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次的轮防换驻和出关击奴赶到一起,事情有些蹊跷,可卫所军将们都是一盘散沙。
尤其是经过改制后,山陕两省的卫所势力大不如前,便是宋利,也只能在张万邦这样的九边大帅跟前点头哈腰,遑论其余的人了。
张万邦为了地方稳定,还是留了个心眼,给宋利卖几个好脸色,入城后并没有立即要查探兵备虚实的意思。
如此一来,卫所的军将们也都安心了,乐颠颠的前往太原城。
山陕两省的官军要在那里集结,并且同各省的官军一样,在通州一带驻扎,等待朝廷的下一步旨意。
至于说湖广、河南,倒是出现几次卫所官兵聚众反对,但是被湖广兵备傅宗龙和正在河南剿匪的孙传庭一一化解。
总而言之,这次朝廷调动各地卫所军队出关,就是连哄带骗,能少一事便少一事。
只要到了畿辅,那就不是他们说的算了。
在朱燮元和张万邦的一镇一调之下,山陕两省没有太大的乱子出现,只有几个千户所发生了哗变,但是很快平息。
这样的小事,现在基本已经无足轻重了。
山东由于有袁可立和海防名将张盘的存在,大抵和山陕两省相差不多。
多少年了,大明的皇帝也从未对手中天下的情况如此了解,尽管这还只是摆在台面上的半个天下。
“山西调卫所兵六万八千,山东调卫所军八万,以备倭军轮防换驻,湖广有兵二万六千,河南有兵一万四千。”
兵部尚书王洽正坐在西暖阁的椅子上,汇报这次兵部接到全国各地的情况。
......
从去年十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天启八年的二月底,这次声势浩大的调兵行动总算是接近尾声。
虽然轮防换驻还在各地督抚的调度下进行,但江南以北的五个省份的情况,都已经被十分清楚的摆在朱由校的御案上来了。
王洽笑道:“陛下,棉衣还要分发给辽东各地的兵马,以及受灾的辽民百姓,还要考虑到收复建州后的俘虏,没有五十万套,都是不够的。”
“就算有五十万套,也不能停止,要一直生产棉衣和被褥,直到辽地完全足够使用,不然人心浮动,即便收复了建州,也迟早生乱。”
朱由校道:“倒是朕想的简单了,棉衣的事,朕已下旨让兵仗局和浣衣局加紧生产,征召民间的商人协助朝廷生产。”
朱由校听完,深吸了口气,“也就是说,这次朝廷从中原五省调兵几近二十万。”
“是,陛下,这还没算畿辅和九边要出关的兵马,全部加在一起,只怕现阶段准备的三十万套棉衣还不够。”
闻言,朱由校一愣,道:“就算全部算上,也难有三十万人,现在已经有了三十万套棉衣,怎么会不够?”
“如此看来,九边的棉服厂都可以腾出手来,去生产辽地这次作战所需的棉衣和被褥了。”
王洽也是一笑,道:“如此甚好,棉服和被褥充足,将士们有基本的保温措施,也能稳住人心了。”
换句话说,没他啥事了。
“皇商会那边呢,没什么动静吗?”
王朝辅一旁笑眯眯道:“爷,皇商会的黄东家近日前往西安,正赶上张大帅带领大同军轮防换驻,他们俩商量好了,皇商会可以提供九边边军及灾民的棉衣、被褥所需。”ŴŴŴ.biQuPai.coM
朱由校松了口气,靠在座椅上。
“这是自然,只是陛下要告知于臣,此次扩招,是仅限中原五省还是全国十三省。”
“新募兵员是以营兵为制,还是仍属卫所。”
卫所改制,朱由校想了很久。
不过他刚在心底松了口气,朱由校便又说道:
“王爱卿,还有件事,这次从中原五省调兵二十万出关,地方势必空虚,是时候下发布告,在全国广募新兵了。”
王洽心下一紧,问道:
“朕对卫所制度稍加改动,由兵部下发,以为新制。”
王朝辅一招手,王承恩立即上前,将文书奉至兵部尚书王洽身前,后者看时,脸上屡屡泛起惊异之色。
“陛下改制,臣…”
完全取消,用另一种制度代替,这几乎是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可以在基础上加以改进。
于是向旁侧点了点头,说道:
“此事朕夙夜思虑,想了很久,觉得祖宗之制,还是不可轻动,但卫所制度行使如今,早已不合乎当今天下。”
“臣,替全天下的军民百姓,谢谢陛下这大恩大德了!”
朱由校连忙起身,将他扶起,笑道:“爱卿这是为何,卫所改制,本朝已酝酿多年,至今尚未完全施行,朕时常都觉得对不起天下臣民。”
“时至今日,卫所制度陈旧腐烂,是该以新制代之。只不过朕想着,卫所毕竟是太祖爷定下的根基制度,还是不要更名易姓的好,还是叫做卫所,也免得麻烦。”
“怎么,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朱由校笑道,“毕竟是日后要施行下去的新制,不能只听朕一家之言。”
“不不不,臣是觉得,陛下此番取消军户世袭身份,在中原五省撤销营兵,禁止募兵等诸多新制,实在是天下军民闻者大快之举。”
王洽看罢,浑身颤抖,起身匍匐在地,高声疾呼。
待兵、户两部尚书从西暖阁离开,已经是深夜。
朱由校伸了伸懒腰,拖着疲惫的身体,正打算前往坤宁宫歇息,正走到皇极殿前的廊道上,向外一望,顿时便挪动不开眼睛。
入目所见,皇宫大内,处处都是悬挂着明亮的灯笼,每一个灯笼下,又要有勇卫营兵士值岗守卫。
王洽被扶起,已然是老泪纵横。
君臣二人各自做好,缓和片刻,朱由校再度望向一侧,问道:“兵部之事已毕,此次大军出关,所需军饷几何,户部有没有个章程?”
......
“爷,是皇家商会的黄东家,要奴婢禀明陛下,说有一种关于正牌和冒牌的新点子,还望爷能准许。”
朱由校呵呵一笑,负手转身,走往坤宁宫,轻飘飘说道。
“什么正牌冒牌的,随他去弄,你也回去吧。”
京师街巷,也是一片的灯火万家,与紫禁一墙之隔,仿佛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令朱由校喜欢欣赏的小民世界。
正欣赏着,一侧有静静的脚步声传来。
朱由校连头也没动弹一下,便是道:“朝辅啊,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王朝辅立在原地,目送天启皇帝离去,笑道:“爷慢着点儿,天黑,当心踩空了。”
更远处,朱由校回道:“知道,知道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我真不是木匠皇帝更新,第九百零一章:卫所新制免费阅读。https://www.biqupai.com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