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84章 昌平誓死守卫京师(求订阅)

第184章 昌平誓死守卫京师(求订阅)

作者:肉丝米面 返回目录
        

岁在辛酉,时维初秋。


        

百官并群臣,聚于京师西北之昌平。


        

秋风簌簌。


        

沃野之间,一片寂静。


        

抱着小屁孩的裕王朱载坖,将怀中的孩子递到了李妃手上,随后向着四周看了一眼,而后便凑到了袁炜身边。


        

袁炜有些意外,小声开口:“殿……朱公子。”


        

朱载坖点点头,压着声音道:“袁阁老,昌平此法,可能行于天下?”


        

袁炜又是一愣。


        

裕王对这件事感兴趣?


        

而在夹山山坡红薯地旁。


        

在拿到刚刚传来的消息后。


        

嘉靖亦是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陆绎一时头大,喃喃道:“姐夫好像说过……这法子也就只能行于昌平……”


        

皇帝也就释然了。


        

一地百姓均之田地,一地共养,这样的法子能在昌平,也仅仅只是因为年初受灾,大乱之后的顺势而为。


        

天下?


        

说完之后,他便贼眉鼠眼一样的向着四周乱瞅。


        

嘉靖听到此言,脸上露出一抹失望。


        

不过想了一下。


        

在陷入长久的沉默之后。


        

便开始三五成群的小声讨论了起来。


        

这时候的讨论。


        

皇帝的脸上多了几分冷漠。


        

目光再次看向山下,已经开始向着书院走去的人群。


        

山下的人群。


        

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心学门徒,士林大儒,已经悄无声息的将严绍庭和徐渭两位围住。


        

落在后面和高拱并肩而行的徐阶,脸色一片冰冷。


        

他的目光满是复杂的看向与严绍庭走在一起,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的先生聂豹。


        

已经无关那所谓的昌平大辩论。


        

人们都在议论着昌平之法,能持续多久,又能否用于别地。


        

严世蕃则是昂首挺胸,一派豪情壮志的搀扶着老严头。


        

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那所谓的辩论经学,但徐阶却很清楚。


        

那一场只存在于人们这几日嘴里的经学辩论,将不会再出现在现实里。


        

若说严绍庭在昌平,有治河修渠之功,已经是国朝少有的干臣。


        

败了。


        

这一遭。


        

自己又败了。


        

举朝。


        

再无第二人!


        

“其实,今日已经不需要再有什么辩论了。”


        

那么。


        

当昌平一地田地均之,无分老幼,昌平百姓共养,再有昌平农约监督制约。


        

严绍庭此刻已经是整个大明朝,独一份的那个了。


        

心中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侍读总算是渡过这关了。


        

严绍庭却是轻叹一声:“晚辈不过是取巧罢了。若非今岁顺天受灾,若非陛下授命,若非百姓信任于我,何来今日昌平?”


        

走在前头的聂豹,面露笑容,一团和气的说了一句。


        

在他身边的王畿、钱德洪两人,亦是认同的点头。


        

徐渭侧目观察着三位士林大佬的神色反应。


        

老夫子哼哼着说道:“若非今日我等踏足此地,如何能知此地已是人均田地,百姓共养,创立农约。而今我朝陛下,垂拱而治,习老庄术,效仿文景。此地有良臣,乡野之风,犹如先古尧舜大同之治。”


        

钱老夫子的话并没有掩饰。


        

跟在后面的人群,又是一阵寂静无声。


        

就在前不久,最先挑出今日是昌平辩论,要与严绍庭比较一番阳明心学的王畿,眼里竟然是带着几分惭愧。


        

他连连摇头:“老夫致仕多年,游于地方,从未见一地父母官,能如严侍读此般,便是能有专心治河修渠,亦是少有,地方百姓必当感激涕零,歌功颂德。”


        

一直不曾说话的钱德洪,亦是点了点头。


        

“绪山先生言重,晚辈万不敢当。”


        

“昌平能有今日,全乃陛下圣明之功,若无陛下支持,晚辈如何能在昌平做成此事。”


        

功劳是属于皇帝的。


        

人们的视线,落在三位老夫子和严绍庭的背影上。


        

有些本欲在今日,亲眼看到严绍庭名声扫地的人,更是羞愧难掩于面。


        

严绍庭更是连忙驻足,拱手弯腰。


        

钱德洪目光闪烁。


        

聂豹则是笑着开口道:“陛下圣明之功,若无你奉命做事,又岂能天成?功劳没有,苦劳却是实实在在的。”


        

听到这位算起来,自己该喊一声师叔的聂老夫子开口。


        

自己最多也就是个苦劳罢了。


        

贪天的功劳,自己这细胳膊细腿。


        

扛不住。


        

严绍庭立马转口道:“诸位前辈同仁,还请入昌平一观,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斧正。”


        

有了前面均田和农约的铺垫。


        

此刻大多数已经收起了要对严绍庭指教的心思了。


        

严绍庭立马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他抬头看向前方。


        

众人已经重回昌平外。


        

“今岁灾情之后,昌平有民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二人,户两千五百二十九。”


