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 第二十二章 推师父一把

第二十二章 推师父一把

作者:红色水牛 返回目录
        

一秒。


        

两秒。


        

五秒。


        

十秒。


        

《唱小番》的高腔唱完,唐宇顿时气势一收,又恢复成了那个温文尔雅的少年郎。


        

可是全场依然一片寂静,银针落地可闻声。


        

这里可不是什么学堂考场,而是演出的现场。


        

太诡异了。


        

终于,又是漫长而又短暂的十秒钟过去。


        

“啪啪!”


        

不知道是谁率先醒过神来,鼓了一下掌。


        

“啪啪~~啪啪~~”


        

“好~~好~~”


        

旋即,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观众们纷纷起立,使劲的拍着巴掌,大声的喝着彩。


        

好似不如此,便无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动。


        

掌声,是对演员最好的礼物,也是最高的荣耀。


        

当然,唐宇当得起。


        

不为别的,就凭这一嗓子都当得起。


        

不光台前,甚至透过帘布,还能听到从后台传出来的掌声。


        

郭德刚同样满脸笑意的看着自己徒弟,一起为他鼓掌。


        

唐宇面带微笑,不断朝四方鞠躬行礼,包括师父和后台的同门。


        

唱得好,能让你赢得满堂彩,唱得不好,它会让你整出戏直接砸在场上。


        

那它难在哪里呢?


        

不消说,高音是其中之一。


        

《唱小番》的嘎调,是一个相当讲究的活。


        

它本是出自京剧名段《四郎探母》,可是很多专业的戏曲演员,也不敢随便碰这活。


        

因为它太难了。


        

那就是,你在高音的最后,还得再来一个九十度的升kes。


        

这才是难上加难,最见功力的地方。


        

唐宇做到了。


        

它的味道,讲究的是在高音区内,用又亮、又长、又足的调子,来抒发四郎延辉回营探母刻不容缓的那种强烈的情感。


        

这是挡门石,直接就将普通演员拦在了门外。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


        

清脆、婉转、干净、嘹亮,犹如雏凤初鸣。


        

关键是,在带给大家高音的震撼同时,却丝毫不会觉得刺耳,这就是来自于艺术的享受。


        

可能在韵味和身段上,比人家专业的戏曲演员还差些火候,但这高音绝对只高不低。


        

他从丹田发气,再出腹入胸,入喉,最后结合头腔共鸣,将“叫小番”三个字一气呵成的唱完。


        

没有投机取巧,在“小”字上用转音换气,也就是没有垫虚字儿,而是直接翻五度上去了。


        

旱地拔葱楼上楼。


        

唐宇鞠躬鞠得头都晕了,但瞧着这阵势,还是下不了台。


        

还是那句话,在高潮的时候停活,会被人拍死的。


        

郭德刚显然也被这阵势给惊到了,脸上开始有些着急。


        

“再来一个。”


        

“再来一个。”


        

掌声持续了两三分钟,观众们纷纷出声挽留演员。


        

唐宇脑袋晕晕乎乎的,他有点没搞明白,自己师父怎么还不走。


        

此时,不是应该鞠躬离场,然后准备第四次返场吗?


        

站着一动不动是几个意思?


        

返场不过三,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


        

可眼跟前,已经是第三次了,谢不了幕咋整?


        

唉,这潮被弄得太高了也是个麻烦事儿!


        

唐宇也是机灵之人,很快便明白了过来。


        

此刻的郭德刚,还没有进化到几年后那个敢返场二十多次的状态。


        

得,我帮帮你吧!


        

最后,他实在是受不了了,便凑过去小声提醒道:“师父,第四次返场呀!”


        

郭德刚听闻,脸色都变了。


        

这徒弟也太大逆不道了吧,连祖宗的规矩都敢破坏?


        

对于他来说,可谓是直击七寸。


        

用他自己未来的话来说,那就是:“我愿意给他们当狗,可他们怕我咬人,就把我轰了出去,结果我成了一条龙。”


        

这是一句细品,能让人动容的话。


        

“师父,您一路走到今天,最终靠得是谁?是同行捧的,还是观众捧的?”


        

左手是相声门里的人和事,右手是热情如火的观众。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


        

两人相识时间不短,王海虽然有些发愣,但意思还是明白了,赶紧走过来一拦。


        

师徒俩又顺势回到了话筒前。


        

郭德刚人虽然回来了,但心里总还是有些疙瘩,脸色难得有些严肃。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可不是一个呆板之人。


        

果然,郭德刚稍一琢磨,终于轻叹了一口气,带着唐宇鞠躬下台。


        

往回走的同时,他也对角落里的王海比划手势。


        

“啪啪~~啪啪~~”


        

观众里面懂行的太多了,听闻直接叫好。


        

看着郭德刚无奈又敬业的表情,唐宇心中有些小得意。


        

“诸位,咱现在可是第四次返场了。老话说,返场不过三,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可是大伙实在太捧场了,衣食父母大于天,我不能对不起您诸位,今天没办法,我们爷俩就破次例,继续给大伙多说一会儿。”


        

说完,带着唐宇认认真真的鞠了一躬。


        

“好~~好~~”


        

既然知道了未来的事情,那好的方面加加速,不好的方面尽力阻止,这样不是很好么?


        

他爱相声,德芸社就是自己背后的大树。


        

它越强大,越枝繁叶茂越好。


        

哼哼,有了这第一次,就不怕您没有第二次。


        

师父,祝您从此在返场的路上越走越远吧,哈哈!


        

他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什么情况?


        

我这儿正在说着严肃的事情呢,怎么瞅着你脸上的表情,像是在幸灾乐祸呢?


        

“来吧,少爷,大伙这么捧你,你再给大家来段什么活呢?”


        

大树底下才好乘凉呐!


        

唐宇越想越觉得可乐,心里的笑意直接似有似无的露在了脸上。


        

这让郭德刚一愣。


        

这个年轻人的嗓音可是太让人着迷了,此刻哪有放过的道理。


        

唐宇笑道:“诸位老少爷们,柳活咱就等下次吧,相声门里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我给大伙说一段贯口,您诸位给指点指点。”


        

一听唐宇不唱了,不少观众有些失望。


        

郭德刚一问完,台下的观众接茬了。


        

“唱一个。”


        

“再唱一个。”


        

大贯口,字数多就不用讲了。


        

《开粥厂》更难的地方,在于其中的词,无论从字意,还是音调上来讲,都算是不那么顺溜的一类。


        

大师马三爷年轻时说过,后来年纪大了就没使这活。


        

唐宇继续道:“哈哈,贯口呢,咱也不挑简单的说,我给诸位来《开粥厂》里的最后一段,叫‘年单子’怎么样?”


        

此言一出,观众里好些人都吃了一惊。


        

《开粥厂》是马氏相声中,非常经典的大贯口段子,很有难度。


        

“啪啪~~啪啪~~”


        

“好,来一段!”


        

所以算算时间,已经很久没听过这段活了。


        

而传人少马爷又不常露面,有一身的能耐,但也表演的少。


        

其他的相声演员,一般也不敢碰。


        

观众买账了。


        

对于相声,他们就像美食家,去到哪方水土得尝什么吃食,门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