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九百零四 鲁肃的心中流淌着暖意

九百零四 鲁肃的心中流淌着暖意

作者:御炎 返回目录
        

对于皇帝的说法,官员们傻眼了。


        

完全没想到皇帝修的路居然还有这层意思在里头等着大家呢!


        

不过迷惑归迷惑,惊讶归惊讶,当今陛下不是前汉皇帝能比的,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


        

立国以来郭鹏传递的信号已经很多了,中央集权的趋势非常明显。


        

比如郭鹏不立实权三公。


        

魏帝国的三公位上只有一个吉祥物蔡邕。


        

蔡邕本身除了太学博士祭酒之外,还没有其他的差遣,不负责行政问题,只是在养尊处优,所以辟召权无处使用。


        

而且按照蔡邕和郭鹏的默契,估计没有郭鹏的首肯,蔡邕到死都不会使用自己的辟召权。


        

而东汉中央大员可以使用辟召权的只有三公和开府将军。


        

郭鹏对三公还会使用各种掩饰手法骗骗大家,对军队就十分干脆粗暴了。


        

蔡邕不用,当然也不会有别人使用,甚至于蔡邕之后郭鹏是否还会再立三公那都不一定,按照郭鹏的权力欲望,群臣有理由怀疑郭鹏会这样做。


        

而这就等于名义上有这个权力,中央官员却没人能用。


        

一套组合拳下来,魏帝国立国以来,高级官僚获取“故吏”这一群体的方式受到了皇权极大的限制,而皇权则时时刻刻压在他们头上。


        

很多官员都发现他们想要获得同进退共生死的故吏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不好操作,很多时候根本没有操作的余地。


        

靠着他对军队的强大掌控力,直接用军衔军职分置的方式拿掉了重号将军开府的权力,将军阀诞生的可能从源头上掐灭了。


        

于是魏帝国立国之后,中央官员的辟召权有名无实,重号将军直接没有了辟召权,而地方官员的辟召权也大为削弱。


        

在东汉时代享受到各种政治优待的士人官僚们面对魏天子的皇权压制,感觉到非常的不愉快,非常的不顺畅。


        

他们对魏天子的集权之举有相当多的意见。


        

郭鹏暂时还没有精力对“门生”这套规矩下手,但是对“故吏”的存在,他已经开始下手。


        

他明里暗里打压这种权力,使得部分想要重走东汉之路的官员非常难受,根本走不下去。


        

魏帝国立国之后这两年里,举孝廉茂才依然是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那场论才大典只举办了一次,感觉只是郭鹏的心血来潮,不是常态。


        

举,那是州郡具有的权力,郭鹏没有干预,一切按照东汉旧制来。


        

当然,他们反对过,争取过,只是在郭某人的强势要求下失败了。


        

而郭某人也的确并未把事情做绝。


        

东汉名臣左雄在意识到举孝廉茂才的弊端之后,开创了公府复试的规矩,举孝廉茂才可以举,但是是否录用,还要通过中央公府的复试,号为公府复试。


        

郭鹏立国以后,佩服左雄的胆魄,继承这套规矩,设立了更完善的考试院。


        

但是是否接纳,是否任命,那是郭鹏主导中央建立的考试院的权力。


        

而这也是东汉中央的开创。


        

但是郭某人却可以利用这一便利,将不少自己看中的官员直接任命,使之避开高级官僚的辟召,成为皇帝的直属臣下,以此不断的扩张皇权。


        

皇帝越发的走向了唯一君主的道路,而其他的“二重君主”们则相当失落和不满。


        

州郡举上来的那些孝廉茂才们都要通过更加严格和高强度的考试才能被授予职位。


        

如此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举孝廉茂才带来的官员裙带关系,也使得双重君主制这官场一潜规则遭到了很大的遏制。


        

其实郭某人也没打算隐藏。


        

他这是在明白的告诉大家,皇帝要收揽权力了,要打压地方了,要重新彰显中央集权了,不会轻易再给地方那么多便宜之权了。


        

这一情况引发了很多士人官僚的在意,他们对于这样的现实感到不安,经常私下里聚集商讨这个事情,觉得天子做事不地道。


        

还没有汉帝好!


