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 第630章 塞北信天游

第630章 塞北信天游

作者:闲庭数蚂蚁 返回目录
        

窦家仡老是地名。


        

其实这里的行政规划,应该叫十里铺公社,第5生产队。


        

到塞北的生产队,和巴蜀似乎有点不一样:由于这里在村民们聚族而居。


        

因此过去的一个大庄子,足足3,400百号人,统统都划归为同一个生产队。


        

生产队长姓窦,叫窦建德。


        

这是一位老实的有点过头的人,为人很是厚道,根本就不会玩什么歪心眼。


        

只见他领着罗旋、和张晓丽等人进了门。


        

便连忙吩咐自家的婆姨,摊几个鸡蛋,再炒两把花生米。


        

来给大伙下酒。


        

撩起门帘,只见外间窑洞的炕上,早已经坐满了一大群人。


        

便有人用双手端起一个搪瓷盘子,满脸笑意的走到罗旋面前:“进门三疙旦,喝了身体暖和心更暖!”


        

一进门就喝酒?


        

罗旋扭头看看窦建德。


        

生产队会计、民兵组长、贫协组长、妇女队长、仓库保管员...


        

还有几位男男女女,罗旋自然不认识,介绍了也记不住。


        

还没等到摊鸡蛋、炒花生上炕桌。


        

见罗旋喝了三杯酒。


        

会计又再次端起盘子,“好事要成双,小后生迟早变新郎。咱这里的都是好儿郎,喝酒得两行。”


        

又来?


        

只见生产队长似笑非笑,只是点头...


        

罗旋举起盘子里的小酒杯,接连喝了三杯。


        

这边的的酒,和巴蜀的包谷酒有点不一样。口味稍微要清澹一点点、酒精度也没那么高。


        

六杯酒落肚,也就二两酒左右,问题倒也不大。


        

会计再次端起盘子,嘴里不停的劝酒:“三山五岳的朋友来相聚,我来给客人端酒盘子。来客利撒滴很,一盘子酒喝的欢欢介!”


        

还是一样的配方:


        

罗旋再次扭头,看看生产队长窦建德。


        

他依旧还是笑,却并不说话。


        

罗旋一仰脖子,又喝了三杯酒。这种酒杯很小,估计一杯酒顶大也就三钱。


        

罗旋喝完,会计拍拍罗旋的肩膀:“好后生!请上炕去坐坐,暖和暖和。”


        

重新倒满盘子里的酒,


        

会计李广道把盘子里的酒,又端到彭勇面前。


        

罗旋依旧扭头看看生产队长,意思是看窦建德,能不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建议?


        

窦建德微微一笑,没吭声...


        

一搪瓷盘子里面,总共是九杯酒。


        

给彭勇端完酒,


        

李会计随后,又端到张晓丽面前。


        

张晓丽学着罗旋、和彭勇的样子:每当李会计劝一次酒,她就必然会扭头,看看站在门口的生产队长窦建德。


        

只不过这一次他劝酒的说辞,又和先前有所不同。


        

看来这位李会计劝起酒来,那可真的是行家里手了。


        

他嘴里说出来的话,那都是一套一套的,让人不喝...都觉得亏欠的慌...


        

张晓丽微微一笑,举杯就喝!


        

坐在炕上,


        

手中攥着一把瓜子,在那里磕的罗旋见状,不仅担忧的看了张晓丽两眼。


        

这一次,


        

一直光笑、不说话的窦建德,总算开口了,“女子,你可以只沾沾嘴唇,意思意思就行了。”


        

李会计瞪窦建德一眼,“你个乃头子货!平常见你死焉各处的。现在咋嘴这么多?”


        

自顾自的伸手,从盘子里端起另外一行酒。


        

直往嘴里倒...


        

等到盘子里的酒,全部倒到嘴里之后,张小丽“咕冬”一声,


        

“再来!”


        

张晓丽放下酒杯,“这个酒,还挺香的...”


        

只见她抹抹嘴唇,也不等李会计开口劝酒了。


        

窦建德微微一笑,“张晓丽同志,到炕上去歇着吧!等一下,咱吃炖羊肉。”


        

原来,为了招待罗旋他们的到来。


        

生产队里早就宰好了一只羊,光羊肉足足都有30斤出头!


        

将所有的酒,全部一口吞下!


        

李会计大喜,“这女子厉害!一曼介不言传,喝起酒来倒是利撒!有内蒙女子的豪爽!”


        

坐在炕上的其他人纷纷叫好。


        

即便是窦建德打肿脸充胖子,强行要请这么多人吃饭。


        

那接下来,窦建德家的日子,绝对就不好过了...他得为今天的大方,而落下饥荒。


        

说了半天,原来人家是在这里等着吃炖羊肉呢!


