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神豪从大股东开始 > 第二十二章:收获良多

第二十二章:收获良多

作者:我是金爷 返回目录
        

儿子发现了商机,就给阿花说:“妈,你辣椒酱的生意这么好,大家那么喜欢吃,自己都忙不过来,不如我们开个厂,请几个人来帮忙。”


        

阿花没文化,但她相信儿子,因为儿子有文化啊。


        

但是开厂,没有钱啊。


        

那是九几年,不像现在,有老板愿意投资。


        

即使去银行贷款,人家看阿花一个农村人,也特别嫌弃,根本不给贷。


        

不过村里倒是挺支持阿花。


        

因为他们知道阿花的辣椒酱有多好吃,多美味。


        

而且她的儿子有文化有出息,像是能干大事的人。


        

他们也希望村里能有企业,让村民可以在家就业。


        

但这玻璃瓶却是不够用。


        

毕竟现在开厂了,不是她一个人在做辣椒酱,没有足够的玻璃瓶,都装不了。


        

在1996年8月,村委会借了两间房子给阿花,做专门的辣椒酱加工厂。


        

厂子办起来了。


        

阿花又找到了第二玻璃厂。


        

这次倒是进了厂,还见了一个销售。


        

阿花便找到了市第一玻璃厂订制玻璃瓶。


        

结果人家一看她是个贫苦农村人,瞧不起她,连大门都没让进。


        

阿花感到好气。


        

你们嫌我要的玻璃瓶子少,但谁一起步,就是大厂子啊?


        

不过,听说阿花只要十几个玻璃瓶,还是瞧不起,不给她定制,还要赶她走。


        

先是吃了闭门羹,现在又被瞧不起,又要被赶走。


        

一呆就是一天。


        

饿了,她就拿出自己做的馒头,蘸着自己的辣椒酱吃。


        

你们要是不卖给我,我就不走了。


        

就这样,她赖在了玻璃厂。


        

阿花说:“我自己做的辣椒酱。”


        

管理又问:“你订购玻璃瓶子,就是为了装辣椒酱?”


        

辣椒酱美妙的香味,飘散开来,很快就引起了,一个销售管理的注意。


        

管理问她:“大姐,你这吃的是什么啊,这么香。”


        

阿花听说能买瓶子了,喜笑颜开,连声道谢。


        

然后就这样,辣椒酱厂子里的玻璃瓶子不够用了,就来玻璃厂拿。


        

阿花点头说:“是啊。”


        

管理想了想说:“行,我们可以卖你玻璃瓶子,但你的订单太小,厂里不会给你定制,因为那样做的成本太高了,我们都回不了本。所以你只能买一些我们做好的玻璃瓶,你一次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阿花心里着急。


        

看着那火红的颜色,她感到格外刺眼,茶不思,饭不想,寝不眠。


        

不过一段时间后,阿花却发现,这辣椒酱的产量上去了,但销量还是老样子。


        

看着堆积在厂里的一罐罐辣椒酱,看着亏损越来越大,好不容易攒的一点钱,还有和人借的钱,都花光了。


        

一次次给她希望,又一次次让她失望。


        

不,不能被打垮。


        

阿花绝望啊。


        

难道生活就这么无情吗?


        

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装好一篮子辣椒酱出门了。


        

她先是在集市上叫卖,可买的人,并不多。


        

迷迷糊糊间,她突然想起曾经的生活,比现在更苦。


        

她想起了,自己走十里山路,到集市卖豆花的过去。


        

这个时候,儿子来到了集市找她。


        

他说:“妈,你别着急,你做的辣椒酱那么好吃,独一无二,肯定有人买的。我们这样,把它放在小卖部那里,让他们帮我们卖,讲好价钱,然后我们和他们八二分,实在不行七三分也可以。”


        

大家都说:“不就是辣椒酱嘛,人人都会做,有什么好买的,没听说这个还能卖钱,真是可笑。”


        

转眼到了下午,阿花看着篮子里,还剩下很多的辣椒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接下来的日子,阿花都这样,每天早早的起来,带上一篮子辣椒酱,一家家地找小卖部帮忙卖。


        

走完了这个集市,就去下一个。


        

阿花闻言一喜,觉得儿子有文化就是聪明,办法可行。


        

然后他们就一家家的小卖部挨着求人家,总算是把篮子里的辣椒酱都放在了小卖部那里,让人家帮着卖。


        

等了一天又一天。


        

终于,电话响了起来。


        

她不管小卖部有没有给她卖出去,反正看着厂子里的堆的辣椒酱越来越少,她心里就高兴。


        

等厂子里的辣椒酱剩得不多了,她就守在厂子里的电话机旁。


        

这个电话似乎有了某种魔力。


        

叮叮叮……


        

她激动地连忙接通电话。


        

打电话的是一个小卖部老板,他语气特别焦急地说:“大姐,你那个辣椒酱卖完了,赶紧给我补货,快点,快点啊,很多人问着要呢!”


