话说到这里后就看向了马祥麟和张凤仪、牛秉忠之子牛勇、郭琥之孙郭牧、骆尚志之侄骆志杰一干人:“你们和陈新一起以后除在讲武堂接受训练外,以后负责随朕出宫,并轮班一人带本部家丁于隆宗门处值守。” “臣等遵旨!” 马祥麟等回了一句。 而朱由校接着才只对马祥麟说道:“右安门的事,朕已知道,你立了功,但是以后不得再向士林中人下跪,你,也包括你们。” 朱由校看向牛秉忠等人:“你们以后皆是朕的近卫,如果谁再向文臣下跪,就别怪朕不认他这个近卫!” “是!” 众人皆再次回了一句。 朱由校这话对他们尤为触动,毕竟涉世未深的他们刚入京就差点被文官羞辱,如今皇帝给予他们底气和依仗,自然令他们心里很是激动,尤其是马祥麟,他已经禁不住脸热如火,自觉当今陛下是真的好! …… 杏林医馆。 范毓卿痛苦地嗷嗷叫着,忍不住对正在给他上药的大夫说道:“大夫,我还能活吗?” “不能活!” 这时候,一身着夜行衣的人突然从这大夫背后站了出来,且说了一句。 范毓卿看着这一幕,十分惊讶:“你是谁,你要做什么?” 这着夜行衣的人回道:“自然是来要你命的,你应该清楚,你现在只有死了才能让诸公安稳地立于朝堂上。” 范毓卿这么一听就明白了过来,着急地道:“我范家不会放过你们的!你们不能胡来!” 而这着夜行衣的人则没再废话一刀先朝这大夫宰了过来。 嗖! 这着夜行衣的人只觉后背处一阵剧痛,惊愕地回过头来,只看见窗户外一着玄色箭袖劲装的正持着弓弩对着他。 紧接着。 这夜行衣的人又听得嗖的一声,他还没来得及躲避,就觉得脚下也是一阵剧痛。 头戴锦衣卫制式圆盔手持着绣春刀的杨寰走了进来,并将刀架在了这夜行衣的脖子上:“你口中的衮衮诸公也真是越来越不像话,舞文弄墨,我们厂卫的人自是比不过他们,但这暗杀之事,我们厂卫才是祖师爷,所以,别想着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做这些见不得光的事。” 这夜行人颇为无奈。 一时,一众东厂番役冲了进来,并将这夜行人摁在了地上。 而接着,杨寰才来到范毓卿这里:“派人来杀你的是周延儒,点头同意的是缪昌期,现在本官只问你一句,想不想报复他们?” 范毓卿立即点首。 “很好,抬他离开!” 杨寰说着就看向这杏林医馆的大夫:“把他也带去诏狱!” …… 诏狱。 缪昌期正在惨叫。 越拉越紧的夹棍夹得他漫头是汗,青筋直冒。 直到他疼晕过去后,魏忠贤才让人停止对其用刑,并让人用冷水将其泼醒。 缪昌期醒来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然后对魏忠贤怒吼起来:“魏忠贤!你这个权阉,你早晚不得好死!” 魏忠贤笑了笑:“咱家好死不好死,是皇爷说了算,你说了不算,缪昌期,你不是一直扬言要参劾咱家吗,怎么样,没想到你会先落入咱家手里吧,不过,这也怪你自己,没事那么猖狂作甚,咱家好歹也是东厂督公,在外面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咱家知道这天下是皇爷说了算,咱家权力再大都是皇爷恩赐的,咱家再得势也只是皇爷身边的狗,你也一样,也不过是天子的臣子而已,竟敢抗旨闯城,真是活腻了!” 缪昌期哼了一声,没有搭理魏忠贤。 而魏忠贤则继续说道:“继续动刑!” 缪昌期见此这才紧张起来:“怎么又来,不要,不要!魏忠贤,你不能这样,你如此羞辱我士大夫,你不得好死!” 缪昌期见魏忠贤没有搭理,不由得再次大吼道:“我招!我招!” 魏忠贤这才让人停止动刑。 而缪昌期则憋屈地留下了眼泪,看着魏忠贤:“范毓卿的确是被我窝藏,我等本意是派死士普传洛等人强闯出城,但被你们阻止了,我们不得不让范毓卿扮成文官,准备亲自带着范毓卿强闯出城,却不料还是被突然出现的徐光启挡住!” “与你一起去右安门的有哪些人?” 魏忠贤问道。 “周延儒、刘国缙……” …… “除了缪昌期、就是周延儒、刘国缙……” 范毓卿这里也如实向杨寰禀报了起来。 第四十六章 全部都给朕抓去诏狱 第四十七章 这天下就没有我厂卫搞不定的人犯 第四十八章 魏忠贤长见识了 第四十九章 周延儒的坦白 第五十章 江山还是大明的,还是朕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