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笼修炼体系简介 整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武修,修的是人体十二条经脉。每开一条经脉为一品,共十二品;每三品为一境,共四境: 第一境(伪阴境): 伪阴境一品:太阴(伪太阴境) 伪阴境二品:厥阴(伪厥阴境) 伪阴境三品:少阴(伪少阴境) 第二境(伪阳境): 伪阳境一品:阳明(伪阳明境) 伪阳境二品:少阳(伪少阳境) 伪阳境三品:太阳(伪太阳境) 第三境(真阳境): 真阳境一品:阳明(真阳明境) 真阳境二品:少阳(真少阳境) 真阳境三品:太阳(真太阳境) 第四境(真阴境): 真阴境一品:太阴(真太阴境) 真阴境二品:厥阴(真厥阴境) 真阴境三品:少阴(真少阴境) 另一种为命修,修的是人体三魂七魄。分为魄修境,共七品,对应七轮;魂修境,共三品,对应三才: 魄修境一品:尸狗境(顶轮) 魄修境二品:伏矢境(眉轮) 魄修境三品:雀阴境(喉轮) 魄修境四品:吞贼境(心轮) 魄修境五品:非毒境(脐轮) 魄修境六品:除秽境(海底轮) 魄修境七品:臭肺境(梵穴轮) 魂修境一品:胎光境(人) 魂修境二品:爽灵境(地) 魂修境三品:幽精境(天) 武修、命修所对应的境界: 伪阴境对应魄修境前四品 伪阳境对应魄修境后三品 真阳一、二品对应魂修境一品 真阳三、真阴一品对应魂修境二品 真阴二、三品对应魂修境三品 世俗对于修行者的基础判定: 伪阴境与称魄修境前四品称之为低级修士 伪阳境与魄修境后三品称之为中级修士 真阴、阳境与魂修境称之为高级修士 第一卷 少年出山 因梦引 种种恩怨因缘起 随蝶影 冥冥天命恨别离 往事浮沉云梦里 心随烟雨谷中细 道一声痴儿 又有谁能看破局 拈花在手 几觞醉饮方见迷 终归是年少轻狂不自知 抬手欲将天握紧 散手却把盏拨离 拂袖起身望月升 方觉月将换日起 一笑能泯多少事 个中滋味由未知 本欲换得逍遥浮生闲 奈何诸般因果不如愿 困一时 终不能一世 少年终须少年志 踏碎这深山 窥天事 第一章 惊梦,一切的开始 诸天世界分为两大王城,名为紫怡与青玄。紫怡位于世界的南方,坐拥7个州,72个郡,民风淳朴,生活方式主要以农业、经商为主。 青玄位于世界的北方,坐拥7个州,63个郡,民风彪悍,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为主。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座诸天学院,属于中立之地,虽与两大王城皆有往来,但不参与两大王城的纷争,每年年初选拔学子,本着有教无类,入我院者皆为弟子的原则。 而在世界的西方,两大王城未触及之地,还有一片沙漠名为“荒域”,为流窜之人或是三教九流之辈的栖息之所。 两大王城虽历来纷争不断,但多数情况都是一些边境上的小冲突,并无大的举动,原因是因为有这12个人的存在,他们分别为两神、六仙、四圣贤。 在这12个人中,对两大王朝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分别为: 南方军神墨修杰,真阴境一品,紫怡王朝大将军。 疾风刀仙月无晴,真阴境二品,紫怡王朝护国公。 画圣谷铭翰,真阴境二品,紫怡王朝护国公。 与之对应的为北方将神周明颐,真阴境二品,青玄王朝大将军。 冰雪剑仙慕青,真阴境二品,青玄王朝护国公。 破虚刀仙寒天印,真阴境二品,青玄王朝护国公。 暗夜下,一片火光的府邸,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且有死寂的气息,庭柱因燃烧发出咔咔的声响,四周到处是残肢断刃,一群黑衣人行色匆忙,不知在寻找这什么。 这时,一位倒在血泊中的丫鬟身下,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所有人的目光瞬间移到了这里。 为首的黑衣人走到跟前,用脚踹开了丫鬟的身体,一个被压在丫鬟身下的婴儿暴露在眼前,可能是身上没有了重物,婴儿停止了哭泣,一双大眼睛与黑衣人对视。 黑衣人见状皱了一下眉,扫了一眼旁边的同伴,用沙哑的嗓音问道:“大夫人的丫鬟?” “回大统领,是!” 黑衣人又再次皱了一下眉,看着地上的婴儿,缓缓地抬起了手中的刀,婴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发出了更大声的哭响,然后,一道刀光落下…… “啊!” 