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离家 第一章 离家 第二章 师兄 第三章 侯爷 第四章阳和侯府 第五章 猫儿 第六章 陈年梦魇 第七章 堵人 第八章 弥天司 第九章 溺水 第十章 王土之上 第十一章 皇子的死亡 第十二章 假面 第十三章 房选麟 第十四章 色迷 第十五章 色迷2 第十六章 谜团 第十七章 不伺候 第十八章 信 第十九章 身世之谜 第二十章 王澄南 第二十一章 苦水村 第二十二章苦水村2 第二十三章 回去 第二十四章 发现端倪 第二十五章 找到 第二十六章 邹士筠 第二十七章 胆大,还能吃 第二十八章 撒谎 第二十九章 花楼 第三十章 抓住 第三十一章 小姐妹 第三十二章 无解的恨 第三十三章 白面狐狸 第三十四章 伽拉希阿 第三十五章 杜晖春 第三十六章 郭宅 第三十七章 郭记与朱记 郭福安的藏书中,有几本似乎是被反复翻看,不仅是边角曲卷到根本捊不平顺,这些书封也大都是破损发黄的,看起来不像是一直好好珍藏在书架上的。 陈桐生一边把几本显得格外旧的书籍抽起来码到一起,一边问:“郭福安……做的是,是什么生意?” 范瑞进来了,连忙答道:“前两年浦阳有一个郭记铺子,就是他开的。主要卖小食果脯,都说他们家的吃食是用了外来的方子,味道与其他家的总是不同,而且别家怎么模仿也模仿不来,故而在镇子上十分畅销,店铺开的很大。” 方才没见范瑞,这会儿抬头一看,他跑的气喘吁吁的,手里提了好几个油纸包,走到书桌案几前把纸包个个拆开,里头尽是果脯,和小糕点一类。 “郭记倒店之后,平日与它竞争最大的朱记把郭记的余货与秘方买下来了,这就是朱记的点心了。”范瑞说着,一指其中几个纸包:“这几个是买的最好的,招牌。” 宋川白对着陈桐生道:“来尝尝?” 他拈了一个杏仁糕,问道:“跟郭记还是一样的味道?” 范瑞回:“老板说是与郭记一模一样的方子,可是据小人打听,大伙吃着,味道还是不如郭记。就像这几个在郭记的时候,原来有些人是每天都会去买,客人源源不断的去。可朱记做出来,反响就远远不如原来。看着郭记秘方名声去吃的人,也都没有原来买的次数多了。” 纸包里的糕点都做的精致可爱,但吃下去的味道,还是要比陈桐生以往吃过的特供差许多。果脯也不见得比侯府里腌渍的好吃多少。 陈桐生一块一块放进嘴里嚼,就觉得只有招牌是真的好吃。不腻歪人。另外,范瑞说着是郭记秘方做出来的那几个甜点,却相当一般。 她道:“郭记,就是做这些,发家?” 为什么郭记还在的时候,朱记却比不过他家呢?若要陈桐生来评判,她还是会选朱记啊。 宋川白只捡着吃了几块,就摇了摇头放下了,一针见血:“秘方不对。” “也许是郭福安根本没有把完整的秘方卖给朱记,以这个味道,郭福安是做不到在浦阳的小食店铺中无敌手的。” 陈桐生又拿了一块儿嚼:“但是,他为什么不卖?” 接着她又想起另一个问题,郭福安到底去了哪里? 他是否只是离开了浦阳这个伤心地,去别处另开店铺了呢?这样一来不卖真秘方也说得通,毕竟这是他发家吃饭的东西。 但陈桐生下意识的觉得不对。 她面对事情大多数时候是靠直觉,无法像宋川白那样有步步紧凑缜密的安排。她觉得这个直觉不对,于是不免皱了眉——哪里不对呢? 陈桐生吃完手里的,觉得渍青梅味道还不错,于是塞了两个进嘴里,又转过去研究手里的书,这么一扭头她突然明白了——是书。 书架上的书有些甚至是孤本典藏,汉文有,西北边疆人使用当地文字写出来的也有,还有一些是异域文字,都不知道是从何处搜罗来的。歪歪曲曲的图画样文字,与极具异域风情的注释绘本,每样都像是主人珍藏的心血。更何况上面都有同一个人的涂涂画画,圈点批注,看上去都是郭福安一人所注。 他若花费了那么些心力去搜集、翻阅这些书籍,又为何在搬离时不把它们也带上呢? 难道真的是被伤透了心? 宋川白看她嘴里鼓鼓囊囊塞着两个果子的模样,觉得好笑,从她手里拿过去几本也翻了翻,“唔”了一声:“嗯,梵文,这郭福安懂的还挺多,中州北部……” 陈桐生道:“你看得,懂?” “懂一些。”宋川白只低头看了几页,又拿起来一本:“好家伙,西洋文……” 他好像毫无阻碍一般,把陈桐生只大致看了图画的外来书籍打开就读,越看脸色越发的一沉,接着索性把陈桐生手里的全拿过去了。 陈桐生自己不认得这些奇奇怪怪的文字,此时在嫌弃宋川白那张嘴的同时,不由得生出了一股面对教书先生的尊敬感。她一面非常想让宋川白给自己说说这些外文,一面又觉得嘴跟堵住了似的,半响才道:“书里……说了什么?” 