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231章 诏令:海瑞、戚继光、胡宗宪、张居正入京

第231章 诏令:海瑞、戚继光、胡宗宪、张居正入京

作者:肉丝米面 返回目录
        

郭朴作为吏部尚书。


        

如今徐璠这个顺天知府被下狱,他和高拱署理密云惨案后续安抚事宜,已经打定主意,要好生将顺天府上上下下整顿一番。


        

那么。


        

新任顺天知府以及属官们,就需要重新安排。


        

有鉴于刚刚发生的密云惨案。


        

万寿宫大殿内,众人齐齐沉默,不曾发表意见。


        

虽然说顺天知府是个好位子。


        

但现在经过徐璠这么一搞,这位子就变得有些臭了。


        

这个时候让自己人去?


        

那不是将自己人变成仇人。


        

往日里,似顺天知府这等位置,一旦有了官缺那都是要好一阵争夺,才能定下人选。


        

即便是徐阶带着队伍,也得要雨露均沾。


        

只是今日。


        

上一次徐璠能上任顺天知府。


        

其实还是徐家私下里好一阵的疏通上下关系才安排好的。


        

唯恐这个顺天知府的位子,落到自己人头上。


        

现在这位子,可是烫手的很啊。


        

郭朴开口之后。


        

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心中冷哼一声。


        

这帮人啊。


        

珠帘后。


        

嘉靖目光幽幽的看向在场众人。


        

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啊。


        

嘉靖默默的感叹了一声。


        

都是个无利不起早的。


        

又是最会趋利避祸。


        

“陛下,东南急报。”


        

东南。


        

正要开口。


        

殿外却有人来报。


        

一则就是东南沿海各省平倭的事情。


        

可不论是哪一桩事,都是干系东南政局民生,乃至于关系到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


        

如今头等的大事只有两桩。


        

一则东南丝绸增产行销海外,为朝廷开源的事情。


        

“徐阁老。”


        

徐阶此刻还沉浸在失去长子的痛苦之后,闻言之后眼神有些浑浑噩噩的,抬起头满脸的苍白憔悴。


        

众人闻言纷纷看了过去。


        

嘉靖看了眼吕芳,而后低头看向徐阶。


        

嘉靖眉头一皱,开口道:“徐阁老身体不适,可回府歇息。”


        

徐阶一抬头。


        

“陛下……”


        

“咳咳……”


        

这可是个十分有政治含量的暗示啊。


        

徐阶胸中好似堵了一口气,半响之后才拱手道:“老臣……谢陛下隆恩……”


        

原本还看向外面的众人,亦是纷纷看了过来。


        

皇帝要让徐阶回府歇息。


        

“臣……”


        

“告退……”


        

徐阶双手撑着膝盖,颤巍巍的站起身。


        

他再次弯腰躬身,抱拳作揖。


        

无声的叹息。


        

在大殿内无声的回荡着。


        

一声低吟,徐阶抱着拳,一步一步的缓缓后退。


        

而后在众人注视下,默默的转过身,形单影只的跨出了殿门,消失在外面的强光里。


        

而在殿外。


        

聚集在这里的官员们,眼看着在徐璠被厂卫带走之后,徐阶又紧随其后一个人走了出来。


        

不用想。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朝堂之上都不会再看到徐阁老的身影了。


        

他闭口不言,从这些官员让出来的通道,一路走出万寿宫。


        

站在宫门外。


        

顿时一片窃窃私语。


        

徐阶从台阶上,一步步走下来,目光平静的注视着在场的这些人。


        

他幽幽一叹,由着马夫搀扶着上了马车。


        

马夫轻喝一声,马车悠悠的动了起来。


        

徐阶回头看向重新修缮的万寿宫,眼底闪过一缕一缕的寒芒和冷意。


        

最后。


        

吕芳上前,将奏章取到手中,送到了皇帝面前。


        

“启禀陛下,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胡宗宪奏报,浙江倭患如今尽除,三府参将戚继光又平江西之乱,皆为大捷,特奏捷于圣上。”


        

在徐阶离开的万寿宫。


        

来报的小太监,也已经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进来,跪在地上双手捧起一份奏报。


        

赶在所有人之前。


        

严绍庭拱手站了出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困扰我大明浙江一省多年的倭患,如今在能臣干将治理下,终于一扫而空!此乃陛下圣明无双,广施善政所致,臣为陛下、为大明贺!”


