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征辟 第二章 军户 第三章 潘园(给盟主Nelson加更) 第四章 总要种地的(加更一章) 在潘园安顿下来后,众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清理行动。 房屋粗粗修缮了一番。 杂草被清除干净。 农田被整饬出来。 水碓被修复。 幢主糜晃甚至让人赶来了一大批牲畜。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永宁二年(302)十月,晴。 旷野之中,数百人弯着腰,手挥大镰,奋力收割草料。 邵勋直起腰来,擦了擦汗。 在这个年月,军士是要干活的。甚至于,世兵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在料理农活。 耽误训练?那就耽误好了。 训练多了,吃得就多,开销就大。 至于战斗力不行,那更无所谓了。大家都这样,比烂就行了。 去岁诛逆贼司马伦,洛阳左近十三岁以上男子悉数征发,这些征来的兵有战斗力吗?显然是没多少的,还不是一样上阵打仗? 真正不用干活的,其实就洛阳禁卫军的一部分人。他们是募兵,大部分时间在锤炼杀人的技艺,无需在田间地头劳作。 尤其是几个骑督辖下的具装甲骑,啧啧,那叫一个威武。一人三匹马,人马俱披重铠,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普通世兵抵得上人家一根腿毛吗? “需要贵人提携啊。”邵勋默默叹了口气。 没有贵人赏识,这日子是真的难熬。 嗟叹一番后,正待继续干活,眼角余光瞥见了一抹血迹。 “且住。”邵勋按住了一名少年的肩膀,仔细看了看后,从腰间解下牛皮水囊,让他坐下。 少年有些不知所措,颤颤巍巍地坐到地上。 邵勋拿水清洗了一下。 少年的脚踝不慎被镰刀割伤,鲜血淋漓,看着很是吓人。 清洗完伤口,邵勋从身上扯下一段布,仔细包扎完毕后,说道:“去那边树下休息。” “队主……”少年嗫嚅道。 他今年只有十岁,离乡万里,心中彷徨不已。受了伤只能自己默默舔舐伤口,想家的时候,还会一个人偷偷哭泣。 终究还是孩子啊。 “无妨。”邵勋温言道:“在我的队里,大伙本就应互相帮扶。” 说完,他喊来了另外两名少年,道:“将毛二搀扶过去,你等今日就照料他。” “队主,还要割草呢……”有少年说道。 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们队还有四十七人,一人匀一点,很容易就完成了,去吧,听令。” “诺。”二人领命,搀着毛二离开。 三人渐渐远去,毛二时不时回头看一眼。 邵勋笑了笑,大声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谁都不希望自己被抛弃。一起割草,一起杀敌,一起吃肉,谁都不能落下。” 说完,他弯下腰,奋力挥舞镰刀。 众人听了,有些懵懂。 他们年纪还小,普遍不太能理解话语中的意思,但在队主示范之下,都下意识加快了动作。 邵勋哈哈大笑,镰刀上下飞舞,快如疾风。 光靠这一件事情,是无法改变一群人的观念的。好在他还有时间,在长期的相处中,可以通过一件又一件事情加深印象,最终捏合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团体。 辛苦的劳动持续到傍晚时分才结束。 邵勋让人把一束束草料堆到路旁,自己则拄着刀鞘,眺望西边的红霞。 捆扎草料的是潘园的庄客,邵勋认识几个,笑着打了招呼。 不过这些人都很木讷,唯有一老者愿意与他寒暄几句。 “长者身子骨还算硬朗。”邵勋笑道。 “不硬朗可不成啊。”老者叹了口气,一边熟练地堆放草料,一边说道:“没力气种地摘菜,不得饿死?” 邵勋沉默,旋又问道:“年年打仗,种地还不能糊口,种得有甚意思?” “总要种地的。”老者说道:“粟米、小麦、胡瓜、蒲桃,年年忙活。我的家就在这里,谁来了都要种地的人。哪怕一年比一年种得少,也总要种地的……” “总要种地的”这句话,在邵勋脑海中反复盘旋。 他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短短一句话,既悲凉绝望,又似乎充满着不屈不挠的旺盛生机。 