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诚意伯府 第二章 托梦 第三章 枣桃 不仅赵把总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一旁的老家将富定同样是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偏偏又在情理之中,刘永锡却是扶着额头说道:“我当时明明觉得这位老神仙又亲近又熟悉,不知道见过了多少回,可怎么也想不起这位老神仙是谁,可是现在却想起来了,每年祭祖大典上的画像不就是……?” 说到这刘永锡的声音已经低不可闻,但是不管赵把总还是富定都能听到他一脸震惊地说道:“不就是这位老神仙!” 一听到这位传说中营建北京城的诚意伯刘伯温特意托梦给刘永锡,不但赵把总大吃一惊,就连一声旁听的富定都脱口而出:“少爷,您真梦到了文成公?” 初代诚意伯刘伯温谥号“文成”,在文臣中这已经是最顶尖的谥号,所以刘氏族人都喜欢“文成公”来敬称了,富定也不例外。 只是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还好他从小就是在这位诚意伯的种种神话中长大,而且历代诚意伯最喜欢神话先人,把这位文成公吹得比诸葛亮还要夸张,因此他虽然觉得吃惊但还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但刘永锡却是波澜不惊,毕竟他在梦中的那些真正经历比这惊心动魄一百倍,那才是真正的天崩地裂! 而且只有自己才能有希望挽回这天倾之局! 因此他十分明确地告诉赵把总与富定:“赵把总,定哥,这事千真万确,别的事情可以开玩笑,这种事还能开玩笑?” 赵把总还有点半信半疑,他追问道:“文成公在梦中除了说了一句向南之外还交代了什么没有?” 刘永锡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是啊,我在梦里也没想到是先祖,当时文成公喂我吃了一颗枣一颗桃,我觉得其中必有深意,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只是刘永锡虽然没说梦中的一枣一桃到底是什么意思,赵把总却是脱口而出:“一枣一桃是早逃的意思,我明白了,文成公的意思是让小伯爷早点南逃……不,应当是早点南渡,绝对不能留在京师!” 一说到“南渡”这两个字,赵把总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如果让他跟流贼、建奴阵前厮杀,他肯定是手脚发软浑身冰凉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让他跟着刘永锡率部南逃却仿佛是老鼠掉进了米缸整个人都活了过来,谁叫他本来就一心打着南逃的主意只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 而富定也反应过来了:“是啊,一枣一桃就是早逃的意思,文公文的意思就是让永锡少爷及早南渡,只要到了南都,一切都大有作为。” 刘永锡仿佛松了一口气,虽然他祖籍浙江处州府,但是从小就在南京长大几乎没回过处州老家,对于他来说南京才是真正的老家,这一年来已经嚷了好几次要回南京,但脸上还是有些半信半疑:“定哥,只要到了南都就真能大有作为?” 富定信心十足地说道:“别人到了南都或许是毫无用武之地,可是您不一样啊,有操江诚意伯在,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说到“操江诚意伯”这五个字,不但富定变得信心十足,就连赵把总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五个字的真正魔力关键不在于刘家世袭的诚意伯爵位,而在于诚意伯刘孔昭掌握着从镇江、金山到九江的上千里江防与这条江防线的逾万名操江水师。 而且赵把总最清楚本朝向来并设文武操江,文臣出身的操江都御史地位要高于勋臣出身的提督操江,但是当今圣上对刘孔昭恩宠之至,去年特意裁去操江都御史专任刘孔昭,而这位诚意伯刘孔昭就是眼前这位小伯爷的生身之父。 有了这层关系,自己南渡之后照样升官发财,不怕别人挑自己的毛病,而刘永锡想得却没有赵把总这么远,他小声说道:“我才不想什么大有作为,我只知道别人都可以留在京师,唯独我与赵把总不能留下来!” 赵把总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能留下来?” 