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重生火红岁月,我在空间里种田 > 第760章 销售离不开造势

第760章 销售离不开造势

作者:闲庭数蚂蚁 返回目录
        

“冬冬锵,冬冬冬冬锵”


        

腰鼓敲起来,唢呐吹起来,架子车上面的牛皮大鼓,擂的震天响。


        

白白的头巾,火红的腰带。


        

这些浓妆艳抹的漂亮婆姨女子,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


        

众人纷纷冲着这一支超大规模的秧歌队的成员们,指手画脚,评头论足:


        

“哟,看第二排!左数第三个,你看看那个女子,底盘够大!一看就是能生养的。”


        

“哟,还真是。这地...肥。看看她扭的,多得劲儿!多红火!”


        

“你们看的那个,一曼皆是个生过娃的婆姨吧?来,看看第三排,靠街边那个...就是个头儿挺高的那个女子。她长的可真够俊!


        

驼城的主街道上,突然就冒出来一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秧歌队。


        

一下子就把生活枯燥乏味、平时严重缺少乐子的驼城群众们,给吸引到二街上来了。


        

甚至就连沿街,那些门市里的职工、营业员们,都被秧歌队吸引出来看热闹。


        

个子高高的,骨架大,骨盆大...这样的女子娶了才是福分。在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肯定没得说!不会比一个壮劳力挣得少。”


        

壮硕的汉子扭动激情四射,让前来看热闹的城里人也深受感染,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这不过年,也不过节的。


        

踩高跷的后生,划着旱船的男女,竹马花鼓,金童玉女,大头娃娃。


        

表演的成员众多。


        

跌籽儿、跋陷泥、腾空旋风、戴宗三亮势...花样百出,看的人眼花缭乱。


        

只见秧歌队里,配置齐全。


        

安塞的腰鼓,塞北的唢呐一个都不少。


        

高跷、旱船,花鼓,竹马灯应有尽有。


        

塞北地区娱乐项目少。


        

大家平日里,就爱看红火。


        

而且这边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的喜欢扭秧歌。


        


        

上100人的秧歌队伍,在塞北已经是属于超规格的特大型秧歌表演了。


        

那场面,着实壮观!


        

再加上十里铺生产队有钱。


        

李会计他们也舍得花钱,给这些秧歌队置办光鲜亮丽的行头。


        

人靠衣装马靠鞍。


        

若是哪位年轻女子、俊俏婆姨,不能参加生产队里的秧歌队的话,那还是一件非常没有面子、非常让人伤心的事情哩!


        

这一次,来自着名的“米脂婆姨故里”的秧歌队表演。


        

由于队伍当中的那些婆姨女子,一个个都是俊俏靓丽的美女。


        

“虾鸡扯,三月三都没几个人害哈,是什么日子。再说了,生轩辕...谁家会扭秧歌啊?”


        

“是啊,那我也感到奇怪呀,今天这只秧歌队,到底是干嘛的?”


        

正当围观的群众们满头雾水、正在那里议论纷纷之时,却听见秧歌队里,突然发出一阵整齐划一的呐喊声:


        

这些原本就长得俊的女子婆姨,穿上光鲜亮丽的表演服之后,她们便显得愈发的迷人起来...


        

“喂,三旦,今天是啥日子啊?咋解这么多扭秧歌的?”


        

“不知道啊,现在是三月初,2月2,龙抬头;3月3,生轩辕?”


        

“咱塞北人,自己的化妆品!”


        

“嘿嘿!


        


        

领队的一个大嗓门婆姨喊:“兰花花,化妆品!”


        

男女秧歌队队员敲锣打鼓呼应:“嘿嘿!


        


        

“扶老还济贫。”


        

“应该的,嘿嘿!


        


        

“捐资又助学。”


        

“没少干,嘿嘿!


        


        

拥挤在街道两旁的群众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别具一格的厂家宣传队,大家不由感到很是稀奇。


        

还别说,就是这么烂俗的广告宣传,都能让现场的群众们看的津津有味,啧啧称奇。


        

物以稀为贵。


        

“兰花花,化妆品,包装精美。”


        

“品质第一,嘿嘿!


        


        

更何况这个没有品牌意识,没有商品观念,大家伙连广告都没见过的红火时代呢?


        

在这个时期,满大街没有为他们的商品,投放广告的企业。


        

无论是纸质媒体,比如说报纸,杂志。还是其它的媒体,他们的职责是以宣传为主,根本就不会参与任何企业的广告事务。


        

别说在这个满大街都是刷着标语,却没有任何企业为他们的商品,拼命打广告的时代。


        

即便是到了后世,大家伙儿看惯了那么多的烂俗广告。


        

像某汐汐、什么今年过节不收礼的那种烂广告,不照样有很多人会相信、会去购买吗?


