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敌国质子怎可继承我朝圣位 > 第一章 质子北行

第一章 质子北行

作者:我辈8090 返回目录
        

上京元年,除夕夜。


        

又是一轮明月照挂当空,折射在天地间尚未完全融化的冰雪,像是闪烁着点点星光的投影。


        

一路北上,夏秋交替,行至大周皇城七十里外,已然是寒冬时节。


        

此番长途,始发于陈国,终点为大周,行程共计五万三千多里,耗时足足有半年之久。


        

随行之人,从最初一百三十余人,到最后直接锐减至四十七人。


        

抛开路远途坎不说,导致队伍严重减员的不是舟车劳动后的疲惫,也不是南北环境差异下的水土不服,而是陈绍安从未经历过的匪患以及山野精怪残忍的掠食。


        

躺在陈绍安怀中,混合着血沫,一个字一个字的“吐”出来的。


        

而当曹胥的身体逐渐僵硬冰冷,亦如周围侍从们的冷漠眼神,陈绍安才后知后觉,之所以心中尚且保留着一丝丝的安全感,竟然源于他一路北行时时想要纠正的“愚忠”和“贵贱”,两种在前生早已剔除的封建思想。


        

哪怕,作为陈国的弃子,被贴上“缓兵之计”的标签,执行有去无回更可能亡故他乡的“必死”任务,这群一路相随的“可爱”汉子们,依然在生与死之间,无怨无悔,尽职尽责。


        

“南陈,北周。


        

数百万里的疆域,有些许的遗留精怪不足为其,只要不是大妖,北行还是非常安全的。”


        

这是黑甲统领曹胥的原话。


        

质子北行,无非是扰乱敌国视线的一种计谋,给予争取第二次大战的契机罢了。


        

——


        

“此次北行,困难堪比西天取经,劫数何止九九八十一难!”


        

其实,陈绍安很想告诉他们——我们是被“君国大义”欺骗的一群真真正正的弃儿。


        

陈国嫡长子,在陈国君主或者朝廷百官的眼中,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尤其是,不受待见的生世,以及当前陈国君主那可怕的“雄心壮志”,和对开拓疆土近乎偏执的欲望。


        

“吩咐甲卫,轮班休息吧。”陈绍安点头,搓了搓冻僵的面颊,精神稍微有点好转。


        

“大喜,去和驿卒商量一下,看看能否置换一些面粉和肉食,好歹除夕夜,吃顿饺子也好的。”


        

“奴婢这就去办!”大喜答应一声,环顾四周,寻着一位面相忠厚的甲卫招招手。


        

距离大周京都十里,眺望数十米的城墙,陈绍安面色平静。


        

往后十年,生死福祸,于这四方城池内尽皆知晓。


        

“大皇子,今夜除夕,恐怕城门不会再打开了。要不,您先歇着,有消息奴婢再跟您知会一声?”


        

“对了,大皇子知晓你们一路辛苦,如今已到大周京都城下,特许解封禁酒令,待会儿除去值班甲卫,其他人酒食管饱!”


        

又零零碎碎的嘱咐了许多,察觉出甲卫颇为不耐烦后,大喜才停止输出,非常满意的退回陈绍安身边。


        

“大喜,其实你没必要为我拉拢人心。”


        

“方才经过村庄,隐隐有百姓喂食家畜,你去拿些银两,鸡鸭鹅猪,看着买一些,够四五十人食就行。”


        

甲卫领命,正要离去。


        

大喜连忙拉了一把,又道:“身在大周疆土,莫生事端,如果百姓不愿,莫要强买。”


        

说到底,异国他乡,能够指望的,也仅剩下他们了。


        

这么一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与大喜相比,何其相似。


        

“最后的依靠啊……”


        

刚刚一切,陈绍安都看在眼里,大喜心思细腻,聪明伶俐,却总保留着一丝宫中养成的“小习惯”。


        

喜欢拉拢人心,稳固阵营。许以蝇头小利,求得别人重诺。


        