        

每一个电话,都是要求补货的小卖部老板。


        

叮叮叮……


        

嘟嘟嘟……


        

从那一刻开始,电话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响了起来。


        

接完了所有电话,阿花定了定神,主动拿起电话,给玻璃厂那个销售管理,打了过去,说要定制玻璃瓶。


        

管理说:“大姐,你不需要打电话,你拿着篮子过来,带回去就可以了。”


        

嘟嘟嘟……


        

最普通的电话铃声,阿花却觉得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阿花淡定地咳了两声:“我要一万个。”


        

一万个?


        

阿花说:“不,我这次要定制。”


        

管理说:“几个菜啊,喝成这样?几十个瓶子,你还定制?”


        

管理说:“给,一定给定制啊。”


        

多年之后,很多玻璃瓶厂都相继倒闭,或者被并购。


        

管理直接吓了一跳:“你没开玩笑吧,你要一万个?”


        

阿花说:“一万个,你们给不给定制吧,不给的话,我找别的玻璃厂。”


        

就因为那个销售管理,闻到了阿花辣椒酱的香味,对阿花有几分信心,给了她几分善意。


        

他也因此从销售管理,升职到了销售总监,薪酬不知翻了多少倍。


        

但这家玻璃厂,不仅没有倒,反而生意越来越好。


        

就因为它背靠着阿花。


        

她的辣椒酱,也温存了无数打工者,奋斗者的心房。


        

作为一家地方企业,她创下了45亿的年销售额。


        

也许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会改变他和玻璃厂的命运。


        

50岁以后,阿花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


        

比如,坚持不上市,不贷款,不融资。


        

比如员工要出差,她会煮几个鸡蛋,交代孩子路上吃。


        

如今更是拥有68亿身家。


        

阿花也留下了,在很多人看来,老土甚至顽固的作派。


        

她自己呢,经常坐着劳斯莱斯古斯特,去找其他老太太打麻将。


        

车上挂的是,张扬的4个8。


        

比如员工结婚,她都会亲自上场去当证婚人。


        

如今,七十多岁的阿花已经退隐,把公司交给了两个儿子。


        

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有很严重的肩周炎。


        

因为当初,她在两间小小的厂房里,忍着被呛出的泪滴,把辣椒剁得很仔细,就像用仅有的执念和力气,向生活反击。


        

摸牌的时候,阿花的动作特别慢,但是从来没有人催促她。


        

不是因为她如今的身份地位,太不简单。


        

……


        

故事结束,梁成金猛地醒来,已经是早上六点。


        

有人说,现在的辣椒酱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味道。


        

或许就是少了,阿花曾经的这种精神。


        

尤其是几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


        

“好样的,宿主,加油吧!”


        

然后他耳边响起了系统的声音:“宿主,了解了这第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梁成金点点头,感觉学到的东西,挺多的,很有收获。


        

接下来的一个月。


        

梁成金在家,通过网上和其他编剧交流写《魔孩》的剧本。


        

梁成金笑了笑,又回味了一下阿花的人生,回味了一下这个故事。


        

然后他又有所悟地点点头,方才起床锻炼身体。


        

而电影内容,也从原来的妖族,改成了树族,变得更儿童化了,电影开头部分,呼吁保护大自然的立意,也更加明确了。


        

除了写剧本,梁成金还和邓超,进行了公司的初步建设。


        

怕《妖童》的名字过不了审,所以又换成了《魔孩》。


        

如果不是因为内容和哪吒完全不同,还差点改成了《魔童》、


        

这一个月以来,村里一些在外打工的大龄单身姑娘回来了。


        

主要是她们听说了梁成金和邓超的事,觉得他们年轻有为,都想回来嫁给他们。


        

他其实不想那么累,但毕竟钱全是自己投的,也不能完全不管,而且他也想试着,锻炼一下自己看人识人的能力。


        

不过公司招的骨干成员,主要还是梁成金或者邓超,愿意来农村吃苦的大学同学。


        

所以梁成金为了应付这些姑娘,又继续让李美梦,给他做了挡箭牌。


        

好在李美梦,并不介意,还说可以把他们的合影拿给别人看。


        

毕竟这样不用远嫁,而且远嫁到城里,未必能找到梁成金和邓超这么优秀的人。


        

最重要的是,她们还对两人,知根知底,知道他们都是很适合过日子的老实人。


        

那个女孩也不错,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很勤劳善良,不怕吃苦,很努力地帮着邓超打理公司。


        

所以村里的姑娘,有的又离开去城里打工了。


        

那些姑娘,看到梁成金的女朋友那么漂亮迷人,相形惭愧,也只好放弃。


        

至于邓超,也没有给村里的姑娘机会,和他追求了很久的女神,走在了一起,在感情上面,他已经算是人生圆满。


        

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大龄单身男女,在小河边,在田野上,在玉米地里,在红薯地里,谈情说爱。


        

这倒是给村里的一些单身汉抓住了机会。


        

不过还是有一部分选择留下来,看看梁成金和邓超的橙子种植,能不能搞起来。


        

他们真的有希望告别单身。


        

毕竟那些姑娘,嫌弃的并不是农村,而是感觉村里没有希望。


        

而梁成金和邓超,给了村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