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顶点小说网 > 玄幻:我一剑重回十万年前 > 182、出城出城

182、出城出城

作者:冶山熊 返回目录
        

第二日清早,一身灵力澎湃,明显筑基境界的林筱儿在院中舞剑。


        

只是表情,有些幽怨。


        

什么双修,原来就是以神念交流一下修行心得。


        

还没怎么着呢,她就已经开悟,然后水到渠成的突破了。


        

只是她却不知,以神念双修,一个不慎就是功行尽毁的下场。


        

韩啸早上没有穿大袖儒袍,而是选了一件藏青色的窄袖常服。


        

他到书院时,整个书院各处都是一片忙碌身影。


        

“韩啸,我与刘掌学商量了,他坐镇城中,我和周教习长一起去城外。”后院中,一身白袍的宋濂看着韩啸道。


        

“好,那等那边先建起几间房屋,弟子再来请老师移步。”韩啸躬身道。


        

有宋濂坐镇,那的确是安稳许多。


        

之前虽然商量让刘光去坐镇,那是一来,没想到宋濂会突破,二来,也没想到城外会被韩啸搞出百里灵地来。


        

这么大的一块灵地,凭刘光之力,根本镇不住。


        

“建什么房屋?你不是说城外书院乃是自力更生吗?不止是学子们自力更生,我们这些做教习的,也需要自己搭建房屋才是。”


        

宋濂一边说着,站起身来,便往外走。


        

到宗师境的儒道大修,其力量之强,同阶灵道与武道只能退避三舍。


        

有天道加持的儒道宗师,百里之内,能让同阶没脾气。


        

走出后院,书院中那些学子已是闻讯赶来。


        

“你们安心读书,那些学业将尽的可随我出城,其他人莫要分心。”宋濂高呼一声,大步往前走。


        

韩啸连忙跟上。


        

身后,周升等准备同行的教习都跟着往外走去。


        

这几日,哪些人出城,哪些留在书院已经摸排好,都做好了名册。


        

宋濂走在前面,后面学子跟着,一步步往城外走去。


        

“谨遵院长之命。”


        

一众学子连忙躬身,然后让出一条大道。


        

“老夫在这昌宁书院从教一甲子,本以为终老于此,没想到今日竟会率众学子出书院。”


        

宋濂目中透出一丝精光,浑身淡淡的玄黄气升腾而起。


        

沈真昌等人将之前抄录的书册抱在怀中,紧跟其后。


        

等走到书院大门处,宋濂转首看向那牌楼。


        

那些城中百姓全都涌向书院。


        

通往城外的大道两边,百姓将道路两旁站满。


        

随着他一步步往前走,那玄黄之气越发浓郁。


        

宋濂走出书院的消息片刻之间便传遍昌宁府。


        

一座郡府,两座书院,此等荣光之事,千古未有。


        

昌宁城,必将以此事传名天下。


        

“宗师今日出城,乃是为我昌宁再建一座书院,我昌宁百姓感念宗师恩德!”


        

有人高呼一声,向着宋濂躬身下拜。


        

宗师是不会留在边郡之地太久的。


        

宋濂留在昌宁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了。


        

“呵呵,我宋濂来昌宁六十余年,本以为会在城中终老,不想天道护佑,让我踏足宗师境。今日出城,为昌宁再留一座书院,也算是酬了昌宁父老的情谊。”


        

宋濂说着,抬手向着四周躬身一揖。


        

城中百姓夹道躬身施礼。


        

“嗡——”


        

宋濂今日一别,怕再不会回转。


        

“恭送宗师。”


        

郡守大人的声音响起。


        

宋濂拱拱手,再不言语,往城外走去。


        

城主府方向,一尊金色大印浮空而起。


        

“秦南林恭送宗师出城。”


        

众人身后,一辆辆大车跟在后面。


        

半个时辰后,已是到了落霞山下。


        

身后教习、学子足足数百人,紧随其后。


        

出了城,便往落霞山方向去。


        

只有他选定了住址,其他人才好安顿。


        

韩啸转过身道:“诸位教习可随院长往山脚居住,其他学子,往前一里之地有平坦之地,可结茅庐。”


        

“那瀑布之下景致不错,我便在那里结庐吧。”


        

宋濂指着山脚处,高声道。


        

韩啸随着宋濂,往那瀑布落处去。


        

“飞流直下,雨雾缭绕,是个不错的地方。”立在水潭边,宋濂呵呵一笑道。


        

这百里之地以落霞山为源头,宋濂定下位置,其他人方才能选地方。


        

听到韩啸的话,众人便各自往前走。


        

“嗯,就在那边吧。”


        

宋濂说完,撸起袖子,准备动手去拔草。


        

“老师,那边有一片平坦之地,可结茅庐。”韩啸伸手一指道。


        

水潭不远处,一片平坦之地,其上只有些杂草。


        

等草拔完,韩啸又招招手,让立在不远处的一位青衣侍者将一柄斧头递来。


        

这些都是宁宇商行派来的伙计,专门送来不少工具。


        

“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此事我来。”韩啸连忙将他拦住,然后上前蹲下身,开始拔草。


        

宋濂微笑着立在一旁。


        

“小姐,这些事情还是我来吧。”


        

立在上官若言身后的洛长老低声道。


        

提着斧头,韩啸向着不远处的山林走去。


        

下游,那些书院教习全都将大袖卷起,开始平整土地、打地基、搭建茅庐。


        

其实这等事情,对于他这等修行者来说,不过片刻事情。


        

“多谢洛长老,只是这事情,还是我亲自来的好。”


        

昨日,他也有幸分到一杯清茶,只这一杯,就抵他数年苦修。


        

跟着小姐出来,他已经有数次得到机缘,此时见上官若言要动手建茅庐,连忙出声。


        

今日才拔一会草,已是觉得很难受。


        

但越是如此,她越体会到韩啸建立城外书院的用意。


        

上官若言摇摇头,蹲下身来,伸手去拔草。


        

这等苦事,她从没有做过。


        

“来了,青粟米馒头。”


        

到午间,周文标领着人,推着小推车,将一筐筐青粟米馒头送到。


        

若不能体验生活疾苦,这些儒道修行者,永远不能有真正体悟天心的机会。


        

今日这才一番劳作,对生民苦难,上官若言已是有了更深体会。


        

他自己也不想吃这东西,可按照韩啸的意思,出城的无论学子还是教习,全都统一标配。


        

“呵呵,这怕有十年未曾尝过青粟米的味道了。”


        

“这几日只有青粟米馒头了,父亲大人你别见怪。”


        

将一个馒头递给周升,周文标苦着脸道。


        

轻咬一口,上官若言眉头一皱,然后慢慢咽下。


        

这种苦涩滋味,她第一次尝。


        

周升乐呵呵一笑,伸手接过一个青色馒头。


        

“这就是青粟米?”


        

“嗡——”


        

洛长老一边说着,一边将馒头塞入口中。


        

“哎,我两百年前未修行时吃过几年青粟米,如今,连这味道都快忘了。”


        

一道灵力从他身上升起。


        

金丹二层。


        

一口青粟米馒头,让一位金丹大修修为突破。