刘永锡当即答道:“别人都可以留下来,唯独我们这些世家子绝对不能留下来!“ 他倒是想得特别明白:“我们留下来绝对是死路一条,别忘了在那些反贼眼中我们是大明恩赏的世代富贵,就象大明的藩王一样,跟他们这些泥腿子根本不是一路人!” 说到这刘永锡就拿自己与赵把总当作例子:“我一出世就是应袭本爵诚意伯,而赵掌队一出世就是世袭千户,虽然这样的袭职实际分文不值,但是在那些乱臣贼子眼中咱们都是与大明同生死共进退,跟他们完全不是一路人,他们不管到什么地方对咱们这种人向来是斩尽杀绝,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肯放过一个!” 赵把总觉得刘永锡说得很有道理,虽然到处都有“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说法,但这只是针对那些升斗小民而言。 对于他们这些世代袭职的卫所子弟还有官宦人家来说,李自成的崛起简直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害,流贼过处不但有着杀戮而且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拷饷手段,绝对没有一线生机。 事实上在另一个时空,李自成进京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勋贵与世袭武职进行了一轮大清洗,一口气杀戮了数百名勋臣与世袭武将,这也是刘永锡不愿意留在京师的原因。 赵把总同样觉得跟着刘永锡南逃或许风险很大,但留在京师却绝对是死路一条,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把总,但落在李自成手里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何况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军师刘伯温托梦给小伯爷刘永锡,说明南渡自有一场功名富贵。 所以赵把总当即附和道:“小伯爷高见,咱们留在京师是死路一条,但大明在南都自有气运,康王泥马渡江方有两宋三百年江山,小人愿随小伯爷南渡并为小伯爷效死,从现在起我赵志杰就是诚意伯府的人了!” 刘永锡先是赞了声接着又强行从床上爬起来,对着富正说道:“正哥,把父亲在南京刊刻的那部星占三卷拿来给赵把总鉴赏一下!” 星占三卷?赵志杰完全没跟上刘永锡的思路,不知道刘永锡为什么要把刘永昭在南京刊刻的这部天文书拿出来。 虽然他也听人说这部《星占》是刘青田留下的家传秘本,但刘伯温既然已经托梦给刘永锡,自己也愿意跟刘永锡搏一场功名富贵,那刘永锡拿出这部书又有什么意义? 富定倒是知道刘永锡的小心思,他第一时间就从书架上取来三册大书,接着马上翻到最关键的内容上:“赵把总,您看这书名。” 虽然不认为这书名有什么好看的,但赵把总知道刘永锡这么郑重其事地取出这部星占向自己展示肯定是大有缘故。 他粗通文字,所以一眼就看出这上面的门道:“刘青田先生家藏秘本在齐余政星占,裔孙刘孔昭补衍,后学史可法校订?后学史可法?这书是南都史可法史兵部校订的?” 而刘永锡十分自信地说道:“没错,就是史可法史兵部,这部书刊刻之前就是家父托史可法伯伯校订!有史伯伯在,咱们在南京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赵把总原本还觉得在南迁与留守之间还有一点点犹豫不决的想法,但是在确定了诚意伯府与史可法的这层亲密关系之后总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一时间就真正下定决心:“小伯爷,这次南渡可一定要带上小人,小人愿意为小伯爷效死,小伯爷想怎么干,小人就怎么办,小伯爷想杀谁小人就杀谁,绝对不敢有丝毫犹豫!” 第四章 贵人 第五章 入伙 第六章 史朝立上贼船 第七章 意外惊喜 第八章 太康侯 第九章 信则有不信则无 第十章 宝刀未老 第十一章 碰瓷 现在刘府大门口已经是火药味十足,双方随时大打出手,对面领头的一个千总毫不客气地推开富定:“姓富的,这件事你管不了,要不要让刘永锡出来跟我们交涉,要么现在就赔偿我们的损失!” 富定跟刘孔昭这么多年见惯了大场面,根本不给面子用力一推直接把这位于千总往后推了一大步:“姓于的,就凭你一个小小千总也敢对咱们小伯爷点名道姓?你以为自己是襄城伯吗?” 虽然刘永锡这次进京营只是来镀金历练的,但是他毕竟是应袭诚意伯地位很不一样,理论上也只有总督京营襄城伯李国桢这样的大人物才能根本不把刘永锡当一回事,于千总的所作所为是过于嚣张了。 