墨白猛地从梦中惊醒,喘着粗气,看着四周熟悉的环境,心中疑惑,为什么最近总是在做同一个噩梦? “爷爷,爷爷。” 叫了两声,墨白见没人回答,从里屋走了出来,发现爷爷正在后院整理药材,便走了过去。 “爷爷,最近我一直重复地做一个噩梦,梦中开始是一片黑暗,过了很长时间黑暗突然散去,出现在眼中的是一片红色,像是火光又好像不是,紧接着就是一道亮光,然后我就惊醒了!” 听到这些,本来整理药材的老爷子合上眼,脑海中往事浮现。 诸天1322年5月,两大王城为了边境地区的和平发展,组织了一场谈判,分别由南方军神墨修杰、北方将神周明颐亲自带队。 本将是一场对两国百姓来说皆大欢喜的事,但不知什么原因,北方将神周明颐在谈判期间中毒身亡,而南方军神墨修杰离奇失踪,两方人马各持说法,谈判场瞬间变成了修罗场,两大王城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激化。 同年6月4日,紫怡王都大将军府遭神秘人血洗,从上到下三百余口无一幸免,但也有传言,说大将军的公子被人救走,不知所踪。 回到眼前,老爷子看着眼前的墨白,摇了摇头,对墨白说:“来,到屋里来!” 墨白听到爷爷叫自己,看老爷子的神色不同往日,没敢多问。 来到里屋,老爷子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但眼泪还是控制不住的掉了下来,伸手将墨白抱在了怀中,用颤抖的嗓音说道:“乖孙啊,是爷爷对不起你的父母,更对不起你啊!” 墨白看着老爷子,眼中的泪水也流了出来,说道:“爷爷,爷爷,别哭了,到底怎么了?” 老爷子看着怀中的墨白,轻声说道:“其实爷爷本不想告诉你,若不是你想起了这些,真想让你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这样就不会遇到危险,不会像我那样遇到麻烦。” “爷爷,我不怕危险,等我长大了,爷爷的麻烦让我来解决。” 老爷子叹了口气,看着已经长大的墨白,仿佛看到了墨修杰的影子。 老爷子转身打开身后箱子的暗格,看看暗格中的东西,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将一块用布包着的东西捧了出来,拿到墨白身边盘腿坐下,示意让墨白打开。 “这个东西就是爷爷的师傅给爷爷的信物,准确的来说是我所在这一派的信物,之前一直没有讲给你听,今天爷爷就把这些都告诉你。” 此时的墨白已经将布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块暗金色的令牌,令牌整体是一个圆形,正面雕刻的是龙马,中间是一个“药”字,反面雕刻的是麒麟,中间是一个“令”字,拿在手中颇有分量,不知是由什么材质打造而成。 老爷子从墨白的手中拿过了令牌,抚摸着令牌上的纹路继续说道:“你爷爷的师傅就是已故的药王,也就是药王谷的前谷主,这块令牌就是药王令。师傅一生一共收了三位亲传弟子,虽然爷爷年纪比其他二人都大,但却是师傅最后收入门中,是那二位的师弟。” “药王谷的门规随性,门下的师兄弟们有的在谷中修行,有的在修行界中历练,因为所做都是些行医问药、治病救人的事,很少参与纷争,所以修行界中人遇到药王谷的弟子时,多少都会给一份薄面。” “师傅过世后,大师兄宏云接掌了药王谷,后来传言大师兄因和二师兄何瑞轩的医术理念不同,将谷主之位传给了二师兄后便离开了药王谷,自此不知去向。” “但其中具体是什么情况爷爷便不知道了,因为那时的我已经离开了药王谷,开始了自己的历练。历练中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渐渐的在修行界中有了一些名气。” “因为有了名气,就难免会有人找你,麻烦便接踵而至,而麻烦这东西若是处理不好,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到了最后,受伤害的却是自己的家人。” 老爷子说到这,神情明显开始变得悲伤,手中的令牌越握越紧,说话的声音也开始越发颤抖,墨白本是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发现老爷子的神态不对,将自己的手放在了老爷子的手背上,轻轻地握了握。 “爷爷,有件事情我没想明白,既然您是药王谷的人,为什么还会遇到麻烦呢?