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在神话世界当小说家 > 第479章 史上最有才华的小说主角

第479章 史上最有才华的小说主角

作者:双洞 返回目录
        

此刻,很多读者在阅读《儒道至圣》。


        

方运沉吟片刻,动笔补齐五言律诗《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方运写完,又念了一遍,全场寂静,有的人唉声叹气,有的人沉默不语,有的人却胆战心惊。


        

方运在写诗的过程,隐约明白了蔡县令的用意。


        

因为《岁暮》有抨击左相柳山的嫌疑。


        

孔圣和妖蛮制定的千年不战协议早已失效,如今妖蛮蠢蠢欲动。


        

去年冬天狼蛮南下,按照惯例景国应该全力出兵,痛击来敌。


        

景国元气大伤。


        

后来有传言说,因为景国国君刚三岁,太后辅政,若是一战功成,太后必然威望大增,对想当权相的柳山极为不利。于是柳山就先以粮草不足为由拖延,后来又从中捣鬼。


        

方运虽然对景国感情不深,但却极其厌恶柳山这种为了争权夺利而牺牲数十万军民甚至割地求和的行径。


        

但左相柳山却利用各种借口反对开战,失去最好的开战时机,使得狼蛮大胜,而景国阵亡一位大学士、两位翰林、四位进士和两万士兵,数十万边民被掳走,天下震动。


        

结果柳山不仅不认罪,还说若是提早开战伤亡更大。


        

战后群臣激愤,要求伐狼蛮,但柳山却是主和不主战,贬谪多位主战官员,然后派人与狼蛮议和,最后割地三府,赔偿白银一千万两以及大量的布匹矿物。


        

众位读者也对《岁暮》这首诗进行了点评。


        

“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二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境战争,时局艰难,朝廷却无人请缨抗敌,而自己漂泊异乡,孤独寂寞;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里懦弱无能的大臣们的谴责;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再加上方运本来痛恨柳子诚,既然能恶心一下柳家人,写这首诗义不容辞。


        

“方运把这首《岁暮》补全了,真是太好了。”


        

石开感叹道。


        

秦明喃喃的道。


        

“这正是天才的厉害之处,他们能够凭借天才的创造性弥自身阅历的不足,创作出光耀后世的作品出来。”


        

“比如曹植,虽然没见过洛神,却能创作出《洛神赋》,很明显,方运就是一位和曹植一样的天才。”


        

“全诗语言简洁,感情真挚。”


        

秦明分析道。


        

“方运太厉害了,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漂泊异乡的人,他也没亲历过战争,却能凭借自己的想象写出这样的一首诗。”


        

“方运真是太厉害了,又创作出一首优秀的诗。”


        

“应该说徐乐厉害,毕竟方运只是创作出来的主角,这些诗句的真正创作者是他。”


        

“诗剑仙果然名不虚传。”


        

秦明道。


        

“徐乐真是太厉害了。”


        

秦明对徐乐佩服至极,因为他知道这首诗的真正作者正是徐乐。


        

石桌上赫然摆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俱全,连墨都磨好了。


        

方运苦笑摇摇头,走过去,提起笔,沉思片刻,沾着浓墨用“方体”写字,一边写一边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徐乐真是太厉害了,似乎随便一写就能写出千古名篇。”


        

读者们对徐乐佩服至极。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还会创作出什么优秀的诗句?