或许跟他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关,再或者又可能经历过北上,逐渐想通此行背后的真实意义,才会越发的看重仅残存的四十五名甲卫。


        

胆小心细的大喜默默站在一侧,看着陈绍安俊朗温和如玉的侧脸,怔怔的出神。


        

“走吧,大喜。”


        

重新迈进驿站的左脚,比之前沉重。


        

收回即将跨进驿站的左脚,视线停留在几位身残的甲卫身上,陈绍安对自己低声说道:“陈绍安,莫要辜负他们,大周,不是他们的归宿……”


        

声音很轻,含意却异常的有份量。


        

“大皇子……”


        

十里外的京都皇城,老夫子的突然折返让一旁引路的小太监颇为举足无措。


        

“哎呀,夫子!夫子!圣上还在御书房等着您呢!”


        

“君臣社稷,武将江山,皇家事难,莫要再难书院,都是一群可怜的糟老头子,哪还能经得起折腾?”


        

不是昙花一现的幻觉,也不是挂上责任枷锁后的重担,而是真真切切意义上的沉重,极具现实。


        

——


        

“有点意思。”


        

“哈哈,就知道夫子可怜奴才!”


        

小心翼翼地捡起地上荷包,仔细清理沾染的灰尘,小太监心中大定,急急忙忙地朝御书房复命。


        

御书房。


        

老夫子一步数十米,犹如闲庭散步般晃过层层守卫,眨眼间消失不见。


        

“夫子这不是为难咱们做奴才的吗?”


        

瞧不见老夫子的身影,小太监急得跺脚。却觉脚下生硬,低头察看,顿时喜笑颜开。


        

禅师笑了,闭而不语。


        

武帝不再提问,转而聊起南陈质子北上,东海鱼妖作乱,北域大妖躁动等近期搜集的讯息。


        

面对这般诸多问题,武帝也是头疼不已,虽然大周疆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觊觎之心可谓人妖尽知。


        

大周圣主武帝面色波澜不惊,倒是一旁的禅师眉头紧皱,沉思良久,方才长叹:“夫子之高,天下尽皆仰望,或许百年,贫僧……”


        

摇摇头,撇去不切实际的念想,禅师语气开始动摇:“难!百年之后,贫僧最多只能跟随足迹,却会始终仰望夫子背影。”


        

武帝明悟,却反问:“道庭如何?”


        

“陈国国主年富力强,志高存远。”


        

禅师的意思武帝十分明白,陈国国主即位不过三载,年龄堪堪四十,野心自然是有的。


        

所谓的质子北上,不过一诱饵矣。武帝不信,就连陈国国主自己恐怕也不会信。


        

大周坐拥中原广阔天地,不仅要面对南疆陈国的狼子野心,还要时刻防备东海鱼妖入侵陆地,以及北域深山数不尽的大妖祸乱人间。


        

就连眼前从西域而来的禅师,武帝也是心生忌惮,不得不时刻防备着。


        

难,太难了!


        

“今年三月,东海兵备已不足两万。”


        

“填进洛丘数十万的兵力,终归是要还回去的。”


        

看向北域和东海边境两块版图,武帝仿佛又看见另一场即将陷入胶着的战场,它们正在不断的消耗着大周人的生命。


        

“洛丘之战,大周虽胜,却惨胜。”


        

武帝起身,从案前走至案后,目光投向疆域版图,神情凝重:“经此一战,两国都迫切的需要修养生息,但,大周依然无法从战事中解脱。”


        

“去年十二月,北域调兵五万。”


        

“朕,再考虑考虑吧。”


        

武帝回身,与禅师对望。


        

对方面容祥和,眼神中隐有佛光流淌,可屏蔽世间一切虚妄,使得他既看不穿也猜不透。


        

“陛下,灵佛寺愿意遣派五百菩萨罗汉,共赴北域降魔除妖,以解救苍生之苦。”


        

一向决伐果断的武帝,在权衡利弊之后,终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显然有所顾忌。


        

“善!”禅师手诺佛号,笑容不变,心中却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