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文盲顶流:摆烂三年,火成巨星 > 第266章 ‘吻别’与‘森林’在海外上大分()

第266章 ‘吻别’与‘森林’在海外上大分()

作者:悱讷 返回目录
        

“……”


        

首先,现阶段的天悦根本不可能在徐年的任何营业数据上弄虚作假。


        

没那个必要。


        

甚至天悦一直有团队致力于维系徐年的国内粉丝基数之活跃性。


        

以微博平台为例,目标是基本只保留持续活跃的用户。


        

图的就是一个甭管别人粉丝总量多少,徐某的粉丝活跃度断层第一。


        

而且其实年粉是另一个维度的统计口径,预估总量500万上下。


        

这部分才是徐年最大的人气根基。


        

其次,天悦宁愿砸数千万上亿的资金去买宣传资源,也不可能刷数据。


        

因为现在给徐年刷数据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只有负面效果!


        

最后,连富哥们联袂都没有让天悦旗下的‘天天悦听’有任何表示,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客服回复。


        

“你好,我们没有这项业务。”


        

富哥们想玩电影包场,谁也挡不住,这种事情也算是双刃剑。


        

到徐老爷这种层面的顶流,任何非常规运营都是减分项了。


        

远比一般明星更容易积攒出路人厌恶感。


        

纯纯得不偿失。


        

富哥们一句‘你行你上’能给带节奏的干破防。


        

但是天悦肯定不可能用‘天天悦听’这个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生态平台来背书。


        

事实上,‘天天悦听’在运营上十分注重信息透明度。


        

数据好看是好看,但会认为是刷票房。


        

要不是这些富哥们都比较有名,真金白银砸下来,早就会出现比较大的负面舆论了。


        

只不过现在这个场面,属实有点带不动负面节奏。


        

第一个方面:


        

年粉:


        

“原来我们家徐年还是有人支持的哇,销量终于开始有点起来了?不枉我痛心疾首一波~”


        

所以……


        

还不到12点钟,《伍佰年》的销量到底因为什么又忽然‘暴涨’了一波呢?


        

是因为——


        

没错,年粉带头冲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唱衰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伍佰年》。


        

她们普遍认为这次的宣传资源不够攒劲。


        

虽然有提前预热,但是最后一次预热行为距今已有‘一年’了,网友都善忘,要重新提醒的嘛~


        

“我就说吧,我老公的新专辑怎么会被埋没,肯定是宣传不到位的啦,还好我们可以想办法帮忙~”


        

“说真的,还是别错过《伍佰年》吧,万一我老公要回家娶我不玩娱乐圈了呢~/狗头”


        

“……”


        

而且这种节奏风向,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微博等单个社交媒体平台。


        

扩散范围非常广泛。


        

能触及到更多潜在受众。


        

效果还是很足的。


        

就之前几十分钟里,年粉带头冲锋,不明真相的年黑立马被钓,然后各路人马都出来了。


        

要不是热搜头条本来就是《伍佰年》,只怕就要换人了。


        

当然,还有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天天悦听、天悦等多个官方宣传账号在多个平台上进一步公开了详细销售详情。


        

重点提到的是——海外销售统计。


        

事实表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直接打破了理论上越往后销量越低的基本走向。


        

上线还不到两小时,总销量已经破千万,比第一小时增长速度还要更快一些。


        

直接震撼全网。


        

不需要额外的欣赏能力。


        

其次还有一个要素,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分种族、地区。


        

通过统计数据,能更清晰的看出海外销售具体情况:


        

身为一个早已在国际上混迹的华娱顶流,徐年拥有超过6000万的海外粉丝。


        

其中包括海外华人粉丝。


        

华语音乐对这个群体是几乎没有任何传播障碍的,他们能轻易且贴切的感受到歌曲魅力。


        

也就是说,海外销量中,北美地区贡献的销售占比最高。


        

在不到两小时里,竟然已经总计贡献了54万张那么多的销量。


        

须知,亚洲地区有一定的同源文化基础,传播损耗是最少的。


        

新增的500万张专辑销量中,华国占比378万张,除华国以外的亚洲地区贡献了47万张;


        

欧洲、北美共同贡献了剩下的销量。


        

其中前者略少,仅21万张。


        

最先哐哐发言宣泄情绪的永远是最大多数的路人、吃瓜群体。


        

“我透?前脚才说完《伍佰年》的海外传唱度不行,后脚就这么打脸了吗?两小时122万张?”


        

“妈的,我真的有点佩服徐年的人气了,这特么是海外市场啊,竟然能在两小时销售122万张,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9成9的内娱歌手优质专辑总销量!”


        

以至于徐年仅仅去了两趟萨瓦迪卡,就已经稳固了亚洲市场的人气。


        

但,无论如何,海外销售数据,尤其是北美市场贡献的销量,依然深深震撼了冲浪网友。


        

…………


        

这种不可思议的数据,为什么第一小时只字不提?