您刚才不是说,其他人遇到药王谷的弟子都会给几分薄面吗?” “哎!要怪就怪爷爷,是爷爷当初不想祸及师门,未说明自己的身份,还向师门隐瞒了行踪,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再想向师门求援就已经晚了。事到如今,所有的过错都是爷爷犯下的,你和你的父母都是受害者啊!爷爷带你来到这个山谷中,就是为了避世,不想让你也卷入麻烦。” “爷爷,您说的麻烦是什么?”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了时候,爷爷自然会告诉你。” 墨白明白老爷子不告诉自己的原因,无论是父母的生死之仇,还是爷爷所面临的麻烦,都不是自己能够解决的,但一颗复仇的种子已经在心里扎根。 “爷爷,您那么厉害,教我本事吧,等我学会了本事,一定能为您解决麻烦、替父母报仇。” 听到这,老爷子对墨白正色道:“你虽然是我孙子,但有些事情爷爷我不会强求,今天和你说这些,并不是想让你复仇,是否真心想和爷爷学本事,你可要想清楚了再说。” 此刻的老爷子与往日判若两人,看着墨白的目光犹如刀子一样钉在墨白身上,汗瞬间从墨白的额头上流了下来。 墨白暗自下定决心,迎上了老爷子的目光,坚定地说道:“爷爷,我学!” 老爷子闭上了眼睛,整个人的状态也明显的松弛了下来,手指轻轻地敲了两下,然后慢慢地睁开了眼。 看着墨白,老爷子心想: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定到底是对是错啊,如果墨白选择了不学,在未来,自己只须教一些简单的用药之理,让墨白今后有个一技之长,也能保证以后衣食无忧。可这孩子骨子里的倔强,加之命运的牵引,没做出这样的选择,看来未来注定是风雨飘摇,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墨白学会更多的东西,做到未雨绸缪吧! “既然决定和我学本事,就不要再想那些没用的。想学好本事,不仅要有天赋,还贵在专一,不能心有杂念,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 老爷子笑了笑,起身将柴刀拿在了手中,对着脚下空气挥了一刀,一道长一米,深两指的刀痕出现在了地上。 墨白有些惊讶地看着刀痕,今天发生的事情,一件件打破墨白原有的认知,这是怎么做到的? 没等墨白发问,老爷子开口讲到:“这些年每天带你上山采药,就是在锻炼你的体魄。给你吃的药膳也并非那么简单,它乃是药王谷的不传之秘,不仅能通七窍,还有洗髓伐骨的作用。” “所用之物的年份越久效果越好,为了这东西,爷爷准备了将近5年的时间。底子已经给你打好,接下来就不要怪爷爷心狠了。” 说完,老爷子将把柴刀放在一旁,双手摁住墨白的肩膀,右脚插在墨白的双腿之间左右发力,将墨白的身体向下压去。 第二章 老猴托孤 老爷子合上眼,打开记忆的长轴,翻阅模糊且有熟悉的曾经,脑海中一幅幅的画面开始涌现。 诸天世界分为两大王城,名为紫怡与青玄。紫怡位于世界的南方,坐拥7个州,72个郡,民风淳朴,生活方式主要以农业、经商为主。 青玄位于世界的北方,坐拥7个州,63个郡,民风彪悍,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为主。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座诸天学院,属于中立之地,虽与两大王城皆有往来,但不参与两大王城的纷争,每年年初选拔学子,本着有教无类,入我院者皆为弟子的原则。 而在世界的西方,两大王城未触及之地,还有一片沙漠名为“荒域”,为流窜之人或是三教九流之辈的栖息之所。 两大王城虽历来纷争不断,但多数情况都是一些边境上的小冲突,并无大的举动,原因是因为有这12个人的存在,他们分别为两神、六仙、四圣贤。 在这12个人中,对两大王朝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分别为: 南方军神墨修杰,真阴境一品,紫怡王朝大将军。 疾风刀仙月无晴,真阴境二品,紫怡王朝护国公。 画圣谷铭翰,真阴境二品,紫怡王朝护国公。 与之对应的为北方将神周明颐,真阴境二品,青玄王朝大将军。 冰雪剑仙慕青,真阴境二品,青玄王朝护国公。 破虚刀仙寒天印,真阴境二品,青玄王朝护国公。 而一切的变故都源自一场边境谈判。 