只是于千总只是个马前卒而已,背后还有许多大人物在全力支持他们,他同样不把刘永锡放在眼里:“你们刘府敢断兄弟们的财路,咱们兄弟就敢找上门来,还是那句话,赶紧让你们少爷出来认错!” 于千总说到这格外嚣张起来,毕竟他们一直把吴克这些人视为自己碗里的肉,现在吴克他们出来捞外快他们怎么也要见面分一半:“上面几位大人已经说了,要么你们刘府先拿一两百两银子出来给兄弟们赔偿损失,要么让刘永锡过去跟几位大人当面对质!” 说到这于千总大笑起来,虽然那几位大人物不肯亲自出面,可他们的地位与刘永锡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他们当中既有进士出身的文官,又有世代袭职的公侯勋臣,还有能直通司礼监的宦官厂臣,地位并不在刘孔昭之下,他毫不客气地说道:“别说他刘永锡现在还是个娃娃,就算他做了诚意伯提督操江,遇到那几位大人也得低头认输,你们刘府的依仗不就是一个诚意伯,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是于千总还没笑完,脸上就挨了一记重拳甚至连牙都打落了一颗,刘永锡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冲出来毫不客气地挥出了这一记重拳:“敢不把我们诚意伯府放在眼里,给我打,出了人命我负责!给我狠狠打!” 刘府门口本来就是剑拔弩张的局面,现在有刘永锡这句话更是彻底爆发出来,双方直接大打出手,一时间到处拳脚齐挥,时不时就有人被打倒在地惨叫连连甚至打出血来:“给我打,给我狠狠打,刘永锡,今天不打服了你,我于某人就把姓倒过来写!” “给我打啊!敢打咱们诚意伯府的主意,那就别怪咱们不客气!” “给我打,不就是一个诚意伯府吗?就是刘孔昭来了也照打不误!” “兄弟们,给我上啊!敢断我们的财路,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打啊!兄弟们,小伯爷都亲自上阵了,你们谁还敢犹豫?” 现在场面已经是极度混乱,几十条大汉打成一团谁也控制不住局面,第一个挨打的于千总更是愤愤不平地说道:“你们诚意伯府只是提督操江而已,襄城伯才是总督京营,你们想要……” 只是他话没说完,诚意伯府这边已经发生了激变,有人大声叫道:“好胆,你们敢对太康侯动手!” “保护太康侯!” “太康侯被这些贼子打伤了!” “太康侯被于千总打成重伤了!” “好狗胆,一个也不许放跑,太康侯,您怎么样?” “太康侯晕迷不醒,于千总你好大狗胆!” “于千总,你居然敢对太康侯出手?你是想造反吗?” 于千总完全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情况瞬间急转直下,从刘府中突然冲出全副武装的几十名甲士、家丁,他们二话不说直接就把于千总带来的二十多条大汉全部打倒在地,特别是吴克这几个辽东人因为军饷克扣得太狠,所以现在下手也最狠最重,把于千总这边好几个骨干都打得不敢爬起来只能在地上求饶。 于千总更是在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被几把钢刀架在脖子上,但这还不是最绝望的局面,那边刘永锡已经扶着一身是血的太康侯张国纪指着于千总大声问道:“太康侯,可是这人故意出手将您打成重伤?” 于千总虽然以前没见过太康侯张国纪真容,但是看到大家都说是“太康侯”就知道自己跳进了大火坑,只能大声叫道:“太康侯,下官实在冤枉啊,下官从来没有任何对太康侯不敬的想法!” 这可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侯爷,而且还是熹宗张皇后的生身之父,别说重伤太康侯,就算言辞上有所冲突,自己一个小千总照样是死无葬身地路。 偏偏太康侯张国纪还对着刘永锡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就是他!就是他动手打的我!我好好走在路上,就是他突然跳出来把我打成重伤!” 张国纪刚说完这话嘴里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晕了过去,马上就有人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并给他喂药,又有人喝道:“于千总,你好大胆子,到底是指使你把太康侯打成重伤昏迷不醒?你是不是想造反,你如果说不清楚今天就别想走了!” 