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民俗从湘西血神开始 > 079、从聊斋志异到山海经(1/2)

079、从聊斋志异到山海经(1/2)

作者:夜半探窗 返回目录
        

在解释这件事情之前。


        

许老师偏题了。


        

他发散性的先铺垫了一遍背景。


        

将文化认同。


        

林峰:【啊对对对,许老师你说的对】


        

毕竟许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小朋友啊,你要知道,“借阴寿”这种东西,在古代是不可能存在的。


        

林峰:【为什么呢?】


        

许老师说,文化传承是一件蛮严肃的事情,它是一个文明的气质,可以体现在风俗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将人包围起来,逐渐同化一群人。


        

美人在骨不在皮,精气神也是如此,共同的文化是精气神的脊柱。


        

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于大家思想的潜移默化,还是蛮深刻的。


        

大家都在本土化。


        

为了更好的传播和生存。


        

自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朝廷都开始推崇儒家,主张教化,然后就有程朱理学的兴起,期间还有王阳明心学这样的瑰宝现世,直到现在,还有残留。


        

和儒家一起发展的,还有佛道两家。


        

佛教最初传入中原的时候,就受到了士大夫的猛烈抨击。


        

士大夫们看不惯佛教,其中有一条,就是和尚们在出家之后,无父无母,不忠不孝。


        

大家都在努力的改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


        

农耕文明,人就是财富。


        

人,是农耕文明的根本之一。


        

儒家很重视忠孝,你出家,往小里说,你是脱离了家庭,往大处说,你是脱离了家族,背弃了你的根。


        

父母生你养你,你转头就出家,连父母都不供养了,这能行?


        

要是奢侈还就算了,你还不交税。


        

这能行?


        

主要劳动力溜了,你还玩什么?


        

更不要说,在唐朝中期,佛寺就佃农千万,良田万顷,僧尼不计其数,佛寺成了大地主,甚至还豢养了不少武装力量,皇帝连铸造钱币的铜都凑不齐,你家的佛像,铜铸,金粉,这还了得?


        

唐懿宗时期,崇佛的又因为迎佛骨,遭到了许多大臣的阻止。


        

其中就有唐宋八大家之中的韩愈。


        

为此,唐武宗选择灭佛。


        

可惜,当时藩镇割据,他的命令得不到完整执行,他死后,灭佛停止。


        

儒释道都和解了,正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他因此被贬谪,佛门大兴,和儒教不一样,佛道在历史之中沉沉浮浮,并不是一直都被朝廷尊崇。


        

三教,在历史的经过之中,开始融合,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借鉴,一起接地气。


        

太逆天了。


        

三教都看不下去,恶心!


        

所以借阴寿这种玩意儿。


        

三教九流,都十分排斥。


        

所以,哪怕在崇尚孝道的古代社会,面对这种传说之中的“借阴寿”的把戏,也极度厌恶,不管“借阴寿”的两个人是谁,是不是父子,只要一检举核实,衙门压根不给活路。


        

对付妖人三部曲。


        

特别是士大夫,别说看着,士大夫听见那玩意儿,都会怒气勃发。


        

逆转人伦,其罪当诛!


        

都不用到最后一步砍头。


        

这被折腾的人,也就差不多没了半条命,不管是不是妖人,都要死!


        

逐一伺候。


        

狗血淋头,带枷曝晒,丢进粪坑。


        

古代对于这种东西,都防范的极其森严。


        

亲亲相隐听到没?


        

民心似铁非真铁。


        

官法如炉,那是真如炉啊!


        

这是明晃晃写进了律法铁条里面的东西。


        

孝,是写进了律法的铁条,是法上之法,可就是如此,孝在遇见了借阴寿的时候,那就没用了。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除非父母谋逆,否则告发父母,抛开事实,先绞死你这个不孝子。


        

礼记·王制,写的很清楚。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对付这些明显属于歪门邪道的东西。


        

朝廷会怎么做?


        

“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以上四种犯人,不用大理石复核,不用“秋后问斩”,抓住就杀,就像是电影台词里面说的,“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做yin声、异服,奇技,奇器以yin众,杀!”


        

“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


        

左邻右舍,有些事情是瞒不了人的。


        

乡土社会,借阴寿,就是人以血脉为纽带,通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仪式,将别人的生命,续到自己的生命上,多见于寿元无多的老人,从自己的孙子或者儿子身上借寿元,通过不断的叩首,叩首,叩首,借走亲人的寿命,随后,老人会越来越年轻,年轻人则会越来越衰老。


        

古代对于这些事情,忌讳到了极点。


        

说到这里,许老师才说出来了借阴寿不可能出现是因为,这种事情,古代,宁错杀无放过。


        

借阴寿的,和被借阴寿的,都要死。


        

那本县志上面,就写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某年某月某日,以打渔为生的爷俩,忽然闭门不出,里面时常传来奇怪的声响,这样的异动很快就惊动了邻居,邻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奇心作祟之下,他偷摸摸的爬上了人家不高的墙,偷看了一眼。


        

所以借阴寿,被称为妖术,违逆人群。


        

这样的事情,只要一出现,就会被邻居发现和举报。


        

挺父慈子孝的一幕。


        

可在领人看来,这个场面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好嘛,这一眼,他被吓到了。


        

院子里面,一个人被绑在椅子上,在他面前,一个年轻人跪在地上不断的对其叩首,这被绑住的人白发苍苍,看起来像是老人,跪地上磕头的,像是儿子。


        

他被吓到了。


        

报官。


        

哪里有儿子绑住老子不断磕头的道理?


        

更何况这老人,看起来一点都不想要接受叩拜,不断的挣扎。


        

像是有人烧了纸钱,香烛的气味。


        

过了几天,邻居也死了,死的时候白发苍苍,仵作说是他是被绳子绞碎了脖子死的,县令听了,嫌晦气,请来了当地的巫婆神汉,做了做法。


        

报官之后,衙役赶了过来,打开门的时候,就见到老者已死,人只剩下来骨头和人皮,连头发都掉光了。


        

至于说年纪轻轻者,早就不见了踪迹,但是此地余下来了奇怪的气味。


        

是一种很罕见的药材。


        

林峰觉得,这里,这个县志的故事,从聊斋志异,变成了山海经。


        

自那之后,就没有发生过奇怪事情发生。


        

那巫婆神汉说,这是这家的老子,朝着儿子“借阴寿”,现在他老子早就不是人了,化作了一种虫子,叫做寿虫,这种寿虫,是一些精怪最喜欢的东西,碾碎之后倒在酒里面,精怪就会爬出来喝酒。


        

许老师也要睡觉了。


        

林峰礼貌的和他告别,丢下来了手机,陷入沉思。


        

奇奇怪怪的东西怎么吃才好。


        

说话的当口,就晚上十二点了。


        

【借走寿命】


        

【被绞断了脖子】


        

【烟灰】


        

林峰想到了自己在游戏里面嗅到的烟灰味道。


        

这些事情。


        

林峰觉得,是不是都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是他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