诸天1322年5月,两大王城为了边境地区的和平发展,组织了一场谈判,分别由南方军神墨修杰、北方将神周明颐亲自带队。 本将是一场对两国百姓来说皆大欢喜的事,但不知什么原因,北方将神周明颐在谈判期间中毒身亡,而南方军神墨修杰离奇失踪,两方人马各持说法,谈判场瞬间变成了修罗场,两大王城的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激化。 同年6月4日,紫怡王都大将军府遭神秘人血洗,从上到下三百余口无一幸免,但也有传言,说大将军的公子被人救走,不知所踪。 老爷子慢慢地睁开了眼,背在身后的双手已经握实,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转身去了后院。 院中缓过劲的大黄趴在地上,望着天空中划过的几道流星歪了歪头。 墨白从里屋走了出来,来到了大黄的旁边,蹲下身摸着大黄的头,自语道:“爷爷刚才是怎么了?” 大黄舒服的叫了一声像是回应,随之院中又再次陷入了沉寂。 入冬后的清晨天色略显昏暗,地面上起了一层白霜。 爷孙二人早早的起床,老爷子看着墨白不知在想些什么,随着墨白将一个小号的药篓背好,老爷子转过身将镰刀和药铲放进自己的药篓中,从墙上取了一捆绳子也放了进去,又将倚在门口的柴刀别在腰间。 “乖孙儿跟上,看看今天能不能采到啥子好东西!” 墨白连忙跑了两步跟了上来。 老爷子是这仙遗村里唯一的郎中,村里人一般有个头痛脑热的都会来找老爷子,老爷子一般都会和大家换一些东西来充当诊费,有时干脆就不要了,要问这原由就要从6年前说起。 村里人对这对爷孙的了解也仅仅是源于6年前,当时的老爷子衣着甚是狼狈,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来到了这山谷之中。 村里人问起,老爷子对他们讲,本来一行人在探亲的亲属家做客,不知亲属因和原因引来了仇家,随行的人都惨遭杀害,仅有他们爷孙两人侥幸不死,逃过一劫,但墨白的生身父母却在这场劫难中不幸去世,而老家因为战乱也回不去了,所以流落至此,想找一处安身之处。 村里人见这爷孙二人可怜,便为其收拾了一间茅草屋权当容身之所。 为了回报村民,老爷子便凭着医术在这村中当起了郎中,这一晃已是6年了。 以前的茅草屋已被修缮成了现在的土坯屋,并用木桩简单的围成了院子,而那襁褓中的婴儿也长成了如今的孩童模样。 自墨白四岁以后,每天便起早与老爷子一起上山采药。 每采到一种新药,老爷子便向墨白讲解,遇到重复的就询问墨白,答上来了老爷子就只是笑笑,若是答不上来用手指敲墨白的脑袋,然后再对药材进行讲解。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墨白虽未达到识尽百草,但大部分的药材、药理已经不是问题。 墨白跟着爷爷出了村子,大黄摇着尾巴跟在身后,看到村口的大树便跑了过去,低头闻了闻,抬腿留下了一滩领地印记,身体一抖,又马上跟了上去。 墨白看了看村子设置的陷阱,回头对着大黄说:“大黄,别瞎跑,小心掉到陷阱里!” 在村子的周围布置了很多陷阱,还有驱逐野兽的器具,虽说一般情况下山谷内很少有大型野兽的出现,但防患未然总是没错的。 看大黄跟了上来,墨白又看向了老爷子,问道:“爷爷,昨天晚上您是怎么了?从来没见过您那个样子。” 老爷子身子突然一顿,然后又恢复了正常,笑道:“呦,看来我家乖孙儿长大了,知道关心爷爷了,你爷爷我能有什么事,忘了上次采药你被树林里窜出来野猪吓得边跑边哭,还是我那么一刀把你救了下来。就凭爷爷的身子骨,再活个三四十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爷爷,您能长命百岁!” “嗯嗯,借乖孙儿的吉言,爷爷能活成老妖精,哈哈!” “对了,爷爷,你不说我还忘了,上次救我时您可说了,要教我防身的本事,都到现在了也没见您教。爷爷,您是不是忘了?” “没忘没忘,爷爷答应过的事怎么可能忘,你现在每天吃的药膳可不单单是为了学好医术,而且还能增强你的体质,没有一副好的身体,别说学本事,累就能把你累垮!” 墨白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不说话了,但还是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到底是哪里不对。 这时,大黄突然对着前面的山路叫了起来,老爷子停下脚步,右手反手将腰间的柴刀抽了出来,左手向下摆了两下,示意墨白和大黄停下来别出声。 