        

可郭某人靠的是自己,不是豪强地主,甚至最开始也没有得到多少士人的支持,他的上位有充足的地方基础,没人能威胁他。


        

这是大家的共识。


        

刘秀给的,郭某人要收回来。


        

刘秀那是没办法,靠豪强地主上位,不妥协能行吗?


        

尽管如此,郭鹏能夺回来的皇权也不是全部。


        

有那么一部分受限于时代限制,他实在没有办法夺回来,除非他能搞出火车搞出电报之类的东西,否则这部分皇权他是夺不回来的。


        

有人不满,很多人不满,但是没人敢公开反对。


        

郭某人是拥有很大权力的皇帝,威望更大。


        

不过地方的主观能动性他也不能忽视,也不能完全压制,也根本没办法没必要完全压制。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中央不可能完全干预。


        

交通使然,时代限制使然,非人力所能扭转,需要时间。


        

他在他能办到的情况下竭尽全力的夺回本该属于他的皇权,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把中央集权的精髓发扬光大。


        

一切都有规划。


        

鲁肃显然很明白郭鹏的办事作风,所以对于郭鹏的任命,短暂的欣喜之后,他立刻询问。


        

但是对于辽东这个一穷二白的豪强真空区,他想要完全掌控根本就不是难事。


        

任命鲁肃做刺史很简单,他还打算把内阁里的一批精干官员放出去,外放去辽东做县令,去积攒政治经验,去打怪升级。


        

郭鹏就喜欢这种听话办事的人,这样的人放到地方上也是足够安全的。


        

笑了笑,郭鹏握着鲁肃的手在书房内慢慢踱步。


        

“陛下有什么是需要臣去办的吗?”


        

哎,这就对了。


        

“臣必竭尽全力。”


        

鲁肃连连点头。


        

“要你办的事情是不少的,一穷二白的地方,你要把他给建立起来,把郡县乡村给规划起来,各级官员要安排下去,生产也要恢复,要为驻扎在那里的大军减轻负担。


        

之后大军还要对扶余国和高句骊发起战争,你要为于禁将军筹备好后勤,全力支持于禁将军攻伐高句骊和扶余国,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相信你能办到。”


        

所以你上任之后,也要着力把辽东打造为药材和肉食打供给之地,就像兖州豫州和扬州的某些地方专门种植蔬菜、水果等非粮食的作物一样,药材也需要专门的地方集中来种,不要担心粮食不足,青州和冀州会随时供粮给平州。”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郭鹏开口道:“之前,辽东一直都在为中原提供药材和牲畜,公孙度也在辽东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和牲畜驯养,对中原,尤其是对军队而言很有意义,我觉得这样长期进行下去也是可以的。


        

郭鹏握着鲁肃的手,抚着他的背,慢慢把他送出了宫门,一边送,还一边叮嘱他一些其他的事情。


        

“辽东苦寒,你自幼长在徐州那样的鱼米之乡,不适应的地方很多,你要多穿衣服,不要让身子着凉,要多做运动,闲暇之时跑跑跳跳,练练刀剑,骑射,总之最关键的还是身体……”


        

鲁肃开口道:“陛下交代的事情,臣绝对会办好,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


        

“我相信,子敬不会让我失望。”


        

一边走,一边嘱咐这种家长里短的事情,让鲁肃觉得异常温暖,心中流淌着暖意。


        

走到宫门口,郭鹏还让苏远把他在冬天穿的貂裘送给了鲁肃。


        

“你远在辽东,我实在放心不下,这件貂裘我时常穿,很暖和,就送给你,冬日里千万不要着凉。”


        

鲁肃顿时热泪盈眶,跪在地上感谢郭鹏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