        

而所有的电影作品里,就更没有那种软性插入的广告了...估计在这个时代,也没几个人懂得怎么打软文广告。


        

但兰花花化妆品,显然是知道怎么打广告的。


        

而且也知道怎么做,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人家是财政上全额拨款,并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


        

所以在这个时期不管是收音机,还是广播,都没有任何的商品广告。


        

有一些发达一些的城市,他们的电视台节目之中,谁也找不到半点打广告的痕迹。


        

至于说把捐资助学、解难纾困、帮助孤寡老人、扶持困难群众...这些事情说出来。


        

兰花花化妆品厂也能说的理直气壮,因为这种事情,厂里面确实没少干。


        

比如时不时的,给那些村办小学的学生们捐助100元,改善一下他们的伙食。


        

把兰花花化妆品,定位于咱们塞北自己的化妆品,隐含着“这是咱们驼城人的化妆品”的心理暗示在里面。


        

此举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能够消除掉驼城群众心中,他们的抗拒心理。


        

尽量的使当地的群众,能够接纳这一品牌、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正是有了这些过往的光荣经历,秧歌队宣传起来,也是底气十足。


        

企业做好事,做善事,其实没必要遮遮掩掩。


        

如果能让做好人好事的企业、个人,能够得到应得的荣誉和赞誉,这不丢人。


        

或者是在30所乡村学校里面,各自挑选出来10位学习优秀,但是家庭特别贫困的那种学生。


        

兰花花化妆品厂,替他们交学费,给他们赞助一些文具之类的...


        

这种事情,兰花花化妆品厂里确实干过很多次。


        

让他们嚷嚷几声,这又有什么呢?


        

与其纠结于别人做好事的出发点,还不如多关心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好事。


        

无论怎么说,这些行为在本质上,还是能够让这个社会更加的充满爱。


        

更不磕碜。


        

相反,此举还能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个人,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争做好人好事的潮流当中去...


        

只要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等到前面几遍口号喊完。


        

浩浩荡荡上百号人的秧歌队,忽地又举起几条大条幅来!


        

只见这些红底白字的条幅上面,赫然写着:【兰花花化妆品,换季大优惠,买1送1,买2送3!】


        

所以很是豁得出去、甚至是有点儿不要脸,不要皮的王瑞瑞俩姐妹。


        

便鼓动这些十里铺生产队的新社员们,来驼城里满世界的吼!


        

好像生怕谁不知道兰花花化妆品厂,经常会拿出一大笔钱来,做好人好事一样。


        

这种行为搁在后世的话,绝对会引来不少白眼。


        

但这个时代,


        

却绝不会有那样的担忧。


        

【为了回报驼城父老厚爱,兰花花化妆品买1瓶洗发水,送1支护发素!】


        

【姑娘们!好消息,买兰花花防裂霜,送香皂啦!】


        

用打条幅游街的形式做广告。


        

而这些条幅之中,最具震撼力的一条宣传口号是:


        

【兰花花润肤乳,驼城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人xxx的专用护肤品!】


        

驼城广播电台?


        

围观的群众们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他们还会选择相信。


        

习惯了...


        

只要是看见刷在墙上的,写在条幅上的东西,绝大部分群众都会对它深信不疑。


        

本台开始第二次播音。


        

下面是新闻播报时间。


        

最高..:我们一定要...,加快建设..注意工业现代化进程。


        

一提到这个广播电台,现场群众们的脑海里就会条件反射般的,出现一道甜美的声音:


        

“听众朋友们好,听众朋友们好!驼城广播电台,调幅98.88兆赫,频率87-108赫兹...


        

今天是1969年3月22日,星期6。农历3月初3。


        

不知道有多少年轻后生,在心里都不由自主的把那位主持人梁霞,当作他们仰慕的对象、心仪的才女。


        

不但年轻的后生们,喜欢这位多才多艺的主持人。


        

就连那驼城地区的姑娘们,都纷纷把梁霞当做自己模彷的榜样,个个都想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考上个好的学校、如愿以偿的进入播音专业。


        

据xx电台3日报道,万恶的某修在某某岛地区,无故挑衅我方边防巡逻队...”


        

驼城广播电台的女主持人梁霞,她可是当地名人,同时也是无数年轻后生心中敬慕的、最出色的姑娘。


        

在驼城地区,


        

那还有啥说的?!


