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汀思忖一番后道,“君侯匈奴人在吞并鲜卑之后,其势复振,某以为当再增诸国兵七千骑入振武镇……”
“增加七千诸国骑兵,后勤可能负担?”
蔡汀道,“君侯放心,如今蒲内至轮台的驰道已经完全贯通,后勤无有问题!”
张越斟酌一番后道,“既然如此,可!”
随后他又道,“北庭镇亦可增调五千诸国骑!”
蔡汀盘算一番后向王虎询问道,“若是再增加五千诸国骑,北庭将有多少粮草缺口?”
王虎盘算一番后道,“平时我北庭镇当可自给自足,不过战时就需要轮台提供额外的补给……”
张越低头思忖一番后向韩江询问道,“韩公,如今匈奴右部可有异动!”
韩江道,“匈奴右部诸王似乎皆有西进之意!”
张越闻言点了点头,继续在心中思考。
蔡汀沉吟一番后道,“若是再于北庭增加五千诸国骑,一旦有战事爆发,恐难以长久支撑!”
张越道,“诸国可能为我大汉分摊负担?”
蔡汀道,“粮草财货皆不缺,只是北庭至轮台的驰道尚未完全贯通……战时补给不易……”
张越道,“北庭道何时可贯通?”
蔡汀道,“至少需八个月!”
张越这时才对众人道,“诸公以为韩侯之计如何?”
韩江这时道,“君侯与蔡公高见,诸国骑可否半年一换,轮换之时可使其携带粮草……如此即可减轻压力,又可保证诸国兵战斗力……”
张越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向蔡汀询问道,“若是驰道贯通,后勤能否支撑大战之用?”
蔡汀道,“驰道贯通后,后勤运力可增加三倍,当无压力……”
张越最终拍板在北庭道贯通之前,就按照韩江之策行事。
众人随后又对四镇其他方面的改革进行了一番讨论。
这些细节的东西反而更需要时间,众人整整讨论了七天,才基本达成一致。
耿恕赞同道,“某以为韩公之策可行!”
这时育罗亦道,“我龟兹之兵可遵循此策!”
诸国中最强大的龟兹出言支持后,其余诸国代表也纷纷出言赞同。
义从全部为骑兵,诸国番上兵则步骑各半。
在经济方面轮台大区更是碾压四镇。
轮台拥有西域都护编户齐民人口的70%;财政收入的80%……
按照最终集议的结果,未来西域汉军常备军的配置仍然将以轮台为重。
轮台及其周边地区将拥有三万汉军常备军,和五千义从,以及八千诸国兵,总兵力高达四万三千人
其中汉军拥有骑两万,材官六千,车兵四千。
振武军军力强大但经济条件同样是最差的。
军队粮草、军需皆需要由轮台提供。
除此之外,振武镇还需修筑一座镇城以及一系列的防御警戒设施。
各镇所需的兵器铠甲也大多需要轮台提供。
轮台之下,兵力最雄厚的则是振武军。
振武军拥有汉军两万,诸国番上兵七千,义从骑三千。总兵力高达三万。
更何况振武镇所辖范围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后世,都能发展起来。
这个时代此地仍然温暖湿润,水草丰美,只要开发出来那就是一块不下于轮台的宝地。
北庭镇的军力则位居第三,拥有汉军两万,义从骑三千,诸国番上兵五千。总兵力同样高达两万八千人。
未来三年内西域需向振武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不过这些投入在张越看来是值得的。
在张越的规划中,振武镇就是今后西域向匈奴单于庭进兵的基地。
控制区中如今编户齐民的汉人亦有十五万之数。
以北庭镇的发展速度,五年内应当就可以做到完全自给自足。
因此虽然北庭镇拥有的军队少于振武,但实际上北庭镇才是四镇之首。
北庭军比起振武军兵力虽略少,不过北庭镇的经济条件却要好于振武军。
碎叶城本身所处的地区就是非常适宜农耕的地区。
再加上还有铁矿、铜矿、煤矿等战略物资。
总兵力也将达到一万七千之众。而且还可以征调大宛与康居之兵,军事实力同样不容小嘘。
经济方面,河中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它乃是东西贸易的节点,其财政收入仅次于轮台。
其缺点不过是因为开发比较晚,又贰师城又经历过一番残酷的屠城所导致的。
居第四位的乃是河中镇,河中如今虽然地域狭小,暂时只有贰师与郁成两城。
即使加上原月氏五翕侯中休密部,面积也远不如其余三镇,但却是未来西域汉军的主要扩张放心。
