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我在三国加个点 >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能不管!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能不管!

作者:临海墨 返回目录
        

刘毅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心中一惊,他倏然转头,只见两个五十左右的儒服男子站在门口,其中一个年轻些的正略带诧异的看着他。


        

“卢中郎?”刘毅脱口而出。


        

他现在也和卢植算是熟悉了,知道卢植不怎么喜欢现在权力极大的“尚书”一职,反而更怀念以前当中郎将的时光,所以在前些天聊到下半段的时候他就已经改口成了卢中郎。


        

卢植竟然在这里!


        

刘毅突然回忆起了刚接到慕时请托时被排除掉的一个可能性,他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心底已然澎湃成了一片。


        

“不错。”卢植只是一扫就发现室内并无旁人,他回了那帅大爷一句,随后眉头一扬,对着刘毅问道,“刚才所说的代芷瑜捎信之人,难道就是你?”


        

“正是。”刘毅点了点头,他看了一下已经走到他面前的两人,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先对着卢植施了一礼,接着犹豫着问道,“卢中郎,不知......”


        

没有等卢植回答,那个帅大爷自己先说话了,他后撤半步,对着刘毅施了一礼,“在下蔡邕,多谢小友送信之宜。”


        

“子干,你同这位小友认识?”


        

此时卢植身侧的另一位儒服男子说话了,这人虽然头发已经微白,确依旧丰神俊逸,比旁边的卢植帅了不止一个档次,刘毅感觉只比自己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儿。


        

如果放在前世的大街上,这帅大爷起码也是个回头率%的师奶级杀手。


        

其实刘毅现在眼界已经宽了,还不至于见到一个名士就这么激动。


        

他之所以如此失态,只有一个原因。


        

虽然蔡邕有大才,也死得很可惜,可是在这汉末,让他觉得异常惋惜的人才有很多,也不差他一个。


        

刘毅闻言只觉得脑中一炸,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蔡邕!


        

尽管他已经有所预料,但是还免不了的激动非常,他只觉得口干舌燥,连喉咙都有些发痒。


        

不对,现在应该是叫蔡昭姬,此世无避讳,估计以后也不会出现蔡文姬这个名字了......


        

“咳咳!”


        

一阵突如其来的轻咳打断了刘毅的思绪,他心中一个激灵,瞬间回过神来。


        

可是让他觉得异常可惜的女子,就只有那独一份。


        

蔡琰!


        

蔡邕已至,文姬还会远么?


        

刘毅立刻补救。


        

他先是回了一个揖礼,随后歉声说道,“此前听说蔡公远避吴会之地,而今突然在雒阳见到蔡公,毅一时诧异,失礼之处,望蔡公海涵。”


        

这倒不是找借口,刘毅确实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愣在原地。


        

糟!


        

都不用卢植再次出言提醒,刘毅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居然把给他施过礼的蔡邕给晾了数息!


        

区区一个琴师而已,直接带回来就完事了,还配一方郡相问姓名?


        

因为慕时的琴声后来对他无妄境的修为增幅几乎等于无,时间一长他都忘了那《凰鸣经》好歹也是个功法,教授慕时的琴师怎么着都不应该是个无名之辈才对。


        

现在事实打了他的脸,这个“区区琴师”还真配。


        

在慕时刚给他说有个琴师的时候他就揣测过是不是蔡邕,不过因为当时和慕时不算太熟,他自忖身份地位又低,即便是蔡邕也没用,就没有追问。


        

此后慕时托他带信,刘毅才又想起来此事。


        

然而慕时托信的地址是雒阳,他却清楚的记得蔡邕远避吴会之地十数年,直到被董卓征辟才返回的雒阳,所以直接就把蔡邕的可能性给排除了,心中可惜之余连名字都没高兴问。


        

这实在是有些作啊!


        

你当年那一封弹劾妇人、宦官干政的奏章得罪了多少人难道心里没点数?王甫只不过是其中最厉害的一个罢了!王甫不在了,可是十常侍还在呢!


        

虽然暗中吐槽,不过刘毅现在也能理解蔡邕的想法。


        

蔡邕对刘毅的愣神施礼倒是不以为忤,他轻笑一声,对着刘毅说道,“不怪小友,是我不放心这老宅中的数屋藏书,虽然有好友看顾,但是总归多有不便,因此一直惦念不忘,所以在王甫伏诛之后便潜回了雒阳。”


        

呃.....


        

刘毅闻言有些无语。


        

不是比喻上的万金,而是这些书就真的值这么多钱。


        

此时书基本上是以简书为主,辅助以帛书,再加上极少数优质蔡侯纸的纸书。


        

现在又没有印刷,所有的书都是要靠手抄,因此一卷书的价格是很高的,不仅高,买还买不到,所谓“诗书”传家,这些东西是真的可以当作传家宝的。


        

数屋藏书!


        

这是啥概念?


        

万金不换!


        

想明白蔡邕为什么会返回雒阳的同时,刘毅也解开了心中的另外一重疑惑。


        

他研究过,蔡文姬的悲剧就是从蔡邕被董卓征辟回雒阳为官开始的,历史上说蔡邕本来不想应辟召,但是被董卓威胁:“不来,杀全家!”


        

他当时就挺纳闷的,蔡邕明明都已经躲到吴会去了,还会怕董卓的威胁?


        

而不管简书、帛书等很容易虫吃鼠咬,保存都要讲究方法,不仅如此,还要做好防火工作,否则一旦失火,这些易燃物肯定烧个精光。


        

尤其蔡邕的藏书中肯定有不少孤本独本,一旦损坏可就失传了。


        

刘毅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他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认为即便是好友再上心,肯定也不如自己走心,所以蔡邕宁愿冒着风险也要溜回来实属正常。


        

原来蔡邕早就回了雒阳,后来估计看十常侍被搞死了,自忖没了什么威胁,就没怎么再隐藏身份,很可能被董卓发现抓了个现行!


        

刀架了脖子上,官不当不行!


        

刘毅对蔡邕的死活其实倒没那么上心,不过另外一个人算是他每每扼腕叹息的一个遗憾。


        

蔡邕之所以逃到吴会之地,就是因为怕灵帝听信谗言下召杀他,可是这也说明了一点,吴会这个地方,只要关系到位,皇帝的诏命都不好使。


        

连灵帝都不顶事,董卓这种只能在雒阳周边这一亩三分地上横一横的货色应该更没啥用,蔡邕这个被阳球刺杀了好几次都不慌的老司机怎么会被董卓一威胁就认怂乖乖赴任了?


        

刘毅现在算是想明白了。


        

他眉头微挑,心中心念急转。


        

穿越而来,总要做点什么......


        

蔡琰......


        

不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