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满级考古大师 > 第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

第十九章 那就再做一碗!

作者:顾屈 返回目录
        

社科院考古所在F20号探方内,发现了一碗来自四千年前的面。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喇家遗址发掘现场。


        

四个考古工地的十来支考古队,都被这个突然的消息给震惊到了。


        

只不过,在消化这一消息的同时,很多人也都对这个消息提出了质疑,根本不愿意相信。


        

浙江考古所的领队潘翔教授,跨越了大半个工地,跑到了社科院考古所的发掘范围。


        

废了好大一番功夫,他才找到了正在做发掘收尾工作的孔文建。


        

“老孔!孔大所长!”


        

“听说你们在探方里发现了一碗保存到现在的面条?”


        

“斯...呼...!”


        

美美的嘬了一口红利群后,孔文建才淡定的说道:“是啊,还是我带的学生发现的。”


        

一找到孔文建,潘翔就拉着他不放,一堆问题从他的嘴里喷涌而出。


        

孔文建只好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给潘翔散了一根烟,和他在探方边闲聊了起来。


        

“对了,我这有出土第一时间拍摄的照片,来给你瞅两眼。”


        

孔文建炫耀意味十足的掏出了手机,将从张健波相机里拷贝出来的照片展现在了潘翔眼前。


        

“你是不知道啊,刚发现的时候那面条还栩栩如生呢,简直就像是刚煮好的一样。”


        

“就是可惜,接触空气后风化的特别快。”


        

老孔的运气也太好了吧,这都能被社科院考古所发现。


        

按照谁挖出来的,成果就归谁这一潜规则。


        

当看到照片中那团淡黄色的,酷似面条的出土物后,潘翔简直惊掉了下巴。


        

还真的有面条能从四千年前保存到现在啊?


        

而这碗面的发现,光是相关论文都能让社科院考古所在国内外各大期刊刷一遍脸了!


        

SCI指数咔咔涨!


        

这碗世界最早的面条,恐怕会成为社科院考古所今年最大,甚至是最近五年最出色的考古发现了。


        

对科研机构来说,SCI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了,是能够影响整个机构影响力和经费的重中之重。


        

“啧啧啧...真是面条啊。”


        

“这色泽,这粗细程度,喇家先民吃的面条和我们现在的也没啥区别啊!”


        

这可把潘翔羡慕坏了。


        

不只是他,跟在他后头还有七八位来自其他考古队的人员,每一个都至少是领队教授级别的,一拥而上就从孔文建手上抢过了手机。


        

对于如此“热情”的同行们,孔文建也只好挑些重要的回答。


        

“嗯,这是面条。”


        

“老孔,老孔,这是用啥农作物做的,小麦吗?”


        

七嘴八舌的惊叹之言,再夹杂着几句疑问,在孔文建的耳边不断响起。


        

“嗯?用小米做的?!”


        

“这怎么可能?”


        

“而且还是很特别的面条,根据中科院的专家鉴定,这是用粟和黍制作而成的,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小麦面条。”


        

只是,让孔文建没想到的是,他此话一出,这些围绕着手机上的实物图看个没完的同行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这会不会不是面条,而是什么和面条相似的食物,只是因为埋在地下几千年,部分物质分解了,剩下的这部分恰好看起来像面条?”


        

说实话,对于四千年前的古人就曾经做出过面条这件事,大家本就抱有很大怀疑。


        

“老孔,你没搞错吧,小米面粉的粘性很差,怎么可能可以做出这么长的面条?”


        

“不是吧,就连现在,小米面条也很难见到,更别提四千年前的古人了,他们怎么可能有这个手艺?”


        

现在喇家遗址突然出现一碗“面条”,已经够让人震惊的了。


        

结果这碗面还不是用小麦做的,而是用粘性极差的小米做的,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


        

面条中东起源论和意大利起源论,在此世所有研究历史、考古和普通人脑海里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了。


        

不管是哪派人,争论的重点都是在到底意大利是面条起源国,还是中东地区才是起源地。


        

倒也不是什么迂腐或者无理取闹之人,拿出的都是令人信服的质疑理由。


        

他们的质疑也确实质疑到点上了。


        

各种质疑声,如潮水一般涌向了孔文建。


        

大家都是搞考古的,都是搞科研工作的。


        

比起相信喇家先民在四千年前做出了面条。


        

他们更愿意相信,这玩意其实不是面条,而是碰巧遗留物像面条。


        

现代人,在没有小麦面粉的帮助下,都很难将粘性极差的小米,手工做成面条。


        

史前文明的先民,凭什么能做到?


        

孔文建一张脸黑的就和锅底一样,气的都有些发抖了。


        

这些质疑确实很合理,也确实合乎情理。


        

比如这玩意原本其实是用煮熟的小米砸成的米饼,只是大部分都风化了,剩下一些藕断丝连的遗留物,才看起来像面条而已。


        

听到众人不绝于耳的质疑声。


        

要质疑,也应该是那些觉得欧美文化比亚洲文化高一档次,万物起源于欧美的西方学者来质疑!


        

作为华夏人,怎么能在这种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率先向自己人开炮!


        

但是!


        

这些话不应该从这些来自各地考古所和高校的华夏考古科研工作者嘴里说出来!


        

孔文建一脸气愤的指着质疑声最大的几个考古队领队,骂道:“小米怎么了,华夏先民凭什么不能用小米做面条了?”


        

“我看你们的脑袋,是被那群天天鼓吹西方至上论,西方起源论的西方人给洗坏掉了吧!”


        

那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怎么,你们也要做疑古派吗!”


        

自民国以来,RB和西方的一些史学家,一直都致力于推翻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什么“尧舜禹是儒家伪造的”“《周礼》是刘歆伪造的”“少康中兴的历史是东汉人所编造”“夏其实是古埃及,华夏人是从埃及迁移过来的。”


        

“欲灭其国,先亡其史!”


        

“那群西方人一直在努力否认和抹黑我们华夏的五千年传承,你们这群华夏人居然还在帮忙?!”


        

这些论调,影响了很多华夏自己的学者。


        

甚至一些原本被认为,绝对是华夏人自己创造出来的食物、工具,在漫长的“古史辨运动”下,也开始有了外来论,被认为也许并不是本土发展的,而是舶来品。


        

各种各样否认华夏历史,否认华夏是独立发展的文明,认为中华文化是在其他文化影响下才成长出来的论调,在国内外大行其道。


        

甚至华夏人并非东亚本土居民,而是从埃及迁移而来的说法,都有不少中外学者信誓旦旦的认为确有其事!


        

凭什么我们华夏先民自己就不能拥有制作面条的技术了?


        

任何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的论调与观点,都不是一定正确的,都是可以推翻的!


        

孔文建生平最讨厌的就是这些疑古派了。


        

凭什么西方人说面条是从丝绸之路传来华夏的,大家就深信不疑了?


        

“我告诉你们!”


        

孔文建双眼喷火,很是愤怒的吼道:“既然在喇家遗址发现了这碗四千年前的面,那这面条的起源国,那就一定是我们华夏!”


        

“不就是一碗小米做的面嘛!”


        

“你们说做不出来是吧?”


        

“那我就再做一碗给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