宋川白把书往桌子上一扔:“都是些要禁的书!”随即把范瑞招到身前来,对他低声吩咐起来。 陈桐生没听到自己想要的,继续拿那双渴求的眼睛望着他。 她睫毛很长,在已经升上来的日头照射下,长而密的睫影落在那双眼睛下面,随着眨眼的动作颤动,挠的人心里痒痒。 宋川白原来在嘱咐范瑞,说着说着没受住陈桐生的目光,自己笑了起来,方才好不容易出现在脸上的不悦神色立马烟消云散了。 他道:“都是一些用心之人写的书,掺和着民间传说,真真假假的造谣罢了。”他曲指一弹手边的书,道:“比如这一本,是很出名的了,流传地区甚广。里面说我大周先民原都是从一个北疆阴墟里迁移出来的,与北部蛮族原是一家,这不是笑话么?北疆阴虚在历史中的确出过一个王朝,可它在百年前便覆灭了,遗址仍在北部。我大周先皇当年征战四方,击退北蛮,于是那遗址也尽归我朝。” “自个儿本源都分不清楚,上赶着去给人家当孙子,这是什么道理?”宋川白说:“这些书里的歪道理多着呢,脑子不清醒的人,看两本自己就迷糊了。看不懂也没事儿。”最后一句是对陈桐生说的。 这话乍一听有点像安慰,但是陈桐生咂摸了一下,那点子尊敬之情立马消散了,她愤愤道:“你是说我,脑子,不清醒?” 宋川白笑得很无辜:“没有,我怎么会这么说你?我是说那些看得懂的人。” 陈桐生:“……” 书房中大致看了一圈,陈桐生把藏书一本一本放回去,又往郭福安的卧房走。 院子后头的水沟一直连接到院外,此时已经完全干涸,沿沟零零散散地长着一蓬一蓬的野草。当年郭福安的夫人便是摔死在这里。看上去水沟并不大,也不深,根本不至于绊着了便能摔死。 陈桐生奇怪地打量了许多眼,先轻轻推开了郭福安父亲房间的门。 老人的房间家具都质朴,低脚矮床,一双双鞋都摆在床下。她把红漆的衣柜门拉开,里面的衣裳不多,但也好好的叠在里面。 郭福安自己的住处也一样,装饰不多,只是多了女人家的梳妆台,外加一个上着小铜锁的箱子。 她去试了一下,锁是完好的,箱子里也沉甸甸,并不想是已经被拿了东西。 太完整了。 郭福安不仅是藏书未拿走,他的衣物看上去也不见少,箱子完好地锁着。甚至连妻子的东西,都是好好的摆放着的,一盒胭脂挨着铜镜,打开,还能闻到淡淡的脂粉香味。 郭福安就这样完全抛下了这个家离开了吗? 他没有拿走亡妻,亡父的遗物,也没有拿走自己的东西,就这么伤心万分,又毫无留恋地走了? 陈桐生起身走出去找宋川白,道:“能否帮我,开一个锁?” 这回是范瑞进来拿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铁丝,把锁撬开了。陈桐生过来一看里面的东西,愣住了。 那是为小孩子准备的玩意儿。 小衣裳,小鞋子,虎头帽。拨浪鼓。绣着祈福意味花样的小肚兜。与包裹孩子用的棉布。 这个家庭曾经期待着一个幼儿的降临,但最后生出来的却是一个畸形死婴。 而郭福安把这痛苦的一切都归结在了郊外的菩萨庙中。 陈桐生忽然道:“这个,郭福安……是不是,伽金教人?” 这是有可能的,虽然伽金教在浦阳城的时间并不久,但算起来与郭福安的发家时间也相差不远。 郭福安是伽金教人士么? 宋川白却道:“好好的浦阳人怎么会接触到这些邪教?当然就是他们这些走南闯北,又不安分的人带进来的。” 陈桐生头一抬:“伽金教是,是郭福安带,带进来的?” 那么他一定也就知道伽拉希阿了! 他们又到后厨柴房四处看了看,在一座平日里大约只是用来放杂物的低矮房子的墙角下,陈桐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情况。 蒲阳惯下暴雨,这是他们一来就体会到了的,在荒废这两年疯长的荒草下,土里面凸起着什么。她用手拨了拨,发觉是一些金属硬块。 陈桐生从后腰拔了匕首出来便开始挖,很快把碎块都挖出来了。 她擦去上面的泥土,慢慢的有了眉目,于是动手试着把它们拼合起来。 时间久了,碎块又经风吹日晒,很多地方开始锈了。但她拼到后面,心突然开始跳起来,一种无端的感觉抓住了她的胸口,仿佛白日中噩梦重临。 这碎块原来是雕塑。 她突然想,认定了地想,这是伽拉希阿的雕塑。 伽拉希阿捧着装人脑的法器,对着陈桐生露出来诡异的笑脸。 第三十八章 雕像 第三十九章 黑街 第四十章 杜善 第四十一章 县衙 第四十二章 父子 第四十三章 自首 第四十四章 无法戒除 第四十五章 北朝 第四十六章 卷宗 第四十八章 少年小果儿 第四十九章 集市 第五十章 真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