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悟性满级:剑阁观剑六十年 > 356、以此生修为,传承教化(1/2大章)

356、以此生修为,传承教化(1/2大章)

作者:我不是小号 返回目录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半生落魄,辛苦寂寥。


        

世间万般生灵,谁不苦?


        

冬笋破土,化茧为蝶,松生山崖,雁飞南北。


        

此生虽短,却能慷慨激昂。


        

既生为人,手中执笔,为何不能书春秋万载,冬夏凉薄?


        

“留取丹心照汗青,呵呵,修心,修心,原来当真是要修一颗碧血丹心!”


        

仙舟之上,有人放声高呼。


        

大河上下,无数儒道修行者或低吟,或长笑,身上的灵气与浩然气凝成长龙,盘旋流转。


        

那些画舫上的儒生都是从迷障中缓缓回过神,再回味之前的迷惑,心中无尽感触。


        

“梦落……”面色带着些苍白的吴天真将跌坐的青衣女子扶起,还想说话,女子已经红着脸跑开了。


        

刚才被迷障侵扰,心中悲切,两人抱在一起也不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再看看面前脸上挂着泪痕的彩衣青衣女子,顿时觉得怜惜。


        

她们也是可怜人。


        

既然要丹心照汗青,自然该青史烙笔痕。


        

那些穷经白首的老童生,此时也有了斗志。


        

看着跑开的梦落,吴天真怅然若失,低头看向自己腰间的香囊。


        

画舫上,更多的是情绪激昂的儒生学子,恨不得手中有剑,斩开昏暗天地。


        

儒道修行最重心境。


        

今日文会,徐青藤一首诗词,差点破尽在场儒修的心境。


        

便是河岸边上的学子,也是胸潮澎湃,恨不得将面前的酒喝完。


        

今日盛会,有此两句诗文做引,当浮一大白!


        

天玄儒道修行,从古至今,哪怕是文墨声以儒成圣,镇压天玄,也没有明确定下儒道的最终至理。


        

修儒道,做官身,差不多就是儒道绝大多数修行者的追求了。


        

本以为只是如此,没想到大宗师牧野一首七言律诗出口,前七句镇压天地儒道,差点让本圣之境的大能都心神失守。


        

最后引得半圣秦苏阳舌剑破天,文相文墨声开口,方才有最后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何不过几位大儒执教,地处偏远的白鹿山书院能席卷天下,让书生带剑成为潮流?


        

还不是因为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然后就是修行者中能成为大儒的,对凡尘权势看淡了,更多追求虚无的长生,或者是心中的一丝执念。


        

如果又不求长生,又无执念,那很大概率会陷入迷障。


        

那些苦读寒窗的儒道学子,做不得官,发不了财,心中志向难平,刚还可以这四句来表决心。


        

我读书不做官怎么了?我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看上去也是缥缈,却比原本庸俗的升官发财格局高出无数倍。


        

最关键是,天玄再大,官位也是有限。


        

心中有了寄托,眼中才能见到光明。


        

仙舟上,韩牧野抬头看向云荡风轻的天穹,轻轻一笑。


        

我读书不发财怎么了?我为万世开太平。


        

我读书一无所成又如何?我为万世开太平。


        

圣人不死,世间只有出半圣。


        

如秦苏阳他们这些半圣,已到人间巅峰,还求什么?


        

若说白鹿山的四句乃是稳定天下寻常儒修,那今日这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为定天下大儒。


        

文墨声以儒成圣,却也堵住了世间其他儒道大修士的前路。


        

儒道修行之路,不求长生,不求成圣,只求碧血丹心,传耀千古。


        

此时船头上那些眼中有光的儒道大修,明显是收获非凡。


        

心无所求,岂不是要陷入迷障?


