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眼一闭,居然还有活路? 第二章 老子要修仙 第三章 这都是为了成仙,努力啊 第四章 当皇帝真的好烦啊,没辙 第五章 你们说了啥?哦,那就这样吧 第六章 陛下你这样,我们都犯嘀咕啊。 第七章 猜不透啊 第八章 通个气,朕要杀人 第九章 一切都为了龙气啊 第十章 舞台已经搭好,朕要接着修道 第十一章 炼个丹吃吃 第十二章 啊?我病了? 第十三章 裕王这个大聪明来了 第十四章 朕就给这阵东风 第十五章 爹,你支棱起来啊 第十六章 搭好了一台戏,就等人唱 第十七章 朕在看戏,你们呢? 第十八章 闲暇一眼,化作龙威 第十九章 严世蕃这是在搞事啊! 第二十章 你敢摸鱼? 第二十一章 都急着改自己剧本啊 第二十二章 皇上,听我狡辩 第二十三章 都要倒霉的前奏 第二十四章 朕的大饼,香不香? 第二十五章 我,陈洪,最懂主子 第二十六章 吕芳,又又跪了 第二十七章 朕来坐庄,你们呢? 第二十八章 陛下,老臣是来谈生意的 第二十九章 朕也很难办啊 第三十章 当初意外发现,还能玩的更花 第三十一章 没人能白嫖朕的恩情 第三十二章 朕,嘉靖,打钱 第三十三章 卖个人情三百万,血赚 第三十四章 治理大明,全靠朕命长 第三十五章 好大儿,你先别急 第三十六章 大聪明严世蕃 严府,另外一间书房。 几名官员坐在两边椅子上,手里端着下人刚送来的茶盏,一股独特的清香从中散发出来。 只是他们谁也没有心思去品尝,只是匆匆抿了一口后,便将上好的官窑所出茶盏放在旁边,目光纷纷看向了主位上的小阁老——严世蕃。 “阁老,浙江那边,张居正与高拱以官府名义,调拨了一批粮食过去,打起了高价收购生丝的名头。” “这段时间,不少桑民用生丝换取了粮食,也有百姓打听起这件事,一时间声势浩大啊。” 过了半响,一名坐在靠前位置的官员忽然开口,忧心忡忡的说起了浙江那边的情况。 这让刚被训了一顿回来的严世蕃,脸色更加阴沉了,他冷哼一声说道, “那帮清流最爱惜羽毛,手段想硬也硬不起来。” “徐阶刚为他们求情,解决了银子的问题,皇上又同意暂缓执行的办法,他们倒开始在浙江装好人来了。” “咱们的人插不上手,还有宫里的人盯着,他们自然也就猖獗了起来。” 关于浙江的改稻为桑之策,经过这两个月来的风云变幻,最终还是由清流党派的人来执行。 宫里派了陈洪这位司礼监秉笔太监去,又在那边形成了一个小平衡。 严党时时刻刻盯着张居正他们,想要抓到把柄。 清流党派这边的张居正与高拱二人,自然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走的十分稳当。 而陈洪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暂管织造局,明里暗里盯着两方的人,互相牵制,互相平衡。 加上朝廷同意暂缓执行改稻为桑,反倒是让这件事有条不紊的施行起来。 张居正与高拱出面,从外省调拨一批粮食到浙江,不再按照折半价格收购生丝的惯例,而是按照正常价格进行交易。 同时他们也没有急着立刻让官府出面收购农田,步子迈的非常稳,先竖起一个名头,吸引百姓纵跃来交易生丝。 短时间内,浙江那边已经收购到了不少生丝,还安抚了百姓,获得了好名声。 按照严党的人调查,已经有不少百姓在考虑,今年是否要将一部分农田改为种植桑树,或者扩大桑田数量,先赚一笔再说。 反正田在他们手中,明年种什么都行,难得遇到全价收购生丝的事,自然蠢蠢欲动,想多换粮食到手。 粮食不是问题,在年前的朝廷财政延议上,就曾提过要从外省调拨粮食,用来保证当地百姓的所需。 现在张居正他们,无非是按照规矩来办事,况且每年浙江这边生丝产量有限,并不会产生太大粮食缺口。 “可是阁老,这样下去,他们必然会在百姓种植一部分农田为桑树时,突然恢复折半收购生丝的惯例。” “然后再以官府名义出面,用更多粮食的价格收购百姓的那部分桑田,甚至搞不好还会给出补偿。” “譬如皇上所说的,对这部分桑田按照田税来收,强硬调整浙江那边粮食价格等等。” 另外一名座位靠前的官员,这时也开口接上了话,同样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他们不是在担心百姓,而是在担心张居正他们在浙江,走的步子太稳当了。 折半收购生丝,一直是惯例,他们若要恢复,谁也无法以此指摘什么。 同样的,原价粮食收购生丝,也大可以用为了更好推进改稻为桑之事,体谅百姓不易等等,而作为借口。 这一套手段,唯一强大的地方在于时间。 一旦百姓将部分农田种植桑树,时节一过,就很难再回头了。 到时候官府出面,或者压着当地富商,来高价收购桑田乃至农田,甚至给予百姓补偿。 