于千总觉得自己太冤枉了,别说故意重伤太康侯,他连太康侯一根手指都没碰到。 偏偏对面这位小诚意伯是真正的厉害角色,并不满足于逮住当面行凶的于千总:“你开始口中所说的几位大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何要派你来暗算太康侯,是想勾结流贼李自成还是引建奴入城,于千总,你给说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幕后真凶?你给说我清楚!” 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个个气势汹汹杀气腾腾,于千总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办才好,他只能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冤枉啊,小伯爷,我冤枉啊!我真冤枉啊!” 他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即使是在李自成几十万流贼随时兵临城下的形势之下,太康侯张国纪被京营于千总率领军丁故意打成重伤昏迷不醒的消息仍然在第一时间传遍了整个京城,大家都觉得这肯定又引发一波剧烈的政潮。 别看张国纪只是前朝国丈,也是这些年来科道最喜欢攻击的对象之一,但只要今上的皇位承袭于熹宗皇帝,那么太康侯不但能屹立不倒反而会因为这次突如其来的重伤事件更进一步。 何况上个月太康侯刚刚输饷两万两银子,是所有勋臣中输饷最多的一位,结果一回头就被京营的一个小军官率众打成重伤,陛下的脸面何存! 第十二章 风华绝代 第十三章 张家的女儿 第十四章 世界那么大 第十五章 衣带诏 第十六章 出宫 虽然不管是刘永锡、赵志杰还是富定甚至是太康侯张国纪本人,都对张皇后与她手上的衣带诏寄以厚望,但是张皇后离开才一刻钟大家就变得焦急起来。 赵志杰平时觉得自己遇到什么场面都能想到佃法,但是这个时候却不由自主地多问一句:“小伯爷,您觉得史朝立这人到底靠谱不?” 刘永锡对于史朝立也完全没谱,毕竟史朝定如果能力很强混得不错,那肯定进了司礼监、御马监或其它更有油水的衙门当太监,现在只能在京营坐营监枪拼命捞钱肯定是混得不太好。 而且真正的问题不在史朝立身上,而是张皇后有没有办法打着探视太康侯的名义出宫,但是听到赵志杰这么说他只能全力支持史朝立:“赵哥,要对史奉御多点信心,何况还有懿安皇后在。” 但赵志杰这么一问,大家越发觉得时间流逝得太慢,而且富定也小声询问起衣带诏的问题:“张娘娘现在住在仁寿殿,恐怕跟乾清宫有些疏远了,真能弄到衣带诏吗?” 这是个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太康侯张国纪虽然也很担心张娘娘,但是富定这么说他就不乐意了:“小诚意伯,你手下这位管事怎么能这么说话!嫣儿说她能弄到衣带诏,那肯定就能弄到衣带诏!” 只是说完这番话之后,太康侯张国纪自己都觉得自己会犯下这样的致命错误,明明已经把闺女接出来了,怎么又犯糊涂让她回宫,什么衣带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女儿平平安安,万一嫣儿有什么闪失,自己该怎么办。 最后还是刘永锡下了决心:“皇后娘娘一时间半会出不来,大家赶紧去安排启程之前的一切准备,如果都忙完就先睡下吧!咱们明天一早就要启程!” 赵志杰与张国纪他们真没想到刘永锡居然有这样的勇气,但是一想到张皇后可能遇到的风险,他们即使把准备好一切怎么可能睡得下,赵志杰就说道:“皇后娘娘不回来,我怎么睡得着?万一出了点意外,咱们都是要掉脑袋的!” 刘永锡倒是非常直接:“现在到了这一步,咱们已经已经没有后路了,赶紧去忙,忙完都争取先睡一会,明天恐怕要赶一整天的路!” 虽然甚至连富定这个老家将现在都是心里完全没底,总觉得张皇后这次回宫出宫风险太大,刚才就不应当让张嫣回宫,但是刘永锡这么一说,大家总算定下神来,太康侯张国纪是个明白人:“我最亏欠的就是嫣儿了,我是睡不着,我赶紧把留守的事宜安排妥当。” 虽然不管是太康侯府还是诚意伯府,相当一部分家丁、奴婢都会跟着张皇后一起南迁,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法离开京师,而且如果没人留下来负责恐怕刚出北京城门追兵就已经追上来,这么一份基业总得有人留下来看着,所以非得安排负责留守事务。 留下来的这一位不但要绝对靠得住,而且还要足够机敏,在张国纪与刘永锡不在的情况把方方面面都糊弄过去,最低程度也要给张皇后与刘永锡争取两三天时间。 