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 第十五章 这么大方?

第十五章 这么大方?

作者:油炸大金 返回目录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老汤其实不算渣男!


        

他只是一心想赚钱。


        

对他来说,来鹅城只为了三件事;钱,钱,第三还是踏马的钱!


        

六子死了,老汤想用他的死挣钱。


        

夫人死了,给钱他就消气了——因为钱,他可以与他有杀妻之仇的黄老爷眉来眼去!


        

之前买官也都是为了挣钱。


        

他是那个时代不多得的,极少掺杂个人感情的高素质职业经理人。


        

赚钱是他的终极追求。


        

那出卖老二,应该也是他!


        

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赚钱,黄四郎允诺他三个县的县长职位!


        

葛尤是个好演员,真的!


        

说真的,做演员红到葛大爷这份儿上,是极易自我膨胀的,但他却特别警惕别把自己评价得太高,十几年前他爸批评他的话,他当做警钟一直记着——寇老西就是寇准,是当朝宰相。那是什么人物?是总理那样的人物。他就是回家当平头老百姓,他也有自己的身份风度。你演得水不拉叽,和你演的那些小人物一样,你把你自己给砸了!


        

然后,登报道歉。


        

临死前,他有两件事要告诉张麻子,第一件,应该就是老二是被他害死的,第二件事应该是关于花姐的…


        

可惜,一个字没说出来就挂了!


        

……


        

他不弄周全了,不放心。


        

按理说,他这个层次的演员,没必要这么拧巴了…


        

可能也是觉得机会难得吧,毕竟跟他搭戏的是周闰发、江闻啊!


        

关格格则来了一句‘有些人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老百姓不懂演员的苦!’


        

唉,传承太难了。


        

回到葛大爷,这人喜欢聊剧本,而且缠着你聊!


        

他碰到喜欢的剧本,很拼的!


        

据说拍《大上海》,主角叫成大器,其实就是杜月笙,年轻的成大器由黄小鸣演,中年的成大器由周闰发演,因为这两人是同一个人,表演不能脱节,他对黄小鸣说:“我把成大器从年轻到年老都演一遍,你看看哪个比较适合你的表演,然后咱们就按那个表演方式来。”


        

不过这个事没成,因为太耽误时间,但他还是根据杜月笙的人物特点——卖水果出道,找了一个卖水果的师傅,教他削梨,每天二十个,终于练出了一手绝活儿,然后他把自己削梨的过程拍成一个小视频。一边拍,一边讲解,讲这个精要在哪里,发给了黄小鸣…


        

周闰发…


        

这么说吧,对照整个香港娱乐发展史,发哥的辉煌几乎长达三十年,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是永远无法复制的一代天之骄子。


        

他是表现派不假,他的演技未尝没有套路,即使在他最巅峰的岁月里,在香港二周一成的年代里,依然有很多重复的套路,然而,这套路里举手投足都是男性魅力。


        

老实说,本来以为这三人在一块,最吸引人的是江闻或者葛大爷,但你不自觉就被周闰发吸引过去。


        

他身上好像有一种磁场…


        

挺好的。


        

所以,《大上海》整部戏不怎么出彩,但是两人削梨的片段还是蛮经典的…


        

这是碰上喜欢的剧本,那要是不喜欢的剧本,就比较敷衍了——捞钱嘛!


        

江闻,霸气外露咯!


        

除非是天赋异禀的演员,比方说吴钢那样的。


        

……


        

剧组,也不算穷乡僻壤,工作人员每天除了完成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奥运。


        

可能是因为他没演过话剧,所以身上没有那种味道。


        

沈林现在挺感谢自己没进人艺!


        

人艺这几十年培养演员的套路,推着演员往一个方向的道路上狂奔,保证在几十个特定类型化的角色上,有绝对的高度和厚度,在表演老舍话剧为代表的话剧类型上,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表演其他类型的话剧就不尽如人意了。


        

很多人骂她是汉奸!


        

包括剧组一些人,也跟风骂…


        

类似:女排培养了你,才有了你的今天,结果你把自己的能力给了很不对付的竞争对手,敌对国家?


        

最受人关注的运动还是篮球和排球!


        

男篮,1/4决赛中68:94输给了立陶宛,止步8强,追平了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关键是女排输给了美国队,对方的教练是铁榔头!


        

除了买国足输球的人…


        

沈林没什么想法,也没说啥,反正再过几年,铁榔头重新担任中国女排教练,率领中国女排重夺冠军,赢得广泛称赞,网上一堆人对她歌功颂德,女排精神成为时代的引领!


        

网友的变脸堪称一绝。


        

这个事很正常,也别扯狭隘什么的,就算随便找个工作都有竞业协议的。


        

更何况,奥运会是挂国旗的比赛。


        

还有,体育这种事对大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如果都是排球迷,自然会客观分析,但,大部分人平时不打排球甚至不看排球,谁让中国队输球就骂谁,关注比赛,就是想看中国队赢,就是想升国旗奏国歌。


        

经常下了班,葛大爷或者江闻就缠上了,因为沈林就像是无所不知的智者,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解决。


        

尤其是演员问题。


        

调教演员很重要的——都是实力派,凭什么大家愿意听你的?


        

回到剧组,沈林最开始觉得干导演应该挺很轻松,因为分镜头都画好了,大家按照这个拍摄就行!


        

他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跟女演员交流上…


        

想多了,一堆人找他,女演员压根排不上队。


        

“你们尽管演,这是一段镜头,我们不剪辑,看你们发挥,你们什么时候觉得过瘾了,什么时候喊停!”


        

“你会这么大方?”


        

江闻疑惑…


        

你得拿出本事!


        

沈林对《让子弹飞》记忆深刻,所以…


        

当然,他不止先知先觉,也满足了演员的追求,比方说三位影帝鸿门宴那场戏,他就架了三体摄影机,布置成环形轨道,任由三位影帝过瘾!


        

他很清楚,这三人为什么同意接这个剧本,除了好戏难求,这样棋逢对手的好戏更是难求。


        

演技到了一定程度,名气到了一定程度,在想找到棋逢对手的感觉很难啊。


        

这样一场戏,长达十分钟,三方你来我往的交锋。


        

呃,大林子拍戏很快,一个镜头最多三遍,主要他拿捏的到位,而且很少拍废弃镜头。


        

就给人感觉这人很抠搜。


        

但这场戏真的拍了五天!


        

那就让他们尽情发挥——反正戏拍了快一半了,账上的钱自然有很多。


        

“师爷,硬!”


        

“县长,高!”


        

一句台词里的一个语气有差别,最后营造的情绪氛围都是不同的。


        

想要每句台词都有感觉,都能契合上,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除了一遍一遍来,也没啥好方法了。


        

当然,沈林也可以用剪辑的手段,但这样,演员肯定不过瘾。


        

江闻接话:“你是导演,你觉得呢?”


        

“我哪知道你们的水准,你们觉得没毛病,咱就过…”


        

“我觉得差不多了。”


        

“黄老爷,又高又硬!”


        

三人彼此对视,然后哈哈大笑…


        

沈林从监视器后方站起来:“怎么样?”


        

周闰发开口道。


        

“葛大爷,您觉得呢?”


        

“我也觉得过足了戏瘾。”


        

“成,”沈林点头:“这段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