那么浙江一带,将有一部分农田转为桑田,增加了生丝产量,有了前例,明年再由官府牵头继续收购农田,事情就好办多了。 甚至由于时间充足,完全可以花个三五年慢慢来,今年先铺垫一下。 清流们爱惜自己名声,肯定会制定好后续收尾的计划,譬如调整浙江那边的粮食价格,固定在某个浮动范围。 让百姓不至于因为失去农田,或者改种桑树,而导致买不起粮食,激起民变等等。 到时候哪怕张居正他们回来,再出现问题,那也就不是他们的责任了,或者说,很难牵扯到他们身上。 甚至可以多想一层,这会不会是一个坑? 张居正他们在浙江办好事,收了好名声,又留下了收尾计策,保证改稻为桑之事的运转。 等回头严党的人接手这件事,会发生什么? 清流党派不清楚严党官员的性格吗? 他们当然清楚,浙江作为严党大本营,一旦在这件事的后续上出现问题,恐怕就更容易方便追查了。 “这还用得着你来提醒?” 严世蕃冷眼瞥了一眼这名官员,直接哼了一声。 坐在下方的几名官员互相看了看,纷纷陷入了沉默。 真要是让清流他们办好了这件事,那就是大功一件。 他爹严嵩也提过这件事,徐阶他们恐怕想借此推张居正或者高拱入内阁。 上次他爹与徐阶进宫面圣,几次刁难都被徐阶那个老狐狸化解了,甚至还反击,给严党埋下了一个坑。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准备引爆了。 严世蕃想到这里,心里顿时一定,起码在改稻为桑成功前,徐阶他们还不敢乱来。 否则引起严党反击,坏了这件功劳,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而现在,绝不能让清流党派在浙江成功改稻为桑,但凡有推张居正或者高拱入内阁的可能性,都必须要掐死才行。 “改稻为桑,改稻为桑,说穿了,就是为皇上捞银子花。” 他突然站起身,将双手背在身后,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然后看向手下的官员们,说道, “那咱们就推这件事一把,让他们好提前收获,这天大的功劳。” 严世蕃说这话时,脸上一副冷笑的模样。 “派我们的人去浙江散布消息,就说朝廷要改稻为桑,想要强制性收购百姓手中的农田。” “现在官府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麻痹他们,一旦种上桑树,就要立刻压低生丝收购价格,提高今年的税收,强制他们卖田。” “这还不够,再上上强度,那批名单不是整理出来了吗?给我抽一批官员出来,让他们暗中煽动一部分百姓去衙门闹。” “再自请谢罪,能不能活,我都保他们妻儿老小,余生平安富贵,” “哼,我倒要看看,张居正他们打算给百姓怎么解释。” ………… 与此同时,皇宫,丹房。 “哼。” 一道冷哼忽然响起,吕芳侍候在嘉靖身旁,不动声色的扫视了一遍四周,却并未发现有什么问题,主子这是怎么了? 丹炉前,嘉靖手持芭蕉扇停下动作,脸色有些不愉,停止了暗中掐算的天机之术。 第三十七章 严世蕃:爹,我没有 第三十八章 锦衣卫敲门 第三十九章 噫,又有一笔银子在路上 第四十章 都想瞒着朕? 第四十一章 现在是生死时速 “浙江,似乎一切安好?” 吕芳闻言眉头皱起,第一次带着不太确定的口吻说话,同时眼里也闪过了一丝无奈。 自从他被卸了掌印,名义上已经不能随便指挥其它太监了。 黄锦那个性子,也只能说守成有余,让司礼监最近气氛松快了不少。 但是浙江那边与宫里的联系,就出现了问题。 陈洪也是司礼监四大秉笔太监之一,且野心勃勃,他当然不会服气黄锦。 所以传回来的消息,都很官方,是一丁点面子都不给黄锦啊。 所以当嘉靖问起浙江那边的事时,吕芳才感觉十分为难。 “一切安好?” 嘉靖反问了一句,脸上带着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 扑通一声,吕芳已经丝滑的跪下,低头叩首,嘴里不停请罪。 这就是司礼监的短处了,太监们的争斗,也不输给朝堂上的程度。 若是杨金水还在,吕芳哪怕失去掌印,也能精准把握浙江的动向。 但是换做陈洪,没主动踩一脚,都是因为顾忌,而不是情分。 “让朱七来。” 嘉靖不紧不慢的吩咐道,拿着芭蕉扇再次扇风,一个眼神示意。 立刻就有小太监端着各类朱砂水银等材料,打开丹炉往里面倒。 伴随着嘉靖运转法力,操控仙识,这些材料都在丹炉里慢慢融为一体,按照比例进行合成。 吕芳磕头称是,立刻起身离开了丹房,去找朱七了。 不一会的功夫,锦衣卫头头——朱七,便来到了丹房,直接跪在嘉靖身后,问安后,静静等待着问话。 “之前让你看着点浙江,情况如何?” 嘉靖头也不回的坐在蒲团上,继续手持芭蕉扇扇风,以炼丹的过程,来不断刺激体内正在勃发的灵性。 