        

今日这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就是心中执念发散嘛。


        

前方小船上的徐谓登上仙舟,向着甲板上白衣飘飘的儒道大修们躬身一礼。


        

看着面前的徐青藤,不少人轻声叹息。


        

韩牧野一句诗,解决了天玄儒道内部晋升无门的大矛盾。


        

“徐青藤见过诸位文友。”


        

“呵呵,青藤啊,你这是一来就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下马威吗?”言真轻走上前,轻轻执住徐谓手臂,笑着开口。


        

他的手掌探出,毫无阻碍的穿过徐谓身周的壁障,将徐谓手臂握住。


        

这位万世不出的绝艳奇才,没想到会沦落到迷障加身,不能自拔的地步。


        

若非深陷迷障,徐青藤该是早成为最年轻的半圣才对。


        

甲板上,一位位大儒走过来。


        

等这些无数年未见的大修士相互招呼后,徐谓抬头看向立在船舷边的韩牧野。


        

徐谓身上那虚幻的迷障之力,似乎也被压制住。


        

徐谓轻笑点头。


        

他们是在仙月湖边相遇的酒友。


        

听到他的话,仙舟上人都转头去看韩牧野。


        

刚才木婉在韩牧野怀里哭的稀里哗啦,此时羞的缩着不敢探头。


        

“酒友,你说我现在该如何修行?”徐谓看着韩牧野问道。


        

“我本准备就在这大河上荡舟三年,等肉身腐败,便自沉河底,做个河神。”


        

“但今日你一句话,让我有些犹豫了。”


        

韩牧野面上神色淡然,轻声道:“不知青藤先生本准备如何修行?”


        

徐谓笑一声,面上露出一丝孤寂,然后转头看向河面。


        

甲板上,没有人笑话徐谓。


        

大修士又如何,真性情也。


        

他呵呵笑一声,低声道:“我也不知我的犹豫是因为还有丹心照汗青之志,还是生死之前大恐惧,好死不如赖活?”


        

人在生死抉择之前,有多少能坦然面对?


        

“那时候的他已是儒道大修,在白鹿山教了三十年书,其中最有成就的,在县城做个捕快,还死了。”


        

“他绝望吗?绝望。”


        

韩牧野点点头,朗声开口。


        

“前辈,我曾遇过白鹿山书院教习代山长东方书。”


        

“同是儒道大修,人家在皇城书院名传天下,他在白鹿山寂寂无名,怎能不迷茫。”


        

韩牧野转过头,看向四周。


        

“此生无着,名利皆虚,怎能不绝望。”


        

“他迷茫吗?迷茫。”


        

“青藤先生,敢问路在何方?”


        

不等徐谓开口,韩牧野已经轻声道:“路,在脚下啊……”


        

“今日的东方书虽然不算名传天下,起码也是一方大儒,名声不逊皇城书院任何人。”


        

“其实,他与这湖上成千上万的儒道修行者,又有何区别?”


        

言真轻目中透出疑惑,终是顿住。


        

他刚才已经压制住了徐谓的迷障,为何此时又起?


        

徐谓立在原处,身形不动。


        

但他身上却有不断震荡的迷障之力,似乎要将他和前方的韩牧野吞噬。


        

“酒友,你说,我是留在皇城书院,还是去白鹿山书院?”


        

散尽修为,换取五十年寿元,然后将传承流传。


        

“哈哈,路在脚下,路在脚下。”


        

徐谓长笑,一挥衣袖,高声道:“那我就自散修为,换取五十载寿元,将一身所学传承下去。”


        

不少大儒都是眼中精光涌动。


        

立在不远处的那些后辈已经难以抑制上前的冲动。


        

徐谓一句话,让仙舟之上所有人瞪大眼睛。


        

一位世间名扬的大儒,竟是要以此生修为,传承教化!


        

韩牧野看着徐谓,朗声开口。


        

他没有劝徐谓不要散去修为。


        

成为徐谓的弟子,得其倾囊相授,此生成就无量!


        

“青藤先生,皇城书院有的是大儒,白鹿山太远,依我看,你就在这永定河上传道讲学,来者不拒,岂不快哉?”


        

不去皇城书院,不去白鹿山,就在这永定河上传道受业,独成一派!


        

徐谓去皇城书院,也就是大儒中一位,一身修为散尽换来的五十载,说不定也是碌碌无为。


        

这等大儒行事,一旦选定目标,就不会更改。


        

不过韩牧野给了徐谓建议。


        

白鹿山求的是入世,带剑修行,徐青藤崇尚出世,清谈诗词。


        

倒不如让他在这红尘烟柳之地,泛舟江湖,成为一个传奇。


        

他要是去白鹿山,倒是能让无数儒道学子景从,提升白鹿山书院的名声。


        

但韩牧野知道,徐青藤的治学之道与白鹿山是不同的。


        

“好,好,人都能建书院教学子,我徐谓为何不能?”