这个天下,这个民族,或许就是在这句“总要种地的”坚韧话语之下,才能克服重重磨难,一次次浴火重生吧。 可惜有人不珍惜,乱世又将大至,胡人、流民、乱军屠刀之下,又会变成一副什么模样? 但——确实,总要种地的。 ****** 天色将晚,宅园之内,糜晃带着人清点草料。 农庄本有不少庄客部曲,潘家失势后,一部分逃亡,一部分在过去两年的战争中战死,剩下的不过寥寥三四十家罢了,如今都在庄园所属的田地内耕作。 糜晃管不了这些庄客,因为王妃已经遣亲信管理了,他能管的只有这一幢兵——如今还剩四百七十余。 老的老,小的小,不好搞啊。 糜晃知道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无奈司空囊中更乏人才,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月余下来,心力交瘁,干脆不怎么管了,让各队队主自己看着办。 他只在考核的时候才出现。 潘园内养了一批牲畜,马上就要过冬了,需得准备草料,这是王妃吩咐下来的,属于必须完成的任务,于是他离开了清谈会场,乘坐牛车过来督促、清点。 但只清点了一半,他就没甚兴趣了,一边随意看着,一边与客人闲聊。 “人不服石,庶事不佳。”糜晃打了个哈欠,挤掉了两滴眼泪,道:“只一会就乏了。” “谁让你走得这么早?”客人裴盾笑道:“曹尚书难得拿出珍藏,分予众人。服完药散之后,还有美婢歌舞助兴,啧啧,结果你竟然跑了。” “军务在身啊……”糜晃叹了口气:“再者,我担心服完药后放浪形骸,那就不美了。” 裴盾哈哈大笑,道:“君真乃实诚人。” 糜晃赧颜一笑。 服药就算了,如果再在人家府上放浪形骸,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曹尚书也不会介意。 有时候他也很迷茫。 士大夫们放浪形骸,空谈玄学,为了聚会,经常不理军务、政事,甩手给下面人做。至于民生疾苦、百姓死活,那更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下去,国家真的会好吗? 他有点不敢想这些事情,下意识在逃避。而且,周围人都这样,他能怎么办?糜家不是什么大门第,你若不合群,就无法融入别人的圈子,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世道,唉。 “可曾见得王妃?”糜晃突然问道。 裴盾点了点头,道:“在京中见了,捎了一封家书,还被骂了一通。” 糜晃无语。 他知道裴盾虽然是兄长,但有点怕这个妹妹,可能不仅仅因为妹妹是东海王妃,还有别的因素——王妃其实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裴盾另有一妹,嫁给了济阴卞壸(kǔn)。 卞氏是标标准准的豪门大族,壸父卞粹现为中书令,爵封成阳县公,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人称“卞氏六龙”。 卞壸的母亲又是曾担任宰相的中书令张华之女,这家世简直了,难怪与闻喜裴氏联姻。 壸少有贤名,曾被齐王司马冏征辟,但拒绝了,如今还在京师闲逛,参加各种聚会,等待时机。 糜晃是真的有点羡慕。 士族子弟,根本不急着当官,因为他们的机会太多了,可以拒绝一个又一个,直到自己愿意为止。 有时候当官当得不顺心,或者觉得公务过于繁忙,影响到自己参加聚会,干脆弃官不干了。回去休息一阵后,换个地方当官,轻轻松松,好像那些官位本来就是为他们预留的一样。 东海糜氏只能算是寒素门第,却不能像士族那么任性了,机会要少很多。 他的同僚刘洽,更是没有门第,轻易不敢离开司空府,因为别人未必会接纳他。换成士族,完全可以今天在齐王府中当官,过阵子去长沙王那里做幕僚,没有太多阻力,转换自如。 齐王、长沙王等贵胄不但不能生气,还得着意拉拢,因为他们需要依靠士族的力量来稳固权势。 这就是现实,惨淡的现实。 好在糜晃心态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东海王无人可用,给了他这个机会,自然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干活了! 