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为大白的狗子 第二章 来自亲爹的算计 第三章 南阳少女,江上锦帆 第四章 大丈夫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第五章 黄祖的选择 第六章 初战 第七章 噩耗 第八章 城上城下 第九章 某乃魏延 第十章 请降 看着眼前此景,张羡心头一阵苦涩,无奈冲亲卫们摇了摇头,示意不在抵抗。 亲卫们这才立在原地,回刀入鞘。 “老夫并非造反!老夫心向朝廷无愧于心,此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 张羡目望苍天,伸出双手,看着身前之人道:“魏伍长,老夫的项上人头还要留下片刻,为我长沙百姓求情之用,劳烦你敷住老夫双手,带老夫去见城外江夏军主将。” “太守不可!” 桓阶连声急劝。 张羡这是要彻底放弃啊。 他若放弃,自己这个主谋可是十死无生,绝无幸免之理。 “多嘴!” 魏延倒过枪杆扫向桓阶腿弯。 桓阶躲避不及,向前窜出几步跪倒在地,忍不住大骂道:“魏延匹夫,你敢?!” “有何不敢?” 魏延不屑看着跪在地上的桓阶:“若不是你撺掇太守背叛荆州,临湘城怎会受如此之祸?某杀了你的心都有,可惜你的命不归某管,城外自有人取你性命。” 桓阶闻言一怔,瘫坐在地,面色逐渐苍白,额头隐隐有汗水渗了出来。 “太守,魏延只是小小一伍长,杀胡亮只是不忍心让临湘生灵涂炭、为自己和众弟兄求一个活路,实属迫不得已,又怎敢对太守无礼?” 魏延恭敬道了一句,让开半边身子对张羡道:“出城之事,唯有太守亲自出面。” “呵呵,想不到我长沙郡卒中还有此等英武之辈。” 张羡异样瞧了一眼魏延,平静道:“魏伍长读过兵书?” “只是识的几个字罢了。” 魏延没有承认,也未否认,仍旧恭敬道。 “小小年纪便有此智谋,殊为难得,若遇明主,不失将军之位。” 张羡道了一句,抬步便走。 “太守谬赞了。” 魏延随即跟上。 主战派胡亮已死,长沙太守张羡拱手而降,长沙之乱算是平了。 平定的首功肯定是那爆炸之物,但那玩意肯定没法领赏,这首功说不准就会落到魏延头上。 在胡亮大意不备之时一击致命、说服溃卒同仇敌忾向亲卫皆是智。 如果魏延是一个校尉,哪怕是都尉,此刻捆着张羡出城定然是大功一件,升官晋职指日可待。 可他偏偏只是一个伍长。 此时捆着张羡出城,对方主将可能会大喜,可其他上官和同僚就不一定会大喜了。 你当一个小小的伍长,就敢捆着太守出城受降,让你当了将军那还了得? 功劳不全是你的,咱们连汤都喝不上。 打压和排挤必不可免,容身那是难上加难。 若是张羡牵头,魏延只是陪衬,则一切都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既能入了对面主将的眼,又不会当那个出头的椽子。 走至桓阶旁,张羡扫过城内燃起的几处硝烟,平静看着这位被士卒架住的老友道: “伯绪,老夫虽不相信天雷乃人力所能控,但事已至此,这位魏伍长说的不错,不能再让城内百姓受我等拖累了。” 言罢。 径直往城门而去。 没有丝毫求情之意。 在他看来,他们都是必死之人,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 城外。 刘琦眺望正着城门楼都被掀飞大半的城墙。 他不是冷血无情之人,但也绝不是老爹刘表那样的好好先生。 有火药桶扔进城内他自然也看见了,可此刻绝不是心软的时候。 “报!启禀郎君,临湘城有兵马出城。” 一名斥候跪在了中军帅帐前。 “什么?张羡派兵出城了,这老货可算敢出城一战了,哈哈哈,正合我意,来了多少人马?” 斥候话音未落,帐内发呆的甘宁接过话茬大笑着就要出门。 跟着刘琦近月之后,甘宁终于发现了跟着这位小主公作战的弊端。 自己没有机会出场了! 站在后方看敌人被炸的人仰马翻固然很爽,可哪有自己亲手砍下敌军的头颅来的痛快。 现在听到张羡派兵出城,他的两眼是直冒星光。 “回甘将军,临湘城是有兵马出城,不过,是来投降的……” 斥候望着风风火火的甘宁迟疑道。 “投降?!” 甘宁抬起的步子停在了半空,大为恼火看向斥候:“你说他们又投了?” “……是。” 斥候连忙低下头,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爆脾气的杀神,心中忐忑不已。 “行了,你下去吧,传令后军,停止投射!” 刘琦开口下令。 “喏!” 斥候如蒙大赦,匆忙离去。 刘琦扭头笑望甘宁:“兴霸放心,仗肯定有得打,荆州没有,扬州还有嘛!” “扬州?” 甘宁思索了一瞬,眼前一亮:“郎君要去讨伐袁术?!” “御敌于荆州之外,自是得先打出头鸟。” 刘琦目望东方,挥手道:“走,咱们先去看看这位张太守是不是真的降了。” 此刻,张羡领着长沙郡府众属吏缓缓来到两军阵前,魏延和郡卒们押着桓阶紧随其后。 江夏军中迅速涌出一队兵马,包围住来人。 “来者何人?” 领头都尉大声喝问。 “老夫乃长沙太守张羡,求见你们主将!” 张羡听着不再发出轰鸣的城墙,暗淡无光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明亮。 “原来是张太守亲自出城,晚辈刘琦,见过张太守。” 江夏军卒迅速让开一条道路。 一青年拱手而至,身后跟着一位身穿明光铠的将军和一众亲卫。 “刘琦……还真是故人之子,想不到两年未见,你竟能为一军之将了,刘荆州后继有人啊。” 张羡看着身着铠甲,从人群中走出来的英武青年,惊讶许久,才摘下官帽正色跪地道:“张羡见过刘郎,长沙之乱,皆因吾一人而起,张羡死罪,但求一死,还请刘郎不要难为长沙百姓。” 张羡这一跪,长沙众吏顿时跪了一片。 “张太守请起,你是长者,又是一郡之守,家翁未在,太守对晚辈行如此大礼,岂不是折刘琦的寿么?” 刘琦扶起张羡,目光扫向他身后众人:“长沙之乱皆因太守一人而起?我看未必吧,桓阶何在?” 第十一章 心生反相 第十二章 都是惯的,杀一个就听话了 第十三章 襄阳堂上,诸葛先生 第十四章 选择 第十五章 徐庶到来 第十六章 不战而逃 第十七章 好人不该死 第十八章 华歆华子鱼 第十九章 庐江归附,刘晔之谋 第二十章 任性的袁术 第二十一章 还有这种好事儿 第二十二章 玄德公 第二十三章 恨由心生 第二十四章 死士 第二十五章 曹真之死 第二十六章 高人 第二十七章 袁家萝莉 第二十八章 陷阵之志 第二十九章 突围之计 第三十章 袭营 第三十一章 大起大落 第三十二章 汝妻女吾养之,汝勿虑也 第三十三章 善谋之士,恐怖如斯 第三十四章 演技派臧霸 第三十五章 清脆嘹亮的一巴掌 第三十六章 求死的貂蝉 第三十七章 北方有客来 第三十八章 万全之策 第三十九章 江东二郎 第四十章 刘琦,字伯威 第四十一章 月英又岂是善妒之人 第四十二章 这位妹妹你很勇嘛 第四十三章 大婚 二月初九。 黄道吉日。 今日的襄阳城比起往日更加热闹非凡。 荆州牧长子今日大婚的消息,早在半月前传遍荆襄各地。 有头有脸的世家、商贾无不趁此时机齐聚襄阳,结识人脉,打理关系。 最为重要的是,送上一份礼。 在这位未来的荆襄之主面前留个好印象。 荆州州牧府内,更张灯结彩,大红彩帛披挂满堂。 “吉时已到,新人入场。” 随着司仪拖长的声音响起。 刘琦和黄月英二人身穿大红礼袍,跟在手捧红烛的侍女身后进入大堂。 刘表与蔡氏,黄承彦与夫人皆是喜笑颜开坐在大堂首位。 亲朋好友坐满两侧。 随着司仪一声声喊。 刘琦二人便暂时当起了提线木偶,直到那声‘礼成’喊出。 他们才被一群部将亲朋拥簇着入了洞房。 洞房内。 红烛冉冉。 酒菜自是早已备好。 被折磨了几个时辰的夫妻二人一顿狼吞虎咽之后,坐在桌案前反倒有些局促起来。 半个时辰后。 “月英,要不我们就寝吧……” 看着面前在烛光下异常诱人的黄月英,刘琦终于忍不住先开了口。 饱暖思那啥。 古人还是懂啊! “嗯……” 黄月英红着脸轻应一声。 刘琦上前拦腰抱起黄月英走向榻前。 “夫~夫君,蜡烛!” “呼——” 洞房内顿时漆黑一片。 “月英,我进来了……” “请君怜……嘤~” 有道是‘洞房花烛月掩阴,春宵一刻值千金。轻拢慢捻抹复泣,鸳鸯被里日高起。’ …… 翌日。 第一抹阳光撒进窗户。 刘琦靠在榻上,望着内侧尚在熟睡,眼角还有泪痕的黄月英,轻轻拉开被角站到地上穿起衣服来。 “夫君!妾身服侍你更衣……嘶……” 被惊醒的黄月英刘琦竟已自己穿起衣服来,连忙起身,接着却眉头一皱又坐了回去。 “我自己更衣便是,月英你今日就晚些起来,没有婢子催促我们起床拜见,多半阿翁已经坐堂去了,不知发生了何事,我去问问。” 刘琦连忙回身将眉头紧皱的黄月英扶住,在她额头上吻了一口。 