        

难怪刚才罗旋一进门,就看见窑洞里黑压压的一大群人。


        

当时罗旋还感到奇怪呢:就凭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长的家底子。


        

是招待不起,这么多人吃饭的!


        

羊肉在锅里咕噜噜的炖着。


        

炖羊肉那股非常、非常馋人的奇香,在窑洞里弥漫着...


        

酒桌上的气氛是热烈的。


        

塞北的天气寒冷。


        

窑洞外面,就相当于天然的冰箱。提前杀下的羊,如果放在阴凉处的话。


        

放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都坏不了。


        

有些时候中午,晚上也会吃面条,但这种情况不多。要是连住几天吃面条的话,估计没几个人受得了。”


        

民兵队长嘿嘿直笑,“我们这边恰恰相反。如果让我连着吃几天的米饭,就觉得身上没啥力气。”


        

张晓丽好奇,“那请问叔,在这边,多半都吃些什么主粮?”


        

大家伙对于罗旋这三位、远道而来的知青的态度,是尊敬的、也带着好奇的。


        

民兵队长问,“哎,罗旋同志,你们巴蜀那边,是吃大米吧?”


        

罗旋点点头,“确实是这样的。偶尔吃点面食的话,那就是当做早餐吃。


        

千百年来,这边都一直饱受缺粮之苦。


        

自从塞北引进土豆之后,这边的缺粮之苦,稍稍得到了一点点的缓解


        

但还是...


        

窦建德回道,“小米、糜子、面食,玉米...主要是土豆,吃的比较多一些。”


        

李会计笑道,“有一句话叫做没了土豆,驼城人就不会做饭了。”


        

塞北苦寒,庄稼产量低。


        

队长爱人做的摊鸡蛋上桌。


        

因为大家伙儿都很缺油,所以不敢用油来煎鸡蛋。就只能用刷子,刷一点点油在锅底。


        

然后把鸡蛋不停的转动,那样子把鸡蛋“摊”熟。


        

勤劳而且韧性极强的塞北人,那是把土豆,给做出了无数的花样。


        

进门酒一喝,炕上的氛围也浓了,大家没吃一口菜酒,倒是各自灌了几大缸子!


        

不一会儿,


        

算得上是拿的出手的、真正的下酒菜了。


        

可别看小小的炕桌周围,坐了黑压压一大群人。但真正伸出快子去夹鸡蛋吃的人,却寥寥无几。


        

大家都知道谁家的日子,过的也不宽裕。


        

现在小小的炕桌上,只有一盘瓜子,一碟生花生...据说这还是生产队以“公务往来”的名义。


        

从保管室里,特地“拨付”出来的花生。


        

除了这两碟用来装点门面的零食,也就只剩下、刚刚端上桌的这一盘摊鸡蛋。


        

喝着喝着,在座之人便兴致高涨起来。


        

大家纷纷起哄,要求妇女队长唱曲儿。


        

脂米县的婆姨,能干又泼辣。


        

都在客气着呢!


        

菜少、酒劣,人又多。


        

没一会儿,


        

“再来一个!”


        

还别说,


        

这个妇女队长平常说话,她的语气和腔调,都带着浓浓的塞北风。


        

当了生产队干部的这个妇女队长,自然是不怯场的!


        

只见她跪坐在炕上,张口便唱,“说起家来家有名。我家住在脂米县40里铺村...三哥哥爱上了四妹子儿...”


        

“好!”


        

内蒙的酸曲儿里面的歌词内容,比较露骨。


        

只听一个汉子唱的道:“过了一回黄河、没喝一回水。交了一回朋友,没亲过妹妹的嘴。


        

赶了一块儿双人毡,没和妹妹睡...哥哥走了,妹妹你后悔呀,不后悔?”


        

但人家一开口,唱的塞北小曲...那是真的好听!


        

唱小曲儿一旦有人开了头,唱内蒙酸曲的汉子们,也开始亮开嗓子唱了起来...


        

只不过,


        

唱小曲、扭秧歌,


        

这也是他们大冬天里,平时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了。


        

烈酒,已经在所有人的胸膛里沸腾。


        

听得在场的人,那是热血沸腾!


        

塞北的民风,一般倾向于保守。


        

只有在酒桌上,大家伙儿的兴致来了之后,那才是真正的放开了来唱!


        

在此时,


        

他们压抑已久的心,总算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或许过了这一夜,所有的人又会开始日复一日的出工、劳作、学习...


        

激情,已经把在场的男男女女,燃烧的浑身燥热!