然后,老爷子自己慢慢地向前走了能有十几步的距离,发现前面树根底下有一团黑影,由于天色还有些暗,外加那黑影又是背对着大树,远远的也瞅不清是什么。 老爷子转过头对墨白说:“乖孙儿,你在那里别动,爷爷先过去看看!” “爷爷小心点,注意安全!” 老爷子笑了笑,挥了挥自己手中的柴刀,然后向着黑影走去。走到跟前发现是一只将死的老猴,怀中还抱着一只小猴子。 感觉到有东西过来,小猴子抬起了头,一双大眼睛望着老爷子,老爷子蹲下身,将柴刀插在了地上,想要将小猴子从老猴子怀中抱出来,但这个举动惊动了将死的老猴子,它费力的将身体缩了缩,将小猴子抱得更紧了。 墨白见爷爷半天也没什么反应,眉头微皱,心中有些担心,但看着又不像有危险的样子,于是便带着大黄向前走去,并对大黄说:“大黄,一会有什么不对劲,你就上去咬它!我负责拽着爷爷跑!” “汪……汪!”大黄奋力地叫了两声。 老爷子听到了狗叫声,看着正要往这边来的墨白大声说道:“好了,没事啦,都过来吧。” 然后又看向了老猴子,老猴子的状态已经属于弥留之际,眼神已经有些涣散,但一双胳膊却紧紧地搂住小猴子,完全没有半点松动。 “爷爷,它们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在这里?” 跑过来的墨白发现了这两只猴子,疑惑地问着老爷子。 老爷子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墨白的头,说:“傻孩子,这只老猴子快死了,但他舍不得怀中的崽儿啊,按理说它们应该在猴群之中,也不知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 说完,老爷子又凑到了老猴子的身边,看着老猴子的双眼,并试探性的将手伸了过去,对老猴子说:“老伙计,看你这样子也坚持不了多久了,你这崽儿不如给我这老头子照顾如何?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我什么,听懂了的话你就松松手。” 老猴子颤巍巍的抬了抬头,看着老爷子的的双眼,可能是被老爷子的眼神所打动,也可能来自动物的直觉,缓缓地松开了自己的胳膊,将小猴子放了出来。 被放出来小猴子被老爷子托在了手中,墨白看着老爷子手中的小生命,它的毛色要比那只老猴子的深,没有毛发遮盖的部位呈现深红色。 墨白伸手碰了碰它,小猴子也不怕生,用爪子抓了一下墨白的手指,并和墨白对视了起来。 “爷爷,这猴子好可爱啊,我们是要收养它吗?” “嗯,没错,知道吗,你小的时候可没有它乖,可把老头子我折腾惨了,你以后要是不孝顺可就没天理了!回去记得去你柱子叔家要点羊奶,没记错他家的羊刚生完崽儿,到时你就和他说是爷爷我要的就行。行了,今天就到这吧,咱们回家!” 说着,老爷子单托着小猴子,另一只手将柴刀别回了腰间,然后将小猴子放在了自己怀里,用衣服裹了裹,站起身子准备往回走。 “好喂!回家喽!”墨白开心的跳了起来。 就在爷孙二人走出了五六米的距离时,身后传来“咚”的一声轻响,行走中的二人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去,只见老猴子对着他们的方向呈现着跪拜的姿势,那“咚”的一声应该是老猴子用最后的力气头点地的声音。 老爷子看罢,轻叹了一声,对着远处的老猴子说道:“放心吧,会照顾好它的!” 这时,墨白抹了抹眼角,同时说道:“我也会好好照顾它的!” 冬日的太阳此时也慢慢地露出了头,一缕晨光照在了老猴子的身上,像是一种肯定,又像是一种升华,原有的黑暗就这样被消散…… 第三章 三年后 三年后,仙遗村外的山谷。 一位少年在树林中迎风而立,他身穿布衣,脚上踩着草鞋,过肩的头发用布条简单地系在了脑后。 此时的少年闭着双眼,两只耳朵时不时地前后摆动,一片树叶从少年的身后掉落,少年微微一动,手中银光一闪,噗的一声轻响,便钉在了不远处的树上。 少年转过身,走过去将树上的银针拔了下来,放入针灸袋中。 针灸袋分两层,共13根银针。上面一层共9根,长的约四寸,短的二寸有余,粗细不同,根据长短依次排列;里面一层共4根,规格一样,都是最长的尺寸。 “吱吱。”一只全身毛发棕红色的猴子见到少年叫了两声,从树上几下跳到了少年的身上。 这时,一位老者也从远处走了过来,身上背着药篓,手里拎着镰刀。 “嘿嘿,阿呆离老远就往这边赶,就知道你在这。” 这位老人就是墨白的爷爷,少年就是墨白,老爷子口中的“阿呆”,是那个小猴子。 