他打起精神,继续监督。 第五章 学生(给盟主王若愚加更) 第六章 裴氏(给盟主2022数字巴拉巴拉加更) 第七章 阴结少年(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1/3) 第八章 你怎么报答我? 第九章 火并 第十章 乱兵(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2/3) 第十一章 人选(给盟主公子青衫加更3/3) 第十二章 争(给盟主囧囧木佐郎加更) (看了一下,今天又多四个盟主,谢谢读者老爷们支持。本来打算明天还加更欠账的,但这会已欠6次盟主加更,先还一更吧,剩下五更明天开始慢慢还。再次感谢。) “哗啦啦!”甲叶子铿然作响,听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还不错。”邵勋看着身上的铁铠,满意地笑道。 这是一领筩袖铠,是这会最流行的铁铠。 东汉后期出现,三国时诸葛亮曾对其进行工艺改良:“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 我们都知道,古代是很难进行技术保密的。于是,比原版更精良的诸葛筩袖铠很快流传了出去,风靡于三国两晋时期。 一直到南朝宋,依然视诸葛筩袖铠为珍品。 由后世出土资料可以看出,此铁铠呈鱼鳞状,胸、背连缀在一起,由肩部向下有筩袖,袖口收于肘部以上。 筩袖铠之外,还有一种用皮革制成的筩袖甲,整体呈龟背形状——所以,一般书中提到“甲士”,并不一定身着铁铠,也可能穿着皮甲等其他护具,铠和甲并不完全等同。 邵勋很满意身上这件筩袖铠,但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他想起了昨天收到的几样物事。 一件大红色的戎服,是他特意列出款式,最后由庄园内工匠制成的。 戎服名櫜鞬(gāo jiàn),“红帓首,靴袴,握刀左,右杂配,弓韔服,矢插房”。 简单来说,戎服左边佩刀,右边有盛放箭囊和弓梢的地方,再配上绑扎于额上的“绛帕”(红抹额,日军“月经带”原版,红色),下身穿着袴奴,脚蹬靴,非常实用,穿上后活脱脱一副中晚唐大将、节度使的造型。 魏晋军队有独立建制的“弓营”和“弩营”,他们没有专门设计适合弓手、弩手的作战服。唐代要求军士全员会射箭,全员参与近战搏杀,全员长短兵器都要会用,因此戎服设计较为复杂,弓这种每个人都要携带的标配武器更是重中之重——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以后,部队里没有专门的弓营,因为理论上每个人都是弓箭手。 鬼知道邵勋怎么对櫜鞬服如此熟悉的,反正他自己想了很久都没想起来原因。 但这种作战服是真的好用,左边抽刀,右边拿起弓梢就上弦、校准,然后拈弓搭箭,左手手臂上还有专门绑扎小圆盾的地方,背上还可插一把长刀、重剑,没有使用步弓的时候,右手一般还拄着根长枪——如果嫌长枪太轻,可以专门打制一把步槊,接战时可以敲击、横扫敌人的长矛。 总之十分方便,武装到牙齿的感觉。 “队主穿上铁铠,果然英武。”什长黄彪笑得合不拢嘴,趾高气扬地站在他身旁,用挑衅的眼神扫着其他队,说道。 被他扫过的人,纷纷低头。 邵勋也瞟了一眼。 这些兵太温顺了,大概上级克扣他们粮饷,都不敢反抗的。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如今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弊端更明显一些。 夫战,勇气也。 士兵没有心气,还指望他们爆种? 面对敌人的锋刃,你敢不敢扒了衣甲,赤膊上阵,肉袒冲锋? 全幢五百人,他看不到任何一个敢这么做的。 难搞。 “幢主来了。”突然有人喊道。 远处辚辚驶来一辆马车,很快停在阵前。 幢主糜晃不知道是从哪个聚会场所匆忙赶来,居然一副峨冠博带的装扮。 微风轻拂,衣袂飘飘,脚踩木屐,气度不凡。 就是这个味,太冲了。 有人很喜欢,觉得这才是士大夫该有的风范,凭风而立,衣袂飘飘,潇洒不羁,温润如玉。负手而立之下,算无遗策,木屐踢踏之中,顽敌顿破。 一定要有不食人间烟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 也有人很不喜欢。