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我在三国养牲口 > 第十一章 汉末三两事

第十一章 汉末三两事

作者:史欣 返回目录
        

东汉老刘家的破事有点乱。


        

当今龙椅上座着的皇帝便是刘宏,而他的假老子便是已逝先帝汉恒帝刘志。


        

要说东汉皇室自武帝以来就没有安分过,不过真正精彩大概还是要从刘志算起。


        

刘志上一任汉帝‘汉质帝’九岁就挂了,所以这刘志肯定算不上正经科班出身的皇帝。


        

九岁的汉质帝肯定也没能力折腾什么幺蛾子,而到了刘志上任后,东汉朝政可谓风起云涌。


        

首先,梁太后临朝听政,算是启动了汉末外戚专权的按钮。


        

十数年间,外戚心态各种膨胀,从前敢想不敢想的都敢干,同时也被后世外戚引为楷模。。。


        

这还不算完,宦官肆虐,党同伐异,官僚士大夫自然不满,结果这边刚想怼宦官,直接却被宦官一窝端球了。


        

简单概括,第一次党锢之祸,它来了。。。


        

结果刘志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趴窝多年,动用宦官将外戚直接干掉了。


        

这权力收没收回不好说,比较直观的结果嘛,宦官专权按键启动。又养出一票楷模辈出的人物。。。


        

刘宏,来了。


        

他又被外戚从民间拽上来了。


        

外戚、宦官、党锢,汉末动乱中至关重要的三大要素凑齐。


        

然后,刘志大概玩女人玩的有点疯,儿子也没留下一个,挂了。


        

结果,被宦官弄死了。。。


        

没错,就是外戚要搞宦官,结果被人家反杀了。


        

若是细看,不难发现,同样不是科班出身的皇帝刘宏,自上位以来,经历的事情可谓跟他前任假老子极其相似。


        

又是新一轮的外戚专政,党锢余波未平,这次外戚学聪明了,吸取前辈教训,上手就打算先把宦官势力给拍死。


        

有人说刘宏隐忍,有人说刘宏制衡,有人说刘宏好色,有人说刘宏贪财。


        

可说到头来,刘宏上任之后,其实干的最多的事就是反复横跳。


        

而咱们的皇帝陛下刘宏更是干脆果决,直接拉着些个宦官:“爹!娘!”


        

我尼玛,这态表的,这下彻底乱套了。。。


        

结果呢,人家平日了玩女人玩的花样百出,小生意做的津津有味,宫中摆摊是消遣,卖官鬻爵才是真正的赚钱方式。


        

帝王心术?提拔豪族制衡世家?我信你个鬼哦。你确定豪族比世家有钱?


        

一会亲宦官,一会爱外戚,一会重朝臣,一会也不知哪根筋不对了,来,咱们再玩一次党锢,怼死你个乖乖嘞~


        

好么,这要不看他平日生活也就罢了,或许还能标榜下那什么‘帝王心术’。


        

东汉末年,天灾不断,其实把这些天灾说的有多夸张绝对是扯淡。


        

因为很多地区的灾害其实是经常出现的,真正动摇大汉根基的原因,却是来自置之不理的积累。


        

这家伙纯粹是瞎折腾,尤善在各派系中反复横跳。


        

而刘沧家里这位隐姓埋名的大儒蔡邕,便是刘宏反复横跳的直接受害者。


        

及时治理,及时疏导,拨钱赈灾,恢复民生也就是了。


        

正常情况下,这属于经年的常规操作,上到朝臣,下到地方豪族,大家熟悉的一逼。


        

就像刘沧所在涿县,这两年周边就屁事没有,至于旱灾风灾,通常每隔几年都会发生。


        

而南方湿地涨水淹村?话说南方哪年不发点水灾的?别说东汉,你放到现代,那里也从没间断受淹。


        

只不过,刘宏这二愣子从没想过,这些年他任用宦官,把满朝文武搞的人不人,鬼不鬼。这些朝臣跟地方世家豪族又枝脉连根。


        

皇帝挺好,没错,虽然寒门骂娘,但在世家豪族眼中,刘宏这个皇帝,其实挺合他们胃口的,


        

基操勿六,这么形容真不过份。


        

不但大家熟悉,出自民间的刘宏也熟悉。


        

既然要捅刀,肯定不能再基操勿六。


        

自觉治理,维护乡亲?