        

是不是国内数据保真,所以用以掩盖国外数据的不正常了?


        

是不是……


        

“给我一种好像全体海外华人都是他徐年的粉丝,并且无脑支持了徐年的新专辑一样!”


        

“这算不算海外传唱度?”


        

不过……即便已经有明确且夸张的销售数据支撑,但喜好当ETC的网民们还是乐意继续挑刺。


        

“虽然我觉得到徐年这个份上,什么样的数据都无非是锦上添花,不至于弄虚作假,但我还是不太能相信这些销售数据。”


        

“中文本身传播难度就高,更别说是中文歌曲,而且还有地区语言粤语和闽南语,外国人别说能听懂了,根本都是没有欣赏可能性才对。”


        

“……”


        

总之,很快有很多理中客选手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疑惑。


        

“其实还算不上海外传唱吧,就当海外销售数据真实无掺假,也有很大可能真就是华人支持,毕竟不可否认的是《伍佰年》确实很优秀。”


        

“对对对,如果真要算传唱度,至少也得有一定数量的外国人发言谈谈感想或者表示支持吧?”


        

合着海外所有的华人都能喜欢华语音乐呗?


        

合着都来付费支持了呗?


        

好在……


        

顶流是这样的,什么都容易引发质疑。


        

毕竟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会让人觉得,距离很近,怎么可能具备这种不可思议的水平?


        

这么说吧,要不是徐年能拿到最详细的第一手数据,他也会觉得很荒谬。


        

打开微视国际版,再点开热榜就能看到几个熟悉的话题标签:


        

#Xu and WuBaiNian


        

#Norwegian Forest


        

许多人不光是发言上质疑,还会去寻找佐证,然后……然后就找到了佐证。


        

…………


        

着实是因为过于容易找到‘海外传唱度’的佐证了。


        

第三个话题同样特别容易看懂,因为只是几个常见单词组成的英文名,对照一下就知道是吻别。


        

不过,仍然需要感谢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伟大时代。


        

AI翻译的出现,让国人看英文类的内容简单了许多,包括视频。


        

#The Goodbye Kiss


        

第一个话题国内网友特别容易看懂,徐和伍佰年的拼音。


        

第二个话题稍微用了一点点时间,弄明白了是‘挪威的森林’英文名。


        

视频的大概内容是简单的介绍,然后欣赏歌曲。


        

大意是:“很推荐这首中文歌曲《吻别》,有一种质朴的感觉,让我感受到流行元素的同时,领略了一种特别的东方文化,我很喜欢,跟大家一起听听吧。”


        

是推荐《吻别》的。


        

哦……不对,大概看日文类的会比较多一点,翻译精准度或许更高~


        

总之,寻找佐证的国内网友很快通过话题标签浏览到了许多热门视频。


        

比较显眼的是几个推荐视频。


        

在亚洲地区的传唱度更是很惊人。


        

当然,其中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歌神学友自身的个人魅力。


        

至于现在……徐老爷在全球也是略有一点点个人魅力。


        

这会儿已经开始赶行程的徐年从孟朝这里听到相关内容汇报后,表示很理解。


        

因为他的印象中,《吻别》在地球上是出海成功的华语音乐典范作品。


        

被海外音乐人翻唱过。


        

搞得好像早有预料一样?


        

然而,他还不得不继续汇报另一个事情……


        

与《吻别》一起登上微视国际版热榜并被用户自发主动推荐的还有《挪威的森林》。


        

至少三次去北美都有动辄瘫痪公众场所的经历。


        

能被欣赏到音乐才华也属正常。


        

对于徐年的不以为意,孟朝有点难受,怎么能一点激动没有。


        

我相信哪怕听不懂歌词,大家也能跟我一样感受到歌曲带给我们的宁静与抚慰。”


        

孟朝一边用他优秀的英文功底抑扬顿挫的翻译相关内容,一边感受反骨生长的力量。


        

他不理解。


        

其中最显眼的推荐视频创作者的推荐说辞大意是:


        

“很早就有留意到华语乐坛的一位歌手,没想到最近几个月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的消息,他竟然还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我很欣赏他的音乐风格,深夜无事,无意间看到了他的新专辑,很快被其中一首歌吸引,令我没想到的是,这首歌竟然还有MV,大家可以一起欣赏;


        

接着看看孟朝,微笑着讲:“你终于可以不用过多操心专辑,把心思放到电影宣传上了。”


        

华语音乐忽然就无国界了?


        

对此,徐年随口道:“看来我的海外歌迷们终于舍得露头了,还不错。”


        

海外销量好也就算了,怎么推荐歌曲的都是外国人啊?


        

孟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