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诸天从怒晴县开始 > 第44章 北上游历

第44章 北上游历

作者:丰道人 返回目录
        

“不错,你的《飞灵柔骨身》已经小成,今天教你《云化气法真经》,好好学,有问题就来问我,过几天出门就只能用书信指点你了。”


        

“老爷,你要去哪呀?可不可以带上我?”


        

“不行,你现在还太弱了,随我一起奔波影响修炼,下次吧,等游历回来,我尽量去哪里都带着你。”


        

林穆清脸上出现失落的表情,“好吧,我一定努力修炼,争取下次有跟着您一起游历的实力。”


        

五天后,赵炆离开大院,一路前往省城。


        

叮铃铃。


        

“闪开,闪开。”


        

一群穿着中山装,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学生的“进步”青年招摇过市。


        

潭州是湘省的省会,主干街道上人山人海,黄包车到处都是,甚至有轻轨电车行驶。


        

街道两边叫卖声不绝于耳,粗布麻衣的底层老百姓,穿着中山装的年轻男人,穿着旗袍的妖娆女人,穿着马褂的本地乡绅,还有开着敞篷军车的湘军士兵。


        

浓郁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看到这些人,普通路人纷纷闪躲,这些人可不是好惹的,碰坏了自行车能赔的自己只剩苦茶子。


        

“年轻真好啊。”


        

十字交汇的大马路上,一名身穿云纹道袍,身形挺拔的年轻道人喃喃自语。


        

报童也是一时代特色,他们不仅卖报纸,还卖香烟火柴,有些牛人还是革命军的线人。


        

直奔火车站,掏钱,买票,上车,一气呵成,至于刘长富有被湘军剿灭的可能,赵炆一点也不担心。


        

刘长富只不过是步闲棋,湘军总司令手握大军坐镇潭州,任何人想要图谋湘省都不简单。


        

“号外号外,湘军总司令或发兵鹤城,剿灭当地割据势力。”


        

“号外号外,五四运动愈演愈烈,全国各地罢工事件不断。”


        

“……”


        

咚咚咚。


        

火车还没开,车门已经关闭,有列车员过来检票。


        

看了票据之后,列车员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一个道士,竟然包了整个四人间。”


        

不过下面的各县城里有不少占城为王的小军阀,罗老歪原来也是较大的一股,表面上臣服鹤城驻扎的湘军,湘军也不会吃力不讨好的剿灭他们。


        

这次报纸说要发兵,估计是看到罗老歪死了,刘长富在整顿势力,想要敲一笔保护费。


        

当然,如果刘长富顶不住压力或者战斗力太低,湘军也不介意手下直属县城多上三个。


        

况且,况且,况且。


        

民国时期的火车坐着一点也不舒服,速度慢,声音大,异味重,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买了个卧铺,休息的时候能舒服点。


        

“香烟,汽水,报纸,盒饭……”


        

摇头晃脑的离开,嘴里嘟喃:“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


        

赵炆虽然是游历,但不打算徒步远行,想去哪里,直接乘坐交通工具过去,既方便,又能见识沿途风景。


        

要不是单间都被预订了,他也不会在四人间凑合。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江城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神州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其繁华程度还在潭州之上。


        

“这样一座城市,在现代竟然因为一只蝙蝠而出名,只能说时过境迁,神州发展太快了,后起之秀太多,淹没了老前辈的光辉。”


        

火车过道上有人叫卖,赵炆对那些小玩意没兴趣,就在车厢里打坐修炼。


        

半天后,江城站,火车在这里停下,休整之后要返回羊城。


        

江城是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这里是华中交通要地,气候温和,水陆货运发达,控遏长江中游。


        

赵炆没有急着拜访,而是找了一辆黄包车,“去最近的酒店。”


        

“好嘞,您坐好,走喽。”


        

第二天,先是游览了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等地,然后品尝当地小吃,走街串巷,观看这个时代的江城盛景。


        

要说江城附近的名山,非木兰山莫属,木兰山是花木兰将军的故里。


        

她是南北朝时代的人物,替父出征,抗击柔然,皇上追封为孝烈将军,后安葬于此山,故名木兰山。


        

此山位于江城黄陂区北部,是佛道两教圣地,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千年以来香火鼎盛,茅山一位老前辈便隐居在此。


        

今天赶的巧,空气沉闷,正是多云天气,赵炆抵达小山峰附近的时候,天空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金色阳光洒下,唯美的景象十几里外都清晰可见。


        

“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是预示着我此行化龙么?”


        

山脚下修建了一个小凉亭,里面坐着一个小道童。


        

第三天,坐车向北,来到木兰山一座不出名的小峰之下。


        

算起来,木兰山上这座道观也曾是茅山的分支驻地,据说始于元末,胜于明朝,距今已经五百余年,初代立观之人早已仙去。


        

后来派中一位老前辈下山寻访后辈子孙,无意间注意到了这一处道观,心血来潮,找到了唯一的血脉,当场突破炼神返虚,之后便隐居于此。


        

“师兄?”


        

小道童也就十二三岁,修行尚未入门,身上披着蓑衣,防备着可能到来的雨水。


        

“可有凭证吗?”


        

“这位居士,我们观主有言,今日祭拜祖师,不接待香客,居士如无处可去,左转有家客栈,只需说是观中信众,便可免费住一晚。”


        

像这种神州各地的道观分支,大多有自己的产业,木兰山绯霞峰这处道观也不例外,那客栈便是产业之一。


        

赵炆打了个稽首道:“这位师弟,我不是来上香的信徒,我是茅山弟子,路过江城特意来探望祖师的。”


        

“这玉佩你可认得?”赵炆从道袍里拽出茅山玉佩。


        

小道童一看,这种玉佩他在道观里的师兄身上见过,赶忙行礼道:“见过师兄。”


        

同派异观的道士,虽然之前相互都不认识,但师兄一喊,关系立刻就近了很多。


        

“有劳师弟上报,让我好给前辈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