        

在场的人纷纷跳下地,在小小的窑洞里扭起了秧歌...


        

在这一刻,他们是欢乐的。


        

李会计扭的兴致正高,却突然被人打断了。


        

所以有点不高兴,“老李,你来作甚了?没看见生产队的干部们,正在陪着知青同志谈工作吗?”


        

老李头赶紧赔礼,“额就来送点糖,马上就走。不害事,不害事。”


        

到了那个时候,每天陪伴大家的,就只有疲惫、心力憔悴。


        

“哟,大家喝着呢?”


        

门帘撩起,老李头满脸谦恭的陪笑着走了进来。


        

这才陪笑着、和所有的在场的人点了点头,然后沿着窑洞的边缘,一步一挪的出门而去...


        

大虾酥啊!


        

十里铺生产队里,没几个人有幸吃到过这种高级货!


        

一边说,老李头一边朝着绕过人群,小心翼翼的朝着炕床那边走。


        

走到桌前老李头,特别仔细的从他的兜里,颤颤巍巍掏出一把“大虾酥”。


        

小心翼翼的放进瓜子盘里。


        

妇女队长噘嘴,“二爸你说,要是你替别人、干了三天三夜的活...这个我信。


        

若是说你舍得掏钱,买这种糖果?恐怕连生产队的骡子...都不会信。”


        

老李头脖子一梗,“咋了?还不兴我大方一回、给咱生产队涨涨脸啊?”


        

妇女队长眼睛一亮,“二爸,你哪里的这种高级糖?”


        

老李头闻言,迟疑了一下。


        

随后陪笑道,“我这不是想到、人家知青同志离乡背景的,到咱们生产队来插队。所以就买了几颗,让大家尝一尝...”


        

哪能轮得到老李这样身份的人,跟着他们一起吃羊肉、陪知青喝酒?


        

非常清楚自己身份的老李头,赶紧开熘:“额还要回去,替知青同志们,烧炕哩!可不能把人家给冻坏了...”


        

等到老李出门而去。


        

窦建德的婆姨,假装伸手拉老李,“哟,他二爸!羊肉已经炖上了。你不留下吃上两口?”


        

“不了不了。”


        

生产队的干部,人家集体扎堆招待新来的知青。


        

当年额也就在、我那个当街道办主任的堂哥家里,得到了两颗大虾酥哩!”


        

妇女队长问,“李会计,这糖...到底是啥味道?”


        

李会计脸一红,“额...给大女子一颗、给我家二小子一颗。所以...不求晓得是甚味儿!”


        

大家伙儿扭秧歌,也扭累了,便纷纷回到炕上继续喝酒。


        

“大虾酥?!”


        

李会计不胜唏嘘,“这要是搁在两年前,城里供销社的副食门市上,根本就见不到这么高级的糖。


        

至于老李为什么、要冒着风险过来送大虾酥?


        

以罗旋的猜测:老李这是应该打算当着生产队干部们的面,表一个态:


        

——干部们请看,我老李也是在知青面前,给咱们生产队增添光彩了的!


        

刚才老李撒了一个谎:


        

老李故意说这个“大虾酥”是,他掏钱买的。


        

其实他就是担心,给罗旋招来麻烦...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一次老李拉拿来的大虾酥,被在场的人给瓜分一空。


        

罗旋听着他们数,知道老李拿过来了27颗糖。


        

一两大虾酥,大致是9颗。


        

这么贵重的糖果,我老李自己一辈子,没花钱买颗糖尝尝。


        

但却为了我们十里铺生产队的脸面,咱老李可是下了血本的...


        

领导,千万别忘了我老李的功劳哈!


        

那时,要想买到大虾酥的话。


        

是需要一定的级别的、是需要专门的《内供糖果供应凭证》的。


        

就算这两年,大虾酥已经沦为大众商品、使用普通的糖票也能买得到。


        

自己一共送给老李半斤糖,那就是45颗。


        

这么一算下来的话,老李把大部分的糖果,都给这边拿过来了...


        

其实大虾酥这种糖果之所以珍贵但是在两三年前的时候,先不论价钱高低。


        

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单位职工,由于他们级别不高、工龄尚浅。


        

所以他们一天的工资,大致上也就才8毛钱左右。


        

而刚才老李抓过来的,这三两大虾酥。


        

但一斤4块9毛3的价格,加上珍贵的糖票。


        

这样算下来,买1两大虾酥需要9毛钱左右。


        

而在这个时期,


        

足足顶的上,人家那些吃公家粮的单位职工,整整三天的工资!


        

这么一算下来,


        

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级别的大虾酥,足以让绝大多数的顾客,给弄的望糖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