        

但便宜都让宦官占了,那就不太好了。


        

大家一肚子不满,都想趁着天灾的机会在宦官腰子上捅上一刀。


        

这灾没人管了,旱的地方不顾下游各种截水,涝的地方任凭民众流离以增话题。


        

最主要这玩意是越积累越可怕的。


        

大家先等会,朝有妖孽引发天罚,等咱们清君侧,先把陛下身边那些孽障捅了再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好么!


        

且说朝中忙的上蹿下跳的一群大人们。


        

刘宏亲信小人委以重权,朝臣以此为突破口暗示因此天灾。


        

以至于至此为大汉境内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埋下了伏笔。


        

好吧,伏笔就是后话,此处多说无益。


        

好么,事情都到这份上了,刘宏不知道是不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开始虚心请教朝臣,询问治理天下之方。


        

可想而知,朝臣们会理他才见鬼呢。


        

说白了,就是你把他们干掉,咱们就帮你把这天下治理好。别笑,他们还真不是吹逼。


        

可刘宏丫的也够操蛋的:来,你们再说明白点,我有点听不懂。


        

没错,刘沧将蔡邕定义为老实人,这也是刘沧愿意跟蔡邕共处的原因。放心,不用瞎想拘束。


        

这东汉末年,聪明人不缺,但老实人实在太稀罕了。


        

眼见事情陷入僵局,刘宏不自觉,朝臣也不敢乱吵吵,结果刘宏却是将目光盯在了老实人身上。


        

蔡邕,蔡伯喈,东汉三国史中难得的老实人。


        

得,蔡邕被感动了。。。


        

老实人最大的特点通常就是务实,一个聪明的老实人,务实起来更是彪呼呼的。


        

蔡邕是老实人,他也充分用自身证明了老实没好报的道理。


        

局面僵持之时,刘宏寻到了蔡邕,一通好话说下来,各种卖惨,各种抒情,言明蔡邕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搞得好像他这个皇帝只有蔡邕可以依靠一般。


        

甚至蔡邕还帮刘宏挑了一批新的‘小伙伴’,言明这些才是能帮你推BOSS的好队友。


        

刘宏,感动了。刘宏的感动需要小伙伴们的分享。


        

什么妇人干政,宦官专权,什么太尉、校尉、廷尉,吧啦吧啦把平常陪刘宏玩的一群小伙伴全给举报了。


        

列举对方种种罪责,有理有据。


        

蔡邕,蔡伯喈,一代大儒,差点没被人家合伙弄成游街示众,菜市口砍头。


        

要说啊,别说砍头,这刑罚的本身,对大儒而言就已经足够夸张屈辱了。


        

然后,刘宏扭脸将蔡邕的奏章交给了他那些被蔡邕举报的小伙伴们。


        

咦?小伙伴们发现了槽点,手头事情先放一放,来,大家开个团,把蔡邕先推求了。


        

蔡邕各种获罪,最终定性,流放五原,与匈奴胡羌作个邻居。


        

大儒流放自然轮不到官人押解,也没人愿意做这种遗臭万年的活计。万一路上再遇到些为大儒抱不平的二愣子,自己还容易被人捅了。


        

不少人都等着用蔡邕的脑袋搞出新话题时,好在刘宏大概也知道用这种方法砍大儒的脑袋有点不太保险。


        

然后,就是刘沧与蔡邕相遇的原因。


        

桌是高圆桌,椅是靠背椅,刘沧不喜跪坐,家中他又独大,便寻人打造了这种桌椅。


        

“老夫本名姓蔡。”看着刘沧疑惑的眼神,蔡邕抚须道。


        

在蔡邕准备绕雁门,去往那离匈奴草原一墙之隔的地界时,经历了一场说不清道不明的搏杀,最终被刘沧领回了家中。


        

而如今,与刘沧一桌共食的蔡邕放下手中碗筷,片刻犹豫,最终起身回到他的木屋,拿出两兜竹简放在了桌上。


        

“啊?哦。蔡邕,蔡伯喈。大儒嘛。”刘沧愣神,转眼异常平淡的哦了一声。


        

“怎么,不装了?”刘沧调侃一般。


        

跟老实人不用计较太多,若是不能跟蔡邕轻松相处,他也不会将蔡邕留在家中。别管是焦非白还是蔡邕,也不会因为一个名字性情大变。


        

“哈哈,不装了。你如何知晓老夫身份?”蔡邕笑问。


        

“你平日在家做派,很难知道么?此乃何物?”没有回答蔡邕的问题,刘沧伸手拿起一卷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