        

许多人眼前一亮,这一句非常形象,方运好像不是在写诗,而是在作画。


        

接着,方运写完最后几句,组成一首五言律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写完后没有立即动笔,像是在思索。


        

众人点点头,有些人看向马脖子上的铎铃。


        

方运继续动笔,同时念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最后,方运在上面写上“济县早行”四字。


        

诗成,蔡县令却皱着眉头,走到方运一侧,盯着方运的诗许久不语。


        

王院君则点头称赞道:“此诗恐怕也有鸣州之才,诗意恳请,情景动人,先写诗人启程,后写一路景色,最后则思念梦中的济县山水,野鸭和大雁浮在湖塘里,如同旅客归故乡,情真意重,难得,难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济陵梦,凫雁满回塘。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列锦很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的排列完美无缺,最难得的是音韵铿锵,读起来如清泉入喉。”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谓字字列锦,前所未有,旷古绝今。”


        

“方运真是太牛逼了,他是我看过的所有小说中最有才华的主角。”


        

苏举人道:“这诗对仗极其工整,语句优美,是我见过的出行诗中最妙的一首。”


        

众人纷纷点头,读书人有送别诗,有边塞诗,也有出行羁旅诗词,而这首《济县早行》的确很出彩。


        

“这首诗写的太好了。”


        

所以他们觉得方运所写的诗词都是原创,也正因此,方运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非常的高大。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还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花褪残红青杏小。”


        

读者们赞叹道。


        

在徐乐的上一世,《儒道至圣》的主角方运被很多人诟病,因为他不是真的有才华,他写的诗词都是抄袭的别人的。


        

但在这个世界,由于汉朝之后历史发生了改变,经典的唐诗宋词都没有诞生,读者们根本就没有见过方运写的诗词。


        

做第一首词的赖墉听到这里松了口气,这一句虽然不错,但却只能说是泛泛,比他的词还差点。


        

“枝上柳绵吹又少。”


        

方运又走了一步。


        

几个秀才忍不住点头,这句是说百花凋零、树上长出了青色的杏子,恰恰是春末夏初的景象,和今日的立夏无比贴合。


        

吟诵了第一句,方运再度向前一步。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十多个屏住呼吸聆听的人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齐齐吸气。


        

赖墉的笑容僵在脸上,这话是说春天是已经离去,但不要担心,春天还会回来,到时候天涯各处都会重新长出茂盛的芳草,一句话就把这词的意境拔到极高处。


        

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不足以让赖墉如此,可赖墉本身才气不凡,立刻想到方运这话恐怕是对盼儿说的,让这一句生出别样的滋味。


        

赖墉不由得露出微笑,这一句依然很普通,无非是说柳絮越来越少,春天已经离去。


        

方运再走一步。


        

“天涯何处无芳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众多人看着完整词,许久不语。


        

……


        

“快记下来!”


        

一个秀才急忙提笔把整首《蝶恋花春景》写出来。


        

读者们赞叹道。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除了会写诗作词,还会什么?


        

高明鸿等人听到是对联更为担忧,若是出诗词题目,内容都可以自己掌握,只要不跑题就可以,但对联不同。


        

“方运实在太厉害了,不仅诗写的非常好,词也作的非常妙。”


        

“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简直一语道尽春来春去。”


        

“方运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有才华的主角。”


        

高明鸿一听差点晕过去,脱口而出道:“这可是叠字联,怎么第一道题就是这种,这是考童生还是考举人!”


        

“怎么,你敢质疑圣人?”


        

柳子诚身边的一人讥笑道。


        

下联必须要跟上联对仗,要考虑平仄。普通对联就罢了,万一出那种双关、拆字、回文、嵌字之类的上联,别说一百息,一百个小时能对出来就不错了。


        

普通人出的对联或许好对,可半圣就算故意降低标准,那也是极难。


        

那声音道:“你听好,上联是:松叶竹叶叶叶翠。”


        

方运皱起眉头,然后望向周围,一般来说对联都是就地取材,让人有具体的观感,然后再想法对下联。


        

这上联是松叶竹叶叶叶翠,大源城内倒是有竹子,可只有城外的小山上才有松树,方运不由自主低声道:“大源府内无松树。”


        

那半圣道:“为圣者观天南地北。”


        

“肃静!”


        

万学正怒道,不想方运被别人打扰。


        

众人皱眉思考,百息内想出这个下联太难了,而柳子诚周围的人则个个幸灾乐祸,认定方运连这个对联都答不上。


        

六十息刚过,方运突然抬头,高声道:“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


        

方运话音刚落,万学正忍不住低声道:“对得好!”