治军是系统、科学的工程,它需要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甚至需要你与将士们同吃同住,浑身臭烘烘的。 出征之时,日晒雨淋,卧冰吃雪。 决胜之时,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误餐点误出胃病很正常。 冬天冻得双手开裂、流脓也很正常,岂不闻“都护铁衣冷难着”? 皮肤被风沙打磨得黝黑、粗糙,更是难以避免之事,毕竟“半夜军行戈相拨”之时,“风头如刀面如割”。 至于身上的伤疤,但凡上阵,就不可能避免。 糜晃这个样子,真的让人无语,相当不专业。但说句让人伤心的话,此时像他这种人太多了——不是没有愿意沉下心、脚踏实地做事的世家子,但真的很少。 清谈清谈,太特么不接地气了。 糜晃身后还有一人,便是之前来过的司空府参军王导了。 只见他倒背着双手,目光四下扫视,片刻后就收了回来,显然不感兴趣。 糜晃在他面前,倒像个随从一般,满脸堆笑说了几句话,远远听不真切。 王导耐着性子听了会,随后便摆了摆手,不言语了。 糜晃不以为意,踩着木屐来到阵前。 五百多人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包括前几日新送来的百名募兵。 糜晃的目光在他们那里多停留了一下,毕竟是他遣人送来的,且都是自愿当兵的精壮,素质比其他人好多了。 是不是自愿当兵,差别太大了。 昔年马隆在洛阳选募远征凉州的将士,定下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体格、力量、箭术、武艺、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拔,得三千五百人。 这三千五百人就是自愿从军,想要搏一把富贵的,因此耐苦战、士气高、心理素质强,被胡人骑兵包围,与后方断绝音讯时,仍然能维持车阵,远行千余里,大量杀伤胡骑,成功冲破包围圈,抵达凉州。 如果是征发而来的耕战之兵,在后路断绝,完全陷入包围的状态下,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他们很容易慌乱,最终全军覆没——以步兵对付骑兵,步兵不慌乱,沉着战斗,是最基本的要求,可惜九成以上的步兵做不到。 “《魏武步战令》云‘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督伯杀之。’皇朝因之,故有督伯整训部伍,为幢主左膀右臂。”糜晃清了清嗓子,道:“我事务繁忙,不能亲理军务。短时尚可,时日长了则不太妥当,故上禀大王,得允准增设督伯二人……” 督伯,也称“督战伯长”。此非标准职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一幢之内的督战官,权责不小。到了晋代,伯长开始出现常设的苗头,有的督伯就管理百人队,有的管两百人。 一幢五百人中,伯长的数量也开始变得不固定,一般是一员,但两员、三员的情况也不鲜见,再往下发展,大概率会成为队主、幢主之间的一级常设职位。 糜晃原本只请设督伯一员,参军王导听说之后,认为不妥,应再增设一员,以为钳制。 司马越对这幢兵不是很关心,但他不会拂王导的面子,于是同意了。 两个督伯,各管一半人,互相监督,互相竞争,如此甚好。 “本幢之兵,人数杂乱,今有五百六十一人,故编为十二队。”糜晃继续说道。 简单来说,一二三队多为孩童少年,人员满编,稍有超出;四五六七队为老人,原本满编,现在缺编了二十多人;八九十队为精壮,同样不满编;十一、十二两队是新来的募兵,素质相对不错,处于满编状态。 “队主杨宝,向有忠义之心,拔为督伯。” “队主邵勋,武艺出众,带兵有方,亦拔为督伯。” 糜晃飞快地念完两个人的名字,随后看了一眼王导。 王导清了清嗓子,上前附耳说了几句。 糜晃面露难色,低声道:“杨宝此人,本事有限,怕是带不好兵。王参军过于抬举他了。” 王导皱了皱眉,貌似不悦。 这两个人他都见过。 杨宝没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唯唯诺诺一武夫,撑死了有那么点武艺和带兵能力,算不得多高明。