昨夜自己少睡一个时辰今日却精神百倍,就是苦了眼前人儿。 “好,那妾身等会儿再起来,夫君你且去。” 黄月英也不拒绝,拉上被子摆了摆手。 她本就是不拘一格之人。 如今嫁得良人,眼中尽然是幸福的笑意。 刘琦刚刚穿好衣服。 “郎君!使君请你去堂上议事!” 门外。 一名侍从匆匆而至,着急的话语声中还带着几分小心。 “这就来。” 刘琦拉开房门,跟随侍从奔向前堂。 大堂之上。 荆州大小官吏已然满坐,中央显然还有几个出列奏事的官员。 看到刘琦进堂,已是纷纷望了过来。 “阿翁,叫孩儿过来是发生了何事?” 刘琦径直走上前去问道。 自己这次虽然立了大功,但朝廷旨意未下,老爹也考虑到自己要大婚,把官职之事就拖到他大婚之后。 所以他现在还是无官无职之身,老爹这么忙匆忙把自己叫来,多半是和自己有些关系。 从众官吏的眼神中,他也能看到些许影子。 “李掾史,你就与我儿说说吧。” 刘表看了一眼自家这长子,嘴角多了一丝苦笑对堂下之人道。 “唯。” 堂上出列一名官员转身看向刘琦,先禀一礼再道:“刘郎,在下李峰,添为荆州田曹掾史,去岁郎君出兵讨逆,连下三郡,可那豫章、九江二郡早已被袁贼祸害的不成样子,耕牛更是所剩无几。 如今已是春耕时节,豫章太守华歆、九江太守张辽上书,请求荆州援助耕牛一万九千余头,可这一时之间,在下到何处替他们寻这么多耕牛啊……” 李峰左手拍着右手,一脸无奈。 春耕就这么两三月时日,若是这两郡再不能播种,那就意味着今年荆州之粮还是要源源不断赈济这两地。 别人打下一片地方都是纳民征粮,唯有荆州打仗一直在倒贴,这谁受得了。 “李掾史,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就是荆州耕牛不足,无法挤出多余的来支援两地,对否?” 刘琦开口问道。 “不错,可否请郎君回绝此二人请求?” 李峰再度拱手。 “不必,我有一法,可解决耕牛不足之难,帮我搬一张桌案,取笔墨来。” 刘琦沉思抬头,看向旁边侍者。 李峰抬头楞楞盯着刘琦,就连堂上众吏也惊奇不已。 这位大郎君是要用笔墨变出两万头耕牛来? 有人不禁想嗤笑出声。 可一想到上次平定长沙的前车之鉴,又纷纷把嘴闭上了…… 还是等一会儿再说。 “大兄,你现在要这纸笔何用?” 一人从堂上拿着笔墨来到刘琦身旁,小声问道。 刘琦抬头一看,正是站在刘表身旁听堂的二弟刘琮,接过纸笔道:“二弟,你就站在此地看着,稍后便知道了。” “好。” 刘琮应的干脆。 自己这位大兄一鸣惊人,平定长沙之乱之后,更是一骑绝尘。 兵下三郡,未尝一败。 消息传开,荆州男儿无不以他这位大兄为榜,连他也与有荣焉。 刘琦随即席地而坐,伏在桌案奋笔疾画起来。 笔走龙蛇之下…… 刘琮看着一个奇怪的玩意儿跃然与纸上。 说是耕犁吧,又不像,这辕都弯成什么样子了。 说不是耕犁吧,他下面那部分明明就是犁铲的样子。 刘琮的眉头越皱越深,这玩意儿能抵两万头耕牛?大兄你是不是昨夜操劳过度…… 看到刘琮的神色,上次被诸葛亮狠狠扇了一耳光的官吏们,心中终于放心了点儿。 刘琦画了两张都弃在一旁。 直到第三张画完,才颇为满意的站起身来。 “李掾史,敢问民间现在的耕犁一犁几牛?” 刘琦问道前方之人。 “眼下民间所用多为耦犁,一犁二牛。” 李峰奇怪望着刘琦。 这位大郎君竟然考起我来是何意? “那我手中之犁,只需一牛,若是有它在,李掾史可否挤出两万头耕牛来?” 刘琦拿起图纸呈现到李峰眼前。 “若真为一犁一牛,只需两郡之地便能挤出两万头耕牛来,只是郎君,此犁真可用否?” 李峰惊讶接过图纸,两只眼睛里充满着大大的疑惑。 这位郎君竟然还懂打造农具? “李掾史放心,此犁名为曲辕犁,可套一牛,也可套两牛,而且比起现在所用耦犁,更为简单实用。” 刘琦信心十足。 曲辕犁自唐朝出现可是一直用到了二十一世纪,足以证明它的可靠高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还真亲手用过这曲辕犁,画出来自然毫不费力。 “李掾史,先命工匠打造一具,明日我等皆去田间一试便知。” 刘表下令而道。 第四十四章 曲辕犁 第四十五章 翻译翻译什么是惊喜 第四十六章 一次和无数次 第四十七章 贾诩投效 第四十八章 医学堂的设想 第四十九章 斥候 第五十章 文仲业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