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异世掌天庭 > 八十三章 敬天伐陈

八十三章 敬天伐陈

作者:大世无争 返回目录
        

时光匆匆,又是五年。


        

自岑襄,赵秉正功法小成,开含真,洞虚两道门后,又沉寂五年时光。


        

五年间,凡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是祥和。


        

不过大胤朝堂却在并非安于舒适,却在默默做着准备。


        

这一日早朝。


        

文武齐备,肃然而立。


        

待行过朝礼,就见赵之安躬身启奏。


        

“臣闻国仇家恨,不可一日而忘。陈国无德,有侵国之仇,大胤半壁,多有百姓屠戮。而孝皇帝……”


        

“今大胤兵精将勇,钱粮禀实,正是一雪前耻之机。臣请伐陈,以正国威!”


        

洋洋洒洒千余言,毫无迟顿。赵之安说完,静立大殿之中。


        

群臣见君相唱和,也知此定然谋划许久,何况赵之安在最近一两年间,也似有似无的放出过风声,自不反对之人。


        

见杨绩发问,周若望从班列走出,伏身跪下。


        

“陛下圣明,我等自当遵旨。”


        

杨绩听了,点点头,扫视群臣。


        

“寡人觉得赵相所言,甚有道理。诸位以为如何?”


        

五年来,杨绩与赵之安时时讨论,又策划良久。


        

朝堂之上,杨绩当下定下日子,于一月后敬天上表,起兵伐陈。


        

当然,天庭几乎不干涉凡间朝政,这一次敬天,也只是告知的意思。


        

这却不是大胤有了其他心思,而是因为自杨绩登基后,除开第一次敬天上表,献上山河图册外,几乎每年五谷丰登,都会祭天,不过此后都未有回应过。


        

群臣听了,跟着伏身跪地,同声唱诺。


        

如今大胤兵强马壮,钱粮充足。赵之安已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工作。


        

唯一欠缺,便是敬天上表,告之天庭。


        

吴国曾拥地万里,只是一朝崩散,各地揭竿而起,征战数十年,最终剩下五国。


        

说起来,两国还曾经是互相依持的战友,只是五国并力之后,相互之间也自反目。


        

陈朝与大胤之间的战争,并非五国唯一的厮杀,几国之间,也各有混战。


        

故而杨绩与群臣,都形成这般的认识,也就不足为奇了。


        

却说池州,相州之外,便是陈国所属。


        

两朝同起于两百年前,当时也算一方大国的吴国。


        

天庭大胤封神之说,传入陈朝之后,惊得当时还是壮年的陈還大惊失色。


        

须知当时,胤陈之间的战争,过去也不过二十余年,双方仇怨之身,不可开解。


        

陈帝得了消息之后,坐卧不安,常常夜不能寐。


        

却说如今陈国,国主陈還年迈,底下三子都有称帝志向,常有争斗。


        

不过争斗虽凶狠,但却一直未忘记一旁的大胤。


        

这却要从天庭封神开始说起。


        

且不说神灵,就是神灵真不插手,最近十多年来,大胤江湖出了几个道家门派,实力不可小觑。


        

而且不止如此,后来又有了一些呼风唤雨的修行人,极为不凡。


        

也不需多,有那么七八个来,陈朝便不能抵挡。


        

如此半年,身形几乎消瘦一半。


        

如只计算两国实力,陈朝君臣自然不怕,地盘比大胤大了将近一半,人口也多一倍,凡人厮杀,又有何惧?


        

不过有了神灵扶持,那又不一般了。即使后来,陈朝打探清楚这些神灵,仅是护持一方,并不插手朝政,也不外出游荡,但依旧放不下担心来。


        

许诺无数条件,又献上两百年攒下的大半皇家珍藏,这才请得三个神灵,七八个修行中人。


        

虽然还无法与大胤相提并论,但自觉也有了倚仗,陈朝君臣这才松了口气。


        

……


        

于是陈還费劲心思,先是派遣使者入大胤,想要消除仇恨。但杨绩哪里答应,不过当时尚不是外顾之时,只是敷衍打发。


        

陈朝君臣也非傻子,知两国间无法善了,陈還只得另想它法。


        

耗费大量人力,周游万里。


        

这一日,杨绩又率领朝中文武,汇聚祭坛之下。


        

这一次,因要动刀兵,乃是举国之事,因而比起寻常的丰收祭天,要隆重许多,


        

真说起来,这次祭天,仅比杨绩登基后,第一次敬天略差一筹。


        

大胤京郊。


        

那处祭坛从修筑开始,便未曾改变过。


        

二十余年过去,祭天几乎年年都有,但祭坛依旧如新。


        

礼毕,杨绩走上前去,将手中表文投入石鼎之中。


        

表文化作淼淼青烟,飘摇上天。


        

却说褚严,坐于凌霄殿内,运起法力关注大胤敬天的过程。


        

等到了午时三刻,一众大臣肃然而立,杨绩在导礼官的引导下,缓步走上高坛。


        

一切都驾轻熟就,杨绩迈步步伐,坚定而又从容,面色庄严肃穆。


        

等到了高台,依旧将上表内容朗声读了一遍,在导礼官的带领下,君臣一起行礼。


        

等那表文烧完,杨绩本以为仪式到此结束,既然天庭无回应,那便算默认,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却突然间,天空一朵白云浮现,其上站了十多个白盔白甲的神人。


        

只见这些神人身高数丈,浑身金光萦绕,好不威风。


        

等那敬天完毕,这才暗自传音于一名小校。


        

“你且带着人马,去鄞州京城。……”


        

将如何做细细说了一遍,那小校领旨,带了自己那一队人马,径直出了南天门,往大胤而去。


        

只见小校伸手一抛,一道金光自天而降。


        

等落到杨绩身前,却是一份锦帛书就的旨意。


        

其他内容不提,大都彰显天庭威严,只其中两句甚得杨绩之心,甚至可以说超出他的预料。


        

“尔等所请,陛下已知。特命我来传旨。”


        

天兵小校站在云间,身后十多名天兵分列左右,看起来也有几分天使的模样。


        

大胤君臣听了,都齐身行礼,等待天庭令旨。


        

而杨绩手捧天庭令旨,站立高坛之上,朗声读完,满脸兴奋。


        

一拂衣袖,豪迈挥手,“天地之赐,不可不取。恭贺我大胤万年!”


        

“恭贺大胤万年!”


        

那两句乃是:天许大胤万年国运,两百年内可尽取三万里之地,以铸神朝!


        

得了旨意,杨绩自然高兴。君臣又是感激不已,敬谢天庭。


        

而那队天兵,在代天帝褚严受了敬礼之后,便自返回天庭。


        

群臣皆伏地而拜,同声朗朗唱道。


        

“传告天下,大胤择日起兵……伐陈!”


        

杨绩环顾四周,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