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光军 > 第四十五章 看相师

第四十五章 看相师

作者:柯基公子 返回目录
        

那高个子书生进了寺庙,一看好几个人在里面,笑着打了声招呼,又看见正前方竖着的大佛像,连忙上去拜了拜。


        

李靖本来猜书生应该是突厥或者吐谷浑人,发现他特意去拜佛祖,一时又起了疑心。


        

“这位小兄弟,是从哪儿来的啊?”李靖忽然问道。


        

“哦哦,老先生,在下是从甘州而来?”书生答道。


        

书生放在身上的行礼,在佛像的旁边寻了一处地方坐下。


        

“哦?甘州往西,再过了肃州,就是玉门关了吧?”


        

“按理说是的,不过两个城之间还差得很远呢。”书生说完,开始拿出干粮充饥了起来。


        

书生见了獐肉,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却摇了摇手,说道:“多谢老先生,不过我这儿有干粮,就不用了,你们吃。”


        

李渊见书生不取獐肉,便将肉从剑上取下,露出剑身,逼近书生。


        

李靖点了点头,李渊看了一眼李靖,见他开始沉思,心里猜到这书生可能有问题。


        

李渊起身,用剑串上半只獐肉,走到书生面前,递给他道:“先生走了这么远的路,是来长安的吗?”


        

“哦哦,那就好!”书生松了一口气。


        

“一个人千里迢迢,来长安,莫非是准备科举考试?”李渊问道。


        

那书生见了宝剑光亮,喃喃说道:“这……老先生,你们不会是谋财害命吧?”


        

李靖也走过来,说道:“若是要谋财害命,方才你在门外,便已经归天了。放心,我们都是长安城里的大户人家,不会对你有所图谋。”


        

“实不相瞒,在下蒙高人指点,在甘州学习到占卜观相之术。听说长安城内,各国通商,市场繁华,就想来找个摊位寻个谋生。”那书生说完,又开始吃自己的干粮。


        

李渊坐了下来,甚是惊奇,“哦?先生原来是观相师。失敬失敬!”


        

“非也非也,在下是想来这长安城,寻个谋生的!”书生说道。


        

“哦?来长安城寻什么买卖呢?”李靖又问道。


        

“法名谈不上,道号思清!”


        

书生刚说完,李渊和李靖同时双目一动,李靖提剑飞了过来,直取书生。


        

“老先生客气了!”


        

“请问先生法名?”


        

书生倒吸一口凉气。


        

李渊冷冷地问道:“既然不起法名,而是道号,为何见佛而拜?”


        

书生眼看李靖的剑就要刺到喉咙,双眼瞪得跟铜铃那么大。


        

李靖见他未反抗,剑到喉咙外一寸便停住。


        

李渊也变了脸色,只见他笑着问道:“既然与思清先生有缘分,不如今夜就请先生为老夫看一次面相如何?”


        

“这……”


        

“当年老子骑牛过函谷关,化胡为佛。佛本出自于道家,在下见佛而拜,有何不可?”书生赶紧答道。


        

“好一张巧言善变的嘴!先生,刚才得罪了!”李靖说罢,将剑收了起来。


        

书生收了银锭,在地上清理出一块,他对李渊说道:“请老先生,先说一个字,在下先拆字,再说相!”


        

李渊想了想,便说道:“渊!”


        

李渊示意李靖拿出一锭银子来,李靖递给李渊,李渊又将银锭给了书生,“先生初来长安,老夫也有幸成为先生第一位顾客,还请先生真心一算。”


        

书生拿着银锭,“好吧!既然老先生照顾,那晚生就给您来测一卦!”


        

“好,好,在下明白!”书生说罢,在泥沙之中用树枝写下了这个“渊”字。


        

“渊者,深远、渊博之意,外面有大框,如水潭,里面有激流涌动。非一呼百应之人不足以配,非士族豪门不足以称。老先生必定是手握大权的豪门世家。”书生指着地上的“渊”字说道。


        

“可是深渊之渊?”