        

“灾情之后,我家侍读带领百姓重新平整田地,亦重新编户。此地依山而建,又有书院等,聚集民户一千三百二十六户。”


        

“余下一千二百零三户,分于昌平四处,各有四百户左右。”


        

更多的人,则是用好奇的目光,看向重建的昌平。


        

这个时候。


        

徐渭便再一次的充当起了解说员。


        

徐渭点头道:“双江先生所言不错,昌平原本确实有数十村落,百姓散居地方。只是此次灾情之后,我家侍读推行均田、农约,百姓约定成俗,共同耕种,如此分散不如集中的好。


        

“如今五处聚集之地,足以囊括昌平田地,方便耕种。亦方便官府有司管理,而此地又临近居庸关,说一句京师门户也不为过。


        

“现如今,昌平五地已有六支民壮队,共计六百人,平日农忙,闲暇时则为昌平地方护卫。一旦昌平出现强盗、悍匪,我昌平这六百民壮肃清地方。


        

随着徐渭开口介绍当下昌平的具体情况。


        

聂豹便很自然的充当起了询问的角色。


        

“为何要如此做?若是老夫猜测无错,昌平原本两千多户人家,定是有不下数十村落。”


        

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人,此刻已经是满脸震惊。


        

而在后面的人群,听到昌平六百民壮,一旦遭遇敌寇侵入居庸关后,将会化作六千民壮抵御敌寇,昌平死绝之前绝不叫敌寇越过昌平半步。


        

一时间。


        

而若是当真有外敌叩关,侵入居庸关内,我昌平六百民壮便能立时扩为三千,在我昌平百姓死绝之前,绝不叫一名敌寇越过昌平围攻京师!”


        

当徐渭豪迈无比的说出这番话的时候。


        

人们这才注意到,在这一片昌平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每一条街巷口子,都有那些身穿同样装束,腰上别着短棍的民壮正与那些天子近军一同站街值守。


        

可谓是精彩绝伦。


        

徐阶终于是忍不住,声音越过前面的三位老夫子。


        

“百姓当真敢于御敌?”


        

人群大动。


        

尤其是那些过去只当严绍庭是在昌平闹着玩的朝中大员们。


        

那一张张脸上,更是表情变化莫测。


        

徐渭淡淡一笑,目光看向身边的严绍庭。


        

严绍庭亦是面露笑容。


        

他的目光则是看向了街边那些民壮头目。


        

“此地万余百姓,当真愿以死身,而御敌于京师西北?”


        

徐阁老这话,算是将在场人的心声问了出来。


        

一整个昌平,一万多百姓,难道真的能都抱着赴死的决心,也要在死绝前护住京师西北门户?


        

严绍庭的声音不是太大。


        

却清晰的传入街边昌平民壮队的耳中。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


        

在众人的注视下,严绍庭缓缓举起手臂。


        

“诸位!”


        

“大明内阁次辅徐阁老,问我昌平儿郎,是否有这个胆子,死绝也要护住京师西北门户?”


        

“誓死守卫昌平!”


        

“誓死守卫京师!”


        

“……”


        

就在人们以为严绍庭终于要输下一场的时候。


        

忽然的。


        

整个昌平街道上,爆发出一道整齐的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嘶吼声。


        

“……”


        

开始。


        

是那些昌平民壮们齐声嘶吼。


        

“誓死守卫昌平!”


        

“誓死守卫京师!”


        

“……”


        

却清清楚楚的传到他们的耳中。


        

山坡上。


        

红薯地旁。


        

慢慢的,整个昌平百姓,无分老幼,齐声呐喊了起来。


        

很多人,是在徐阶他们看不到的地方。


        

但是声音。


        

“朕……”


        

“甚悦!”


        

嘉靖低声呢喃,忽的双眼精光斗射,看向吕芳:“吕芳!速回京中,拟旨!”


        

山下的如海啸一般的呐喊声,传入到了皇帝的耳中。


        

嘉靖面色涨红,双手藏在道袍下,紧紧的握成拳头。


        

“百姓有死地之志。”


        

“朕要看看,还有没有能让朕意外的事情了。”


        

吕芳脸上微微一笑,无声的退到一旁。、


        

一直守着皇帝的陆绎,眼珠子一转。


        

吕芳立马躬身上前,准备俯听圣谕。


        

但嘉靖却是忽的摇了摇头。


        

“不,再等等。”


        

所有人都面目呆滞。


        

人们的脸上有着震惊,有着诧异,有着无数种的表情。


        

声浪渐渐平息。


        

姐夫这是又要得好处了啊!


        

而在山下。


        

在那如浪潮一般的声浪中。


        

他们不懂。


        

为何昌平这一万多百姓,竟然全都能有死地之志。


        

而在人们的疑惑中。


        

可那余音,却好似盘亘在人们的耳畔,久久不能平息。


        

这是真的吗?


        

所有人的心中,不由的生出了疑问。


        

…………


        

“徐阁老,我昌平誓死守卫京师之志。”


        

“徐阁老可曾听请了?”


        

严绍庭面带微笑,转身看向徐阶。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