这类人,他见得多了。 邵勋此人就有点看不透了。虽然礼数不缺,但整个人就给他一种很不好的感觉。一开始他没想明白,回去后一琢磨,反应过来了:不愿对他低三下四,没有谄媚的巴结,没有把自己摆在低贱下等人的位置上。 王导出身琅琊王氏,是北方最有名望的一批士族。日常生活中,他早就习惯了小姓、寒素门第对他的巴结,更习惯了普通人见到他时那种景仰、自卑的态度。 诚然,邵勋在礼节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礼节之外呢?他没有额外或者说“多余”的表示景仰的巴结,在王导看来,这就是桀骜不驯,让他不太喜欢。 这是一种微妙的情绪,没法对外人言说,但确实存在着。 因此,在涉及到督伯问题时,他建言增设一员,互相钳制。在讨论两位督伯分管范围时,他再次插手,打算让邵勋分管一批老弱残兵。 这些,对他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随手为之罢了。但他知道,对邵勋这类普通人而言,往往决定了命运——上层的一粒沙,落到底层,可能就是一座山,让人难以承受。 “王参军……”糜晃稍稍思虑了下,斟酌道:“其实,如今很多什伍并不堪战,或可裁并。譬如那些老人,武帝时便诏令归家。而今正是用人之际,却不能这么做,不如令其在坞堡屯田、警戒小盗,不再参与操训,明年放归家乡,也是一桩积德之事。年幼孩童,一般料理,如何?” 王导默然片刻,忽然一笑,道:“糜督护倒是有些急智。” 糜晃心中一突,觉得王导说话阴阳怪气的,不过在想起裴妃的许诺后,硬着头皮说道:“听闻王参军与琅琊王睿交相莫逆……” 王导闻言,双眼一凝,冷笑两声后,一甩袍袖,道:“我还有事,先行一步,此间之事,糜督护自决即可。” 琅琊王家族与琅琊王氏关系密切,多次联姻。 到了这一代,司马睿与王导本人更是知交好友。但司马睿现在阵营不明,其叔父司马繇甚至是邺城司马颖阵营的,而王导的主公司马越则是长沙王司马乂阵营的。 司马颖、司马乂目前看起来还算融洽,合作愉快,实则关系不睦,早晚要大打出手——司马乂刻意拉拢禁卫军,就是为了将来翻脸做准备。 糜晃此时把话说开,已然得罪了王导。就本心而言,其实有点惶恐。琅琊王氏这座大山,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 不过,人已经得罪了,还能怎么办? 想到此处,他做出了决定:将新招的百名募兵交给邵勋管带,其他该裁并就裁并。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做取舍,如此而已。 第十三章 为什么那么熟练 第十四章 不快 第十五章 操控(给盟主寒风潇瑟加更) 第十六章 游艺 第十七章 后路 第十八章 自省(给盟主一木一浮生o加更) 第十九章 火中取栗 第二十章 撤离 第二十一章 财富(给盟主难见温柔加更) 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 第二十四章 比烂(给盟主欢悦加更) 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 第二十六章 但随我行 大晋太安二年(303)九月,天子很忙。 九月十三,帝后在群臣簇拥下幸邙山。 十六日,至偃师。 二十二日,回师洛阳城东。皇后、百官自回城,但天子被司马乂扣着不能走。也是在这一天,曾经与司马乂合作非常愉快的尚书右仆射羊玄之“忧惧而死”。 但这并不能阻遏邺城、长安大军的攻势,人家合兵三十万,气势汹汹而来,死一个羊玄之有用吗? 二十五日,天子又被拉到了缑氏县。 从天子的行程轨迹,基本就可以看出司马乂与河北大军交战的地点。 天子几乎成了“劳模”,哪里发生战斗,他就到哪里“鼓舞士气”。最近一次就是了,他跑到缑氏县,御辇立于阵前,众军山呼万岁,邺城方面的冠军将军牵秀战不利,引军而走,王师趁势追击,斩首数千。 东面的局势似乎还可以——虽然只是暂时的,待邺城主力陆续赶到,还会有变化——但西边却快速恶化了。 张方在宜阳击溃皇甫商所部万余人后,洛阳又凑了数千兵马,外加征发的豪门家奴、僮仆、洛阳百姓,又是一万多人西行,与张方交战多次,互有胜负,但伤亡较大,最终溃走,关中兵一下子冲到了洛阳内城之下。 