        

众多学子纷纷点头,这个下联极为精妙。


        

柳子诚等人更加高兴。


        

方运低头思考。


        

众多学子叹气,他们已经对方运完全失去信心。


        

读者们对方运佩服至极。


        

“景国江州有秋日?”


        

那声音似是在笑,正好针对方运之前的质疑。


        

“方运对的太好了。”


        

“方运真是全才,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对对联。”


        

“方运真是惊才绝艳。”


        

半圣的声音再次在天空响起:“我此刻立于山中,偶得第二副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这次容你多想一百息。”


        

这一句让人联想到大雾包裹着山,而群山又包住雾,比第一个上联更加直观。


        

卫院君惊喜道:“是回文对!”


        

方运立刻答道:“读书人历春夏秋冬。”众学子暗暗叫好。


        

秦明赞叹道:“方运对的下联无论是语句还是意境都要比上联妙,如果放入诗句恐怕不下于达府。”


        

读者们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如果方运出了事,以他的资历和人脉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在府文院当一个学正已经是极限。


        

方运闭上眼,似乎在想象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景色。


        

过了四十息,方运突然睁开眼,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立刻有人在纸上写出“雾锁山头山锁雾”七字,七个字倒过来读也毫无区别,来回都一样。


        

之前原本还为方运叫好的人眉头拧成一股绳,这回文可比叠字难几十倍,回文对联往往要推敲许久才能对好,才思再敏捷也不顶用。


        

万学正紧张地看着方运,他可是方运县试的考官,自从方运名声鹊起,他一直想巩固两个人的关系,以后等方运平步青云,就可以借势而起。


        

读者们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那半圣道:“我本想出三个对联,既然要考校圣道大义,那我换掉第三个题目。”


        

“你府试请圣言是甲等,普通考题难不住你,那我就考你倒背如流。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倒背《论语》,最多可错三处。”


        

“好,对的好。”


        

读者们赞叹的道。


        

上联文字一出,他们仿佛立刻看到山雾环绕的景色,下联不仅也是回文,而且景色丝毫不差,立刻让人联想遥远的水天尽头相接的那一幕,两景相互辉映,虽是对联,却也美如诗画。


        

“这道考题太难了,方运能完成么?”


        

“方运是主角,肯定能完成了。”


        

读者们议论纷纷。


        

全场哗然。


        

“倒背一万多字的《论语》?这算是什么考试!”


        

“我计算过时间,用正常的语速朗读完《论语》,需要两个半小时,倒背必然很慢,竟然要求一个时辰?”


        

“开始吧。”半圣的声音响起。


        

方运向圣庙的方向一拱手,再一次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倒序的《论语》全篇,张口朗诵。


        

“也人知以无,言知不,也立以无,礼知不……”


        

“方运肯定能完成这道考题。”


        

徐文对方运很有信心,这道考题或许难得倒别人,却绝对难不倒方运。


        

读者们继续往下看,他们想知道方运能不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倒背一万多字的《论语》?


        

《论语》一万余字,别人就算照着念也需要一个时辰,可方运诵读了一个半小时后已经接近尾声。


        

在场的众人站在这里静静听了一个多小时。


        

“……乎乐亦不,来方远自朋有。乎说亦不,之习时而学:曰子。”


        

方运的语速比正常朗读还要快一点,无比流畅,没有丝毫的磕绊,而且抑扬顿挫,听不懂的人必然以为他在朗读什么特别深奥的众圣经典。


        

过了一刻钟后,方运的语速竟然开始加快,而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并且吐字清晰,完全没有错误的停顿。


        

……


        

方运用稍微沙哑的声音倒背完最后一个字,全场鸦雀无声。


        

读者被彻底被方运征服了,他们感叹道:“方运真是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