为什么给猴子取名叫“阿呆”,是因为自从长大后,它就特别好动,所以老爷子给他取了一个寓意相反的名字。 “爷爷,今天回来的好快啊,是有什么事情吗?” 墨白说着将放在旁边的药篓背在身上。 阿呆跳到了药篓上,两只爪子开始拨弄墨白的头发,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一样,翻得特别仔细。 墨白现在用的药篓要比老爷子的大一号,里面装的也不是药材,而是大小不一的石头。 每天墨白就是背着它上下山,开始装的就几块,然后越加越多,到了现在装满石头的药篓已经不是什么负担。 “嗯,今天我要和你柱子叔一起去趟城里,这一来一回需要4天的时间,早点回去好收拾收拾东西。你自己在家注意着点,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爷爷回来再说。” “爷爷,我知道了,又不是第一次自己在家,你放心吧。还有我也想去城里看看,爷爷什么时候能带上我?上次胖虎和他爹去了趟城里,回来和我们讲,城里面可好玩了。” “行,下次的,下次爷爷带你去。”说完,爷孙二人向村里走去。 三年的时间一晃而逝,改变了很多人的模样,也改变了很多的事物。在这三年里,墨白的时间被爷爷安排得满满的。 药物的学习,老爷子教墨白的方法特别简单,本着身体上的记忆永远是最深刻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掺任何水分地进行“人体实践”。 三年的时间里,墨白尝试了各种药物,为了切身了解了药物的药性,有好几次试药时都出现了偏差,要不是老爷子在旁边看着,差点就要了墨白的小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墨白已将各类药物的配方烂熟于心,抓药、煎药也是轻车熟路,不会再出岔子。爷爷不在的时候,墨白便可以为村里人看病。 经脉穴位的学习,经脉、穴位分布在四肢百骸,每条经脉、每个穴位都有相对应的位置,所以经脉穴位的学习,也是对人体结构的学习。 学习的过程与学药物的经历类似,都是老爷子在墨白的身上做实践,通过刺激墨白身上的经脉、穴位,让墨白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充分的了解。 墨白在医术上的学习看似很受伤,但每次老爷子对墨白的“摧残”都掌握着分寸,并通过医术的手法,在点滴中帮墨白强化着身体。 还有“望闻问切”之道,老爷子也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每次给人看病的时候,都会叫上墨白,时间长了,墨白也学到了几分精髓。 现在的墨白是一境二品的修为,离三品也仅剩一步之遥。 由于一直生活在山谷中,墨白对于自己的修为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在爷爷的描述中,大部分都是江湖名流、一方豪客。 与之相比,墨白自认为他还差得很远,其实他不知道,老爷子已经很满意了。 在如此年纪,有这样的修为,已经属于同辈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老爷子第一次帮墨白行气的时候,就发现了墨白的修行天赋,心中直感叹,人比人气死人啊! 正常人想要感知气感,做到独立的运行,少说也要一两天的时间,就算是天才也要一两个时辰。 可墨白在老爷子的引领下,仅运行了三个周天就开始自行运转,虽说过程是由他人来引导,少了很多的弯路,但也充分的说明了墨白的天资。 这诸天世界功法繁多,但都殊途同归,区别并不是很大,并随着修为的提升,功法之间的差距就越小。 墨白修行的功法是《药皇经》,属于较为上乘的功法,修炼的劲力并不是霸道的类型,三年的修行,让墨白的气质变得越发出尘。 除了功法的修行,这三年里,身体上的锤炼也从来没有间断,单是每天的负重训练就分了很多种。 每天先是背着装有石头的药篓与老爷子上山采药。 到了山上,老爷子去采药,墨白就按照老爷子的要求开始训练。背着药篓做蹲起、蛙跳,到达双腿极限的时候就将药篓卸下来,拿着药篓锻炼两条胳膊的力量,最后是手上的负重,从腕力到指力一样不落。 现在的墨白不用功法,单凭身体的力量就已有二石(1石=120斤)之力。 除了力量的训练,老爷子还教了墨白一些简单的拳脚,主要是以推手和擒拿为主,配合墨白练的功法,威力上也不容小窥。 