九月二十七日,开阳门大街上涌出了大股百姓,闹哄哄地向南疾走。 到了下午,数百关中兵涌了过来,挨家挨户撞门。 这一片其实已经没什么人了。豪门大族的消息甚至比邵勋还灵通,早在十天前就陆陆续续南奔,往山里而去。但他们不可能带走所有财物,关中兵看重的就是这些了。 邵勋此时正趴在墙头,仔细观瞭贼势。 老实说,有些失望,或者说庆幸? 关中兵一路杀进洛阳,让他下意识以为敌军有多厉害呢。但这会一观察,大失所望。 这根本不是精兵强将的样子啊。 距离平蜀已经过去将近四十年,关中世兵才更替了两代人,居然就不行了。 当然,他们比起普通百姓还是要强不少的,但怎么说呢,邵勋的眼光太挑剔了,就是觉得这些人不行。 糜晃刚刚送走了一位信使,这会正仰首望天,沉默不语。 半晌后,他看向墙头,问道:“邵督伯觉得敌军如何?” 邵勋顺着梯子下到院中,道:“军容不整,又饱掠重负,无有战意。” “这是说——能打赢?”糜晃眼睛一亮,问道。 “我部战兵数百,驱杀乱跑乱撞的敌兵很容易,但要说打跑所有敌军,则不可能。” “也没说要打跑所有人,清剿开阳门大街上的贼众,能否做到?” “督护,最好联络驻灵台等地的友军,一同行动。” “唔,也有道理,但很难啊。” 二人一问一答,片刻后就没了声息。 糜晃不说话,邵勋则静静等待着。 “方才走的使者,是王矩派来的。”糜晃走到院中,看着披挂整齐、席地而坐、做好了出战准备的士卒们,道:“他是长沙国左常侍,扎营开阳门外,有众数千,我等皆从其节制。其实,之前他就已经派过家仆密来传讯,令我部向北进发,搜杀贼兵,被我顶回去了。这事,我没有说,你可知其中意味?” 邵勋点了点头。 “这次推搪不了了。有公卿至大都督营中哭诉,提及乱兵肆虐,苦不堪言。又,张方一面遣人截断水渠,一面扒开千金堨堤坝,将多余的水放掉。而今城中水碓干涸,甚至无法舂米。”糜晃说道:“所以,大都督要返回洛阳了,亲自部署,欲击破张方。” 混乱的战略!这就是邵勋此刻的看法。 简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嘛。 先前只有一个皇甫商带着万余杂兵对付张方,惨败后知道不对了,又四处搜罗兵众,像添油战术一样与张方大战,而今又溃了,终于急了,于是决定回师,亲自对付关中大军。 “督护,东面打得如何?”邵勋问道。 “还不错。”糜晃脸上的表情松了些,道:“其实,我知道的并不比你们多多少。只隐约听闻王师胜多负少,邺城大军灰头土脸,故大都督有暇回师。” “大都督既回师,确实不宜推托下去了。”邵勋说道:“我等既非中军,又非长沙王嫡系,若问罪责罚,几乎不会有人替我们说话。” “是这个理。”糜晃点了点头,道:“所以,我再问你一遍,有没有把握打赢?” “督护,战阵厮杀,没人敢说一定赢。”邵勋回道:“我只有一句话,愿领精兵当先开道,督护紧随其后,总揽全局可也。” “好。”糜晃激动了起来,只见他上前一步,抓着邵勋的手,说道:“战若得胜,定与君把酒言欢。” 在糜晃心中,什么出身、门第,在这一刻都不重要了。 战场之上,能并肩作战的袍泽才是真的,能保他性命的勇士才有价值。 命都没了,还谈个屁的门第! 残酷的洛阳战局,经历过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改变。 糜晃已经变了。至少在这一刻,他觉得东海老家的农庄、商铺、田地、部曲帮不上他一点忙,这里需要真刀真枪说话,门第再高,在张方眼里,也不过是釜中沉浮的几块肉罢了。 邵勋领命之后,便不再废话。 糜晃当场召集全幢伍长以上军官,将全权委任给他。 邵勋一把抓过还懵懵懂懂的督伯杨宝,让他滚回阵中。 “诸位,多余的话就不说了。”邵勋看着整齐排列的百余人,气定神闲地说道:“当兵吃粮,提头卖命,向来是厮杀汉的本分。” “诸位当兵的原因很多。有人只想混口饭吃的,这没错。但眼下这个局势,城中日蹙,斗米万钱,早晚吃不上饭。” “有人想博取富贵。这很好,都看到大肆劫掠的西人了吧?他们大包小包,鼓鼓囊囊,咱们抢过来,遍赏全军,岂不美哉?” “有人是衣食无着,无处可去,故来本幢为兵。我想说的是,待打完这仗,有了赏赐,你想去哪去哪,我绝不留难,说话算数。” “还有一些人觉得我武艺出众,处事公正,跟着我能活下去。我不想昧着良心说所有人一定都能活,但我可以保证,要死就死在一起,黄泉路上还能做个伴,不至于孤零零的。” “陈有根!”