河中在完成扩军之后,将拥有一万二千汉军常备军,三千义从,两千诸国兵。
而且安西背靠轮台,面对的敌人也不过就是一个已经衰弱的罽宾国,是以也是最安全的。
财政方面,虽然汉军直属之地比较贫瘠,但所辖的莎车与于阗两国皆是富庶之地,因此财政压力并不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短时间内进取心最强的也是安息镇。
垫底的自然是安西镇,安西镇按照计划,将配属汉军常备一万人。
不过安西镇还可以征调莎车、于阗、休循……诸国兵。
因此赵广汉手中实际可以动用的兵力并不少。
会议上张越首先向庞义询问了将作营的情况。
按照西域汉军此次扩军计划,西域汉军需要征召四万两千人名新兵。
要武装如此多的新兵,需要的钱粮装备将是一个海量的数字。
赵广汉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扩军计划完成之后,就出兵讨伐不尊大汉的罽宾。
刹车与于阗两国国王也对其扩张计划持支持态度。
会议结束后,张越单独把四镇节度使与庞义、蔡汀、傅介子几人单独招至车骑将军府举行了一个小会议。
一场大型战斗,平均每个士兵就要折损2.6件武器。
随着皇帝改元的诏书传来,张越才猛然记起,元凤元年和元凤二年,匈奴人都向大汉发起过战争。
再加上从赵广汉的吐露的情况来看,他应该早就准备对罽宾动手了。
钱粮这边还好说,西域守着丝路贸易,财政收入一向优良。
但甲兵这种消耗品,那压力之大可就可想而知了。
这还只是平时,若是发生大战,消耗更大。
“兵器亦不缺,将作营现有环首刀两万九千柄,长刀七千六百柄,枪十一万六千九百余杆,骑枪四万八千六百余杆……”
“另外拥有弓两万一千把,弩一万九千七百把……床弩六百具……配重式大型投石机三百架……小型投石机一千六百八十架,各式箭矢一百二十万支……”
众人听完庞义的报告皆是大喜。
这样一来未来一年汉军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将无比巨大。
“君侯放心,三年前某就已经在为此做准备了……”
“如今将作营已经储备有棉铁复合甲两万七千领;纯棉甲三万六千领;鱼鳞甲两千一百二十四领,皮甲两万一千三百领!”
张越却不像众人怎么乐观,他向庞义道,“庞公,近日暂停其余物品的生产,全力生产骑枪与各式箭矢!”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庞义亦是面色严肃的询问道,“君侯可是有大战将发生?”
张越点头道,“不错,匈奴人如今蠢蠢欲动,某担心匈奴人欲南侵!”
赵广汉搓了搓手道,“竟有如此多甲兵……庞公往后可要多多照顾啊!”
蔡汀也满意的道,“如此我西域钱粮甲兵皆充足,只需征召兵士即可!”
赵广汉盘算道,“用两个月征兵,两个月训练……四个月后当可形成战斗力……如此明岁当可惩戒罽宾……”
耿恕闻言道,“君侯放心,我振武军随时可战!”
张越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耿恕肩头的担子最重,若是与匈奴发生大战,耿侯可敢直捣单于庭……”
耿恕笑道,“此正某所欲也,下吏虽不才但亦有效卫霍之心……”
耿恕同样面色严肃的问道,“君侯可是长安出了问题?”
张越也不隐瞒,“长安之争已经越演越烈,燕王与关东诸侯皆已牵涉其中。”
说到这里他环顾四周道,“若匈奴南下,我西域汉军必第一时间出兵!”
郭开与赵广汉两人在一旁皆是露出羡慕的表情。
两人很清楚当两人担任河中与安西节度使后,与匈奴交战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张越看了看四人,摇头道,“某更希望长城内外皆为华夏,无有兵戈!”
张越满意的笑了笑,“如此明岁,某当与君效长平烈侯与匈奴人会猎单于庭!”
耿恕闻言高声道,“某愿随君侯而战!”
韩江此时也在一旁道,“君侯如何能忘了某!”
想要让长城内外无有兵戈,也得让游牧民族变得能歌善舞才行。
“如何才能再没有机枪的情况下让游牧民族能歌善舞呢?”
张越一边思考着一边对傅介子道,“会有那么一天的……一定会有!”
傅介子闻言起身郑重一拜道,“君侯所思非吾等能及……终会有如此一日的!”
张越这时想到了一句话。
“当机枪出现后,游牧民族就变得能歌善舞了!”