        

徐谓长笑着看向四周,高呼一声:“从明日起,我青藤徐谓就在永定河上——”


        

等五十载之后,他如果有所悟,或许一步成圣。


        

若是无所悟,那就沉入大河,浪荡自在。


        

说着,他抬手将一份手书拿出:“刚才我在路上收到一份书册,作者乃是观湖县学子齐常,这稿子不错,青藤先生可一阅。”


        

韩牧野的声音响亮,十里可闻。


        

他话没说完,就听韩牧野高声道:“青藤先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何不就今日?就现在。”


        

看向四周,韩牧野伸手指向仙舟周围环绕的那些画舫:“这里有无数儒道学子书生,无不仰慕先生才学,先生不如今日就挑选弟子,我们还能做个见证。”


        

坐在他对面的齐常点点头,在周围无数学子羡慕的目光中淡淡道:“民生兄,淡定,淡定,喝酒。”


        

他将酒盏往嘴里送,却送到了鼻尖。


        

远在河岸边,一位手中端着酒盏的青年本准备将酒送到嘴边,听到韩牧野的话,忽然一顿,整个人愣住。


        

“振通兄,是你的稿子!”他对面的青年一声低呼,仿佛被蛇咬了腿,一跳爬起来。


        

手指划过书页,带起沙沙声。


        

河面上,清风吹拂,仙舟上布幔轻动。


        

仙舟上,徐谓轻轻接过那书册。


        

他目光落在书册上,细细的看,看的很慢。


        

河岸边,齐常的酒洒落衣襟而不自知。


        

书册只有薄薄几张,徐谓不过片刻就看完。


        

甲板上没有人讲话。


        

远处的画舫上,所有人都在静静等待。


        

离得太远,外人根本不知甲板上有什么事情。


        

徐谓转过身,看向河岸边,轻轻开口,声音传彻:“齐常,明日交一份治学心得给我。”


        

合上书页,他看向韩牧野,淡淡道:“批注的不错。”


        

韩牧野轻笑点头。


        

青藤先生当真是要讲学收弟子!


        

河岸边齐常扔掉手中酒盏,屁股碌爬起来,向着仙舟方向连连躬身。


        

交治学心得!


        

这是要收齐常为弟子吗?


        

没有人在意他的失态。


        

今日落魄童生,明日就可能是大儒弟子。


        

他的脸上,再无之前的淡定,口中喃喃自语。


        

“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将齐常此人经历讲述出来。


        

这位来自观湖县的学子,小时候也曾是天才,七八岁就能写诗的。


        

人生变化如此,谁能坦然?


        

“齐常他,不容易啊……”那几位明显是齐常同窗的青年出声。


        

这一走,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里,他从未回过一次观湖县。


        

只是观湖县儒道落后,到十四五岁,齐常已经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


        

他便背井离乡,远赴三十万里外的皇城。


        

这就是一个人人可敬的苦修士。


        

这样的人,或许大家身边比比皆是。


        

皇城书院旁听,城中大点的书院求学,又在小一点的书院兼任教习。


        

齐常的求学之路比大多数人坚定,也更艰辛。


        

就如同今日的齐常。


        

仙舟之上,画舫上,河岸边,到处都是羡慕的低语。


        

他们的天赋,能力,都不比自己强,但人家一直苦学不辍。


        

等机会来临,这样的人就会一飞冲天。


        

“白兄,要是牧野先生将你的书册送给青藤先生,这荣耀恐怕就是你的了。”一位穿着青袍的青年话语之中透着酸涩。


        

“你不是说跟牧野先生的随从是旧相识吗?”另外一位青年脸上挂着几分轻笑。


        

能成为青藤先生开口收的第一位弟子,可是难得机缘。


        

河岸边上,白涛将韩牧野批注过的书册拿出,看着满眼红色字迹,叹一口气,又送回去。


        

周围几人愣愣对视一眼,将头转过去。


        