每一道法力运转一个周天,龙灵金身的灵性,也就更加活跃了不少,即将凝结出现。 “回禀皇上,浙江官员正在有条不紊的主持改稻为桑之事,从外省调拨粮食,以原价换取百姓手中生丝。” “目前一些桑户准备扩大一部分桑田面积,一部分农户也准备栽种几亩桑树。” ………… 朱七迟疑一下后,低头详细讲述着锦衣卫在浙江收集到的消息。 “还有吗?” 嘉靖背对着朱七,道袍下的身躯,散发着飘飘欲仙的气势,他不轻不重的再问道。 朱七一咬牙,低头继续说道, “淳安县令海瑞,最近与张居正等大人意见不和,坚持上奏疏,想要定下调拨粮食之例。” “但是这些奏疏目前在,在,……。” “说。” “皇上恕罪,这些奏疏目前刚送至裕王府上。” “刚送?” 嘉靖停下扇风的芭蕉扇,慢慢转过身看向朱七,明明只是略带俯视,却给他一种宛如龙威的压力。 朱七直接五体投地,将头重重的磕在地上,不敢再说半句。 事关裕王,他碰不得,也说不得。 “好一个刚送到。” 嘉靖忽然轻笑一声,让额头贴在地砖上的朱七,如蒙大赦,却依旧保持着该姿势,不敢乱动半分。 一旁吕芳闻言,脸色却变了变,明白出大事了。 这么紧要的情报,陈洪竟敢不上报? 海瑞何许人也?区区一淳安县令罢了。 但是吕芳很清楚,在年前改稻为桑之事刚刚商议时,主子便注意到了这个海瑞。 这件事,他还有司礼监几个秉笔太监,都是知道,并一直暗中关注乃至偶尔帮助一把。 可是现在,海瑞硬顶张居正等人,甚至上奏疏至裕王府。 这么大一件事,陈洪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居然胆敢隐瞒? 吕芳暗自压下心中怒火与不安,开始快速分析情况,首先,这件事绝不能牵扯到司礼监头上。 黑锅是陈洪一个人制造的,也该由他一个人去背。 其次,司礼监必须将这件事快速调查情况,作为皇上的人,他们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最后,要快速给出态度,绝不能让皇上认为,司礼监已经与朝堂势力,开始勾结串联了。 吕芳眼睛眯了眯,迅速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确认大体方向没问题后,开始优化细节起来。 现实里,嘉靖刚说完,便听到扑通一声。 他转头一看,吕芳也如同朱七一般,深深的跪在地上叩首,等待着圣裁。 “朕晚上还要批改奏疏,下去吧。” 嘉靖轻轻挥了挥衣袖,朱七闻言再次叩首,脸色忐忑的起身,张了张嘴不敢说话,最终慢慢转身离开了丹房。 而吕芳则是一边用衣袖擦着冷汗,一边缓缓站起来,轻声说道, “主子,黄锦好些日子都在忙着事务,不如今天叫他来跟前服侍,也能松快松快?” “嗯。” 嘉靖没有看吕芳这边,只是嗯了一声,继续盘坐在蒲团上,手持芭蕉扇轻轻扇风,完成自己的炼丹。 吕芳低头行礼一番,随后转身快步离开丹房。 一出门,他便吩咐两名小太监仔细伺候,随后赶紧向司礼监走去。 另外一个机灵的小太监已经喊来软轿,连忙想扶着吕芳上去。 吕芳回头看了一眼丹房,立刻坐上软轿, “快,去司礼监。” 很快,一行人抬着软轿,快速向司礼监奔去。 而丹房里,嘉靖还在悠然自得的炼丹,手持芭蕉扇慢慢煽动,让丹炉下方的碳火,发出蓝青色的火焰。 现在刚刚中午,他晚上要批改奏疏。 也就是说,留给吕芳证明忠心与能力,留给司礼监证明忠心与能力的时间,只剩一下午的时间了。 身上的忠字不稳,对于太监们而言,就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嘉靖只要静静等待一个结果就行。 他是皇帝,所有人在这件事上,都必须给他一个交代。 很快,宫里就传出了消息,徐阶的人立刻将消息送到了裕王府。 此刻,裕王府,厅堂。 “不好,皇上怕是知道了。” 徐阶慢慢打开小纸条,猛然脸色一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主座上的裕王也脸色变得难看,同样站起来,脸上带着无措的表情。 “徐阁老,这可如何是好?” 裕王有些失态,这件事被父皇知道了,他该如何应对? 说白了,他现在就是太子,很多事,不能拔尖,也不能落后,最好就突出一个中庸,对权力要表现的很淡。 海瑞是朝廷的官员,他的奏疏,裕王本来就不该留在身边才是。 第四十二章 冲锋陷阵的裕王爷 第四十三章 一些语言的艺术 第四十四章 尘埃落定? 第四十五章 转了一圈又回来的奏疏 第四十六章 丢一个饵,以待后续 第四十七章 钓鱼,愿者上钩 第四十八章 朕都要被自己感动了 第四十九章 你们一定会争气的 第五十章 这可是你们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