刘永锡手下现在就缺这么一位干将,虽然是老家将富定是个合适的人选,但是他不可能让富定留在北京,毕竟他手下真正可用之人也只有一个富定而已。 还好太康侯张国纪夹袋里着实有不少人物,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张博杨自告奋勇留下来承担一切责任,而且临危受命的张博杨虽然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现在却是脱颖而出机敏能干颇有大将之风,刘永锡干脆把诚意伯府这边的事务也一并托付给张博杨。 而且既然确定明早启程,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自然是千头万绪,既要多备食水干粮,又要调集车马,还要给下面的兄弟发安家银,并反复重申南行路上一律按军法从事,大家要好自为之。 不管是张国纪、赵志杰、富定还是吴克全都忙碌开了,但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张皇后能不能平平安安出宫。 足足等了两个多时辰,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张皇后与史朝立不但回来了,而且还有两辆马车与几个宫女跟着她回来,这一回她们依旧是从后门偷偷进了诚意伯府。 看到戴着九龙四凤冠的张皇后终于回来了,赵志杰几乎第一时间冲了起来守护在张皇拍身边,张国纪更是老泪纵横,明明是开心极了,但是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嫣儿,你赶紧睡一会,明天还要早起!” 张皇后的声音有点清冷了,但听在刘永锡的耳朵里却是很有歆味:“我们至少有一两天的时间,而且我已经跟周娘娘说过,父亲大人出了这样的大事,我做闺女的怎么也要在场照顾,周娘娘觉得我说得特别在理,今上日理万机忙得焦头烂额,不能让这些琐事,就让我先行出宫,回头她再帮我跟皇上把事情说清楚!” 刘永锡没想到张嫣没去崇祯皇帝那里报备,而是走了本朝周皇后的门路,但只要张皇后能平平安安地出宫那就是最好的好消息:“太好了!娘娘您先睡一会,明天一大早就要启程!” 他甚至忘记询问衣带诏的问题,张嫣却是指着身边的一个白发老宫女说道:“不急,这是林女史,从我入宫第二年开始林女史就跟在我身边,至今已经是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林女史一直常伴我身侧,这次却要跟林女史分开了!” 虽然张嫣没能哭出声来,但是谁也听得出她声音里的无限依恋之情,倒是这位林女史非常从容地说道:“娘娘已经把事情跟我说清楚了,这京里的事情就交给我负责了,不知这次太康侯府是谁负责留下来?” 张博杨当即站了出来:“林女史,太康侯府与诚意伯府的在京事务都已经托付给我张博扬!如果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请托付给我!” 他虽然是自告奋勇要求留在京师,但是觉得这缓兵之计未必能拖上多久,但是多了这位跟随张皇后二十年的林女史之后突然信心倍增,毕竟张皇后的名号足以吓倒太多大人物。 林女史虽然一头华发早已容颜老去,走路略止,但在宫中这么多年却自有一种从容气度:“那咱们从现在开始精诚合作,一定要把娘娘交代的事情办好!” 说到这她转过身去看着张皇后,脸上露出非常坦然的笑容:“娘娘,以后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不可绝于今日!” 第十七章 启程 第十八章 如入无人之境 第十九章 出城 第二十章 就地正法 第二十一章 水陆并进 第二十二章 国士相待 第二十三章 童屹立 第二十四章 裹胁 第二十五章 弄假成真(冲击新书榜求推荐) 第二十六章 追兵 第二十七章 童屹立劝进 第二十八章 托付 第二十九章 树旗 第三十章 好人有好报 第三十一章 御舟擂鼓 第三十二章 分兵 第三十三章 山呼 第三十四章 马步夹击 第三十五章 决胜 第三十六章 南渡实录 第三十七章 招兵买马 第三十八章 入鲁 第三十九章 山东不可守亦不能守 第四十章 突如其来的流贼 第四十一章 温晴 第四十二章 邢夫人 第四十三章 合则两利 第四十四章 赐膳 第四十五章 开诚布公 第四十六章 贼袭 第四十七章 神助 第四十八章 马化豹 第四十九章 贪心 第五十章 万事不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