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传胪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传胪

作者:样样稀松 返回目录
        

“皇爷——”王体乾进来轻声提醒,天色已晚,该用晚膳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对王体乾吩咐道:“给沈大人装八个菜,两壶酒,送去馆驿。”


        

说完,他转头对沈有容笑道:“在朕这里,沈卿定是拘谨,便回去吃得放开一些,算是朕为沈卿接风了。嗯,把这些文件拿上,朕写的,沈卿细细看过,明日——”


        

摇了摇头,朱由校说道:“明日朕恐怕没有时间。那便后日吧,城郊试炮,沈卿陪朕一起观看,然后再回奏。”


        

沈有容依旧不知皇帝的心思,但赐酒赐食的恩遇却让他暗自松了口气。


        

没办法呀,除了沈有容,朕不知道还有哪位是海战名将,哪怕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也好。


        

至于福建总兵俞咨皋,朱由校觉得他能力平平,与其父名将俞大猷相比,差之远矣!


        

“微臣叩谢万岁赏赐。”沈有容起身施礼,拿过宫人捧来的装文件的木匣,告退而出。


        

又要一个老将劳心挨累了呀!朱由校看着已经六十多岁的沈有容退出,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砸锅卖钱,勒紧裤带,要不咱真把皇宫卖喽?


        

北京的富丽堂皇,能多卖点银子,南京的就留着自己住,总得有个窝不是。


        

当然,朝廷对水师的资金投入也是问题,朱由校已经拔内帑发旨意,命福建造船整兵。


        

时间很紧哪,一定要赶在郑芝龙等人坐大之前将海军扩充起来。


        

紫禁城外,已是一大片人在眺首等待。


        

一边是文武官员,一边则是穿着崭新进士冠服,带着簪花乌纱帽的贡士。当然,也少不了身着武将服饰的武进士们。


        

………………


        

一道淡紫色的光线,象自由信号的烽火,掠过地平线,将朝阳带来的美丽色彩染遍大地。


        

状元、榜眼、探花啊,所得的待遇和荣耀,可不是普通进士可比的。


        

相比于贡士们的兴奋激动,官员这边就沉闷多了。


        

殿试的结果出来了,今日正是“大传胪”。一下子录取了这么多青年才俊,朝廷当然得为他们举办一场比较隆重的入职仪式。


        

贡士们很激动,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就看这最后的名次啦!


        

君王的宽仁呢,朝堂的传统呢,官场的潜规则呢,怎么一下子全变了?


        

辞官须谨慎,结党遭罢黜,贪腐更要小心。


        

一下子被“辞职”了辣么多,又被一顶“结党排诬”的大帽子压趴了一群;


        

兵、户、吏三部的反贪整肃,又让从京师到地方的一批官员遭到重处;少年皇帝的果决打击,谁不心中凛凛。


        

新任的兵、户、吏三部尚书便是意气风发,一副欲大展拳脚的样子。


        

还有接替出外协办军务的杨涟、连升三级新晋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毕自肃,已经下令召集十三道监察御史入京述职,要搞大动作的意图是昭然若揭啊!


        

少年皇帝这几板斧下去,虽不说是朝堂肃然,可也令不少官员警醒,重新审视皇帝的心思和作为。


        

当然,有失意的,也自然有得意的。


        

严、肃!没错,毕自严和毕自肃是哥俩儿,都挺有才干的。


        

朱由校简拔毕自肃进都察院,就是为了控制这个言官的大本营,也是东林党的老巢。


        

监察御史官阶不高,但职责是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牛逼得很。


        

你瞧,毕自肃一脸严肃地站在那里,以性情刚烈闻名于世,那大眼珠子是瞅谁谁发抖啊!


        

紫禁城午门城门楼的鼓响了起来,鼓声一响,文武百官便按照品级职位排好了队伍,等待宫门打开。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文武进士们也按照顺序排好了队。


        

基本上,经过朱由校的一番操作猛如虎,朝堂上的东林党已经遭到重创。


        

小虾米不算,东林党的重量级官员不是被调出京师,就是被贬谪。礼部尚书孙慎行也上奏托病请辞,依皇帝的爽快劲儿,也马上要滚蛋了。


        

金水河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蜿蜒流过,金水桥以汉白玉为材,精雕细琢,华美大气。


        

官员们再次整理冠带,队列也调整得更齐整,继续前行。


        

钟声鸣响,宫门缓缓打开,揭开了皇宫重地威严肃穆的面纱。


        

文武官员轻车熟路,迈步进入午门,文武进士紧随着文武百官,也步入午门。


        

因为皇帝要亲临,大殿外都是按照天子规格布置的,各种仪仗齐全,还有乐师待命。


        

天子亲兵则站在台阶两边,手中仪刀仪枪闪亮,个个挺胸昂头,威风凛凛,更将气氛渲染得威严隆重。


        

此时,除了更多的侍卫外,文武百官中的御史也开始负责起来了监察之任。一旦有言行举止不妥的,都会被记录下来,日后处理。


        

来到大殿外,文武官员按照品级由上至下站好,文武进士则排在官员后面,站在了“墀”下,可谓等级分明。


        

嗯,鞭子抽得很响!音乐嘛,不够激昂。


        

朱由校坐在御座上,脸上带着和熙的笑意,看着下面行三跪九叩大礼的官员和文武进士。


        

按照礼制,辰初时分,礼部尚书便到乾清宫奏请皇帝具礼服出宫,近侍导引入大殿升座。


        

这时中和韶乐奏隆平之章,一卫士执鞭到屋檐下,连舞三鞭之后,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


        

宣《制》毕,便有宫人将皇榜排名交到了内阁首辅韩爌手上。


        

韩爌手捧皇榜向高坐龙椅上的天启帝行礼,然后走到大殿东面摆放的桌子上,将皇榜打开放下。


        

今天就是出来露个脸儿,既不用颁旨,也不用训话,纯粹就是坐那儿当个摆设。


        

此时,鸿胪寺官开始宣《制》:“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站在官员后面的文武进士们,立时紧张兴奋起来,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粗重了。


        

在炽热目光的注视下,礼部官员走到桌前打开金榜,开始唱榜了。


        

“天启二年壬戌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刘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