        

“龙渊之渊!”李靖补充道。


        

李渊、李靖、侯君集听了,面面相觑。


        

侯君集问道:“你说说看,怎么个不和啊?说得不对,立刻让你立地成佛!”


        

李靖插话道:“这字面意思,但凡是读了几本书,都会背诵字的意思,说些别的来!”


        

“好。老先生,这个渊,内有激流,恐怕家中不和啊!”


        

李渊听了进了心里,听了出神,此时心里五味陈杂,又波涛汹涌,脸色极度难看。


        

李渊深吸了一口气,又看着书生,问道了:“思清先生,语出惊人,不过老夫家中仅是独字,断不会有什么惨案。”


        

“老先生,这激流乃是旋转之水,吞噬万物,家中必然会出一扫寰宇之人才。然后水流向深渊,万物不见踪迹,恐怕这人要引发您家中惨案!”书生说到这儿,停了下来未敢继续说下去。


        

那侯君集听明白了,此人在暗指当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气隐太子和齐王李元吉。


        

书生指着地面的字,又说道:“这字,其实在下已经拆解得差不多了,不过请老先生放心,尘埃落定之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渊者,能容万物,乃是一切混乱的终结之所。”


        

“思清先生是说,老夫以后能善终?”


        

书生起身躬身施礼,“一家之言,老先生别往心里去。”


        

李渊也拱手回礼道:“请思清先生继续!”


        

李靖问道:“思清先生既然能算出这些,可有解救之法,也好安了我家老爷的心!”


        

“本来天命难违,老先生德才兼备,在下愿意一试,为老先生排忧解难。”


        

书生点了点头,“老先生面相庄严肃穆,有天罡之目光,这是雄视天下之人才有的气魄。又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的面相,后世必然尊之。”


        

“唉,老夫快七十的人了,听思清先生这么一说,心惊肉跳啊!”李渊深叹一口气。


        

书生便将“光”字写在地上,思索片刻,便说道:“老先生先前一个‘渊’字,乃是黑暗方面的字,现在又说了一个‘光’字,正是阴阳交替,天地相对啊!”


        

“请思清先生详解!”


        

书生将地上的“渊”字重新埋掉,对李渊说道:“请老先生再说一字。”


        

李渊仔细斟酌,考虑再三也没想好说哪个,正好此时李崇光外面巡视回来,李渊见了李崇光,随口便说出来,“光,月光之光!”


        

“那此人何处寻找到?”李靖又问道。


        

书生摇了摇头,“此乃天机,天机不可泄露,在下今日已经说了太多了!”


        

“光者,鲜耀明亮,与渊行的是截然相反之道,能改变命运之人,必是奇人。他光明正大,有天地浩然之气,可以改变被漩涡之水卷进去的人的命运。”


        

李渊听了,捋了捋白须。


        

李崇光看着那书生,越来越眼熟,好像就在不就之前见过,尤其是那眼神,似曾相识。


        

火光的影子倒影在书生的脸上,轻轻摇曳。李崇光慢慢走近他。


        

“好,那就先这样,改日再找思清先生一叙!打扰了!”两名侍卫扶起李渊,回到原来的座位坐下。


        

李靖让侯君集也给书生在旁边生了一个火堆,便回来开始休息。


        

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间、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只听见那书生忽然闭着眼睛说道: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佛经)云其国王生浮屠。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母云莫邪。


        

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罽宾国、大夏国、高附国、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临儿国,浮屠经(佛经)云其国王生浮屠(Buddha)。浮屠,太子也,父曰屑头邪(Suddhodana),母云莫邪(Maya)。


        

浮屠身服色黄,发青如青丝,乳青毛,蛉赤如铜。始莫邪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此国在天竺城中。天竺又有神人,名沙律。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曰复立者其人也。


        

齐书顾欢传云:欢着论曰: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画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


        

老子化胡为佛历史记载


        

浮屠所载临蒲塞、桑门、伯闻、疏问、白疏间、比丘、晨门,皆弟子号也。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别号,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


        

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齐书顾欢传云:欢着论曰: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画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