邵勋大声喊道。 “在!”陈有根大声应道。 他的脸色有些潮红,显然情绪激昂。 督伯的战前动员太对他胃口了。 有的军官就会空口白话,什么忠君爱国,全是狗屁,一点都不实在。 督伯就能对症下药,讲到人心坎里去,尽可能把所有人的士气都调动起来。 “我给你二什人,于阵后督战,若有逡巡不进者,立斩之。”邵勋命令道。 “诺!”陈有根杀气腾腾地扫了一眼所有人。 邵勋很快从一二三队中挑了二十名年岁较大的少年,与陈有根那伍汇合,充作督战队。 “有些话,我只讲一遍。”邵勋手抚刀柄,大声道:“士卒不进,伍长斩之。伍长不进,什长斩之。什长不进,队主斩之。队主不进,我斩之。我若不进,诸君可斩我首!” 糜晃在一旁静静看着,下意识咽了口唾沫。 军队,还真是冷酷无情。 他以前见过东海国上军将军何伦治军,可没这么严厉啊。 战前动员结束之后,军官们立刻下营,将士卒驱赶出来,排列整齐。 邵勋从容不迫地在阵前走着,令军士们给步弓上弦,检查铠甲、器械。 很快一阵抽刀入鞘声传来。 检查完毕之后,邵勋又在陈有根的帮助下穿戴完毕筩袖铠,佩上步弓、环首刀,在额头上绑好红抹额。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仿佛生命中有这么一种习惯,有这么一件重要的事一样。 吴前找来了王雀儿,将一柄重剑交到他手中,并附耳说了几句。 十四岁的少年重重点了点头,吃力地扛着重剑,站到邵勋身侧。 整整七队步卒三百五十人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他。 邵勋稍稍校准了下上好弦的步弓,执于手中,扫视了下众军,大手一挥:“但随我行!” 说罢,当先而走。 “但随我行!”黄彪的身子有些轻微的颤抖,或许是害怕,或许是激动,他搞不太清楚了,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跟着督伯。 五十名甲士越众而出,跟在黄彪后面。 第二队、第三队、第四队…… 一队又一队鱼贯而出,在开阳门大街上重新列好阵势。 天空飘起了濛濛细雨,远处的西兵还在肆意抢劫。 他们发出畅快的欢笑,间或传来几声咒骂,隐隐还有男人临死前的惨叫和妇人声嘶力竭的哭喊。 “嗖!”一箭轻飘飘地飞了出去,指定了方向。 “杀!”邵勋大吼一声,举步而前。 “杀!”军士们以矛杆击地,斜举而前。 甲叶铿锵作响,军靴声动人心魄。 数百人如一道洪流般,逆流而上,直趋开阳门。 留守辟雍的孩童少年们纷纷涌到大门口,目光尽皆落在当先而走的“邵师”身上。 在这一刻,他是所有少年心中的英雄。 他无所畏惧,勇猛无前,把所有重担都挑在肩上。 有那年纪较小的孩子,甚至哭了出来。 稍大的少年,则紧紧抿着嘴唇,手用力握着刀柄,指关节都发白了。 邵师教他们读书识字。 邵师让他们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邵师尽可能给他们弄来好吃的长身体。 邵师夜里巡视军营,会给顽皮的孩子掖好被角。 邵师甚至给最爱哭泣的孩子讲故事,缓解他们内心中的苦闷与焦虑。 他就像一道阳光,照进了所有远离家乡的孩子的内心,成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什么狗屁朝廷,关我什么事?若非要在朝廷与邵师之中选一个的话,结果毫无悬念。 雨渐渐大了,开阳门大街之上,响起了几声猝不及防的惊呼与惨叫。 战斗开始了。 第二十七章 有亿点点病(给盟主莘逊加更) 第二十八章 敬重 第二十九章 规划 第三十章 塑造(给盟主泪痕点点寄相思加更) 第三十一章 佯攻 第三十二章 磨人 第三十三章 鼓起余勇(给盟主lixiaopang加更) 第三十四章 噩耗 第三十五章 追杀 第三十六章 莫敢敌者(给盟主举步難回加更) 第三十七章 平昌楼 第三十八章 转变 第三十九章 问对 第四十章 两手准备 第四十一章 结交与重整(给盟主奎元哥加更) 第四十二章 悬在头顶的剑 第四十三章 整军 诸州都督、刺史(一) 第四十四章 入见 第四十五章 大事 第四十六章 价值 第四十七章 根本 第四十八章 斩出个未来 第四十九章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