        

跟着梁霞姑娘,和她做出同样的选择就是了。


        

一准没错!


        

哪怕就是那些,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姑娘、已经结婚生子的婆姨们。


        

她们也会暗中模彷梁霞姑娘的发音、模彷她的行为举止...


        

如今兰花花化妆品,居然是公众偶像梁霞姑娘,她的专用化妆品?


        

此时群众们心里就会感觉:人家电台主持人都选择用这兰花花的个产品,那肯定是好啊!


        

既然是好东西,那能便宜么?


        

还有一些女人,她们曾经用过兰花花的润肤乳,最终却感觉效果一般般。


        

人心就是这样的,一个是会盲从、跟风。


        

还有一个就是:一旦他们对某个事物,有了良好的观感之后。这件事物本身的瑕疵,就会被他们给自动修补好。


        

就像兰花花化妆品里面,某些品种价格卖的挺贵。


        

人家梁霞姑娘都在用,那就说明产品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我用着感觉不太好,那肯定是因为我这个皮肤的肤质,不太适用这一款...


        

其实任何一款化妆品,都有一定的过敏率、和不适用人群。


        

往往在这个时候,她们也会选择替兰花花化妆品开脱:或许是我不太适用这一款吧。


        

那下次,要不,咱换另外一款兰花花的柔肤霜试试?


        

她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由品牌所带来的溢出效应:


        

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它就能够尽量的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而不至于让顾客,将某一个化妆品厂的全系列产品,给一概否定。


        

要是那些,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的产品,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要是某一款产品百分之百的有效果的话,那满大街的化妆品,就只有一个牌子了。


        

其实这个道理,生产厂家都懂。


        

只不过没法向那些用过自家产品之后,感觉不是那么美好的顾客,一一解释而已。


        

品牌建设好了,才能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兰花花化妆品,买一赠一!”


        

“兰花花化妆品,买二赠三!”


        

顾客只要用了一款产品觉得不好,那就会对这个牌子的所有的产品,一概否定!


        

因此兰花花化妆品厂对于品牌的建设,那是非常重视的。


        

产品质量是基础。


        

他们的定价,那可真算得上是铁打的、钢水浇筑的。


        

想和公家讨价还价,想让国营商店给一点点优惠?


        

门儿都没有!


        

这一消息,不亚于一声惊雷,顿时在整个城里,引起了极大的购买浪潮。


        

这也不怪大家爱贪小便宜。


        

只因为在这个时期,国营商店里的经营策略,非常的古板。


        

一时间,


        

整个驼城里,大大小小的日化商店,都挤满了前来购买的顾客。


        

尤其是在驼城,影响力和经营规模,仅次于第一百货大楼的第二百货商店。


        

而人家兰花花化妆品,如今是买一样送一样!


        

在广大群众淳朴的认知当中,他们会觉得兰花花化妆品这种做法,不就相当于便宜了一半吗?


        

有这么大的便宜可占,那还等什么,赶紧回家翻箱倒柜,把压箱底的钱拿出来买呀!


        

也就只有80年代那一次抢购潮,或者是后世某一个楼盘开售,才能与之媲美。


        

[不要误以为大家伙儿都很穷,商品应该很难卖出去。]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里面可真算得上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


        

无数大姑娘、小媳妇儿手里都攥着毛票,纷纷拥挤在化妆品柜台那里进行抢购。


        

这一壮观的场面,


        

最夸张的时候,简直达到了隔一个小时,就会更改一次价格。


        

那时大家的收入也很低,但顾客这就是这么豪横!]


        

眼看销售场面,竟然火爆如斯。


        

[早在50年代的时候,四九城里,照样有3000多块钱一件的貂皮大衣出售。


        

要相信这些大衣,最后不是被丢到河里去了,它也是会被顾客买走的。]


        

[而到了80年代,有一次非常厉害的抢购潮。那个时期,只要有东西就不愁卖,价格随便你涨!


        

可真算得上是活久见...


        

销售的场面火爆异常。


        

别说第二百货商店,日化柜组差点被挤塌。


        

直把第二百货大楼的负责人,和管理干部们,给震惊的呆立当场、半天不能言语...


        

实在是太火爆、太让人震撼了!


        

群众们这种高涨的购物浪潮,那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遇到过的经历。


        

甚至就连收款台,都不得不紧急增加了三位工作人员,以帮助顾客们盖章、收款。


        

疯了...


        

个个都这样冲动型购物,小日子到底还过不过了?


        

一群疯婆娘!


        

事后第二百负责人,他是这样苦笑着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