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满级考古大师 > 第四十九章 掀起你的椁盖板

第四十九章 掀起你的椁盖板

作者:顾屈 返回目录
        

“嚯,这墓埋的深啊!”


        

“光是墓坑的填土就有三种。”


        

“一层五花土,一层青灰泥,一层青膏泥。”


        

庄云鹏握着锄头插着腰,站在七米多深的坑底,气喘吁吁的吐槽着。


        

其实七八米的深度,才是汉代贵族墓坑的标准深度。


        

一般7-10米是西汉贵族的墓坑层,超过十米深的就是诸侯王们的墓坑深度,至于超过20米的,那就是皇帝的墓坑位置了。


        

像之前M-105号墓那样埋的那么浅的墓,反而是有些不正常的。


        

不过这也再次佐证了,那位名为司薄的墓主人,确实是草草下葬的,一切都准备的很仓猝。


        

当墓室建造完成,并且墓主人下葬后,人们在回填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将一些地面上的树叶和草根之类的东西也一起填回坑内。


        

所以有的时候考古工作者们在发掘墓葬的时候,也会一并翻出一些埋在土里几千年的树叶和草根。


        

“行了,这已经挖了七米多了,也到了第三层填土了,应该快能挖到墓室了。”


        

在一旁同样正卖力挖着填土的陈翰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凝视着填土里翻出来的树叶,很是惊奇的说道:“被埋在填土里的这些树叶和竹筒,保存的还挺完好啊。”


        

掉落的树叶埋进土里,一般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会迅速的被分解,大自然的降解能力是非常强的。


        

但是这次从填土里挖出的树叶和竹子,保存情况却非常的好。


        

但是绝大部分,在挖出来的时候,早就已经腐烂,甚至成为“干标本”了。


        

这都还是好的情况。


        

但是这样一幕景象,不但没有让随行的各位高级研究员们遗憾和可惜,反而更加激动了几分!


        

能有这种情况出现,说明这座墓的封闭情况非常好啊,这些封土内的树叶和竹子都长期处于了一个无氧的状态,所以才能一直在地底保持千年不腐!


        

别说腐烂和分解了,甚至挖出来的时候,叶子都还是绿的,杆子也是绿的,简直就像是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新鲜树叶一样。


        

不过,当这些树叶被从填土里翻出,见到光后,立马就干燥枯黄了,然后迅速变成了黑色的,和碳块一样,而且整个过程快的很。


        

怀着这样一个紧张期待的心情,大家伙手上的发掘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功夫也不负有心人。


        

那么,往好处想想,封土的封闭情况都这么好,那墓室中的情况岂不是更好?


        

那墓室中保存的随葬品,品相岂不是也会更加完好?!


        

一直在紧张观察挖掘情况的孔建文,连忙喊停了工人们的动作。


        

到了这一层,那可就不能再大力出奇迹了。


        

再又往下挖了大约十来厘米厚的青膏泥土层后,终于,地底出现了几块硬板木的身影。


        

“停一下,停一下!”


        

“已经挖到椁盖板了!在盖板上还披了一层芦苇席,保存情况都还不错!”


        

西汉时期的墓葬,除了凿山开陵的皇帝和诸侯王们。


        

包括陈翰在内的十多位社科院考古所的专业人士们,拿着毛刷和小方铲,开始了细致的清理。


        

陈翰轻轻的刷开了附着在墓室上方的最后一层封土,立马一些泛黄发干的芦苇,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简单方便又快捷。


        

所以在发掘的时候,也相对简单,只要垂直向下挖,就直接能挖到墓室正上方的盖板。


        

其他的贵族乃至百姓,大多都还是沿用从石器时代就使用的竖坑土穴墓。


        

这种墓葬方式,通常就是垂直向下挖出一个墓室,然后将棺椁和陪葬品放入墓室中,再在棺椁上盖上一层厚厚的盖板,封住墓室的顶,然后就可以回填封土了。


        

清理出墓道后,这座墓的发掘就进入到最重要的环节了。


        

接下来只要将盖板掀起来,就能直接看到墓室内的情况了。


        

不过,西汉时期的贵族墓已经更加讲究了,这座168号墓不只是有个墓坑,还有一条墓道供“施工人员”上下行走。


        

现在也刚好能给考古工作者们当落脚地。


        

一辆轮式起重机,在接到要求后,嘟嘟嘟的就开到了168号墓的发掘现场。


        

在等待起重机到来的时候,陈翰他们也没闲着,将整个椁盖板勘查了一番。


        

在确定了墓室的椁盖板位置后,孔建文也毫不含糊,立马就联系上了一辆停留在工地的小型起重机。


        

这玩意就是专门为开墓准备的。


        

六块盖板之间,封闭的并不严密,有的接缝处较大,严密性很一般。


        

而严密性一般,就代表椁室并没有完全隔绝氧气。


        

只是,勘查出来的结果,有点不太喜人。


        

棺椁之上,一共被盖了六块比较宽厚的木板,南北横列于椁室之上。


        

一旦椁室内进了水,再加上密闭性不够严,那棺椁内的情况可就不会和大家期待的一样好了。


        

但是不管好坏,总是要开了之后才知道情况的。


        

那么,随着棺椁在地下的浮沉,就很有可能发生和M-105号墓一样的情况。


        

地下水渗透进椁室内!


        

椁室也渐渐展现在了考古工作者们的眼前。


        

果不其然,最坏的猜测还是出现了。


        

等到起重机到来后,几捆大麻绳就被丢到了坑底,大家纷纷开始给盖板捆上麻绳,挂到了起重钩上。


        

一块又一块的椁盖板,被起重机缓慢而又稳定的拉了上去。


        

“有水就意味着有空气,怕是这次发掘的收获不会大了。”


        

本来大家是满怀期待地打开墓葬的外椁,结果看到的情况,却让人内心一沉。


        

椁室内充满了积水,甚至积水都已经淹没了内棺,肉眼能够看到的,就是一汪黑水。


        

“哎,这不是一个好情况啊。”李教授有些可惜的叹了口气。


        

见此,陈翰虽然也有些失望,但是也鼓起劲打起道:“大家别急着灰心,椁室内进水了,棺内不一定也会进水。”


        

他们小组负责的M-105号墓,可是椁内和棺内全都进水了呢,不也找到了一把千年不锈的青铜剑嘛。


        

为了挖通墓室,大家可是花了足足两个月的功夫,才清理完这将近八米深,横竖五米的土方。


        

结果看到的是一片汪洋黑水,谁的心情都好不起来。


        

埋在土里的东西,在没有真的挖出来之前,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的。


        

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了点。


        

孔建文也点点头,重整旗鼓道:“小陈说的没错,棺都还没见到呢,丧什么气!”


        

“准备准备,去找荆州所的同事们借几台抽水机来,先把椁室内的水抽干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