还真是有自知之明。


        

白涛摇摇头,面上神色坦然道:“我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这狗屁文章,会污了青藤先生的眼。”


        

“快,将你做的那文章拿给青藤先生看。”


        

……


        

“青藤先生,我家小子你看怎么样。”此时,仙舟甲板上,一位大儒再忍不住,高声开口。


        

“青藤,把你大侄子收了吧。”


        

徐谓是不世出的儒道奇才,能得他教诲,必然出类拔萃。


        

徐谓立在那,手中捧着一堆书册,满脸苦笑。


        

一时间,甲板上嘈杂一片。


        

大儒又如何,到此时谁还不争?


        

“反正昙花要到晚间时候才开放,诸位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是?”


        

帮着看那些画舫上学子书生的文章书册?


        

韩牧野上前一步,高声道:“诸位,青藤先生要在这无数学子中遴选弟子不现实,不如我们帮他一把。”


        

他看向前方,伸手一指:“东南方那三艘画舫上学子文章我来看,有入眼的,推荐给青藤先生。”


        

那些画舫中的儒道学子每一个都攥紧拳头,不敢出大气。


        

今日,难道是自己的机缘到了吗?


        

甲板上的大儒相互看一眼。


        

河岸边,所有的人都缓缓站起身。


        

韩牧野也不等众人回应,径直寻了一处甲板上空处席地而坐。


        

他伸手招来立在不远处的陈如,低声嘱咐几句。


        

大儒评点文章,择优推荐给青藤先生。


        

这是三千灵石就能换来的机缘?


        

等小船上少年捧着书册回到仙舟上时候,韩牧野面前已经摆上小案,上面放好笔墨。


        

木婉将书册接过,摊开在韩牧野面前。


        

陈如忙退开,引着几位穿青衣的少年男女驾着小船去前面画舫。


        

小船来去如飞,有人上画舫上收拢了数十本书册纸卷,有人去各处画舫和河岸边传递消息。


        

不只是画舫上,河岸边,也是隔着百丈就有一道光幕。


        

光幕映照之中,韩牧野和面前展开的书册上文字清晰可见。


        

这一刻,所有画舫的甲板上,升起一道光幕。


        

光幕高三五丈,其上映照出韩牧野坐在小案前的样子。


        

“轻食记?”


        

“人言世间万物皆可食,差矣,天地有灵,万物自生,何能轻食……”


        

“齐阳洲霍云童,冠林书院教习。”


        

“这字倒是不错。”


        

画舫,仙舟,河岸,所有人好奇看着韩牧野的红色墨笔落下。


        

“万物相为轻,万物灵为重,轻食之言,妙哉。”


        

“这小记写的不错啊,工整,有序,怎么改?”


        

……


        

云锦仙舟三层之上,云锦郡主趴在窗台,目光看着韩牧野认真批注,有些迷离。


        

云缎转头看看自家姐姐,又看那笔墨游走的身影,面上露出复杂之色。


        

“冠宇如斯之言过矣,星河灿烂,歌以咏志即可。”


        

……


        

当真是个,坏人。


        

“歌以咏志,如此一句,堪称绝妙点睛之笔!”仙舟甲板上,有人低呼。


        

当初时候,这位就是与姐姐如此相处了一夜?


        

认真的男人最有魅力,那一夜的批注,夜读,哪个女儿家在一旁看着不心中生情?


        

“这一改,意境升华啊!”河岸边,有人手舞足蹈,高呼出声。


        

“谁是齐阳洲霍云童霍兄?”


        

这声音,画面,被光幕映照,传到了所有画舫和河岸边。


        

“连大宗师徐璈都称赞此句绝妙!”画舫上,有人低语,有人已经翻开面前纸笔,快速抄录。


        

左边一艘画舫上,有人轻笑站起身,向着四周拱手。


        

“霍兄大才啊!”


        

“霍兄可在我们画舫之上?”


        

那三艘画舫上,都有人高呼。


        

……


        

“土门县金克慈,想向霍兄请教。”


        

“在下付子坤,愿与霍兄同治学问。”


        

画舫上,一道道目光落在光幕上。


        

那光幕,就是一道龙门啊!


        

有真才实学的学子,今日就要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