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二百六十五 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百六十五 挟天子以令诸侯

作者:御炎 返回目录
        

袁术得到郭鹏送来的钱粮珍宝和信件之后十分高兴,也派人回礼。


        

他送了比郭鹏送给他的东西还要多的东西作为回礼给郭鹏,写信称赞郭鹏是国之干臣干将。


        

然后信心满满的四处扩张自己的地盘,雄心勃勃,很想开创一番大事业。


        

当时郭鹏得到袁术的回礼的时候,一度比较吃惊。


        

这家伙不组织流民搞屯田,麾下没有农民起义造反。


        

更奇葩的是,袁术占据汝南之后,汝南的黄巾军居然群起响应配合袁术,还借此串联了豫州的黄巾军一起响应袁术,不和他敌对。


        

平民黎庶太穷了,没有华贵的衣裳和好吃的肉还有酒能供袁术剥削,袁术也瞧不上平民黎庶那点烂东西,只要他们可以提供粮食就可以。


        

至于那些奢侈品,袁术自己不生产,又怎么得到呢?


        

他打土豪。


        

就这样,他却能穿着华丽的衣裳,顿顿吃肉喝酒,给郭鹏如此丰厚的还礼。


        

后来从自己派往袁术统治区域的密探那边得到消息,郭鹏才知道袁术到底为什么那么财大气粗。


        

史书上记载的没错,他的确是靠着抄掠地方维持生计的,至于军粮,主要是向州郡征粮,也就等于是军事强迫,他自己才没有兴趣搞建设生产。


        

结成坞堡,运行庄园经济,配备宾客、徒附、奴婢、工匠等各种技术人员,具备生产袁术喜欢的奢侈物并且使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条件的豪强。


        

也只有他们才拥有这些袁术喜欢的东西。


        

所以袁术便依仗着自己四世三公的名头,光明正大的捏造罪名,纵兵抢掠这些豪强,破坏庄园,掠夺财物和粮食,抢掠人口,满足自己和军队所需。


        

对,没错,袁术打土豪。


        

士族他不会碰,大豪强名望大的兵马多的他也不敢碰,除非不长眼和袁术作对。


        

于是中小豪强倒了血霉。


        

袁术的确有点才能。


        

他所选择的现在所处的区域,没有人可以抗衡他的势力,除了徐州陶谦是个大势力之外,扬州豫州都没有成型的大范围势力,所以袁术得以在扬州和豫州大范围扩张。


        

他收纳了孙坚的武将团队和家人,获得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为他四处征战。


        

他们的东西还真的多,抢一波就能足够袁术挥霍一阵子,没了再抢,继续挥霍。


        

郭鹏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士族普遍不喜欢袁术,但是黄巾军却和袁术关系不错的原因了。


        

对于袁术的这一神来之笔,郭鹏其实是很佩服的。


        

谁强谁弱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


        

饶是如此,野心勃勃的郭鹏也看得出来,袁术的势力就是无根浮萍,伸手一拔,则连根拔起。


        

他善于转进,善于利用自己的名望谋取好处,唯独不善于夯实自己的基础,让自己的势力牢牢扎根。


        

他依靠孙坚的团队和自己的军队,将势力不断往豫州和扬州扩展,甚至还垂涎徐州,更隐隐有要报复刘表的迹象。


        

袁术和郭鹏陶谦的联盟占据了几乎整个中原,大势渐成,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诸侯。


        

而袁绍还在十分艰难的通过内政外交应付公孙瓒。


        

更何况对付袁术,郭鹏有必杀技。


        

传国玉玺还在郭鹏的密室里面藏着,好端端的躺着。


        

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把传国玉玺送到袁术手上,静待袁术一波操作,成就『伟业』。


        

他不像郭鹏,把势力安插在最基层,深入每一个乡村进行控制和征税,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建立了一个秩序,稳定了统治,宣扬了名望。


        

形成困难,但是一旦形成,则根深蒂固,难以拔除。


        

袁术就是无根浮萍,看似茂盛,一拔就出来了。


        

一个人的回光返照时间很短,可一个国家的回光返照的时间就很长了,有些时候比人的寿命还要长。


        

所以汉家天子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了,但是就一个汉天子的名号,仅仅只是一个名号,对于任何一个士人乃至诸侯而言都不是可以熟视无睹的。


        

大义名分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陈宫的战略规划,部分可以使用,可是涉及到最核心的问题上,却给郭鹏透露了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纵使汉室威望已经入落叶般飘零,可是汉室四百年的统治依然深入人心,想要撼动,不容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室还有一点点回光返照的生机。


        

但是,副作用呢?


        

曹操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大概就是副作用了。


        

如果曹操只是袁绍手底下一个兖州牧,他的名声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两极分化。


        

曹操之所以可以讨伐袁术,和袁绍抗衡,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拥有了皇帝。


        

奉天子让曹操得到了很大的便利,很多人因为皇帝在许昌,而投靠了曹操。


        

人才,人望,曹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实力增长,还拥有了最关键的大义名分,于是拥有了抗衡袁绍的底气。


        

其实郭某人一直都觉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伪命题。


        

曹操最开始得到皇帝的时候,膨胀了,自己做大将军,让皇帝任命袁绍做太尉,袁绍大为恼火,痛骂曹操有什么资格居于自己之上?


        

曹操被吓坏了,立刻去大将军号,改领司空,把大将军的尊号让给了袁绍。


        

可他偏偏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汉贼。


        

对于郭某人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对付小诸侯不用挟天子,对付大诸侯,挟天子归挟天子,该打还是要打。


        

诚然,大义名分真的很有意义,皇帝掌握在手,让曹操得到了很多好处,虽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成了继董卓之后的第二号汉贼,但是这让出身卑微的曹操有了对抗四世三公名望的底气。


        

可是一边挥舞着汉室的大旗,一边还要实现自己的私心,两全其美的事情,真的存在吗?


        

能不能令诸侯,看的不是皇帝,而是自己的实力。


        

实力不够的诸侯,根本就不敢挟天子,比如河内太守张杨,知道自己实力不行,不敢挟天子,本身曹操自己也有实力能平定这些小诸侯。


        

而对于袁绍这种巨无霸大诸侯,除了政治上的大义优势之外,也没有实际改变袁绍强大曹操弱小的局面。


        

然而站在郭鹏的角度上来看,一切,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更重要的是,郭鹏不像曹操一样有大汉情节。


        

曹操对名义上的皇帝有感情,囿于自己的实际处境和理想,退不得,进又不敢也不愿真的进,痛苦了一辈子。


        

郭某人表示怀疑。


        

郭某人的出身比曹操好多了,唯一的一点污点也因为卢植和蔡邕的原因干脆的洗白了。


        

所以陈宫会这样想,也是因为他的出身,他的处境,他的所学所知,以致这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郭某人就是一个干脆的汉贼,没什么担忧的,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不会动摇。


        

对于陈宫这个消灭袁绍之后的战略计划,郭某人心中颇为不赞同。


        

汉室……


        

汉帝……


        

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