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三国从益州开始 > 第六十六章 县尉

第六十六章 县尉

作者:南山野夫 返回目录
        

第六十六章县尉


        

尚担心今岁初开的乡序招不满人,但在吏试以后,这种担忧转瞬化为了乌有。


        

安夷境内,诸多百姓自发的带着家中小儿,以入学识字。


        

这里面,以汉人家庭巨多。多数的夷人还处于观望状态,因常居深山,其之对官吏认知较浅。


        

至少现阶段,因语言等问题,吏者说话,远不如夷人内部的长者说话。


        

但夷人对于汉话的接受程度还是可以的,每天都会有公吏在农余饭后,从简单的词汇开始,一点一点的传授。


        

如今,只要你走在安夷的大街上,便不用担心有太大的交流障碍。


        

我乡序和县学,春日之招生,共收有千之名学子。


        

按照令之嘱托,农忙之日,学子但可请假,以回家而帮之亲属务农。


        

另有岁之考试制度,也已下发,只待实行。”


        

语言、文化、教育,这便是刘釜努力促成安夷县融合且扭成一股绳的三大大利器。


        

“令长,这是昨日县吏统计的结果,本次考核,共有九人有渎职之嫌,按照令长的吩咐,如今已被免职。”


        

“还有此乃县乡之所,截止昨日所统计之数据。


        

“府君遣来的新任如何了?孙安可有消息传来?”刘釜放下了笔,抬头问道。


        

文童恭敬道:“新县尉已至安夷县城二十里外,今日看来是不能抵达了。


        

县君为何如此隆重的迎接此人,不仅派出了孙安等我等县吏,令还有太守为君配置的亲卫。”


        

……


        

处于县寺中央,崭新的公舍之内,文童抱着厚厚的简牍,即一丝不苟的开始了汇报。


        

见刘釜颔首,方会进行下一项。


        

文童想起了上次之事,心中隐有怀疑。


        

但他还是一度的沉默,只是在脑中绝做回想,即把此事藏在心里。


        

这次来安夷就任的,当然不是一般人,此人便是邓贤。


        

刘釜道:“既是同县为吏,即为同僚,我与县丞都派有人一路相随,若是县尉未若此,其不是不公平。”


        

文童点点头,县君刘釜说的大有道理,但他总觉得,县君没有把话说完。


        

“莫不是如县丞一般,这县尉其实也是大有来头?”


        

其之决定,在江州之地,可是引起了不小的浩动。因为,在这之前,邓贤即被巴郡太守所举。


        

巴郡太守虽在抗甘宁等人谋反之事,略有疏忽,并遭受了贬斥。


        

但却并未影响到严邓贤。邓贤其实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未来能受刘璋信任,镇守重要之关口者,又岂是碌碌无为之辈?


        

邓贤此番来安夷,也是别有一段因果。


        

根据已升任为县地郡吏的严颜来信,这邓贤本仕江州,可在抵任前,主动表示要来人人避之不及的安夷。


        

所谓穷山恶水,便说的是此等之地。人口的稀少,环境的险恶,使益州郡的此中边缘之所,于秦汉以来,就未有设县。


        

于此时的设立,便是专门安置夷人的,防止发生混乱。


        

故而,此事在郡府,乃至于大汉的中央朝廷,都会如此顺利的通过。


        

为何选择安夷,一些相熟或者相识的人都有猜测。


        

此间邓贤,大概率是仰慕“孝善者”刘釜,进而前来追随的。


        

除此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说法,毕竟如安夷这般地方,除了流民和夷人,当下生活在益州的真正蜀人们,尚无有半点其他想要在安夷生活的想法。


        

邓贤自晓刘釜事多,他发现一个问题。只要安夷令长刘釜想要去做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不会成功的。


        

“此中当以为人杰也!吾邓贤如何不去见之!”


        

于是,从严颜无意识的闲谈中,得知安夷县尉有空缺时,他便决心来蜀地看看。


        

安夷有商,多为官商,如以盐吏为首,以敦促食盐买卖者……此中行商确有负责宣传的任务。


        

但无论蜀内蜀外之人,对于羊山多地的贫穷根深蒂固。


        

短时间内无以扭转。


        

“吾家令长说了,欲致富,先修路!”


        

“道路之畔,修筑这么的矮房如何?莫不是为本地夷人所居。咦!不对,怎还有阵阵恶臭,莫非汝等之出恭,皆于屋内乎?”


        

“劳县尉知道,此乃是吾家令长专使人修建的茅舍,此中茅舍,不仅道路之畔会有,于吾安夷的县郭城池之内皆有。是为解决行人的出恭所需,勿为恶臭所累。”


        

看看此中究竟是何人物?


        

而至安夷境内,邓贤逐渐有些看不懂安夷县了。


        

“此中之地如此陡峭,缘何要费劲力气,修建一条同往山外的道路?”


        

“读书使人明智。县君为本地之吏,他唯愿安息能走出更多的才良,勿为县地所累,亦在之后,能为县地造福。”


        

“如今春日临近,我见之田地多有耕种,缘何独此地有一肥沃之壤,而不耕种,县君留之做何?”


        

“县君以此,是有重用,便是为耕种。耕种之地,又为实验,实验者,优良之种也!以便使县民,乃至于蜀内蜀外的大汉之耕种百姓获益。”


        

“那里怎会有读书声?所读诵者,可是《急就篇》?这读诵之声如此巨大,莫不是有几十人之巨?”


        

“好叫县尉知晓,此地为吾四大乡序之一,人数过百人。”


        

“百人?!安夷之民几何?竟有如此之多的读书者!他刘……县君意欲何为?”


        

吾与县君共事,自当好生学习才是!


        

吾邓贤,亦愿为县君效力,共将安夷治理好。”


        

兴平二年,春。


        

……


        

邓贤一走一问,及第二日到了县郭之内,依然想是个好奇宝宝一样,左看右看。


        

最终不得不感慨了一句:“县君大才也!其之行径有别于我等,但亦处处充满了智慧。


        

在后之半个月的时间内,留守的奋勇军之上下,对之律令无不服之。


        

邓贤能为刘璋拜将,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之和刘釜相见,踏入正式工作的第二日,即表现出了非凡的治军天赋。


        

这个平凡且又看似普通的一天,刘釜迎来了一个于史有名,主动来投的人。


        

刘釜则是感叹,邓贤来的还真是时候。


        

郑度一走,邓贤就帮他开练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