每天之中最重要的就属“子午十三针”的训练。 这套针法的修行极为不易,不仅需要一定功力的基础,还要手、眼、耳的配合,对经脉穴位绝对的了解,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 因为墨白的医术一直有老爷子在教导,对经脉穴位的掌握没有问题,所以重点就是手、眼、耳配合的训练。 这树林就成了最好的训练场所,开始时,将树上的树叶打落,徒手抓住指定的树叶,熟练之后,再到用手指去夹,同样的道理,接着是用手指夹着针去刺,最后是飞针去扎。 等这一切都能做到的时候,老爷子便让墨白闭着双眼用耳朵去听。 墨白不理解的问老爷子为什么,老爷子解释说,眼睛是会骗人的,但人内在的律动却不会。 当你静下心来去感受,去听,就会发现每个部位、每条经脉、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律动。 这套针法就是破人经脉穴位,四境之下,施满十三针无人可解。 但在江湖中有些人可以移经走穴,对付这种人就不能用眼睛,靠的便是听觉。针法与医术相辅相成,这也为什么说这套针法是药王谷的绝学。 同样是抓树叶,但闭上双眼抓就变得特别困难,耳中最明显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心跳声,如果起风,声音就更加混杂,那里听得到树叶划落的声音。 整整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墨白才能做到感知树叶的划落,但是身体一动就感知不到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一年的时间,墨白终于做到了听声辩位,能够将周围的画面轻松地描绘在脑海中,身体的活动也不会影响脑中的画面。 对于墨白的这双手,老爷子还有一套专门的训练。 开始时用药液浸泡,过程中脱了两次皮,新长出来的皮肤变得更加有韧性,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出茧子。 老爷子说,这样别人就不能从手上看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就是两个一寸多的铁球,平时手中闲的时候,就用手指夹住,然后让铁球在每个指尖交替旋转,左右手同时进行。 开始时,仅是夹着,随着手上力量的提升,开始做交替旋转的动作,接着又是左右手正反交替地转。 老爷子和墨白回到了家中。大黄在院子中懒洋洋地趴着,见到有人来也没起身,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老爷子和墨白,又低下头继续晒太阳。 阿呆见到大黄就从墨白的身上跳了下来,骑在大黄的身上,给大黄抓痒。 如今的院中比三年前多了两颗桃树,桃树是从山上移植过来的。 第一年的时候没有结果子,从第二年开始,每棵桃树都能结上百颗的桃子。 桃子成熟时,就是阿呆最开心的时候,每天赖在树上不下来。 老爷子将药材整理好,分别装在两个竹筐中,墨白在旁边帮着老爷子一起忙活。 这时,由远至近传来了铃铛的声音。听到声音,大黄和阿呆从地上起来。 大黄向外走了两步,瞅着外面,阿呆则是跑到了树上向外张望。 “看来你柱子叔来了。哎,柱子哪都好,就是这性子有些急,幸好提前回来了。” 话音刚落,柱子已经赶着牛车到了门口,铃铛声就是牛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来了,上面还挂着一小条红布。 牛车上,除了赶车的柱子,还坐着几个同去城镇的人。 “墨老,走了。”柱子的声音冲着老爷子说道。 墨白帮着老爷子把两个竹筐拿到了马车上。 上车前,老爷子摸了摸墨白的头,问道:“乖孙儿,有没有啥想让爷爷带的东西?” 墨白想了想,对老爷子说:“带点枣子回来吧,我和阿呆都爱吃。” “行,知道了。你一个人在家注意着些,有什么事弄不了就找大伙帮忙。” “嗯。爷爷,你也是,路上注意安全。” 车上的众人听到这些都笑了起来,柱子笑着说:“还是墨白懂事,知道关心自己的爷爷。放心吧,我们肯定不会把你爷爷弄丢的。” 老爷子被车上的人拉上了牛车,有人将一个比较舒适的位置让给了老爷子。 老爷子坐了下来,向墨白摆了摆手,示意墨白回去。墨白也向爷爷挥了挥手,看着牛车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