        

严绍庭心中一动。


        

浙江的事情,总算是来消息了。


        

此刻见东南传来捷报,又被严绍庭抢先开口祝贺。


        

三人正要紧随其后。


        

在经历了徐璠被定罪,徐阶被赶回家后。


        

礼部尚书严讷、兵部尚书杨博、刑部尚书潘恩三人,心中满是错乱担忧。


        

“为大明贺!”


        

严讷、杨博、潘恩三人也只能混在人群中,胡乱的开着口附和着。


        

却不想高拱、袁炜等人,以及并未离去的三位国公爷,亦是先于他们躬身作揖,开口出声。


        

“臣为陛下贺!”


        

说了一句。


        

嘉靖便低头看向胡宗宪送来的奏捷章本。


        

珠帘后的嘉靖已经是满脸笑容。


        

“浙江大定,乃是前方官吏用心,将士敢打敢拼换来的,朕又有何功劳。”


        

徐延德三人亦是满脸笑容。


        

三位世袭能追溯到太祖、太宗一朝的国公,齐齐躬身作揖。


        

随即。


        

他抬起头看向徐延德、张溶、朱希忠三人,露出笑声:“好啊!你们三家的小子,如今也是战功彪炳!好!”


        

皇帝目光转动。


        

如今内帑钱袋子鼓鼓囊囊,前线将士大战报捷,自然是有底气赏赐的。


        

“皆为陛下仁政功德,方得如今浙江肃靖,臣等身为勋臣,誓死捍卫大明!”


        

嘉靖则是拍着桌案,脸色龙飞凤舞的说道:“好!国朝上下一心,岂有不胜之理?这一次,朕要好生的赏赐尔等!”


        

“但东南非浙江一地滋生倭患,福建、广东乃至南直隶等地,亦有倭患尚未尽除。”


        

“臣以为,还是要趁此大胜时机,调兵遣将,拨付钱粮军饷,乘胜追击,一举扫清我朝东南沿海倭患。”


        

兵部尚书杨博却是忽然站了出来。


        

“陛下,前线将士每战必胜,浙江一省倭患尽除,此乃浙江百姓之福,乃是我朝之福。”


        

但他这样说,却又有着自己的考量。


        

不管是胡宗宪还是戚继光,乃至于浙江道,那基本都是严家的势力。


        

杨博所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浙江倭患尽除,正是军心振奋的时候。


        

今日并没有站出来有什么主张的袁炜,却是沉着脸走了出来。


        

“陛下,臣不这样认为。”


        

这个时候大肆赏赐浙江人等,岂不是助长严家声势?


        

而当杨博说完之后。


        

眼里闪过一丝不悦。


        

你袁阁老虽然是在内阁当差,可你也不是管着兵部的差事,过去也并没有军务上的经验。


        

“眼下虽然浙江大胜,但将士们也已经征战数年,还是应当先行修养,加之如今已至冬季,即便南方不似北方寒冷,却也并非酣战的好时机。不过等浙兵重新整顿兵马,马肥兵壮,来年再行征战清剿东南沿海各省倭寇。”


        

杨博当即看向袁炜。


        

这是个什么意思。


        

而严绍庭也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平日在朝中,也不甚谏言。


        

今天我兵部刚说话,伱袁阁老就立马跳出来反驳。


        

“如今时节已至冬季,年关将至,将士们刚刚大胜,经年不曾回家,不如朝廷赏赐一番,准允将士们回家与家人团聚,过个团圆年,也能彰显陛下仁德,彰显陛下爱护军中士卒之心。”


        

随着严绍庭说完话。


        

“陛下,臣附议袁阁老所言。”


        

“浙江前线将士们忠君报国,粮草充足,自然是每战必胜。浙江如今倭患尽除,有前线将士们死战之功劳,但也有朝廷调度有方的功劳。”


        

嘉靖亦是点点头。


        

“将士征战经年,如今大捷,朕岂能无视将士归家与亲人团聚之心?兵部,依严阁老、袁阁老所言,行文浙江,命将士卸甲还乡,与家人团聚,开年之后归营,再为大明征战!”