西域汉军的征兵令也让诸国和长安皆紧张起来。
尤其是贵霜国表现的最为紧张。
贵霜国王丘就却立即派出丞相索朗格来出使轮台,意图搞清楚西域汉军的图谋。
计划一定,张越立即以车骑将军西域大都护的名义向西域各地颁布征兵令。
一时间通往西域各城的道路上,随时可见奔波的红翎信使。
整个西域也在征兵令下躁动起来。
以原强弩都尉路博德为河西节度使,以杨敞为节度副使兼度支使,以杜延年为营田使。
河西镇辖区范围非常大,包括整个河西四郡以及小月氏和整个羌地。
兵力也最为雄厚,拥有骑兵四万,材官三万,总兵力高达七万。
匈奴右贤王,也往轮台增派了细作。
就连长安方面也加快了河西节度使的设置。
始元六年八月十二,皇帝正式下诏建立河西节镇。
朔方镇虽总兵力不如河西镇,但也拥有骑兵三万,材官三万。
辽东镇虽然地处偏远,但也拥有骑兵两万,材官万五千。
三大节镇的设立让匈奴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还不包括湟中义从和发配至河西的屯田卒。
河西镇的建立一下子让壶衍鞮单于紧张起来。
单于庭正在担心河西镇之时,朔方与辽东两镇也相继建立。
索朗格来等人来到轮台之后,立即按照计划准备探听西域汉军扩军的事情。
刚刚在驿馆住下,索朗格来就带人出了驿馆,往轮台城南而去。
这已经不是索朗格来第一次来轮台了,他很清楚轮台城消息最灵通的就是城南的坊市。
在壶衍鞮单于的命令下匈奴各部主动北迁了近两百里。
汉匈之间出现了一块巨大的无人区。
……
一行人很快出了城门,很快一段高大的城墙出现在一行人眼中。
索朗格来诧异的向行人问道,“此地何时多了一座城池?”
行人显然见怪不怪,笑着问道:“客人恐怕是久不至轮台了吧?”
走在街头上,看到城中熙熙攘攘的人群,索朗格来面露羡慕之色。
路上的行人大多体格建壮,即使是普通人的身高也不比他的亲兵侍从矮。
在索朗格来眼中都是最好的兵员。
原来索朗格来等人所见正是原来的坊市,只是随着商业的繁荣,坊市越来越大。
为了坊市的安全,坊市众商户联名向都护府请求为坊市修筑城墙。并主动承担城墙建造的所有开支。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今年年初这城墙才造好。
索朗格来行了一个汉礼道,“正是,还请君子为某等解惑!”
行人摆了摆手道,“某乃粗俗之辈,岂敢称君子……”
此人自谦一番后,才缓缓道来。
在他印象中商人们皆是斤斤计较的吝啬鬼,没想到亦有如此大肚的时候。
行人哈哈一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们自然亦是有利可图!”
索朗格来亦是聪明之人,闻言细细一思量就已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如此说来,这城墙西域大都护一点钱都没出?”
“商人们竟然如此慷慨!”
索朗格来听完之后,只感觉不可思议。
行人见状摆了摆手,“东西尔等且留着吧,此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说完也不理索朗格来等人,一个人大步离开了。
索朗格来暗自感慨一声,继续向前走去。
虽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他也明白同样的事在大汉可行,在贵霜却是万万行不通的。
“多谢君子解惑!”
索朗格来道了一声谢,随即取出一块玉牌欲要送于行人。
索朗格来精神一振,立即带着人快步向前。
这时一群人正围在一个告示栏前。
这些人长相各异,索朗格来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安息、羌人、胡人、汉人、月氏人都有。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坊市西门外。
此时西们外正有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
索朗格来派人上前询问,随从很快回来禀报,这些聚集的人群正是欲从军之辈。
那赵亭长嘿嘿一笑:
“二三子莫急……君侯有令,明日就可开始正式征兵……”
那人闻言欢喜道,“赵亭长,此事当真?”
刚刚那位为他解惑的行人也在其中。
只听那人正在向一名身穿皂衣的小吏询问道
“赵亭长,到底何时才开始正式征兵?”
赵亭长本有意让其子从军奈何家中长子也才15岁。
周围有与赵亭长熟悉之人,见状嚷嚷道:
“赵亭长何必叹息,此次不得入军,下次说不得汝加那三小子可以同时入军。”
赵亭长笑道,“此事如何做的假……某真是羡慕诸君啊……”
那赵亭长,一边说话,一边叹息不已。
此次汉军征兵对年龄限制非常严格只要16-25岁的壮丁。
那行人向众人拱了拱手,却是大步离开。
“郭家大郎,为何如此早便离开?”
有人高声问道。
赵亭长闻言笑道,“如此,就借汝之吉言了……”
索朗格来正仔细听着众人对话。
“二三子,某先告辞了……”
索朗格来闻此言,不由叹道:
“闻战则喜,不愧强汉之名也!”
一名安息模样之人闻索朗格来之言道。
那男子道,“明日即是征兵之日,某当唤回我家昆季……”
“如此,该得…该得……错过这次,以后恐怕难有如此机会啊!”
那郭家大郎道,“正是如此……某先去了,愿明日二三子皆可如愿入军……”
那人闻言面色不渝道,“某虽出生于安息鄙贱之地,可如今早已从里到外皆已被高贵的汉家文化侵染,某乃是汉人……”
索朗格来等人听得此番话语,皆是目瞪口呆。
更让他惊讶的是,周围那些深目高鼻之辈竟然连连为其喝彩。
“大汉与别国不同,他们讲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功名但从马上取,能取敌之首级而回的方为好男儿!”
索朗格来闻言,再度显然沉思之中。
良久他才回过神来,向出言之人问道,“君可是来自安息?”
听着周围之人的言语,索朗格来感觉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
这一章也是五千字大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