        

严嵩便缓缓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袁炜、严绍庭所言不错,将士们能精忠报国,每战则视死如归,如今浙江大定,加之年关将至,宜当让将士们回家与家人团聚,待来年开春,朝廷粮草军需调拨到位,再开拔增援如福建、广东。”


        

两位内阁大臣都认为现在浙兵到了需要休息的时候。


        

如今浙江大定,将士回乡团聚,陛下有意嘉奖此次浙江道平定倭患的有功之臣,不如诏令浙江人等入京述职,陛下也可当面封赏有功之臣,以显陛下仁政,赏罚分明。”


        

嘉靖眉头一挑。


        

杨博见事已至此,皇帝都开了口,也只能是无奈应是。


        

而严绍庭却又说道:“陛下,今年朝廷从开年就过的艰难,但事情却因陛下圣明无双,件件都办的妥当,等到明年东南丝绸的生意做成,朝廷也就能缓一口气了。


        

自己能借着封赏,在这些军中将领面前露个面。


        

只是……


        

这倒是个好主意。


        

也是个好理由。


        

陛下倒不如将他们也一并召回京中述职,再让戚继光他们挑选些军中立下大功、悍功的将士一并入京,也能让陛下和臣等亲眼瞧一瞧,我大明朝能征善战的将士们,都是何等悍勇魁梧。”


        

一开始反驳杨博奏议的袁炜。


        

嘉靖心中有所顾忌。


        

严嵩则是顺势说道:“此次浙江戚继光军中,也有定国公府、英国公府、成国公府的三位小公爷在,三人也各有战功。


        

他们三家的小子,已经去了东南快一年了,如今也是难能可贵的立下功劳。


        

这一次若是当真能回京述职,接受皇帝的亲自封赏。


        

亦是开口道:“若是此时传旨东南,算上浙兵整顿等后续事宜落定,浙江的有功之臣入京,差不多就是正月里了,到时候陛下亲自封赏他们,也算是件热闹事。”


        

徐延德、张溶、朱希忠三人则是面露喜色。


        

这位还站在万寿宫大殿上的最后一位内阁辅臣。


        

“高阁老之意如何?”


        

那么他们三家,在大明勋贵圈子里,可就大涨脸面了。


        

嘉靖则是看向高拱。


        

不用回头看,他都知道。


        

这三位国公爷,可是等着各自的儿子回来一趟,让他们三家立下军功的小子能在京中涨一把脸面。


        

高拱心中有些不同的思量,只是眼下已经议到这里了。


        

再加上三位国公爷都在这里。


        

等到高拱的回答之后。


        

嘉靖当即面上一笑,挥动双臂,扫开道袍。


        

自己如何反对?


        

高拱躬身道:“臣无异议,东南倭患已存多年,如今国朝用兵,浙江大胜,朝廷是该好生庆贺一番。”


        

吕芳上前躬身作揖:“主子爷。”


        

嘉靖面带笑容:“拟旨,诏令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胡宗宪,三府参将戚继光,并浙江有功将士入京述职领赏。”


        

“既如此,这件事就如此定下来。”


        

“吕芳。”


        

嘉靖却是目光一眼,眼神在殿前众人身上扫过。


        

“诏令。”


        

吕芳当即笑着说道:“奴婢遵命。”


        

就在众人,包括严绍庭都以为这件事定下来了的时候。


        

老道长竟然要在这个时候就将张居正召回京师。


        

更让他意外的是。


        

“张居正,还有那个海笔架,也一同入京。”


        

严绍庭当即抬头。


        

就在严绍庭和其他人心中疑惑的时候。


        

嘉靖已经开口道:“东南增产丝绸的事情,如今也算是步入正轨,待张居正回京之后,就让南直隶的那个赵贞吉,兼办此事,与对外商号一并操办丝绸卖往海外的事情。”


        

老道长竟然现在就要见海瑞了。


        

难道是为了那篇陈情国朝治疏?


        

“朕的大明朝,是不是真的就百官百衙,皆为蠹虫了!”


        

…………


        

“至于那个海笔架……”


        

“朕要当面问问他。”


        

月票推荐票


        

天龙八部同人诸天文,喜欢的老爷去支持一波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